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法制聚氯乙烯乙炔工段生产特点
电石法聚氯乙烯乙炔车间的粉尘危害

电石法聚氯乙烯乙炔车间的粉尘危害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中的各个车间,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粉尘,其中产生粉尘量最多的是乙炔车间,同时产生的粉尘种类也最多。
电石法乙炔生产分干法乙炔工艺和湿法乙炔工艺,简单说来,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两种生产工艺产生粉尘的主要过程都是三个,即电石运输输送过程、电石渣的处置过程和把大块电石破碎到到符合粒度要求的电石过程。
湿法乙炔工艺电石渣的处置过程指电石渣浆从发生器出来后的浓缩压滤、电石渣的倒运过程;干法乙炔工艺电石破碎过程较湿法乙炔工艺增加了小块电石破碎成3mm以下的小颗粒电石的过程。
乙炔车间的粉尘主要分为电石渣粉尘和电石粉尘,下面主要针对干法乙炔生产工艺乙炔车间产生的电石渣粉尘和电石粉尘分别进行产生过程、粉尘性质、粉尘危害性及粉尘治理分析。
电石渣粉尘粉尘性质、产生过程、危害性分析:电石渣粉尘产生于发生器排出电石渣的过程和电石渣的输送过程。
自发生器排出来的电石渣,是粉末状物质,含水量在10%以下,其中混有乙炔气、水蒸气及微量其他气体,温度在100度左右。
排出发生器的电石渣,温度高和混有气体,在排出发生器和输送过程中,气体会向空间扩散,并携带一定量的电石渣粉末,导致输送装置周围的大气中含有电石渣、乙炔气及其他刺激性气味。
电石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2,氢氧化钙具有强碱性、腐蚀性,因此飘散在大气中的粉尘主要是Ca(OH)2,容易被吸入鼻腔,并进而进入呼吸道,灼烧呼吸系统;飘散在大气中的电石渣粉尘,与空气中凝结的水结合,含水的氢氧化钙和碱性凝结水会腐蚀管道和输送设备;扩散到大气中的乙炔气是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会形成爆炸性气体,对安全生产造成危险。
粉尘治理分析:由于从发生器出来的电石渣含有乙炔气、水蒸气,容易扩散形成爆炸性气体和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因此对刚从发生器出来的电石渣与环境隔离作为首要处理方法,同时还要配套安装导出爆炸性气体的装置。
对于采用FU输送电石渣的系统,由于FU输送系统零部件全部是钢铁制成,需要对FU输送系统进行完全密封,并进行氮气保护,维持输送系统为微正压,在储存电石渣的设备上对乙炔气体导出。
聚氯乙烯安全操作规程

2.5生产厂房和气柜必须装有避雷器,所有易燃易爆物料管道法兰处应安装有“静电桥”,所有设备和安装有“静电桥”的管道必须安置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必须大于4欧姆。
nCH2=CHCl(CH2—CHCl)+96.3~108.9KJ/mol
1.2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将原料电石(CaC2)经破碎成合格粒度后,加入发生器内,与水反应生成粗乙炔气。粗乙炔气经洗泥、冷却降温后,由水环泵加压进入清净塔,在清净塔内与次氯酸钠反应除去硫、磷杂质,再进入中和塔除去酸性物质后,制得精乙炔气。精乙炔气经预冷脱水后与合成送来的经预冷、深冷脱酸除去水份的氯化氢,在混合器中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气再经深冷及酸雾过滤器脱去水份后,经预热器进入转化器,在氯化汞(HgCl2)触媒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粗氯乙烯单体。粗氯乙烯单体经冷却、除汞后,进入泡沫塔、水洗塔及碱洗塔除去氯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后,经加压进入精馏塔除去低沸点物、高沸点物后制得精氯乙烯单体进入单体贮槽,备聚合使用。聚合生产时,将经过计量的精氯乙烯单体及无离子水、分散剂、引发剂等助剂加入聚合釜内,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PVC),聚合后的聚氯乙烯浆料送到出料槽,气相经压缩冷凝回收大部分未反应的氯乙烯,浆料再进入汽提塔,进一步除去PVC颗粒内部的氯乙烯后至混料槽,由浆料泵送至离心岗位,经离心机分离掉大部分水份的物料,经螺旋输送器送入气流塔,除去表面水份,再进入旋风干燥器进行深度脱水干燥后,经旋风分离及旋振筛筛分后获得的聚氯乙烯进入PVC料仓,经计量包装出成品聚氯乙烯树脂。
聚氯乙烯树脂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简介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简介PVC树脂是氯乙烯单体经聚合制得的一类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式为:[ CH2—CHCl ]n,其中n表示聚合度,一般n=590~1500。
