复杂环境下DN3500大管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技术
曲线顶管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曲线顶管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1、曲线顶管顶力控制
曲线顶管曲线段由《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可知,该顶管工程属于长距离中口径曲线顶管。
在长距离中口径的顶管工程中,顶力总是随着顶管顶程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的,当顶程达到一定值时其顶力必然大于混凝土管材的抗压强度,此时若不采取顶力控制措施,在管材与千斤顶接触部位易产生管材强度破坏;其次,在保证注浆效果的前提下,顶力的增大或减小将直接引起顶管机前方土反力增加或减小,即产生机头前方地面的隆起或沉降破坏,而长距离曲线顶管不同于直线顶管的顶力计算方式,通常在附加顶力系数的影响下,其顶力较直线顶管要大,且顶力在管材平面内分布与管线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小,管材在曲率半径平面内的分布差异越大,即管材的破坏风险越大;另外,顶力的控制直接关系到千斤顶油缸的选择以及顶管工作井后背加固要求等。
因此本文将在后续第五章节中通过顶管施工前的理论计算确定曲线段顶力进而选择千斤顶油缸和中继间的数量,根据现场实际顶进过程中顶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注浆参数,以保证顶管的顺利顶进,得出适用于镇江地区的曲线顶管顶力控制的一般方法。
2、进出洞施工构造措施
顶管出洞方案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顶管施工的成败。
根据顶管设计管线的标高可知,长距离曲线顶管在接受井部位的出洞口管内
底标高为,由地勘报告孔可知,进出洞口周围分布有深厚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层,该土层承载力低,属高压缩性土。
顶管管道出洞后易产生“磕头”,故本文在洞口双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顶管出洞后顶进速度控制并将顶管工具管与前部管节进行联结构造等方法,以保证顶管能够顺利的出洞,旨在为镇江地区类似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

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地下水利、交通、市政、环保和能源等领域的建设工程中的钢管施工方法。
该工法通过曲线钢顶管技术,实现了地下管道的延伸和曲线布置。
本文将讨论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可实现长距离的施工:通过采用超长距离的钢顶管,实现了长距离地下管道的施工,减少了施工中的接口和连接点,提高了施工效率。
2. 大口径管道施工:采用大口径钢顶管,可以满足大流量管道的需要,提高了管道的运行能力和流量处理能力。
3. 实现曲线布置:通过曲线钢顶管技术,可以实现管道在地下的曲线布置,适应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的要求。
4. 技术性能优越:采用优质钢材制作的钢顶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长期运行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下列情况:1. 长距离地下管道的施工需求,如水利、交通、市政、环保和能源等领域的建设工程。
2. 需要大流量管道的建设工程,如输水、排水等工程。
3. 地形、地貌和建筑物要求管道实现曲线布置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的实际工程中,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措施:1. 预制钢顶管:根据设计要求和地下管道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规格和材质进行预制钢顶管。
2. 管道铺设:通过挖掘机将预制钢顶管逐一挖掘进入地下,形成管道结构。
3. 钢顶管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和钢顶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将钢顶管进行连接。
4. 管道压浆:通过压浆设备将水泥浆注入钢顶管与地下之间的空隙,增强管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5. 施工监控:施工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监控措施,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督。
五、施工工艺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各个施工阶段:1. 施工准备:进行现场勘测、设计方案制定和施工组织策划等工作;2. 基础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开挖、地基处理和基础建设;3. 钢顶管预制:将钢顶管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制,并进行质量把控;4. 钢顶管挖掘:使用挖掘机将预制的钢顶管逐一挖掘并铺设到地下;5. 钢顶管连接:通过合适的连接方式将钢顶管进行连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6.压浆施工:使用压浆设备对钢顶管与地下之间的空隙进行注浆,增强管道密封性;7. 施工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复杂环境下DN3500大管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技术

复杂环境下DN3500大管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9-01-07T10:55:45.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李小杰刁朋姜舟[导读] 摘要:本文结合虹许、虹梅雨水泵站及总管新建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简述DN3500曲线顶管穿越河道、穿越中环、曲线线性控制等几项关键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摘要:本文结合虹许、虹梅雨水泵站及总管新建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简述DN3500曲线顶管穿越河道、穿越中环、曲线线性控制等几项关键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大管径;曲线顶管;长距离顶进 1、工程概况本工程新建沿规划红松路至泵站的雨水排水总管采用顶管施工方法。
曲线顶管包括03/HSY→04/HSY顶管段、07/HSY→06/HSY顶管段两段,其中03/HSY→04/HSY顶管段管底标高为-9.5~-9.9m,覆土厚度为10.08m~1.38m,顶管长度为400m,穿越土层为④淤泥质粘土,穿越野奴泾河。
07/HSY→06/HSY顶管穿越上海市中环线,管底标高为-3.87~-5.69m,覆土厚度为5.27m~5.45m,顶管长度为815m,穿越土层为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④淤泥质粘土。
2、施工设备本工程曲线顶管采用大刀盘、大扭矩泥水平衡顶管机,泥水平衡顶管机的优点是:(1)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特别是在地下水压力很高以及变化范围很大的条件下;(2)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3)与其他类型的顶管比较,泥水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在粘土层这种表现得更为突出;(4)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较好,作业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等危险的作业;(5)泥水输送弃土为连续作业。
