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乙炔安全系统事故案例11 12

合集下载

(完整)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11 12

(完整)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11 12

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目录前言 (3)1 电石物化性质 (3)2 电石运输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3)3 电石装卸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4)4 电石贮存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5)5 电石乙炔生产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5)前言电石是由碳素原料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投入到电炉内,在大电流、高温度下冶炼而成的。

同时还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电石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在常温下,受水或潮湿空气的作用下,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倘若室内或容器内的水渗入到电石中,就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爆炸事故尤其在电石运输、电石装卸、贮存、电石破碎、乙炔发生工段颇多。

可以说,电石运输和乙炔发生始终存在着爆炸的隐患。

水、电、尘、气都可能因为稍有疏忽而引发事故。

这些事故的发生,真可谓惊心动魄,惨不忍睹。

以血肉之躯为代价的悲剧,往往都是由于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和工作上的疏漏而发生的.痛定思痛,在此希望通过安全事故案例学习,能够从中吸取血的教训而有所收益。

1 电石物化性质电石的性质碳化钙,别名电石,分子式为CaC2,比重2.22、熔点2000℃,属一级遇湿易燃物品,纯品为白色立方体结构,市场上出售的工业品是碳化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呈灰色或灰黑色不规则块状物。

高温时有强烈的还原性,能还原过重氧化物。

电石(CaC2)属遇湿易燃物品,通常呈黄褐色或黑色硬块,其结晶断面为紫色或灰色,工业品中往往含有磷和硫等杂质.工业电石遇水作用除产生大量的C2H2(爆炸极限为2.5%~82%,v/v,以下同)外,还生成少量的剧毒气体PH3和H2S,当PH3含量超过0.08%,H2S含量超过0.15%时,容易引起自燃爆炸,从而引燃、引爆C2H2气体;电石遇水或与潮湿空气作用分解出C2H2气体,当受到撞击、摩擦、振动或接触明火、高热时也极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在电石遇水或潮湿空气发生火灾时,只能用干粉、水泥粉、干黄砂灭火,严禁使用水或泡沫等水性物质灭火。

但当大量电石大面积遇水燃烧时,用上述灭火剂扑救有时也难以奏效,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置方法,消除危害。

电石生产事故案例

电石生产事故案例

前言电石是由碳素原料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投入到电炉内,在大电流、高温度下冶炼而成的。

同时还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电石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在常温下,受水或潮湿空气的作用下,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倘若室内或容器内的水渗入到电石中,就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尤其是炉面通水设备,一旦将水漏入炉内,往往是导致电炉恶性爆炸事故的根源。

可以说,电石生产始终是在高温度、高粉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环境中进行的。

水、电、尘、气都可能因为稍有疏忽而引发事故。

这些事故的发生,真可谓惊心动魄,惨不忍睹。

以血肉之躯为代价的悲剧。

往往都是由于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和工作上的疏漏而发生的。

痛定思痛,期盼全体员工能过从中吸取血的教训而有所收益。

设备漏水是电石炉爆炸的祸根企业名称:辽宁省抚顺有机化工厂电炉容量:16500KVA电炉类型:全密闭炉发生时间:1971年12月8日19点13分人员伤亡:死亡一人,重伤二人,轻伤一人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十万余元操作概况:抚顺有机化工厂16500KVA密闭式电石炉,有下料管连续自动下料操作。

