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工艺及设备

合集下载

电石 乙炔法生产氯乙烯

电石 乙炔法生产氯乙烯
有能量全部转移到次级,则初、次 式中,I1m、I2m分别为初、次级电流的最大值。
在t1~t2期间,次级电流i2从I2m开始 线性下降,该电源的能源就是开关管V
导通时由变压器中储存的能量提供的。
t2时刻,正脉冲又作用到开关管V 的基极,开关管V又导通,则二极管VD 截止,于是脉冲变压器又开始储存能量,
2.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种类 1) 按开关晶体管的连接方式分
类 (1) 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 串联 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方框图如图9-3所
示。
• 图9-3 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方框图
• 图9-4 并联型开关稳压电源
(3) 脉冲变压器耦合并联型开关 • 稳图9压-5电变源压。器耦脉合冲并联变型压开器关耦电源合组并成联框型图
(4)发生器液面的影响
发生器液面控制在液面计中部为好
(4)发生器结构的影响
发生器结构(如挡板层数,搅拌速度,耙齿角度等)对电石在发生器中的停留时 间和电石表面生成的氢氧化钙的移去速度有较大的影响。
课堂讨论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影响乙炔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2.1.5 电石渣
(1) 数量
1吨PVC,产生含固量5~15%的电石渣浆9~15吨(含固50%干渣3~5吨),成为该工业最 大三废。
同样,次级电流为线性下降的波形,ΔI2为脉冲变压器次级电流的减小量, 因此有
I2
Uo L2
Toff
(9-8)
式中,Toff为开关管V的截止时间。
2.1.3.2 喷淋预冷器、冷却塔和气柜
喷淋预冷器:设置于发生器顶部 减少乙炔气夹带的电石渣浆;降温预冷、分担冷却塔负荷。 预冷器所用水自顶部喷入,由底部流入发生器作为反应用 水。
CaC2 CaO
C SiO2、FeSi、SiC Fe2O3 CaS MgO、Ca3N2、Ca3P2、Ca3As2

电石法pvc生产工艺

电石法pvc生产工艺

电石法pvc生产工艺电石法PVC生产工艺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器等各个领域的塑料材料。

其中,电石法是制备PVC的一种常见方法。

下面将介绍电石法PVC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

首先,电石法PVC生产工艺的第一步是制备乙炔气。

通过加热石灰石(CaCO3)和煤进行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

通过将这两种气体混合,然后通过电弧放电反应,可以制备出乙炔气。

接下来,乙炔气经过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以确保后续反应的顺利进行。

然后,将乙炔气与氯气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氯乙烯(VC)的氯化反应。

这个反应过程是一个高温、高压的反应,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获得高品质的氯乙烯产物。

氯乙烯的氯化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包含了一系列的不饱和化合物,需要进一步反应才能得到PVC。

这一步骤是通过将氯乙烯与过氧化氢(H2O2)或过硫酸盐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来完成的。

在反应中添加适量的过氧化氢或过硫酸盐,并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得到所需的PVC产物。

在得到PVC后,还需要进行加工和改性,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常见的一种改性方法是添加稳定剂和增塑剂。

稳定剂可以防止PVC在高温条件下分解,而增塑剂可以提高PVC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

最后,经过加工和改性后的PVC可以以颗粒或片状的形式出售,用于不同产品的制备。

例如,通过热塑性成型或挤出工艺,可以将PVC颗粒制成各种形状的管道、板材等。

总结一下,电石法PVC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乙炔气的制备、氯乙烯的氯化反应、PVC的聚合、加工和改性等步骤。