3、顶管施工技术措施 3.1顶管穿河施工本工程3#→4#顶管施工需穿越野奴泾河道,顶管穿越河道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1)顶管穿越河道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导致河道防汛墙及防汛大堤路面不均匀沉降或变形,甚至可能引起防汛墙开裂或河水倒灌。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对于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传统的地下管道施工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
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涉及到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进度监控、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加强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丰富积累,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希望通过本文对设计、施工管理要点、管道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施工进度与质量监控、安全环保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探讨,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推动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2 问题意义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其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管理挑战。
这个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种项目通常需要在地下铺设大批数量的管道,如排水管道、供水管道等,因此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使用效果和工程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施工管理必须做到精准规划和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管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施工单位和管理者的管理难度。
必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方案。
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安全环保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工程的顺利进行,更关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
对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
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是指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针对长距离和大管径曲线顶
管这一特殊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
本文将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技
术要点和施工后的验收工作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对工程进行详细的调查与测量,确定管道的走向、曲线
半径以及管径大小等参数,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
要完善相关施工机具和设备,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术和安全意识。
在施工中的技术要点方面,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要严格控制地质条件,定期
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要合理选择施
工方法和工艺,在曲线处采取适当的弯道半径,并根据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
工机械和工艺流程。
要注重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安全高效。
还需要加强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工艺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施工后的验收工作中,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管道的弯曲度、轴
线偏差、焊接质量等方面。
同时要进行相应的试压和泄漏检测,确保管道的安全使用。
在
验收报告中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

浅谈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地下管道的建设和维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程,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精湛的施工技术。
本文将就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管理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对该类工程的管理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1. 技术难度大: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要求在地下复杂环境中进行导向和推进,需要克服地质条件、管道设计、施工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技术难度较高。
2. 施工周期长:由于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需要对地下管道进行大范围开挖和施工,因此施工周期较长,需要进行系统的施工计划和管理。
3. 安全风险高:地下管道施工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如地质灾害、施工设备故障、管道漏水等,因此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1. 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地质勘察、管道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确保施工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