电石炉炉衬大修期为2——3年,碳砖上部炉衬基本上每年中修一次,操作比较稳定。

事故经过:本厂电石炉与71年6月下旬大修结束投入生产,由于原料质量不好,生产不到三个月,炉子内衬就被烧坏而被迫再进行中修。

原定8号早8点停炉。

但是到8号早晨,四楼料仓的混合料还没有用完,决定在停炉前适当干烧,将炉子刷一下,这样还可以多出些电石。

所以8号白班继续送电,处理炉子,但白班因冷却水不足停电数次没能处理完毕,晚班继续处理。

并于17:05分送电。

送电前检查炉内漏水情况与白班一样。

送电后,因电极不够长,在18:40分下了一次电极,下完电极后,电流很小,19:06分又下了一次电极。

就在这次下放电极的时候,炉内的生料已经全部化完,熔池呈开弧状态。

由于设备漏下去的水直接与熔池内高温溶融电石液直接接触而迅速爆炸。

此时是19:30分。

当时除震坏了全部照明和门窗。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

乙炔站事故案例案例一吉林吉化电石厂乙炔泄漏导致空间爆炸,死亡2人一.事故经过和危害1988年6有29日,吉林省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违章检修致乙炔气泄露,发生空间爆炸,死亡2人。

6有29日。

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将1#乙炔泵出.入口短节拆下,因原出口阀门内漏,更换新阀后,出.入口管线分别堵加了盲板,做好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机械工开始检修1#乙炔泵。

7月5 日该车间检修蒸镏系统尾凝器,因乙炔系统没有安排检修项目,故只对后部蒸馏系统进行了清洗置换,而前部乙炔及转化系统采用了隔断措施停车。

机械工继续对1#乙炔泵检修。

14时6分,忽听到“轰”的一声,乙炔泵房发生爆炸。

1名工人被崩到泵房窗外18.5m远的地方,全身无一布丝,仅剩一条皮带,当即死亡;另1名工人被倒塌的墙壁压在电机室内1#电机旁,待抢救出,心脏已停止跳动。

二.事故原因分析1.在拆短节上螺丝时,1 名工人拆下盲板上的4 个螺丝,使管内乙炔气外逸。

由于出现金属碰撞火花,使达到爆炸极限的乙炔气体发生空间爆炸。

2.在没有与化工工段取得联系前,对违章拆卸盲板螺丝未能察觉和只制止。

发现有乙炔味时,虽找化工工段进行了处理,但在乙炔气继续外逸的情况下,均未采取有效措施,使乙炔气长时间外逸,达到爆炸极限。

3.泵出口阀使用前,没有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阀门的内在质量缺陷未以能及时发现。

事故后发现阀门关闭不严,有6mm月牙缝。

经解体检查阀体上的闸板导轨不起作用,阀杆与闸板脱落,位置发生变化,产生内漏。

4.在易燃易爆岗位检修未按规定使用防爆工具。

5.检修任务书填写的安全措施不全,在对蒸馏系统检修停车中,前部只采取了隔离措施,易燃易爆岗位未切断气源。

车间领导未向职工交待清楚,管理混乱。

三.同类事故防止措施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群体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狠抓基础工作,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经常进行检查。

宣贯安全管理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加强安全管理。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

就会发生分解爆炸。

此次事故前实际工作压力为 1.7MPa。

二是发火能量。

乙炔分解爆炸的最小发火能量是随压力变化的,压力在0.1MPa时力在2.9mJ;压力在2.5MPa(压缩工艺中的最大压力)为0.2mJ。

对于高压乙炔气体有很小一点能量就会引起爆炸。

三是温度。

提高温度会使乙炔分子运动加快,使分子间的碰撞频繁发生。

因此,容器里的乙炔一旦遇到某种火源,即使是很小的发火能量,也会在高压下使局部乙炔发生分解。

由于乙炔分解成氢和碳(炭黑)是放热的,从而产生的高温使整个容器里的乙炔发生分解,这个过程只需要零点几秒钟的时间,最后引起分解爆炸。

5.关于着火源。

据有关研究报告介绍,因摩擦或冲击引起的发火可在乙炔组分为3%~40%范围内发生。

且乙炔一空气混合物会因喷出的乙炔和人手指之间静电放电而引起发火。

据被烧伤的女工(干燥器操作工)回忆,此次爆炸是她在排气时发生的。

1年前,曾有过类似的情况。

综上分析,产生此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排污时在管口形成的乙炔一空气混合气体与气流冲刷及人手指之间静电放电而引起回火,导致高压乙炔干燥器发生分解爆炸。