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可以得到高质量的PVC产品。

电石法PVC生产工艺在塑料制品生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粗氯乙烯的合成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粗氯乙烯的合成
• 原料气中的水分会腐蚀设备,堵塞管道,威胁正常生产, 催化剂结块失活,反应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局部反应过热, 催化剂活性下降,寿命缩短,催化剂结块,使催化剂翻换 困难,另外,水分与乙炔反应生成对聚合有害的甲醛。
氯化氢 吸湿性,可吸收乙炔气中的绝大部分水,生成40%左
右的盐酸,降低混合气中的水分。 脱水原理:
HgCl2 + H2S → HgS + 2HCl 3HgCl2 + PH3 → (HgCl)3P + 3HCl C2H2 + HgCl2 → Hg + Cl-CH=CH-Cl
铁和锌的存在会降低催化剂对合成反应的选择性
②遮盖 炭、树脂状聚合物、酸雾等黏结在催化剂表面,遮盖活性 中心而失活。
③活性结构改变 由于过热破坏催化剂活性结晶表面而活 性下降,催化剂活性分子移动,使催化剂表面松弛。
• 氯化氢和乙炔混合冷冻脱水 • 氯化氢和乙炔浓硫酸脱水工艺 • 变温变压吸附解吸工艺 • 氯化氢用浓硫酸干燥和乙炔用分子筛干燥组合干燥工艺
• 活性组分:氯化汞HgCl2(升汞、氯化高汞),易升华,溶于水, 单独使用无催化作用 ;
• 载体:活性炭,单独使用活性低。
• 组合:氯化汞吸附于活性炭表面后则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
以下 • 原料气中惰性气体含量低于2%
水存在
+ C H 22 H 2 O C H 3 C - H O
反应温度:100~180℃ 高温有利于反应进行
但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多,催化剂升华 反应压力 :0.12~0.15Mpa
空速:空速过高,气体停留时间减少,乙炔转化率降低。 空速减小,乙炔转化率提高, 过小,高沸点副产物量也增多,生产能力减小。
④升华 温度升高,HgCl2更易升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量逐渐减少,活性下降。

氯乙烯的生产催化剂和工艺条件

氯乙烯的生产催化剂和工艺条件
温度:430~530℃ 压力:2.7MPa 无需催化剂
反应温度:205~235℃(CuCl2-KCl/ ϒ-Al2O3 )
原料配比:n(乙烯):n(氯化氢):n(氧气)=1:2:0.5 (一般采用乙烯和氧稍过量,保证催化剂氧化还原 过程正常进行) 原料气纯度:ω(乙烯)=99.5%以上 停留时间:10s
二氯乙烷裂解
C2H4Cl2—CH2=CHCl+HCl
主反应: CaC2+2H2O=C2H2+Ca(OH)2 C2H2+HCl—CH2=CH2Cl+124.77KJ 副反应: C2H2+H2O=CH3CHO CH2=CHCl+HCl=CH3CHCl2
优点:工艺简单、投资少、收率高
缺点:乙烯从电石中获得能耗大、原 料成本高、催化剂氯化汞毒性大
工艺过程
乙烯平衡氧氯化法
1.直接加成氯化 C2H4+Cl2—C2H4Cl2(EDC) 2.EDC裂解 C2H4Cl2—CH2=CHCl+HCl 3.氧氯化 C2H4+HCl+1/2O2—C2H4Cl2+H2O
加成氯化反应
乙烯与氯气液相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 放热反应 催化剂:FeCl3(浓度250~300ml/L) 温度:低温氯化50℃ 高温氯化90℃ 压力:常压气液相反应
乙炔和氯化氢按摩尔比1:1.05-1.1混合进入 装有氯化汞催化剂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 为放热反应,热量通过列管外的循环冷却水 移走,反应后粗氯乙烯气体进入水洗塔及碱 洗塔,洗涤去气体中的氯化氢及二氧化碳, 碱洗后的气体通过干燥塔进行压缩、全凝并 液化,液体氯乙烯通过低沸点塔及高沸点塔, 除去高、低沸物,得到精氯乙烯送入贮槽
低温氯化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