一、氯乙烯单体的制备工业上制备氯乙烯的方法主要有:乙炔法、联合法、乙烯氧氯化法、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等。
1、乙炔法: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方法,乙炔可由电石(碳化钙)与水作用制得。
此法能耗大,目前用此法生产氯乙烯制造PVC树脂主要集中在我国,占我国PVC树脂总量的一半以上。
2、联合法:由石油裂解制得的乙烯经氯化后生成二氯乙烷,然后在加压条件下将其加热裂解,脱去氯化氢后得到氯乙烯,副产品氯化氢再与乙炔反应又制得氯乙烯。
3、乙烯氧氯化法:使用乙烯、氯化氢和氧气反应得到二氯乙烷和水,二氯乙烷再经裂解,生成氯乙烯。
副产的氯化氢在回收到氧氯化工段,继续反应。
4、乙烯平衡氧氯化法:是将直接氯化和氧氯化工艺相结合。
乙烯与氯反应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产生氯乙烯和氯化氢。
氯化氢与乙烯和氧气反应又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再产生氯乙烯和氯化氢。
氯化氢回收后,继续参与氧氯化反应。
进入90年代以后,国外先后开发了一些生产氯乙烯单体的新工艺。
例如开发出不产生水的直接氯化/氯化氢氧化工艺;使用最便宜的乙烷作原料,直接氧氯化生产氯乙烯单体的技术;二氯乙烷/纯碱工艺生产氯乙烯单体的新技术路线等。
二、氯乙烯的聚合在工业化生产氯乙烯均聚物时,根据树脂应用领域,一般采用5种方法生产,即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微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1、本体聚合:一般采用“两段本体聚合法”,第一段称为预聚合,采用高效引发剂,在62~75℃温度下,强烈搅拌,使氯乙烯聚合的转化率为8%时,输送到另一台聚合釜中,再加入含有低效引发剂的等量新单体,在约60℃温度下,慢速搅拌,继续聚合至转化率达80%时,停止反应。
本体聚合氯乙烯单体中不加任何介质,只有引发剂。
因此,此法生产的PVC树脂纯度较高,质量较优,其构型规整,孔隙率高而均匀,粒度均一。
电石法聚氯乙烯湿法乙炔工艺装置技术剖析及优化改进

(三)、电石发生反应控制技术优化改进
1、将发生器内反应产生的电石渣浆直接靠溢流管溢流出发 生器的方式,改为发生器靠液位调节阀直接排放发生器内的 电石渣浆,采用发生器液位自动调节控制渣浆排放的方式, 可以根据电石反应的效果有效提高发生器电石渣浆浓度至 18%。有效解决了受发生器内、外压差小,电石渣浆比重、 粘度的制约,发生器内电石渣浆只能长期控制在12%左右的 难题,一举解决了传统发生器反应温度控制低,电石渣浆量 排放量多,电石渣浆溶解乙炔气体流失大和电石渣压滤装置 较大的问题。
电石法聚氯乙烯湿法乙炔工艺 装置技术剖析及优化改进
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
YINBIN HAIFENGHERUI COMPANY LIMITED
一、人们对干法乙炔工艺与湿法乙炔工艺的传统 认识
1、干法乙炔工艺装置有着明显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其中设备占地 面积少、产能大、收率高、无废水以及利用电石渣制水泥等是干 法乙炔工艺装置最突出的特点,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2、湿法乙炔工艺装置电石粒径50mm左右, 其电石破碎的机械损失少。并且湿法乙炔电石 破碎、输送、发生反应过程工艺流程简洁,运 转设备相对较少,运行的动力电消耗低。
3、湿法乙炔工艺装置中电石反应过程是大量 的反应水包电石搅拌反应,干法乙炔工艺装置 电石反应过程是少量水喷洒于电石表面进行小 水量比反应,湿法乙炔工艺装置电石反应的效 果及反应的彻底性好。
2、电石渣浆压滤分离出的上清夜全部返回发生器作 为反应水继续使用,反应水加入量通过发生器下料梭 槽电石加入量和发生器反应温度进行自动调节控制, 有效控制发生器内电石反应效果和电石渣浆浓度。
(聚)氯乙烯生产—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参数

4、空间速率
反应气体的体积: C2H2气体的体积,m3 C2H2/(m3催化·h),即h-1; 空间速度越大,通入的反应气量越多,生产能力越大,深度加工副产物越
少,高沸点物越少; 但空间速度增大,反应气体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缩短,乙炔转化率减小; 空间速度过大,气体通入量过多,反应激烈,气体分布不均匀,局部容易
3、原料配比
