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乙炔的性质(一)

合集下载

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使用安全要求(新版)

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使用安全要求(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使用安全要求(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电石和乙炔发生器的使用安全要求(新版)一、电石的使用安全要求(一)电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毒性电石是碳化钙的俗称,是钙与碳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aC2。

从外表上看,它是坚硬的块状物体,断面呈现深灰色或棕色,电石的制造是将焦炭和氧化钙放在电炉中熔炼,其反应式为:将溶液注入钢锭模中,并在模中凝固,再按所需大小进行粉碎,然后装入电石桶。

一般电石块的大小为2~80mm,小于2mm的电石很少使用。

工业用电石平均含有70%的CaC2,杂质CaO约占24%,其余碳、硅铁、磷化钙和硫化钙等共占6%。

1.电石与水的化合作用电石属于遇水燃烧危险品。

电石与水化合极为活跃,同时生成乙炔气和氢氧化钙(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使乙炔燃烧引起火灾和爆炸。

电石与水的化合反应式为:这里应当指出,电石和水有很大的化学亲合力,它甚至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汽或含在盐类中的结晶水分解。

因此,当水量不足、化学反应过程得不到很好的冷却时,上述电石分解的热量可能使反应区的温度上升很高。

如果温度不超过200℃,就可能按下列反应生成CaO。

在这种情况下,电石因夺去Ca(OH)2中所含的水分而分解,熟石灰成密实的外皮包围着电石块,能使它们淤积并且剧烈地过热。

当温度超过300℃,压力超过150kPa,就可引起乙炔的燃烧爆炸。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电石表面温度可达800~1000℃。

考虑到上述各种原因,分解一公斤电石实际上一般需要5~15公斤水(包括分解用水和冷却用水)。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精品文档
处 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 理 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
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储 储运注意事项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 , 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
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

化 临界温度 ( ℃ ):35.2
沸点 (℃)] : -83.8
临界压力 (MPa) :6.19

相对密度 (水 =1): 0.62
饱和蒸汽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Pa): 4460(20℃ )

[ 相对密度 (空气 =1)] : 0.91
燃烧热 (kj/mol)] : 1298.4
施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 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
须有人监护。
泄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漏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
性 吐、呼吸困难。
侵入途径:吸入 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康
暴露于 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 危
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 害
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pva醋酸乙烯法和电石乙炔

pva醋酸乙烯法和电石乙炔

pva醋酸乙烯法和电石乙炔
PVA醋酸乙烯法和电石乙炔是两种重要的化学工业生产方法。

它们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VA醋酸乙烯法。

PVA是聚乙烯醇的
缩写,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

PVA的制备方法中,醋酸乙
烯法是最常用的一种。

这种方法以乙烯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制得醋酸乙烯,然后再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乙烯醇。

PVA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纺织、造纸、塑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纺织工业中,PVA可
以用于制备纺丝液和加工纤维,提高纤维的柔软度和抗皱性;在造纸工业中,PVA可以用作纸张的涂覆剂,提高纸张的强
度和光泽度;在塑料工业中,PVA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高
韧性的塑料制品。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电石乙炔。

电石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它是通过电解电石制取的。

电石是一种含有高氯酸盐的矿石,经过电解反应可以得到乙炔气体。

乙炔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金属加工领域,乙炔可以用作焊接和切割金属的燃料;在化学合成领域,乙炔可以用来合成乙炔醇、乙炔酸等有机化合物;在橡胶工业中,乙炔可以用来合成合成橡胶;在塑料工业中,乙炔可以用来制备聚乙烯等塑料制品。

总结起来,PVA醋酸乙烯法和电石乙炔是两种重要的化学工
业生产方法。

它们分别以乙烯和电石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得不同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在纺织、造纸、塑料、金属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化学工业的进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
精品文档 .
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酸
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
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时应轻装轻卸,
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 并进行
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
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 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 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 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
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 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
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烧 建规火险分级

禁忌物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灭火方法
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稳定性
稳定
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 , 装入钢瓶内。 储存于
精品文档
表 -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中文名:乙炔 [ 溶于介质的 ] ;电石气
标 英文名: acetylene ,dissolved