合肥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5万吨/年电石法制氯乙烯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2012.2 学生:方柳陈志指导教师:张旭系主任: (签名)一、设计要求:1、根据设计题目,进行生产实际调研或查阅有关技术资料,选定合理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并进行简要论述。

(字数不小于8000字)2、设计说明书内容:封面、目录、设计题目、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论证、工艺流程说明、专题论述、参考资料等。

3、图纸要求:工艺流程图1张(图幅2号);设备平面或立面布置图1张(图幅3号))。

二、进度安排:三、指定参考文献与资料《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兼用本课程设计指导书)、《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氯乙烯的生产成套装置。

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到目前为止,全球有93%以上的氯乙烯采用氧氯化法生产。

在国内,考虑到石油资源不足,价格较高,而电石资源丰富,所以大部分工厂都采用电石法制取氯乙烯。

本次主要介绍电石法制取氯乙烯。

先后介绍了从原料气氯化氢、乙炔的制备到氯乙烯的合成、氯乙烯的精馏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以及主要设备选型等问题。

关键词:氯乙烯;电石法;乙炔;氯化氢;工艺流程;精馏一乙炔的制备1.1 乙炔生产的工艺原理(1)电石的破碎通常厂家采购的电石都是大块的电石,而电石料块进入发生器的合理径为25~50mm,因此在进发生器前必须破碎,通常是将大块的电石放入颚式破碎机,粗破后料块直径为80~100mm,通过皮带机输入电石仓库,然后经过二次破碎,径粒达到25~50mm,破碎后料块通过皮带机径除铁器除铁后输入日料库,作为发生器的入料电石。

进入破碎机的电石温度应≤130℃,否则会烫坏,烧坏皮带;进入发生器的电石温度应该≤80℃,否则对发生系统不安全。

(2)电石的除尘化学工程里把气体与微粒子混合物中分离粒子的操作称作除尘。

(聚)氯乙烯生产—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参数

(聚)氯乙烯生产—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参数

4、空间速率
反应气体的体积: C2H2气体的体积,m3 C2H2/(m3催化·h),即h-1; 空间速度越大,通入的反应气量越多,生产能力越大,深度加工副产物越
少,高沸点物越少; 但空间速度增大,反应气体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缩短,乙炔转化率减小; 空间速度过大,气体通入量过多,反应激烈,气体分布不均匀,局部容易
3、原料配比
乙炔过量: ✓ 催化剂中的HgCl2会被C2H2还原成Hg2Cl2和Hg,使催化剂失活; ✓ 副产1,2—二氯乙烷等,造成产品分离困难; ✓ C2H2不容易除去,微量的C2H2还会影响氯乙烯的聚合。 常采用HCl过量: ✓ 保证C2H2完全反应,避免C2H2过量造成催化剂中毒; ✓ HCl价格低廉,过量部分用水洗或碱洗除掉。 HCl过量太多:吸收率降低,二氯乙烷产量增加,增加碱的消耗量和成本。 工业生产中HCl过量5 ~10%。
中心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适宜温度范围130℃~180℃。
2、反应压力
气体分子数减少: 化学平衡角度:加压操作会提高转化率; 动力学角度:加压可提高C2H2和HCl的分压,而且可提高反应的速率。 但加压对设备材料要求提高,要实现较高的反应压力,需要较大的流体输
送动力,输送动力过大不经济,安全性下降。 系统易燃、易爆反应物料一旦漏入空气将引起爆炸。 工业上采用常压操作,0.04- 0.05MPa为宜,用来克服流体输送阻力。
惰性气体N2、CO:降低反应物浓度,不利于反应,造成产品分离困难,造 成氯乙烯损失,含量< 2%。
本节主要学习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配比、空间速率和原料纯度 等参数对氯乙烯合成的影响。 请思考: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配比、空间速率和原料纯度等参数 是如何影响氯乙烯生产的?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参数

