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施工方案教程文件
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方案

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河道穿越是一个核心环节,尤其是在顶管施工中。
穿越河道的顶管施工方案需要精心设计和科学实施,以确保工程安全和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施工前准备1. 现场勘测在制定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方案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测工作,包括河道水文地质情况、河床状态、周边环境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设计方案根据现场勘测结果,结合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制定详细的顶管施工设计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流程、施工顺序、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方案确认在施工开始前,必须对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确认,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各方人员对施工过程和安全要求有明确的认识。
2. 安全施工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安全规定执行,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河道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河道生态环境,避免对水质、水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保护沿岸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对河道环境的破坏。
四、施工结束1. 工程验收完成顶管施工后,需进行工程验收,检查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情况,确保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经验收合格。
2. 环境恢复在施工结束后,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环境恢复,修复河道及周边环境受损的地方,确保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五、结语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严格遵循设计方案和安全措施,注重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只有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才能实现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施工方案

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施工方案一、前言河道交叉处的管道施工一直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环节。
大管径顶管施工是在保证水环境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其工程难度较大。
本文将围绕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案展开讨论。
二、方案设计1. 管道选材在进行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施工时,首先要选择高强度、耐磨损、防腐蚀的材料作为管道材质,以确保管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2. 起拱设计通过起拱设计降低管道在水下施工期间受到的压力,减少河道水流对管道的影响,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 防渗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防渗措施,避免管道漏水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加强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
4. 施工工艺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设备和技术人员,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三、施工步骤1. 割开河道在施工开始前,需先进行对河道进行割开,确保施工区域清晰。
2. 安装管道根据设计方案将管道一段段安装入河道中。
3. 起拱支撑设置起拱支撑结构,将管道升起,并固定在水面上,以保证管道不受水流影响。
4. 密封连接在管道连接处进行密封连接,避免漏水。
5. 整体连接将各段管道连接成整体,形成完整的管道系统。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水流情况,确保管道施工安全。