2. 施工计划编制:针对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的特点,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工艺流程、施工队伍组织等,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3. 安全管理措施:针对地下管道施工的安全风险,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施工设备检查维护、施工现场封闭管理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 质量控制措施: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包括管道材料质量检验、施工工艺流程监控、施工现场质量验收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 现场协调管理: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需要多个施工工序的协调进行,包括开挖、管道安装、封闭回填等工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施工现场协调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6. 施工进度控制:对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的进度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控和调度,确保施工进度符合计划要求。
7. 现场问题处理:长距离大管径曲线顶管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问题,如地质灾害、设备故障等,需要有相关应急处理措施和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DN3500双排大管径、长距离泥水平衡顶进施工工法(2)

DN3500双排大管径、长距离泥水平衡顶进施工工法DN3500双排大管径、长距离泥水平衡顶进施工工法一、前言DN3500双排大管径、长距离泥水平衡顶进施工工法是一种适用于大型管道施工的技术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使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和水的压力平衡,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工法特点1. 大管径:DN3500双排大管径是该工法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比传统的施工工法,DN3500双排大管径有更高的施工效率和更好的施工质量。
2. 长距离:该工法适用于长距离的管道施工,能够在不同地理条件下进行长距离的输送。
3. 泥水平衡:该工法能够通过泥浆和水的压力平衡,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压力波动,从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适应范围DN3500双排大管径、长距离泥水平衡顶进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需要进行大型管道施工,特别是DN3500以下的大口径管道施工。
2. 施工地点距离原料资源较远,采用长距离输送的方式更为经济。
3. 需要保证施工过程中泥浆和水的压力平衡以确保施工质量。
四、工艺原理DN3500双排大管径、长距离泥水平衡顶进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如下: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该工法通过优化管道的布置、控制泥浆和水的压力平衡等措施,使施工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
2. 采取的技术措施:该工法采用泥水平衡的方式进行施工,通过管道的设计和管道内的泥浆控制,确保泥浆和水的压力平衡,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压力波动。
五、施工工艺DN3500双排大管径、长距离泥水平衡顶进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基处理: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确保施工的稳定和安全。
2. 管道布置: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布置和连接,并进行相应的固定和支撑。
3. 泥浆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泥浆的流量和压力,确保泥浆和水的压力平衡。
4. 管道连接和排水:进行管道的连接,排水和泥浆处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流畅和顺利。
大管径顶管在长距离曲线条件下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大管径顶管在长距离曲线条件下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其优点在于不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影响较小,土方开挖量小,施工场地小,噪音小。
顶管施工技术在地层的适应性、对地上地下环境的保护、对地上地下设施的无干扰破坏、施工安全可靠性、施工质量保证及施工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并显现出无限生命力。
顶管技术目前在城市给排水施工中运用广泛,且为适应城市发展,大口径顶管作业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课题就顶管施工技术在地铁供电隧道施工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长距离;曲线、顶管技术控制一、前言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
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
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
受地质条件及场地限制及出土方式等影响,顶管施工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泥水平衡与土压平衡。
二、工程概况石家庄地铁2号线电力隧道建北110kV线路工程于8+581(石津干渠里程)处下穿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石津干渠,下穿段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全长227m。
顶管管材采用DN3000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机采用土压平衡式机头。
在干渠北侧、南侧分别设始发井(8#)、接收井(10#),其中8#顶管始发井位于胜利大街与石津干渠交叉口西北角,采用明挖顺筑法进行施工,10#井位于胜利大街与东柳路交叉口西南角,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距渠坡外边分别为25m、132m。
自然地面标高74.80m,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石津干渠渠底最小净距16.245m,其他地段埋深为22.26m。
三、施工特点及重难点分析(一)工程特点工作井10号井距离8号井距离235米,距离较长;管道下穿房屋及京干渠,需有一个曲线转弯,根据规范要求,转弯半径不得小于200d,故转弯半径不得小于700米;本工程管径为内径3000,外径3600,属于超大型顶管;根据设计文件及结合现场勘测,地质条件为土层且有砂层,在顶管过程中易形成流沙,开挖面泥水压力不容易保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环境下DN3500大管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虹许、虹梅雨水泵站及总管新建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简述
DN3500曲线顶管穿越河道、穿越中环、曲线线性控制等几项关键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大管径;曲线顶管;长距离顶进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新建沿规划红松路至泵站的雨水排水总管采用顶管施工方法。
曲线顶管包括03/HSY→04/HSY顶管段、07/HSY→06/HSY顶管段两段,其中
03/HSY→04/HSY顶管段管底标高为-9.5~-9.9m,覆土厚度为10.08m~1.38m,顶管长度为400m,穿越土层为④淤泥质粘土,穿越野奴泾河。