(聚)氯乙烯生产—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流程

(聚)氯乙烯生产—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流程
CaO+2H2O→ Ca(OH)2 CaS+2H2O→ Ca(OH)2+H2S↑ Ca3P2+6H2O→3Ca(OH)2+2PH3↑ Ca3N2+6H2O→3Ca(OH)2+2NH3↑ Ca3As2+6H2O→3Ca(OH)2+2ASH3↑
3、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原理
Step2: 4NaClO+H2S→H2SO4+4NaCl 4NaClO+PH3→H3PO4+4NaCl 4NaClO+AsH3→H3AsO4+4NaCl
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
2、乙炔
乙炔:C2H2 结构简式和模型如图所示: 分子里有C ≡ C(其中含两个不牢固的共价键),键 与键之间的夹角是180°,是直线型分子。
2、乙炔
无色芳香气味的易燃气体。 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H2S、PH3、 AsH3而有毒,并带有特殊的臭味 。 和水的相对密度(水=1)为:0.6208 。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 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 2.1%-80.0%,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 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 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流程
电石乙炔法最早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 生产史上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
认识电石; 认识乙炔;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的原理;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流程。 等四个方面学习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工艺流程组织。
1、电石
碳化钙 ,CaC2,M=64.10。 由生石灰和焦炭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原理
CaC2 Cl2、H2

关于电石乙炔法合成氯乙烯的工艺及其设备探究

关于电石乙炔法合成氯乙烯的工艺及其设备探究
石 河子科技
总第 2 1 1 期
关 于 电石 乙炔 法 合 成 氯 乙烯 的工 艺 及 其设 备探 究
( 新 疆 天业 化 工公 司 , 石 河子 市 , 8 3 2 0 0 0 ) 乔懋 淼 摘要 使 用 电石 乙炔 法合 成 氯 乙烯 是 一 种 比较 常用 的 方 法 。本 文 概 述 了电石 乙炔 法合 成 氯 乙烯 的反
2 . 3 . 2 化 学反 应 温度
C H C H : 的转化率能够达 到9 9 %, 氯 乙烯 的收率能够 达到9 5 %以上 , 反应结束 后会 产生二 氯 乙烷 副产 物, 含量 大约为 1 %, 通 常 也 会 产 生 少 量 的 三 氯 乙 烷、 乙烯基 乙炔以及二氯乙烯等副产物 。 2 . 2 反 应工 艺 流程 C H : C H 与H C 1 按 照一定的摩 尔比进行混合 , 通
过程 中 , 必须 要 增加 HC I 的含 量 , 避免 由于催 化剂 引 起 的中毒 , 也 能 够 减 少 化 学 反 应 汇 总 副 反 应 的 进 行 。通 常 情 况 下 , 如 果 能 够 保 证 气 体 的 纯度 稳 定 , 反应 物 C H : C H : 与 HC 1 的摩 尔 配 比为 1 . 0 5—1 . 1 0 。一 般进 行 测定 转 化器 出 口气 体 中 HC 1 气 体 的体 积 分数 进 行 控制 反 应 物 的摩 尔 比 , 氯 化 氢 的体 积 分 数 控制 在3 % ~8 %之 间 , 并 且 在净 化 泡 沫塔 的 P H值 以及 出
化氢使 用氯化 汞为催 化剂进行 反应合 成氯 乙烯 。
其 中 乙炔 ( c H : C H ) 通 过 电石 ( C a C ) 与水 ( H O) 进 行
C H C H : 也会与催化剂 H g C 1 进行反应生成供单质 以 及氯 化 亚 汞 , 因此 在 实 际运 用 此方 法 生 产 氯 乙烯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石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工艺及设备
马晶,王硕,韩晓丽
摘要: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除杂质后与氯化氢混合后进入转化器进行反应,反
应在装有氯化汞和活性炭为催化剂的列管内进行。