2.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3.组织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施工程序,避免操作失误。
五、施工效果评估经过以上工艺步骤的施工完成后,需对管道进行检修,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管道的安全运行。
六、结语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及环境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保障工程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方案能对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道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顶管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某河段,总长度为1000米,包括河道顶管和相关辅助措施。
顶管的尺寸为直径1.5米,采用钢管,为了保护环境和保障河道生态环境,需要在既有的河道上进行施工,对现场环境要求极高。
二、施工前准备1、设计方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计划和方案的制定,进一步确定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案。
2、物资采购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进度,提前采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人员配备确定工程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
4、环境保护制定环保措施和方案,加强现场环保控制和管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1)地面准备: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和安全。
(2)河道准备:搭建临时围堰,封闭河道进行施工,保障施工区域的安全。
(3)河道顶管: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顶管的安装和连接,保证顶管的连贯和牢固。
(4)河道恢复:完成顶管施工后,恢复河道原貌,清理施工渣土和垃圾,进行环境保护和整治。
2、施工方法(1)机械施工:采用挖掘机和吊装机械进行河道顶管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人工施工:进行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环保。
3、施工安全(1)工地安全: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加强管理,防止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
(2)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作业用具: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可靠。
4、施工质量(1)材料检查:对所采购的钢管和相关材料进行检查,确保质量达标。
(2)安装要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顶管的安装,保证连接密实和牢固。
(3)环保检测:对施工现场进行环保检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四、施工控制1、施工进度根据施工计划和方案,严格进行进度控制和安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成本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控制施工成本,确保工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3、施工环保严格执行环保要求和管理措施,确保施工的环保达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施工方案

良乡电力管道穿越刺猬河顶管工程技术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 (1)2.技术方案 (3)3.施工方法及顶管防沉降措施 (23)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本工程为房山区良乡电力工程穿越刺猬河顶管工程,设计起点为刺猬河南岸城良35KV变电站入地后穿越刺猬河至河北岸向西北方向与长虹西路电力管线相接。
原管线规划为2.0m*2.3m暗挖隧道,穿越刺猬河部分变更为顶管穿越,顶管管径为φ3000,根据河道管理部门要求,管顶覆土深度即距离河道底部应不少于2.5m,由于顶管管径较大,根据顶管有关规范顶管覆土不小于0.8D要求,覆土深度确定为3.0m。
从顶管工艺角度出发,顶管覆土深度越大越有利于顶进,但同时却增加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费用,设计时根据原隧道埋深和上述深度要求进行调整。
现状河道上口宽42m,河底宽25m,河底和两岸为护砌护坡结构,河底至现况地面上端为4.0m,水深约2.0m左右。
1.2管线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无相关详细资料,水文条件按地下水丰富考虑。
1.3管线沿线地形地貌拟建场区位于长虹西路东侧,地形较平坦,周围无大型建筑物,河北岸为绿化带,地势较低,河南岸为加工厂,多为平房。