乙炔过量: ✓ 催化剂中的HgCl2会被C2H2还原成Hg2Cl2和Hg,使催化剂失活; ✓ 副产1,2—二氯乙烷等,造成产品分离困难; ✓ C2H2不容易除去,微量的C2H2还会影响氯乙烯的聚合。 常采用HCl过量: ✓ 保证C2H2完全反应,避免C2H2过量造成催化剂中毒; ✓ HCl价格低廉,过量部分用水洗或碱洗除掉。 HCl过量太多:吸收率降低,二氯乙烷产量增加,增加碱的消耗量和成本。 工业生产中HCl过量5 ~10%。
中心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适宜温度范围130℃~180℃。
2、反应压力
气体分子数减少: 化学平衡角度:加压操作会提高转化率; 动力学角度:加压可提高C2H2和HCl的分压,而且可提高反应的速率。 但加压对设备材料要求提高,要实现较高的反应压力,需要较大的流体输
送动力,输送动力过大不经济,安全性下降。 系统易燃、易爆反应物料一旦漏入空气将引起爆炸。 工业上采用常压操作,0.04- 0.05MPa为宜,用来克服流体输送阻力。
惰性气体N2、CO:降低反应物浓度,不利于反应,造成产品分离困难,造 成氯乙烯损失,含量< 2%。
本节主要学习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配比、空间速率和原料纯度 等参数对氯乙烯合成的影响。 请思考: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配比、空间速率和原料纯度等参数 是如何影响氯乙烯生产的?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参数
浅谈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

浅谈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发布时间:2022-11-11T03:35:18.820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1期作者:孙川[导读] 冶炼埋弧电炉装置是生产电石的主要设备,而成品电石(CaC2)又是后续化工产品聚氯乙烯树脂(PVC)的重要原料。
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 116011摘要:介绍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工艺过程及发展前景,并对聚氯乙烯树脂材料特性及用途进行了详尽说明,为从事冶炼行业及化工行业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生产流程、特性、用途和发展前景。
1 引言冶炼埋弧电炉装置是生产电石的主要设备,而成品电石(CaC2)又是后续化工产品聚氯乙烯树脂(PVC)的重要原料。
聚氯乙烯树脂(PVC)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其目前生产的原料工艺路线主要为煤化工路线(电石法)和石油化工路线(乙烯法)。
截至2020年底,中国国内PVC总产能的80%是以煤化工为基础的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
而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的总能力已经占到了全球聚氯乙烯装置总能力的30%甚至更高。
本文将对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主要工艺过程进行阐述,并着重介绍聚氯乙烯材料特性和主要用途。
2 特性与用途聚氯乙烯物理外观为白色粉末,无毒、无臭。
相对密度1.35-1.46,折射率1.544(20℃)不溶于水,汽油,酒精和氯乙烯,溶于丙酮,二氯乙烷,二甲苯等溶剂,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除少数有机溶剂外,常温下聚氯乙烯可耐任何浓度的盐酸、90% 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及20%以下的烧碱。
聚氯乙烯在100℃以上开始分解并缓慢放出HCl,随着温度上升,分解与释放HCl速度加快,致使聚氯乙烯开始变色。
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工业、建筑业、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
聚氯乙烯PVC与PE、PP、PS、ABS并称世界五大通用树脂,以其突出的性价比在社会生活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中国较其它四种树脂材料,其消费量已经升至第一位。
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一、生产特点乙炔与氯化氯反应生成氯乙烯。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
氯乙烯与空气混合易形成可燃、可爆气体,一旦遇上火源、静电等就会立即爆炸。
因此,生产者必须了解本工段的这些生产特点,从而确保本工段的安全操作。