分子式: C2H2
分子量: 26.04
危险货物编号: 21024 UN 编号: 1001 CAS 号: 74-86-2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沸点(℃)]:-83.8
相对密度(水=1):0.62
[相对密度(空气=1)]:0.91
自燃温度(℃):
燃爆物性与消防
燃烧性:
闪点(℃):<-50
爆炸下限(V%):2.5
爆炸上限(V%):100.0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聚合
建筑火险分级:
燃烧(分解)产物:碳、氢。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金属尤其是铜、重金属盐、卤素。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储运包装
储运注意事项: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TLV-TWA(mg/m3): TLV-STEL(mg/m3):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Βιβλιοθήκη 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乙炔[溶于介质的];电石气
危险货物编号:21024
英文名:acetylene,dissolved
UN编号:1001
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CAS号:74-86-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熔点(℃)
-81.8
相对密度(水=1)
0.62
相对密度(空气=1)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0.91
沸点(℃)
-83.8
饱和蒸气压(kPa)
4053/16.8℃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临界温度(℃)
35.2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LC50:
健康危害
具有弱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慢性中毒:目前未见有慢性中毒报告。有时可能有混合气体中毒的问题,如磷化氢,应予注意。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32
爆炸上限(v%)

乙炔的理化性质

乙炔的理化性质

乙炔的理化性质、毒性及安全防护
乙炔 C2J2
1.别名·英文名
电石气、亚次乙基、乙叉撑;Acetylene、Ethyne.
2.用途
金属的焊接和切割、有机合成、原子吸收光谱、标准气、校正气、合成成橡胶、照明。

3.制法
(1)甲烷的部分氧化法。

(2)电石的水解。

(3)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原料,用蓄热式热分解法生产。

以天然气或甲烷气为原产用部分燃烧法生产。

以天然气或丙烷为原料,用完全燃烧法生产。

以碳氢化合物为原料用电弧法生产。

4.理化性质
分子
量:26 .038
三相点:
(128kPa):—80.55℃ 沸点(170
kPa):—75.0℃ 液体密度(—80.75℃):610㎏/m3气体密度(273.15K,101.325 kPa): 1.1747 ㎏/m3
相对密度(空气=1,0℃,101.325 kPa):0.908
比容(15.6℃,101.325 kPa):0.9008m3/㎏
气液容积比(15℃,100 kPa): 556L/L
临界温
度:35.2℃ 临界压
力: 6190 kPa
临界密
度: 230.4㎏/m3
压缩系
数:
温度K
压力 kPa 50.66 101.33 506.63 1013.25。

乙炔的理化性质

乙炔的理化性质

乙炔的理化性质、毒性及安全防护
乙炔 C2J2
1.别名·英文名
电石气、亚次乙基、乙叉撑;Acetylene、Ethyne.
2.用途
金属的焊接和切割、有机合成、原子吸收光谱、标准气、校正气、合成成橡胶、照明。

3.制法
(1)甲烷的部分氧化法。

(2)电石的水解。

(3)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原料,用蓄热式热分解法生产。

以天然气或甲烷气为原产用部分燃烧法生产。

以天然气或丙烷为原料,用完全燃烧法生产。

以碳氢化合物为原料用电弧法生产。

4.理化性质
分子
量:26 .038
三相点:
(128kPa):—80.55℃ 沸点(170
kPa):—75.0℃ 液体密度(—80.75℃):610㎏/m3气体密度(273.15K,101.325 kPa): 1.1747 ㎏/m3
相对密度(空气=1,0℃,101.325 kPa):0.908
比容(15.6℃,101.325 kPa):0.9008m3/㎏
气液容积比(15℃,100 kPa): 556L/L
临界温
度:35.2℃ 临界压
力: 6190 kPa
临界密
度: 230.4㎏/m3
压缩系
数:
温度K
压力 kPa 50.66 101.33 506.63 1013.25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石、乙炔等材料的物化性质一.产品及原料的物化性质1.产品(乙炔)1.1物理性质1.1.1在常温常压下,纯乙炔为无色芳香气味的易燃气体,工业品因含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有毒,并且具有特殊刺激性臭味。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丙酮等许多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比空气略轻。

乙炔与空气能在很宽的范围内(2.3-81)×10-2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迟滞时间只有0.017秒。

1.1.2主要物理常数密度:(0℃,100kpa) 1.17㎏⁄m3比重:(对空气) 0.9056(对氧气) 0.8194自燃点:305℃沸点:(或冷凝点) -83.66℃熔点:(或凝固点) -85℃临界温度:35.7℃1.2 化学性质1.2.1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又称电石气,分子式C2H2,结构式H-C≡C-H,乙炔中心C原子采用sp杂化。

分子量26.4,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2100度左右,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0度。

1.2.2乙炔分子中碳与碳是三键相连,所以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金属取代等各种反应,还能与许多有机物进行反应。

a、加成反应:可以跟Br₂、H₂、HX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与Br₂的加成,现象:可以使溴水褪色或Br₂的CCl₄溶液褪色。