1.4管线沿线周围环境管线穿越刺猬河,南北两岸均紧邻长虹西路,交通便利。
1.5地下管线及障碍物情况在施工前应委托物探技术部门对工作、接收井周围地下管线进行探查。
2.技术方案2.1顶管方式顶管方式拟采用土压平衡机械顶管工艺穿越刺猬河河道,工作井设在刺猬河东岸,接收井设在刺猬河西岸,由东向西顶进,顶进长度120米,顶管管顶距河道底部3.0m,顶管管径φ3000。
坡度为0.0019,工作井向东与本工程暗挖段6标段对接,接收井向西与现况电力隧道侧接,工作井和接收井坐标由设计确定。
本方案有以下特点:一、本方案穿越刺猬河河道,不需大面积破坏原河道结构,不用围堰导流,在施工中充分保证河道河底和护坡的完整性。
二、采用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掘进技术,日掘进15米,顶管上方沉降控制在15mm以内,既快速又安全。
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施工方案

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施工方案首先,施工前需要对河道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确定河道的水流特性、河床土质及基础情况,为后续施工制定合理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根据勘测结果,确定大管径顶管的材料和规格。
顶管材料通常选择高强度钢材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
根据河道水流特性以及顶管的材料和规格,进行工程的数值模拟,对顶管的稳定性、水力特性等进行验证,并确定最佳的顶管布置方式。
接下来是顶管施工方法的确定。
常用的顶管施工方式有“管道推进法”和“开挖法”。
管道推进法适用于河床土质较好、河道水流不大的情况,可以减少对河道水流的干扰。
开挖法适用于河床土质较差、河道水流较大的情况,需要对河道进行切口开挖,保证顶管的安全推进。
顶管施工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和工具,例如顶管推进机、切土机、挖掘机等。
同时,还需要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措施和预警机制。
在施工前,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临时围护,设置警示标志和告示牌,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不对河道水流和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如有需要,可以采取欠水施工或临时引导水流的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最后,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顶管进行检测和验收。
对顶管的上部结构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案需要科学合理,务必在施工前进行详细勘测和分析,根据勘测结果确定顶管的材料和规格,并对施工进行数值模拟验证。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并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措施和预警机制。
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顶管的检测和验收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保证顶管穿越河道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方案

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方案河道是自然界最常见的水文地貌之一,而河道的穿越则是建设工程中最难的一类难题之一,因为需要克服的问题包括对水流、河道底部及地下管道的影响等。
顶管施工是穿越河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顶管施工方案。
一、顶管施工简介顶管施工是利用力学原理和土力学原理,通过施工管材进行直接推进法穿越地下地层,从而达到用管代替开挖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顶管施工具有速度快、对环境污染小、对自然地貌破坏小等优点,广泛用于隧道、水利、电力、热力等工程建设中。
二、顶管施工的适用条件顶管施工需要具备一定的适用条件才能进行,这些条件包括:1. 地质条件钻孔隧道中,岩石层必须是双面完全暴露,没有洞、挂和龟裂等影响地质稳定性的地质构造。
对于软弱地层更需注意其土力学特性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支护和加固。
2. 渗透条件地下水需有保护,顶管施工前应具备相应的排水条件,确保穿越地下河道的顶板能够有效地抵抗地下水和流沙等渗流困难地层的冲刷和冲切。
3. 活动空间顶管施工需要在管道里进行,如果施工条件受限,将会对施工方案带来挑战。
因此,活动空间应保持足够宽敞,以满足工作人员的操作和设备的运转。
三、顶管施工的操作流程顶管施工的操作流程包括:1. 现场准备顶管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准备工作,包括定位、布置工地、构筑口站、井架安装等。
2. 管件制造制作高质量管件是保证顶管施工成功的重要前提。
生产管件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并剔除不合格产品。