改进转化器列管内结构,使流体流动状态改变,管中心温度降低,提高触媒使用寿命,提高单台转化器生产能力。

在我国目前很多用电石法制氯乙烯的厂家的情况下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电石乙炔法; 氯乙烯;转化器;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合成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开发促使了氯产品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如何能达到更高的产量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氯乙烯是氯产品中比较基础的一种产品,又名乙烯基氯是一种应用于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 ℃,临界温度142 ℃,临界压力5.22 MPa。

氯乙烯有毒,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分数)。

其单体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乙炔法(电石法)、乙烯法、烯烃法、联合法、乙烯氧氯化法和乙烷一步氧氯化法。

我国因石油资源相对较少,电石原料分布广泛,所以目前很多化工企业仍采用电石法制取氯乙烯。

1 电石法制氯乙烯主要化学反应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乙炔,除杂质后与氯化氢混合、干燥后进入转化器。

反应在转化器管内进行,列管内内装入以活性炭为载体的氯化汞(含量一般为载体质量的10%)催化剂。

常压下进行反应,反应为放热反应,管外用加压循环热水冷却,保证温度控制在100~180 ℃。

乙炔转化率达99%,氯乙烯收率在95%以上。

副产物是二氯乙烷(约1%),也有少量乙烯基乙炔、二氯乙烯、三氯乙烷等。

生产工艺中,乙炔和氯化氢在转化器内合成氯乙烯的反应:
(1)在氯化汞催化剂存在下,乙炔与氯化氢加成直接合成氯乙烯。

原料乙炔和氯化氢制备方法
(2)电石气制备乙炔方法:
(3)氯化氢的制备方法:氯碱车间的氯气和氢气通入合成炉。

2 影响反应转化率的因素
2.1 原料乙炔与氯化氢的配比
在反应中乙炔可与催化剂氯化汞反应生成氯化亚汞和单质汞,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原料气中氯化氢过量以避免催化剂中毒,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在气体纯度稳定的情况下,乙炔和氯化氢摩尔配比一般应保证在1.05~1.10 之间。

可通过测定转化器出口气体中的氯化氢含量(HCl 体积分数在3%~8%)控制原料气比例,净化泡沫塔的出口温度、酸浓度值也可作为控制配比的相关参考依据。

但氯化氢过多,会生成多氯化物等副产物。

乙炔和氯化
氢的纯度波动,流量计的偏差原因,可能导致转化率的波动,实际生产中配比需要根据出口气体成分分析进行适当调整。

2.2 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00~180 ℃,但最佳反应温度在130~150 ℃。

温度高利于乙炔和氯化氢反应的发生,加快合成速度,但温度过高会使催化剂中氯化汞升华,催化剂活性下降快,减少催化剂使用寿命,反应成本增加。

另外会增加副反应的发生。

2.3 催化剂活性
乙炔法氯乙烯合成用催化剂成分为活性碳和氯化汞。

纯氯化汞无催化作用,但用活性炭作为载体将其吸附后表现出很强的催化活性。

氯化汞催化剂会产生汞污染,但国内外科学家至今未能寻找到无汞类且催化效果很好的催化剂。

活性炭的质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

吸附能力强的活性炭孔道多,比表面积大,但机械强度低,所以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选择在92%~95%较好。

催化合成氯乙烯的催化剂一般选择Φ3×6 mm 颗粒活性炭。

2.4 空间流速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常用空间流速(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催化剂的气体量)衡量其生产能力。

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反应中通常以乙炔空间流速来衡量。

当空间流速增加时,原料气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短,乙炔转化率降低;反之,当空间流速降低时,乙炔转化率提高,副产物增加,生产能力下降。

较适宜的空间流速为1 m3催化剂25~35 m3/h。

针对串联转化器中的催化剂不同时期,空间流速应根据实际生产进行调整,应用活性较高的新触媒时空间流速应适当降低,运转一段时间后触媒活性降低应调高空间流速,保证转化率。