利用乙炔与HCL加成,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就可以得到氯乙烯单体,再通过聚合反应就能得到通常所说的聚氯乙烯(PVC)。

b、氧化反应:可燃性:2C₂H₂+5O₂→4CO₂+2H₂O(条件:点燃),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燃烧时火焰温度很高(>3000℃),用于气焊和气割。

其火焰称为氧炔焰。

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聚合反应:由于乙炔与乙烯都是不饱和烃,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

在适宜条件下,三分子乙炔能聚合成一分子苯。

但苯的产量不高,副产物又多。

如果利用钯等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作催化剂,乙炔和其他炔烃可以顺利地生成苯及其衍生物。

在一定条件下,乙炔也能与烯烃一样,聚合成高聚物-----聚乙炔。

d、金属取代反应(可用于乙炔的定性鉴定):将其通入硝酸银或氯化亚铜氨水溶液,立即生成白色乙炔银(AgC≡CAg)和棕红色乙炔亚铜(CuC≡CCu)沉淀,可用于乙炔的定性鉴定。

其他化学特性:乙炔与铜、银、汞(水银)等金属或其盐类长期接触时,会生成乙炔铜(Cu2C2)和乙炔银(Ag2C2)等爆炸性混合物,当受到摩擦、冲击时会发生爆炸。

因此,凡供乙炔使用的器材都不能用银和含铜量70%以上的铜合金制造。

1.2.3乙炔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发生爆炸:a.高温(>550℃) 、加压(>1.5Mpa表压)。

b.与空气混合,在2.3-81%范围内,特别是在含7-13%时。

c.与氧气混合,在2.5-93%范围内,特别是在含30%时。

d. 和能与它起反应的物质混合时,如与氯气混合时在日光下就能爆炸。

e.与铜、银、汞接触生成相应的金属化合物时可因撞击发生爆炸。

1.3乙炔的用途:乙炔可用以照明、焊接及切断金属(氧炔焰),也是制造乙醛、醋酸、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的基本原料。

在20世纪60年代前,乙炔是有机合成的最重要原料,现仍为重要原料之一。

如与氯化氢、氢氰酸、乙酸加成,均可生成生产高聚物的原料。

1.4产品规格1.4.1粗乙炔纯度≧98%(v%)(开车阶段≥95%)。

1.4.2硫、磷含量:取决于电石质量。

1.5乙炔对人身的影响1.5.1纯净的乙炔没有毒性。

只是单纯的窒息性物质。

所以,浓度高时会有因为氧气不足而窒息的危险。

1.5.2急性作用的情况,20%以上的乙炔存在于呼吸的空气中的话,可利用的氧气减少,会产生呼吸困难或轻度头疼,40%以上的话会导致虚脱。

局部没有作用。

1.5.3慢性作用的情况,体内持续慢性氧气不足的话会导致慢性内窒息状态。

局部没有作用。

1.5.4乙炔中如果有很多不纯物质的话(特别是磷化氢、硫化氢等),会加速中毒现象或某些病状的发生。

1.6卫生上的预防及急救措施在使用乙炔时要特别注意换气,任何时候都要保证乙炔浓度在2.3%(Vol)以下。

这是防止爆炸所必需的,只要严守这一点就不会危害到健康。

在进入有高浓度乙炔的密闭区时,要采取以下措施,佩戴相应装备:a.佩戴软面具,强制送风机,自我保护式呼吸工具等装备.b.出现中毒现象时,需转移到洁净的空气中,吸入氧气并且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要立即就医。

2.原材料说明:2.1电石2.1.1电石的物化性质纯净的碳化钙几乎是无色透明的结晶体,其分子式为:CaC2,分子量为:64.10。

通常说的电石是指工业碳化钙,按其纯度不同有灰色、棕色、黑色或紫色,纯度高时为紫色,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即失去光泽,变成灰白色粉末,品质降低,最终变质失效。

纯净碳化钙密度为2.22g/cm3(纯度80×10-2的碳化钙密度为2.324g/cm3),熔点2300℃(纯度80×10-2的碳化钙熔点为2000℃),堆积密度:粒度<80mm为1.1-1.3t/m3,碳化钙不溶于所有的有机溶剂。

碳化钙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气体、液体在适当的温度下发生化学反应。

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生成热:△H298=14.1±2千卡/克分子)。

含杂质磷化钙过多的碳化钙遇水产生磷化氢,极易爆炸。

杂质:因电石中常含有砷化钙(Ca3 As2)、磷化钙(Ca3P2)等杂质,与水作用时同时放出砷化氢(AsH3)、磷化氢(PH3)等有毒气体,因此使用由电石产生的乙炔有毒)。