3. 洞口掘进洞口掘进是整个顶管工程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施工的关键之一。
在洞口掘进中,应控制支护效果,以确保掘进安全,并预留足够的工作空间。
4. 管件运输运输管件是保证顶管施工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运输管件之前,应确保管件和技术要求一致,确保管件的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
5. 管件安装管件安装是整个顶管工程的核心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
管件安装应确保垂直度、水平度和接口密封性,以保证管道安全和强度。
穿越路基河流顶管施工规范顶管施工方案

顶管施工方案一、顶管范围及主要施工内容本工程为鄞州路已建W6-1~钱湖南路已建W51主要穿越路基、河流。
管径采用ø900的钢筋砼F型承插管,全长约1300米,顶管工作井10只,接收井7只.一、顶管前准备工作1、顶管施工方法的选定应根据施工沿线的地形、工程和水文地质、交通状况、地上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有无地下障碍物等实际情况和对地表变形控制的要求综合考虑后作出选定,必须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经济适用,节约用地。
2、顶管的施工顺序,应从整个排水系统考虑,一般宜从下游开始,在进行起始掘进段顶管时,应选择施工条件较好、技术风险较少,顶程较短的地段进行,同时作必要的现场技术数据的测试和分析工作,以便了解地下实际土质,适应施工环境,掌握顶管设备运转规律,合理组织操作人员,通过起始掘进段的顶进小结,进一步调整各项施工技术参数,优化下一步顶管施工工艺。
3、所有顶管设备必须经过维修保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入施工现场。
在进入工作坑安装时必须进行单机和整机联动调试,在顶进中必须贯彻例行保养制度。
4、应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护地面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维持道路交通等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施工环境和条件合理选择顶管机头。
5、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各种因素后,合理选择顶管和施工方法。
二、顶管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一、施工顺序基坑底基础及后靠背安置──安装导轨──设置承压壁──安装主顶设备──安装顶管机头──安置起重机械──安置土方运输设备──安放管节──顶进顶进工艺流程:沉井中心线测量放样──安装顶机架与主顶装置──顶进管机顶进,吊下一节管节──管节顶进────顶完第一节管,吊下一节管──管节拼装──顶力接近许用力──吊放中继环──同上继续再顶──出洞,顶管机与管节分离。
三、顶管设备安装(1)顶管机头选型本施工段管道内底标高,管顶覆盖厚度已达到要求。
根据地质状况及实际情况,拟采用多盘土压平衡式机头,头部有4个切土切刀盘,机头出土采用刀盘切削原状土,(2)顶力估算按采取管壁外侧同步注入触变泥浆处理,手掘式顶管所引起的阻力R2=F2。
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方案

穿越河道顶管施工方案XXX工程穿越河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穿越河道顶管工程,工程起点位于A处,终点位于B处,全长X米。
主要包括管道铺设、围堰施工、河堤拆除及恢复等工作。
二、地形地貌及气候本工程所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施工期间需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雨、防洪措施。
三、现状河道附图施工前需对河道进行详细测量并制作现状河道附图,以便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方案一、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应按照安全、高效、经济的原则进行,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工艺流程图应包括测量放线、围堰施工、污水沉淀处理、便道施工、管道顶进、围堰拆除、河堤拆除及恢复等环节,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一、)测量放线施工前需进行测量放线工作,确保管道铺设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围堰的施工方法围堰施工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围堰的牢固和稳定,避免对河道环境造成污染。
三)污水沉淀的处理措施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需进行沉淀处理,确保污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便道施工施工期间需要便于人员和设备进出,需建设便道,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五)管道顶进管道顶进是本工程的重点工作,需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
六)围堰的拆除围堰拆除应采用安全、高效的方法,确保拆除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七)河堤的拆除河堤拆除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拆除过程中不对河道环境造成影响。