三.同类事故防止措施1.每次排污前应用手触摸接地良好的装置进行人体放电。

排污时开关阀门应缓慢,以减小气流冲刷摩擦。

2.乙炔干燥器应装设防爆膜。

3.建议在干燥器和排污阀之间加装阻燃器。

4.设计厂房要留有足够泄压面积。

房顶最好用轻质材料,以防万一倒塌时减少死亡。

5.排污阀体要用导线单独接地。

案例三山西某厂乙炔气体空间爆炸性,死亡1人一.事故经过和危害1999年10月10日凌晨5时,山西省某厂聚氯乙烯车间乙炔工段当班班长A某在岗位巡检时发现氮气压力偏低,于是将该情况反馈给车间值班主任B某。

B某接到电话后立指示关闭其它岗位吹风用的氮气阀门。

约1小时后,A某准备加料时,发现氮气压力仍偏低,于是再次将情况反馈给B某。

B某在确认其它岗位确已关闭吹风用的氮气阀门后,随即向厂调度部门发出了提高该工段氮气压力的请求。

电石行业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电石行业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011年以来电石行业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2012-08-31 15:47:36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电石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在危险化学品被列为第4.3类,属于遇湿易燃物品,其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乙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等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伴随着高电压、大电流,在生产过程中灼烫、爆炸、窒息与中毒、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淹溺等都属于多发事故。

如果设备设施整体安全性不足或存在误操作现象等各种原因,易造成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近几年来在电石生产行业发生的多起电石炉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充分说明了电石生产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当电石接触水或与潮湿的空气作用时既放出乙炔气体,乙炔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在2.1%~87%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倘若室内或容器内的水进入电石中就可以放出大量的乙炔气体及热量,若有任何火源存在,既能引起燃烧及爆炸。

在生产过程中,电石炉内以2300℃左右的高温来冶炼电石,同时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粉尘。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无臭、有毒气体,在温度15~20℃时,以空气相对密度为1时,则CO的密度为0.968。

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比例时,会引起燃烧及爆炸,在18~19℃时,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5~74.2%范围内时既爆炸,在650℃时与空气接触会自动着火。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在0.16~0.2%(1600~2000ppM)时,人吸入1~1.5小时后会中毒死亡,而浓度增加到1.5%以上时,则人吸入15分钟既会中毒死亡;其安全浓度控制在0.01%以下,都能确保人身安全。

二氧化碳(CO2)一般来说是无害的,但会使人产生窒息的作用,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4%时,会使人心跳加剧;含量达到8%时,会引起剧烈头痛,如超过10%,则足以使人窒息而死。

二氧化硫是从炉内废气中生成的,因为原材料中(主要是碳素原料中)含有一定的硫。

国内电石行业典型事故案例汇编(最新)

国内电石行业典型事故案例汇编(最新)

国内电石行业典型事故案例汇编电石厂HSE办编制2014年7月前言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电石厂由4台×20万t/a矩形密闭电石炉、5套×600t/d气烧套筒石灰窑及其辅助工程组成。

电石厂主要以石灰石和焦炭为原料,生产出的优质电石供PVC 厂乙炔法PVC装置做原料。

同时生产石灰的碎料和产生的废气(CO2)供纯碱厂作为生产原料,真正做到资源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电石厂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最高效、最安全环保的电石生产基地,代表世界电石行业最先进水平,领先世界现有水平20年,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化进程,对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及青海省经济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以血肉之躯为代价的悲剧。

往往都是由于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和工作上的疏漏而发生的。

痛定思痛,期盼全体员工能够从中吸取血的教训而有所收益。

本着“将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事故吸取教训”的原则,将事故案例教育作为增强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提高识险、避险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此,电石厂HSE办组织编写了《国内电石行业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为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保障安全的能力,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举一反三,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危险作业监控,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全面落实HSE职责,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愿这些事故教训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警示。