2.1.2电石应用反应原理:CaC2+2H2O==Ca(OH)2+C2H2↑CaC2能导电,纯度越高,导电越易。

2.1.2.1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可以合成许多有机化合物例如:合成橡胶、 人造树脂、丙酮、烯酮、炭黑等;同时乙炔一氧焰广泛用于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2.1.2.2加热粉状电石与氮气时,反应生成氢氨化钙,即石灰氮,加热石灰氮与食盐反应生成的氢熔体用于采金及有色金属工业。

2.1.2.3电石本身可用于钢铁工业的脱硫剂。

2.1.2.4生产聚氯乙烯(PVC),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利用电石(碳化钙CaC2),遇水生成乙炔(C2H2),将乙炔与氯化氢(HCl)合成制出氯乙烯单体(CH2CHCl),再通过聚合反应使氯乙烯生成聚氯乙烯。

2.1.2.5旧时矿工下矿,将电石放入铁罐织中利用生成的乙炔(C2H2)制作成电石灯。

2.1.3电石制法工业上一般使用电炉熔炼法与氧热法,电炉熔炼法是将焦炭与氧化钙(分子式CaO)置于2200℃左右的电炉中熔炼,生成碳化钙(分子式CaC2)。

氧热法:即:高炉富氧氧热法熔炼CaC2 (电石) 、石灰石中提取炭、高温低压煤气发生炉。

2.1.4电石的质量指标:项目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发生量(20℃,1013kpa),(1/kg)粒度80-20030528525550-803152852555-603002802505-503002802502.1.5危害健康危害:损害皮肤,引起皮肤瘙痒、炎症、“鸟眼”样溃疡、黑皮病。

皮肤灼伤表现为创面长期不愈及慢性溃疡型。

接触工人出现汗少、牙釉质损害、龋齿发病率增高。

燃爆危险:本品遇湿易燃。

危险特性:干燥时不燃,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

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2氮气2.2.1氮气的物化性质氮气,化学式为N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常无毒,比空气轻,与空气相比,比重为0.967。

在标准情况下的气体密度是1.25g/L,难溶于水,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12%(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份。

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

由氮分子中三键键能很大,不容易被破坏,因此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只有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氨。

2.2.2氮气用途2.2.2.1化工合成氮主要用于合成氨,反应式为N2+3H2⇌2NH3( 条件为高压,高温、和催化剂。

反应为可逆反应),还是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氮是一种营养元素还可以用来制作化肥。

例如: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等等。

2.2.2.2用于汽车轮胎氮气几乎为惰性的双原子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气体分子比氧分子大,不易热胀冷缩,变形幅度小,其渗透轮胎胎壁的速度比空气慢约30~40%,能保持稳定胎压,提高汽车轮胎形式的稳定性和舒适性,防止爆胎和缺气碾行,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2.2.2.3其他作用由于氮的化学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体,如:瓜果,食品,灯泡填充气。

以防止某些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所氧化,用氮气填充粮仓,可使粮食不霉烂、不发芽,长期保存。

液氮还可用作深度冷冻剂。

高纯氮气用作色谱仪等仪器的载气。

用作铜管的光亮退火保护气体。

跟高纯氦气、高纯二氧化碳一起用作激光切割机的激光气体。

氮气也作为食品保鲜保护气体的用途。

在化工行业,氮气主要用作保护气体、置换气体、洗涤气体、安全保障气体。

2.2.3氮气的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2.2类 惰性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2.2.4氮气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措施预防:(1)生产场所需加强机械通风,凡进入经氮气作气体置换的容器、反应釜等通风不良处工作,应 作充分机械通排风处理,有条件者应进行工作点氧含量测定。

(2)加强个人防护,需进入氮气柜或在高氮低氧环境中工作,应佩戴送风式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3)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入高氮低氧环境中工作时应有专人监护,并随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急救措施:(1)脱离现场,给予新鲜空气或氧气吸入 病人如有昏迷、呼吸抑制等情况,可投用呼吸兴奋剂、给予机械呼吸,并尽速转往医院抢救。

(2)病人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即维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通气及心外按压、药物治疗,关键是在呼吸心跳恢复后早期防治缺氧性脑损伤。

2.2.5氮气使用要求:高纯氮≥99.999%;工业级 一级≥99.5%; 二级≥98.5%;一般钢瓶氮气纯度要求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