3 合成氯乙烯主要设备-转化器
目前厂家合成氯乙烯多采用固定床管式转化器,在制备氯乙烯的合成反应中的转化器结构上实为换热设备,反应在装有氯化汞和活性炭为催化剂的列管内发生。

因反应放热,需用水进行换热将反应热及时移出,控制反应温度在正常范围。

3.1 转化器常规改进
为提高单台转化器产能,国内近年来一些厂家用等比例放大方法增大设备直径和增加换热管数量,直径从原来的DN 2 400 mm 不断扩大到DN 3200 mm。

增大转化器的尺寸,可以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能提高设备运行性能,节省投资。

但转化器直径过大导致内部传热效果差,反应产生的热量不易向外传递,列管内沿列管横截面反应温度径向分布梯度较大,管中心部分温度过高,造成管中心触媒局部过热,触媒失活,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副反应增多。

如何提高转化器单台产能,降低管中心部位的温度,提高转化器的传热效率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3.2 海吉引进荷兰工艺包技术
2004 年,内蒙海吉氯碱引进荷兰约翰布朗工程公司64 000 t/a 氯乙烯新技术。

整个转化工艺和设备都有别于国内生产工艺和设备。

采用盐酸脱析的HCl 与深度干燥C2H2,以分子比1︰1 进入“带芯列管”的转化器合成VCM,转化器产能达到0.8~1.1万t/台。

工艺上采用二段加压反应,循环反应器操作压力比国内二段转化器压力高,提高了乙炔、氯化氢转化率及氯乙烯收率。

原料气水分控制严格,减少了氯乙烯单体自聚情况的发生。

此转化器移热介质并不用传统换热介质水,而是用庚烷作为冷却剂,移热能力强,温度控制平稳。

结构上一段反应器筒体上含有两块法兰和两块花板,花板固定同心的Φ51 mm×3 mm 无缝钢管,列管内同时装有直径Φ16 mm×2 mm 的无缝钢管,并用螺旋弹簧固定,用于减少列管内反应局部过热。

二段反应器列管内无芯管,但管程压力高。

此套工艺使转化器台数减少,生产维护工作量少。

转化器腐蚀也有减少,寿命可以延长2 倍以上。

针对这套工艺和设备国产化进行并未完善,多数厂家还在应用传统工艺设备。

3.3 国内转化器设备改进
沈阳陆正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转化器。

针对列管中心换热效果不好的情况,改变流体流动情况,使流体由原来的单纯柱状形成环形流动,降低管中心部位的温度,提高换热效率。

结构上外形、换热管尺寸及数量与常规转化器相同,通过改进列管内结构并调整连接,延长触媒使用寿命,使其单台生产能力可以提高50%以上。

改进的转化器经过在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分厂投入实际运行后,效果良好,并总结出结论:
(1)转化器在使用中,反应状态比较平稳,温度波动范围小,增大原料气流量,仍能达到较高的转化率。

(2)新型转化器与常规转化器比较,在外形及安装尺寸都不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单台产能(总气体流量),占地面积比单纯扩大设备直径小,更加经济。

(3)新型转化器在气量增大65%以上的情况下,触媒寿命不但没有降低,反而略有提高。

(4)减少了运行成本,由于列管内特殊结构使触媒用量较同规格尺寸转化器少,而且触媒寿命在反应中使用更长。

常规转化器产1 万t PVC 耗触媒12~14 t。

如果常规转化器按12 t,新型转化器按提高产能按65%计算,则改进后的转化器产1 万tPVC 耗触媒为7.27 t,节省触媒4.73 t。

改进后的转化器适用于我国目前很多用电石法制氯乙烯的厂家,无论从转化效率,占地面积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4 结语
化工工业生产比较复杂,需要不断的从工艺和设备上进行科学改进,才能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经济最大化,减少环境污染等我们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魏以峰,杨志刚. 氯乙烯合成控制方案的优化[J]. 聚氯乙烯,2011(04).
[2] 邴涓林,黄志明. 聚氯乙烯工艺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