(一)易燃易爆氯乙烯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范围为4--22%。
由于氯乙烯泄漏在空气中易形成混合爆炸性气体,当操作不当、没备发生故障时,遇到明火它就会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例如在检修氯乙烯气柜旁的设备时;因氯乙烯泄漏,操作工用电风扇进行吹除,当启动电风扇开关时,发生电风扇着火。
当生产区域内有氯乙烯大量泄漏时,一切电源开关维持原状,各种机动车辆不准进入现场,待氯乙烯气体在空气中慢慢扩散后再处理事故现场。
因此,须在生产系统进行检修或单台设备检修前,必须启动氮气排气系统,取样分析设备中的含氯乙烯量在0.4%以下后,方能完成检修。
(二)有毒有害1.氯乙烯氯乙烯通常由呼吸道吸入体内,如浓度较高会引起急性轻度中毒,呈现麻醉状态,前期有晕眩、头痛、恶心、胸闷、步态蹒跚和丧失定向能力,严重中毒时可致昏迷。
慢性中毒主要使肝胞增生,导致肝纤维化网状内皮系增生,肝血管肉瘤,肤端溶骨症等.如吸入大量氯乙烯气体,立即将人体移向通风处,吸新鲜空气,严重者送医务室吸氧气抢救。
当皮肤或眼睛受到液体氯乙烯污染时,应尽快用大量水冲洗。
2.汞汞是合成氯乙烯的催化剂,它通常升华呈汞蒸气状态经呼吸道被人体吸入,也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被吸收。
被吸收后最初几天汞主要经粪便排出,以后经尿排出。
急性汞中毒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咳嗽、胸痛气短、低热等症状,有时还有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便血等。
慢性汞中毒主要会出现神经衰弱症;有易激动、急躁、爱吵闹等易兴奋症,舌、上肢、眼等发生意向性展颤,齿龈出现深蓝色汞线,有充血肿胀、溃疡疼痛、刷牙易出血等口腔症状。
车间操作区空气中汞最高允许浓度为0.lmg/m3。
浅谈电石法生产乙炔的工艺 特点及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浅谈电石法生产乙炔的工艺特点及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摘要:乙炔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在《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中被列为易燃气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乙炔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乙炔的爆炸极限范围较宽,为2.1%~80.0%,其点火能仅为0.02MJ。
其化学性质活性,极易燃烧和爆炸,与氧化剂接触肢剧烈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乙炔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生产及使用中存在着易燃、易爆等固有危险性,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电石法生产乙炔的工艺特点及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关键词:电石法;乙炔;危险有害因素乙炔的生产工艺按原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电石法及烃裂解法。
其中,电石法作为国内外较为传统的乙炔生产技术,具有产出乙炔杂质少、设备简单、生产操作相对安全、运行稳定等优点。
电石法生产乙炔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当前电石法生产乙炔占我国国内乙炔总产量的90%以上。
一、乙炔简介乙炔俗称风煤和电石气,分子式C2H2,是炔烃化合物系列中体积最小的一员,主要作工业用途,特别是烧焊金属方面。
乙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
纯乙炔为无色芳香气味的易燃气体。
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有毒,且带有特殊的臭味。
因而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瓶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
二、主要技术简介电石法生产乙炔,通常采用电石入水式乙炔发生器生产,并且发生器设有氮气吹扫装置,产生的粗乙炔气经安全水封(防止气体回流)通过乙炔气柜缓冲后,依次进入净化器(一清塔、二清塔)和中和塔,去除乙炔气中的杂质,净化后的乙炔经压缩机加压,进入油水分离器及干燥机,进一步清除乙炔气中的杂质及水分,即获得满足纯度要求的乙炔。
最后,通过乙炔汇流排将乙炔充入装有丙酮的钢瓶中,从而得到溶解乙炔气。