八)河堤的恢复施工施工完成后需对河堤进行恢复施工,确保河道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三、质量保证措施一、组织保障措施施工期间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二、思想保障措施施工期间需加强思想教育和安全意识培养,确保施工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为了满足地铁站点的建设需要而进行的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迁改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管径顶管穿越河道施工方案良乡电力管道穿越刺猬河顶管工程技术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 (1)2.技术方案 (3)3.施工方法及顶管防沉降措施 (23)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本工程为房山区良乡电力工程穿越刺猬河顶管工程,设计起点为刺猬河南岸城良35KV变电站入地后穿越刺猬河至河北岸向西北方向与长虹西路电力管线相接。
原管线规划为2.0m*2.3m暗挖隧道,穿越刺猬河部分变更为顶管穿越,顶管管径为φ3000,根据河道管理部门要求,管顶覆土深度即距离河道底部应不少于2.5m,由于顶管管径较大,根据顶管有关规范顶管覆土不小于0.8D要求,覆土深度确定为3.0m。
从顶管工艺角度出发,顶管覆土深度越大越有利于顶进,但同时却增加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费用,设计时根据原隧道埋深和上述深度要求进行调整。
现状河道上口宽42m,河底宽25m,河底和两岸为护砌护坡结构,河底至现况地面上端为4.0m,水深约2.0m左右。
1.2管线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无相关详细资料,水文条件按地下水丰富考虑。
1.3管线沿线地形地貌拟建场区位于长虹西路东侧,地形较平坦,周围无大型建筑物,河北岸为绿化带,地势较低,河南岸为加工厂,多为平房。
1.4管线沿线周围环境管线穿越刺猬河,南北两岸均紧邻长虹西路,交通便利。
1.5地下管线及障碍物情况在施工前应委托物探技术部门对工作、接收井周围地下管线进行探查。
2.技术方案2.1顶管方式顶管方式拟采用土压平衡机械顶管工艺穿越刺猬河河道,工作井设在刺猬河东岸,接收井设在刺猬河西岸,由东向西顶进,顶进长度120米,顶管管顶距河道底部3.0m,顶管管径φ3000。
坡度为0.0019,工作井向东与本工程暗挖段6标段对接,接收井向西与现况电力隧道侧接,工作井和接收井坐标由设计确定。
本方案有以下特点:一、本方案穿越刺猬河河道,不需大面积破坏原河道结构,不用围堰导流,在施工中充分保证河道河底和护坡的完整性。
二、采用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掘进技术,日掘进15米,顶管上方沉降控制在15mm以内,既快速又安全。
三、工作井设在刺猬河北岸绿化带内,接收井设在刺猬河南岸加工厂南门外,经现场踏勘,河岸两边道路行人车辆较少,有利于施工及运输,社会交通影响面小。
需要时进行社会道路交通导行。
四、根据φ3000顶管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械(机头长度按5.3m,直径3570mm推算)φ3000,工作竖井平面尺寸(净空)为9.0m*7.0m,接收竖井平面尺寸(净空)为6m×5m。
拟建接收井井位见下图:五、由于顶管断面为圆形,暗挖沟道断面为圆拱直墙,顶管与暗挖隧道接口过渡时本工程设计难点,本方案就此提出初步方案,仅供参考。
拟建工作井井位见下图:2.2工艺原理设备系统由土压平衡掘进机、油压装置、泥浆系统及遥控设备组成,北侧竖井为顶进工作井,南侧竖井为接收井,由北向南顶进。
掘进机放置井下、掘进机轴线与设计管线轨迹重合。
掘进后刀盘切削下来的岩土在掘进机内经破碎,由螺旋输送机排至管内小推车运至竖井位置,再经垂直运输至地面。
管子下到工作井,F型接口混凝土套管用橡胶带密封好后由后方顶进装置沿设计轨迹顶入地下,上方为遥控设备,控制掘进路线,不断进行纠偏。
直至顶进完成2.3工艺流程顶管工艺流程见下图顶管工艺流程图2.4设备选型拟采用扬州广鑫TP3000型土压平衡顶管机,机身长5.3米,机身自重60T,机身外径ф3570mm,刀盘直径ф3590mm,可适用地下水丰富及全土质土层。
TP3000型土压平衡顶管机2.5管节、接口及管内支架布置顶管管节采用Φ3000钢筋混凝土管,为F型钢承口Ⅲ级管标准。
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钢筋混凝土管外径Φ3570mm,壁厚285mm,每节管重18.4T,接口采用楔形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圈。
电力支架预埋钢圈在管节预制时进行预埋。
根据电力隧道有关规范要求顶管管节内电缆支架布置见下图:2.6竖井结构竖井结构为钢格栅+连接筋+钢筋网+混凝土+锚管+临时支撑的联合支护体系,采用矿山法锚喷砼支护竖井施工。
2.6.1竖井净空尺寸:工作井:9m×7m×9.85m,(长×宽×深);接收井:6m×5m×11.82m,(长×宽×深)。
初衬结构厚度250mm,底板结构厚度300mm。
2.6.2根据我公司以往施工图纸和经验,竖井结构简图如下,进行施工图设计需进一步进行结构验算。