目录第一章火灾、爆炸类事故案例 (4)甘肃皋兰县电石车间爆炸烧伤事故 (4)设备漏水爆炸事故 (5)违章操作电石炉喷爆事故 (8)新电极焙烧时爆炸事故 (10)加料系统发生火灾事故 (11)乙炔气爆炸事故 (13)电石喷水发生爆炸事故 (14)电极刺火发生爆炸事故 (16)风机失水致轴套烧毁设备事故 (17)油系统泄漏引起火灾事故 (18)乙炔气体聚集燃烧爆炸事故 (19)受潮电石渣遇热电石爆炸事故 (20)循环水断水致炉盖烧坏爆炸事故 (21)置换不合格致爆炸 (22)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23)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25)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25)电石锅倾覆 (27)电极下滑 (28)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30)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31)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33)第二章中毒类事故案例 (34)中盐吉盐化集团氯碱电石项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34)炉气中毒事故 (35)海吉公司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36)内蒙古某电石厂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37)CO泄漏中毒 (39)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40)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41)制度不执行,入罐作业酿事故 (43)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45)氧化硫中毒事故案例 (47)第三章机械伤害类事故案例 (51)料斗掉落砸伤设备事故 (51)矿车挂钩被拉直后脱钩未及时检修撞人事故 (51)巡检工违章作业皮带绞伤事故 (53)冒险违章操作绞入皮带机重伤事故 (54)不重视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死亡事件 (55)上料小车伤人事故 (56)违章操作伤指事故 (57)挂托辊挤伤手事故 (59)违章乘坐皮带造成重伤事故 (60)皮带机拉叉皮带扣事故 (62)皮带机机尾滚筒卷伤人事故 (63)皮带上作业伤人未遂事故 (64)忽视转岗安全教育右臂卷入皮带机 (66)第四章高温烫伤类事故案例 (70)炉气灼伤事故 (70)海吉电石厂烫伤事故 (71)电石烧伤事故 (72)蒸汽烫伤事故 (73)盲目吹氧致人员烧伤事故 (74)电炉出炉口脸部被乙炔气烧伤事故 (75)电极软断 (76)电极漏糊 (78)硫酸灼伤事故 (79)第五章其他危害事故案例 (81)高处坠物事故 (81)违规乘坐提料车引发的坠落事故 (82)电石炉高空坠落事故 (82)起重机操作工坠落死亡事故 (83)未按规定进行检修伤亡事故 (86)物体打击致死事故 (86)电石运输过程安全事故 (87)电石贮存过程安全事故 (90)循环水溺水事故 (92)触电事故 (93)交通碾压伤害事故 (94)人身伤害事故 (95)操作不精心致设备损坏 (96)压力容器事故 (97)管道有压拆法兰法兰迸出击死人 (100)河北省玉田县孤树镇宝发饲料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 (101)某市下花园电石厂电气灼烫事故 (102)一起堆取料机活动梁掉落事故分析 (104)第一章火灾、爆炸类事故案例甘肃皋兰县电石车间爆炸烧伤事故一、事故经过:06年9月24日上午7时35分,位于皋兰县城境内的兰州锦鑫铁合金有限公司电石生产车间发生电极漏糊事故,事故引发爆炸,爆炸产生的火焰从炉膛内向6道送料门喷出,将正在操作台上工作的19名工人不同程度灼伤,其中4人生命垂危,10人伤势较重,另有5人伤势较轻。

乙炔生产爆炸案例

乙炔生产爆炸案例

乙炔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江苏某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医药中间体为主的企业,主产品1 ,4 - 丁炔二醇生产能力达3000 t/ a。