三、电石法生产乙炔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电石法生产乙炔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腐蚀和化学烧伤、机械伤害、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撞击、起重伤害、粉尘、噪音和振动、车辆伤害、淹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石法制聚氯乙烯乙炔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2009-06-26 13:32:07 作者:来源: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在常温下是气态。
乙炔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易燃易爆气体,一旦遇上火源、静电、局部高温、摩擦等就会发生爆炸。
因此,生产者都必须了解本工段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能、生产特点,确保本工段的安全操作。
易燃易爆,乙炔性质活泼,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强烈的爆炸能力。
乙炔与空气能在很宽的范围内,即2.3—81%(其中7—13%最易爆炸,最适宜的混合比为13%)形成爆炸混合物。
它属快速爆炸混合物,其爆炸延滞时间只有0.017秒。
在电石加料中,如贮斗内剩余的乙炔气用氮气未排尽,遇到明火或加料电石摩擦就会发生火烧爆炸。
乙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炔会发生火烧爆炸。
在生产中次氯酸钠配制槽的液面控制太低,碰到故障时会出现系统内乙炔气倒窜入文丘里的氯气管中,与氯气生成氯乙炔造成文丘里火烧爆炸的现象。
(二)有毒有害
l.乙炔
乙炔属微毒类化合物,具有轻微的麻醉作用。
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是500mg/m3。
人体大量吸入乙炔气,初期表现为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为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钳、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急救方法是迅速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采取人工呼吸或输氧治疗。
2.氯气
氯气是窒息性的毒性很大的气体,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
氯气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胸闷、头痛、恶心、干咳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
3.氮气
氮气是窒息性气体,短时间内可使人窒息死亡,因为它属于无毒气体而常被人们所忽视。
进入排过氮气的发生器和气柜之前,应将人孔等打开,必要时用排风扇鼓风,使空气流通或水冲洗后经检测含氧量在18—21%时方能进行操作。
(三)易腐性
1.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对皮肤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高浓度时引起皮肤及眼睛等灼伤或溃烂。
操作或检修时必须戴涂胶手套、防护眼镜或面罩。
如溅入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水反复冲洗,或用硼酸水(3%)或稀醋酸(2%)中和,必要时用敷软膏。
2.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对皮肤和眼睛有严重腐蚀和刺激作用,高浓度液体引起皮肤灼伤及眼睛失明。
操作或检修时应戴涂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如溅在皮肤上可用稀的苏打水或氨水洗涤,或用大量水冲洗。
(四)易烫伤
乙炔工段排渣经常发生烫伤事故。
造成烫伤原因是电石中混入电石桶盖、角铁、大块矽
铁等导致排渣不畅通,此时操作者用铁管通排渣口,使大量80℃左右的电石渣液向外排,接触皮肤造成烫伤事故。
综上所述,本工段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在腐蚀性、易烫伤等生产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对本工段的设备管理和生产操作提出一系列的安全要求,以确保安全生产。
二、安全操作要点
1.确保电石加料安全
向第一贮斗中加电石时,氮气压力必须保持在0.25MPa以上,第一贮斗用氮气进行彻底