100600?18@500900250750在梁内锚固长度<800水平钢格栅?12@30012?22?12@150锁口配筋图CCDD2205010010050?12@200?12@200主筋?22主筋?224L100x80x10 N6A 大样图220220?12@200主筋4?22N4点焊B - B 15152203545220804040170250?22D - D8022080250250N3单面焊10d?12@2004?22N3主筋主筋?22螺栓孔螺栓M20x6螺母M20C - Caa 注: 钢筋待格栅安装完毕 后与格栅钢筋焊接工作、接收井大样图90009500250250300300300059809850Φ20@200Φ18@200初期支护钢筋格栅 主筋4?22竖井锁口圈地面标高0.000900900工作井立面图600200钢格栅每榀间距0.5m锚杆采用φ32钢筋,长度3m,水平纵向间距为1m,上下排错开安装,末端与钢格栅焊牢,管向下的水平夹角为15°。
钢格栅每榀间距0.5m285285700075002502509000950025025040004000顶进坑初衬护壁3000285285工作井平面图2400502074202800662094202400502028006620Φ12@200Φ12@200Φ12@200主筋Φ12@200Φ12@2002Φ22A水平钢筋格栅图20020060006500250250300300300011420Φ20@200Φ18@200初期支护钢筋格栅 主筋4?22竖井锁口圈地面标高±0.00900900接收井立面图600200500钢格栅每榀间距0.5m锚杆采用φ32钢筋,长度3m,水平纵向间距为1m,上下排错开安装,末端与钢格栅焊牢,管向下的水平夹角为15°。
285285500055002502506000650025025025002500顶进坑初衬护壁接收井平面图1600382054201900452064201600382019004520Φ12@200N8Φ12@200Φ12@200主筋Φ12@200Φ12@200N42Φ22II IA水平钢筋格栅图2.7顶管管节与暗挖隧道的连接顶管工作井内顶管管节与暗挖隧道在顶管竖井内通过检查井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电力沟方式进行连接。
检查井为5.0*4.0m 矩形检查井,结构厚度500mm ,现浇沟道断面尺寸为2.0*2.1m ,检查井和沟道可以一次浇注完成。
2.7.1顶管施工完成后回填级配砂石至检查井地板标高。
2.7.2检查井、沟道采用现场支模,整体浇注。
2.7.3在明沟与暗挖隧道对接处由于两种结构存在差异,暗挖隧道与明沟对接为变断面施工。
2.7.4两个沟道对接变形缝按有关规范要求设置。
2.7.5现浇结构与顶管竖井初衬之间回填按筑路标准。
接收井内顶管和暗挖隧道的连接方式经现场勘查,接收井西侧为现况φ2.0*2.6米沟道及φ5.2米检查井一座。
检查井内向西甩口预留沟道长度为2.0米检查井底板距现况地面10.4米,接收井内顶管与暗挖隧道连接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2.8顶管管节与检查井连接顶管管节最后一节为特殊管节,在距管节末端端面1625mm处设置预埋钢环,在顶进完成后在钢环上焊接止水环,浇注在检查井模筑混凝土内,完成管节与检查井的刚性防水。
2.9顶力计算(1)控制土压力值PP=K0γhK0—静土压系数,按土质取0.33γ—土容重h—复土深度P=0.33×19×7.55=47.34KPa (2)顶管机初始推力F OF O=PπR2R—混凝土管有效半径F O=47.34×3.14×(1.79)2=476.28KN(3)一次顶进管子阻力P O=fπDLf—磨阻系数,按土质取8D—管外径L—顶进长度P O =8×3.14×3.57×120=10761.41KN(4)一次顶进总推力F1F1=F0+P0F1=476.28KN +10761.41KN=11237.69KN(5)考虑注浆减摩效果后实际总推力FF=αF1α—减摩系数0.8F=0.8×11237.69KN=8990.15KN(6)每延米推力为74.92KN/m(7)混凝土管控制顶力F cφ3000钢筋混凝土管厂家提供资料为19242KN。
(8)中继间计算由于φ3000钢筋混凝土管能承受最大顶力19242KN,注浆减阻后实际总推力为8990.15KN,工作井主顶推力可设计为12000KN,即200T主顶油缸6台,不需要设置中继间。
2.10场地布置工作竖井占用刺猬河河东岸部分绿化带,占地300平米(30m×10m)。
接收竖井设在刺猬河西岸加工厂西大门外,占地105平米(15m×7m),占用现况道路(宽7米)。
现况道路被占用后采取交通导行,施工便道设在道路东侧人行步道和绿化带上。
施工现场用不低于2米的围挡加以封闭。
钢筋加工在场外进行,竖井周边设备摆放、弃土临时保存位置、管材堆放及材料场地布置均应考虑防止过度荷载造成井口三角区土体滑移。
至少在井口边2米以外。
2.11施工用水用电现场临时用水布置:竖井临时施工用水,主要为竖井初衬结构施工用水,由于现场条件所限,可由水车运送。
现场临时用电布置:竖井使用发电机组提供施时用电,用电量为l50KW。
如甲方不能提供,我单位将租用发电机组提供施工用电,根据环保要求,发电机组应使用低噪音环保型。
2.12施工进度安排单个竖井工期15天,顶管10天(包括设备拆装、顶进),进出场5天,总工期30天)。
综合考虑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和现有施工能力及不确定因素,竖井施工至封底每道工序的工期如下:2.13施工人员安排根据工程的规模和进度计划要求,每个竖井拟投入的劳动力如下:施工竖井劳动力安排(两班作业)2.14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考虑到施工场地情况,根据工程内容和各项施工工序要求,本工程拟投入的机械设备如下:工程机械设备安排2.15质量控制标准:顶管质量标准:中心±30mm高程 +10 mm-20 mm管间错口 10 mm2.16主要工程量管井降水 6口/井,深度15米,φ400无砂管;顶管φ3000钢筋混凝土管 120米;顶管竖井(锚喷支护) 2座;3.施工方法及顶管防沉降措施3.1施工降水根据地勘报告,受大气补给及刺猬河渗漏影响,地下水较浅,初步安排在每个竖井四周打6口降水井,进行管井降水,将地下水降至底板以下0.5-1.0m,降水施工所需的设备及技术参数需由现场试验钻提供的地下水资料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