目前该公司有两台乙炔发生器,乙炔生产系统具有易燃、易爆等诸多危险、有害特性,如何实现乙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乙炔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发生器加料口燃烧某厂发生器在加料时,由于第1 贮斗排氮不彻底,电石块太大,在加料吊斗内“搭桥”。

操作人员采用吊斗撞击加料口,致使吊钩脱落。

于是现场挂吊钩,同时启动电动葫芦开关,结果引起燃烧,操作人员脸部和手部烧伤。

原因分析:乙炔气遇到电动葫芦开关火花引起燃烧。

案例2:乙炔发生器爆炸安徽某厂乙炔工段1# 发生器活门被电石桶盖卡住,操作人员进入贮斗内处理时突然发生爆炸,死亡3 人。

原因分析:人进入发生器内处理被卡住的活门时,致使大量空气进入贮斗内,用工具敲击电石时产生火花,乙炔气与之接触后发生爆炸。

案例3:乙炔发生器发生爆喷燃烧广西某厂乙炔工段当班操作人员发现乙炔气柜高度降至180 m3 以下,按正常生产要求,此时发生器需要添加电石,于是操作人员到三楼添加电石,1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放完后,又去放2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当放出约一半电石物料时,在下料斗的下料口与电磁振动加料器上部下料口连接橡胶圈的密封部位,突然发生爆喷燃烧。

站在电磁振动器旁的操作人员全身被喷射出来的热电石渣浆烧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在放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时,没注意到乙炔气柜液位的变化,致使加入粉料过多,产气量瞬间过大,压力超高,气压把中间连接的胶圈冲破,大量电石渣和乙炔气喷出,并着火。

案例4 :乙炔发生器加料口爆炸湖南某厂乙炔站1 # 发生器加料口爆炸起火,随后2 # 发生器加料口和贮斗胶圈的密封处也发生爆炸起火,电石飞溅到一楼排渣池,产生乙炔气导致起火,为此发生器一、三、四楼都起火。

操作人员紧急处理时,乙炔气又从2 # 冷却塔水封处冲出,不久便被一楼的火源引爆,冲击波将东、西、北三方围墙冲倒,周围的9 人受伤,其中1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有2 人为重伤。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乙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气体,常用于金属加工、焊接以及切割等工艺。

然而,由于其具有高度挥发性和易燃性,乙炔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乙炔事故案例。

某工厂使用乙炔进行金属焊接作业,该工作区域为封闭的车间。

事故发生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下午,当时有四名工人正在焊接作业。

在这一天,由于工作量较大,工人没有留意到乙炔气瓶上的压力已经接近极限。

其中一名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紧接着剧烈的爆炸发生。

爆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和火焰,一时间整个工作区域被火海吞噬。

三名工人当场受伤,其中两人重伤,不幸的是一名工人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

实施紧急撤离后,工厂的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并成功扑灭了大火。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乙炔气瓶压力过高:由于工作量大,工人没有及时检查乙炔气瓶的压力,导致压力已接近极限,极易引发爆炸。

2. 未使用合适的阀门和调整器:焊接作业中,乙炔气体需要通过阀门和调整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确保稳定的气体流量。

然而,在这次事故中,工人没有使用正确的阀门和调整器,导致气流不稳定,产生爆炸。

3. 不当的存储和保管:乙炔气瓶存放时需要注意防止摩擦、颠簸和高温等因素,以免引发泄漏和爆炸。

然而,由于工人的疏忽,乙炔气瓶没有得到适当的保管,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这起乙炔事故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在日常工作中,正确使用、存储和保管乙炔气体至关重要。

工人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相关设备。

此外,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培训,加强设备的维修和检查,都是预防乙炔事故的重要措施。

总之,通过这起典型的乙炔事故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乙炔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气体,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焊接和切割等工艺。

然而,由于乙炔具有高度挥发性和易燃性,乙炔事故时有发生,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目录前言 (3)1 电石物化性质 (3)2 电石运输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3)3 电石装卸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4)4 电石贮存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5)5 电石乙炔生产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6)前言电石是由碳素原料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投入到电炉内,在大电流、高温度下冶炼而成的。