07/HSY→06/HSY顶管穿越上海市中环线,管底标高为-3.87~-5.69m,覆土厚度为5.27m~5.45m,顶管长度为815m,穿越土层为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④淤泥质粘土。
2、施工设备
本工程曲线顶管采用大刀盘、大扭矩泥水平衡顶管机,泥水平衡顶管机的优点是:
(1)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特别是在地下水压力很高以及变化范围很大的条件下;
(2)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
(3)与其他类型的顶管比较,泥水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在粘土层这种表现得更为突出;
(4)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较好,作业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等危险的作业;
(5)泥水输送弃土为连续作业。
3、顶管施工技术措施
3.1顶管穿河施工
本工程3#→4#顶管施工需穿越野奴泾河道,顶管穿越河道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
(1)顶管穿越河道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导致河道防汛墙及防汛大堤路面不均匀沉降或变形,甚至可能引起防汛墙开裂或河水倒灌。
(2)在穿越河床时,存在顶管机头上浮或发生冒顶的风险。
对应措施:
(3)加大顶管监测频率,在穿越的重点部位安排专人值班。
(4)穿越河道时严格控制顶管机的推进速度,保持均衡、匀速,减少顶管顶进对前方土体的扰动,从而减少对河床或防汛墙的影响。
(5)正确选取顶管机头正面土压力,及时调整和控制压注触变泥浆的压力和注浆量,严格控制出土量,以达到水土压力平衡,减少河床沉降和隆起。
(6)加强对防汛墙沉降和变形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合理调整施工参数。
3.2 顶管穿越中环
中环线作为上海市交通大动脉,沉降过大将造成上海市交通的严重压力,带来极大不利影响。
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每一道施工工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沉降在2mm范围内。
(1)采用面板式大刀盘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DH-3500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该顶管掘进机对开挖面的扰动最小,使开挖面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2)建立顶管模拟试验段,布设在顶管出洞后50m区域,纵向间距5m/个,横向间距2.4m/个。
收集顶管掘进参数,采用数理统计原理,寻找顶管掘进参数
与路面沉降数值之间的联系。
(3)制定合理的压浆工艺,严格按照压浆规程进行,坚持“先压后定、随压
随顶、及时补浆”的原则。
(4)提高轴线测量频率。
在顶管穿越中环前20m时,顶管轴线测量频率提
高至1次/m,每顶进15m进行一次顶进轴线复核。
顶管穿越过程中,每顶进
50cm测量一次顶管姿态。
(5)深层土体侧向位移及分层沉降监测,分层沉降及侧向位移共用同一测孔,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孔)采用测斜管,分层沉降采用磁环。
拟在每根管线处
各布设1孔,测斜孔深度大于顶管底部深度5米,分层沉降环每点布设3个深度,分别对应顶管管顶、中心及管底标高。
3.3曲线顶管施工
3.3.1管接口接缝张开计算
为了防止曲线顶管管口破坏,管道周圈范围内都需垫上特殊的衬垫,衬垫在
混凝土管张角的顶管被压缩到厚度为S0,这时,相邻两节管道的张角在管内外可
测得四个间隙:管外最小开口间隙S0,管外最大开口间隙S1,管内最大开口间隙
S2,管内最小开口间隙S3。
各间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以3#工作井→4#接收井管段为例:
管外接缝最大张开计算S1=(L×D)/(R-r。
)=(2.5×4.2)/(1896-2.1)
=5.54mm
管内接缝最大张开计算
S2=L×(D-t)/(R-r。
)=2.5×(4.2-0.35)/(1896-2.1)=5.08mm 管内接缝最小张开计算S3=L×t/(R-r。
)=2.5×0.35/(1896-2.1)=0.46mm
3.3.2曲线顶管管缝控制
曲线顶管的管缝控制至关重要,管外最大开口间隙控制在20mm范围内,管
缝未张开就形不成曲线,张开过大,顶管纵向就会失稳,严重时顶管的线形就会
形成蛇行,最大偏差值将超过规范允许范围,甚至会给工程带来危险。
3.3.3曲线顶管的测量
曲线顶管的测量好坏关系到管线线形的圆顺,甚至影响到顶管的顺利贯通,
曲线顶管的测量分为简单测量和复杂测量,采用何种方法是由一次最大测量距离
而定的。
以3#工作井→4#接收井管段为例:
L=[(D-0.2)(4R-D+0.2)]0.5
式中D——管道内径取3.5m;R——曲线半径,取1896米;L=158m<400m
一次最大测量距离小于曲线弧长,测量仪器在工作井内无法通视,必须在管
内设测站,本段需要两个测站,分别在里程133米和267米处。
3.3.4曲线顶管纠偏措施
管道轴线要符合设计要求的轴线,主要靠工具头测量和纠偏的结合,其中纠
偏是主要的手段,纠偏应符合以下原则:
(1)勤测勤纠:每顶进一段距离后,测量一次工具头轴线及标高的偏差情况。
(2)小角度纠偏:每次纠偏角度要小,纠偏角度变化值不大于0.5°。
(3)纠偏不能大起大落,出现较大偏差时,要保持管道以适当的曲率半径慢
慢的调整返回到轴线上,避免相邻两段间形成过大的夹角。
(4)及时进行纠偏,不允许有急剧的改变,否则,管道很可能发生严重的破损。
4、控制实施效果
根据方案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顶管施工时管线垂直
位移和管线水平位移监测、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顶管轴线地表垂直位移监
测均在报警值范围内,使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大大降低,取得了良好
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结语
随着城市化发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城市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大,为减少对市政道路的占用、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顶管法
施工将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城市地下管线工程中。
本工程针对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
采取的针对性技术措施,保证了顶管进出洞安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同时穿越
河道及上海市大动脉-中环道路时,减少了顶管施工对河道及市政道路的不利影响,降低了工程风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类似大管径钢筋混凝土
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DG/TJ08-2049-2008,顶管工程施工规程
[2]刘鸿鸣、徐玉夏、陈永飞,大口径混凝土管曲线顶管施工技术,上海市基
础工程公司,200002
[3]柯家满,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10075
[4]宋勇,大口径小半径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分析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20100701
[5]黄高飞,大口径长距离急曲线顶管技术的应用,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
公司,200061
[6]黄志伟、王盛,大口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200030
[7]刘培荣,长距离曲线顶管技术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