排气,即贮斗内压力在60mmHg(约8kPa)左右(1-2分钟),方可将称量好的电石吊斗加入第一贮斗内。
2.保持次氯酸钠配制槽一定液面
次氯酸钠配制槽控制一定液面是确保乙炔气的清净完全。
配制槽液面控制得过高,其溶液会溢流至氯气管内,堵塞氯气管,影响次氯酸钠液有效氯含量,清净效果差,配制槽液面过低,甚至无液面时,会造成系统中乙炔气倒入文丘里,与抓气直接混合生成氯乙炔,而引起文丘里火烧爆炸。
3.保持乙炔气柜的一定高度
气柜对“发生”和“清净”两系统可起到缓冲作用。
特别档加料系统出现故障(电石颗粒大)时能在短时间内保证清净系统,乃至氯乙烯合成系统的连续操作。
乙炔气柜高度与发生器电磁振动加料器电流控制有
关。
气柜高度不能控制太低,因万一加料系统出现故障,来不及起缓冲作用,造成气柜抽瘪;但气柜也不能控制过高,过高会发生跑气,既不安全,又影响电石单耗。
4.接触设备严禁用铜材
与乙炔气接触的设备、管道和管件阀门应采用钢材、铸铁或铸钢等常用材料;但由于乙炔容易与铜、银和汞起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爆炸的乙炔铜、乙炔银和乙炔汞,所以凡与乙炔或电石渣(溶解有乙炔)接触的转动轴瓦(如加料阀、抚拌轴瓦、水环泵等)均严禁用铜材质,不得已时可采用含铜量小于70%的铜合金。
压力计尽量不用水银表,加料的氮气差压计应在水银面上用油或水封隔离。
5。
水环泵的开停车
(l)开车
①打开水环泵底部放水阀放水,打开气相循环阀,盘动转袖。
②打开气相进口阀,在水环泵内加入规定量的水,然后启动水环泵。
③水环泵一旦启动,就应立即开气相出口阀,开循环水小阀,关气相循环阀,关底部放水阀。
④按需要调节乙炔出口压力。
(2)停车
①开大气相循环阀。
②停止水环泵运转,关闭气相出口阀及环阀。
③关气相进口阀,;关循环水小阀。
6.系统开停车注意事项
凡设备检修或年度大修动火必须办理动火手续,动火及开车前都要进行排气,检修和动火用氮气进行排气,排气取样气体中乙炔含量小于0.23%;开车用氮气进行排气,排至取样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3%,局部设备、管道需动火检修时,除将该部分设备、管道作排气处理外,尚需加盲板,以防阀门漏气和防静电隔离,或借助水封作单元隔离。
三、常见事故及预防
(一)发生器加料操作常见事故
1.加料时燃烧或爆炸
(l)产生原因①加料前贮斗内乙炔未排净;②吊斗与加斗碰撞或电石摩擦产生火花;③电动葫芦电线冒火花;④加料阀泄漏。
(2)预防措施①加强排气,②开放空阀,用氮气或灭火器灭火并发出警报,③检修电气部件,④发生器停车,检修加料阀。
2.加料时漏乙炔
(1)产生原因①加料阀橡皮圈损坏;②矽铁轧住;③加料阀变形损坏。
(2)预防措施①停车调换;②停车处理;③停车检修。
3.第一贮斗不下料
(1)产生原因①电石块太大;②矽铁等卡住。
(2)预防措施①调整破碎机间隙;②用木锤敲击,或发产器停车处理。
(二)乙炔发生系统操作常见事故
1.反应温度太高
(1)产生原因①小块电石过多,反应速度快;②工业水压低或水管堵塞;③溢流管不畅通。
(2)预防措施①控制电石粒度规格;②联系供水压力,检查和清理水管;③加强排渣,并开大溢流管冲水阀。
2.压力偏高,安全水封跑气
(1)产生原因①气柜滑轮被卡住,或管道积水,②正水液面过高,③冷却塔液面高于气相进口,④加料时氮气压力过大或放空管堵塞,@电石加料过多,反应速度快。
(2)预防措施①检修气柜滑轮,排除管道积水;②调整正水封液面;③凋整冷却塔液面;④调整加料氮气压力,清理放空阀;⑤调整电石块和电磁加料器电流。
3.压力偏低或负压
(l)产生原因①气柜滑轮不灵活;②气柜管道积水;③用气量过大,或电磁振动加料器能力小;④电石质量不好;⑤排渣速度过快,排渣考克关不死,逆水封液面;⑥水环泵抽力太大。
⑦安全水封液面过低。
(2)预防措施①检修气柜滑轮,排除管道积水;②减小流量或检修电磁振动加料器;③减小流量;④调整排渣量,检修排渣考克,调整逆水封液面;⑤调整回流阀或泵的台数;⑧调整安全水封液面。
(三)清净系统操作常见事故
1.水环泵进口压力波动
(l)产生原因气柜管道内有冷凝水积聚。
(2)预防措施排除冷凝积水。
2.水环泵出口压力有波动
(l)产生原因①合成流量有波动;②冷却器下部有冷凝水积聚。
(2)预防措施①调节出口总管回流阀;②排除冷凝积水
3.水环泵进口压力低
(1)产生原因①气柜管道内有积水;②发生器供气量少;③冷却塔液面过高.
(2)预防措施①排除积水;②调整电石加料速度,放冷却塔废水,使液面至规定高度
4.水环泵出口压力低
(l)产生原因①泵循环水量少;②乙炔气流量高;③泵的叶轮与机壳间隙大;④泵的循环阀未关紧;
⑤冷却效率低,乙炔温度高。
(2)预防措施山槽加循环水流,②槽开泵台数,③停泵检修;④关紧循环阀;⑤检查冷却塔及喷淋水量,降低乙炔气温度。
5.清净塔气相阻力大
(l)产生原因①塔内填料结垢;②塔底液面超过气相进口,使气液冲击填料、破碎。
(2)预防措施①停车更换填料,或用盐酸洗涤;②停车清理出碎填料,并注意塔底液面控制。
6.中和塔液面不循环
(1)产生原因冬天碱液中碳酸钠超过10%;(2)预防措施冬夭适当多更换碱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