同时还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电石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在常温下,受水或潮湿空气的作用下,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倘若室内或容器内的水渗入到电石中,就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爆炸事故尤其在电石运输、电石装卸、贮存、电石破碎、乙炔发生工段颇多。

可以说,电石运输和乙炔发生始终存在着爆炸的隐患。

水、电、尘、气都可能因为稍有疏忽而引发事故。

这些事故的发生,真可谓惊心动魄,惨不忍睹。

以血肉之躯为代价的悲剧,往往都是由于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和工作上的疏漏而发生的。

痛定思痛,在此希望通过安全事故案例学习,能够从中吸取血的教训而有所收益。

1 电石物化性质电石的性质碳化钙,别名电石,分子式为CaC2,比重2.22、熔点2000℃,属一级遇湿易燃物品,纯品为白色立方体结构,市场上出售的工业品是碳化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呈灰色或灰黑色不规则块状物。

高温时有强烈的还原性,能还原过重氧化物。

电石(CaC2)属遇湿易燃物品,通常呈黄褐色或黑色硬块,其结晶断面为紫色或灰色,工业品中往往含有磷和硫等杂质。

工业电石遇水作用除产生大量的C2H2(爆炸极限为2.5% ~82%,v/v,以下同)外,还生成少量的剧毒气体PH3和H2S,当PH3含量超过0.08%,H2 S含量超过0.15%时,容易引起自燃爆炸,从而引燃、引爆C2H2气体;电石遇水或与潮湿空气作用分解出C2H2气体,当受到撞击、摩擦、振动或接触明火、高热时也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在电石遇水或潮湿空气发生火灾时,只能用干粉、水泥粉、干黄砂灭火,严禁使用水或泡沫等水性物质灭火。

但当大量电石大面积遇水燃烧时,用上述灭火剂扑救有时也难以奏效,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置方法,消除危害。

碳化钙对水的化学反应很强,为强放热反应,每公斤化学纯碳化钙水解放热约为1962J,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aC₂+2H-OH→Ca(OH)₂+CH≡CH↑可见必须控制其分解速度并及时移去反应热,否则可能因过热而发生爆炸。

电石的特性:受到撞击振动、摩擦或遇明火易爆炸,遇酸反应剧烈,含有硫磷等杂质时与水作用,易引起自燃爆炸。

电石应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与可燃物品及强酸类要隔离,最好专库专贮,严防与水及潮气接触,同时入库前要将桶内乙炔气放空。

基于电石这种危险特性.国家在电石的包装和运输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范,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电石包装质量还较低,包装在运输途中发生破损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

2 电石运输过程安全事故案例2.1 事故基本情况2005年6月下旬的一天清晨,一辆满载约40t工业电石的货车自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出发,在途经黑龙江省某地时,因司机疲劳驾驶,将车停靠在一公路旁休息,距公路两侧10m 处是居民区。

当时,正赶上该地区连降小雨,而覆盖在电石上的一层苫布不严密,有多处缝隙,雨水不断从缝隙处灌进车厢,遇电石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C2H2,引起燃烧。

待司机和押运员发现后,拿着车上自备铁锹,爬上车厢,掀开覆盖在电石上的苫布,准备将遇水着火的电石清除掉,几锹下去,2人就感觉脚底发烫,热浪扑面,而此时,因苫布被掀开,大量潮湿空气瞬间涌入,顷刻间电石车厢周围浓烟四起,着火面积迅速扩大,并伴随着从电石车厢内部发出的“砰、砰”声响,火势已无法控制,2人迅速跳下车厢,周围居民见状,立即报警。

2.2 事故处置经过接到报警后,当地政府领导、公安、消防、交警、安监、环保等部门及当地一化工企业处置电石火灾专业人员火速赶到现场,迅速成立了灭火抢险指挥部,指定现场指挥,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制定具体措施。

指挥部根据分析火灾的危害程度,划定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严格控制过往行人及车辆,疏导附近居民,并同时要求现场所有参战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防止烧伤、烫伤和中毒。

小雨在绵绵不断地下着。

指挥部首先考虑到电石火灾的特殊性,如果用干粉只能一时将火扑灭,但电石遇雨水后又会很快复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指挥部当即命令消防队员用水冷却货车的柴油箱,待油箱温度降下后,将其卸下,放置安全处,以防受热爆炸。

然后,消防队员便用工具打开货车车厢,用钩齿和铁锹把车上的电石一点一点逐渐转移到公路上摊开,利用雨水和消防给水加速反应,等待燃尽。

但因电石量大,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排除险情,这样下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恶性事故,不仅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还会长时间妨碍正常交通,将会给当地带来不利影响。

在此关键时刻,指挥部成员认真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确定处置方案,最终研究决定:迅速调集当地一化工企业的1台50t吊车、2台铲车、3台翻斗车(均为柴油车)赶到现场,参加抢险。

指挥部命令吊车将货车车厢前部吊起,使其脱离底盘,1台铲车用钢丝绳把受到火势威胁的货车车头牵到安全地点,随后,吊车又将货车:车厢一侧吊起侧翻,把整车电石倾倒在公路上,2台铲车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快速将公路上着火的电石装到3台翻斗车上(柴油箱用浸水的厚麻袋覆盖严),运到离火场2km外的污水处理池中进行专门处置,每车每次装运电石控制在2t以下,防止出现其他险情,经过近2h的运输,终于将电石全部处置完毕。

最后,消防队员对现场残留的少量电石直接用大量水冲洗,直至反应完毕,余火熄灭。

此时,指挥部宣布现场撤除警戒、解除交通管制。

此次电石运输火灾事故的处置行动,经当地全体消防官兵及其他参战部门的共同努力,冒雨奋战8h,终将险情排除,所有参战人员和抢险车辆无一受损,避免了恶性事故的发生,保护了附近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这起电石运输火灾事故,将车载约40t工业电石全部烧毁,货车车厢报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5万元。

3 电石装卸过程安全事故案例3.1 装卸货物突发爆炸。

爆炸现场位于贵阳交警六大队300米外,与贵州恒霸烧伤医院一路之隔。

装运货物的货车已被炸坏,相邻的房屋门窗及恒霸烧伤医院的窗玻璃被震碎。

据附近的居民介绍,当日下午5点过钟,他们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着升腾起一大片黑烟。

原来是两辆货车在公路边装白色灰粉时发生爆炸,一些人被炸后衣服飞到树杈上,爆炸导致该路段交通中断。

警方封锁现场展开勘查,交警在公路两端实行交通管制,现场数百群众围观。

现场停有三辆解放牌白色小货车,其中一辆车的车厢被严重炸毁,一具尸体还停留在货车旁边,到处是白色的灰粉。

3.2 伤者回忆爆炸瞬间“那一幕太可怕了。

”被烧伤的司机廖又程说。

据他回忆,他被一个朋友叫去装载尿素,但到现场看时发现货物并不是尿素,其朋友就说是在肥料里掺入了其他的肥料,不知情的他遂答应帮忙运输。

快装满一车时,站在屋里休息的他,突然听到一声巨响,随即被一阵热浪掀倒在地,苏醒过来时已在急救车上,脸部被大面积烧伤。

伤者王荣方与程俊祥是搬运工,也是伤情最为严重的伤者,他们都是以背背篼为业,当天与另4名背篼同样被人以搬运尿素为由叫去。

老板说有40吨,以每吨8元的价格承包给帮助装车。

昨晚,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事故发生后,与该事故有关的一些嫌疑人已逃离现场,有关部门初步疑为是“电石粉”引发的爆炸。

已在记者发稿前,连夜将抽取的样品送去化验。

警方称,爆炸原因需要进一步调查后才能认定。

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

3.3 伤亡情况据目击者介绍,当时现场非常混乱,因担心车内和屋内的“白色粉末”还会爆炸,均不敢靠近。

很快,有关部门赶到现场,组织抢救伤员。

昨晚8点过钟,记者在现场采访了省安监局相关人员。

两名正在查看现场的工作人员称,初步了解,这起事故共造成1人被炸死,3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公安、交警、消防、医疗等各级相关部门,均及时派出人员赶到现场施救、排险和勘察。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3名伤者先被就就近安排到贵州恒霸烧伤医院,随后转到金阳医院,因伤情严重,昨晚被转院到贵医附院抢救治疗。

3名伤者全身被烧得黑糊糊的,伤情严重,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抢救。

4 电石贮存过程安全事故案例4.1 相关案例2010年3月3日9时52分许,陕西榆林锦界消防大队接到报警称:锦界南山工业区成元电石厂电石库发生火灾,情况万分危急,随时都有爆炸危险。

接到报警后大队迅速出动1辆干粉消防车、1辆大吨位泡沫消防车,12名官兵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大队领导同时到达事故现场亲临指挥。

到达现场后,发现一辆车牌号为晋K60962的大货车,满载36吨电石,停放在电石库中,车上腾起团团火焰,左右两边的轮胎已基本被化为灰烬,油管燃烧猛烈,油箱随时有可能爆炸。

驾驶室也已经大面积燃烧,火势已严重威胁到车载的36吨电石,由于电石的理化性质是:黄褐色或黑色硬块,其结晶断面为紫色或灰色。

暴露于空气中极易吸潮而失去光泽变为灰色,放出乙炔气而变质失效。

电石与水作用发生乙炔气体,如达到一定浓度,稍有明火即会形成大面积闪爆。

这无疑给消防官兵进行灭火带来了极大地困难。

了解现场情况后,大队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由大队长郝凯担任火场总指挥、教导员李鹏飞担任副总指挥,经过缜密部署指挥部下令;首先,由指导员常少波带领战斗一班出双干线两支干粉枪压制火势,防止火焰威胁到油箱,但由于火势发展迅猛,刚刚灭掉又从新复燃,这时指挥部果断下令战斗二班出两支泡沫枪,消灭驾驶仓火灾,控制火势蔓延同时对油箱、轮胎部位进行冷却、降温,防止因温度过高引发爆炸。

但车身温度依然很高,随即泡沫枪对货车轮胎和底盘进行冷却;同时指挥员强调一号战斗员千万不能把水往车上的电石上喷射。

地面有大量爆炸物碎块(电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正在猛烈燃烧,并且不时发出咚咚的爆炸声。

见此情景,指挥部又调用现场铲车用沙土对地面散落电石进行覆盖灭火。

着火的电石初步得到控制,仍有少许电石还在燃烧。

若想彻底控制火势,排除险情,必须将着火的电石全部铲除,指挥部当即决定:干粉车出一支干粉枪严阵以待,铲车继续将着火的电石铲除。

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紧张施救,大火被成功扑灭,一场随时都有可发生的大爆炸终于被成功排除。

经调查得知起火原因是因电石装载期间,散落到车胎旁的碎石块引燃车胎引发大火。

4.2 相关案例2009年7月15日10:25分,从重庆市长寿区和重庆市安监局获悉,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石仓库今日上午9:00左右发生爆炸,爆炸已经造成8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

目前,6名伤员已经被送往重庆主城区的西南医院救治。

5 电石乙炔生产过程安全事故案例5.1 案例一山西某厂乙炔气体空间爆炸死亡1人1.事故经过和危害1999年10月10日凌晨5时,山西省某厂聚氯乙烯车间乙炔工段当班班长A某在岗位巡检时发现氮气压力偏低,于是将该情况反馈给车间值班主任B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