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于俊生论治肾性血尿的经验

于俊生论治 肾性 血尿 的经验
刘 焕 焕 何 丹
( 1 . 青 岛大 学 医学院 , 山 东青 岛 2 6 6 0 2 1 ;2 . 青 岛 市海 慈医疗 集 团, 山 东青 岛 2 6 6 0 2 1 )
指导 : 于俊 生
摘 要 肾性 血 尿是 各 种 肾 小球 疾 病 中最 常见 的 临床 症 状 , 病程 长, 易反 复 。 于俊 生教 授 治 疗 肾性 血 尿 主 要 特 点 在
风邪 、火热 、瘀 血是 肾性血 尿最 常见 的致 病 因
素 。《 诸病 源候论 ・ 血 病诸 候 . / J 、 便血 候》 谓: “ 风 邪人
于师 临床体会 到 , 部 分慢性 肾炎患 者 , 蛋 白尿 、 血 于 少 阴 , 则 尿 血 。” 风 邪 是引 起 尿血 的重要 病 因 , 因 尿、 管 型尿持 续不 退 , 或 伴有 高血压 、 浮肿 , 虽 病程 迁 “ 肾足少 阴之脉 … …从 肾上 贯肝 膈 , 入肺中. 循 喉咙 .
肾性 血 尿是 肾小球 疾病 中最 常见 的临 床症 状 。
以和解少 阳 、 升降枢机 、 清热解 毒 , 取小 柴胡汤合 升降
属 中医学“ 血证 ” 、 “ 尿 血” 范畴。 于俊 生教授 是 山东 中 散加减 。血 尿 明显者 , 宜加侧柏 叶 、 茜草 、 马鞭草 。 医药大 学博 士生 导师 .中华 中医药学会 肾病 分会 副
馨, 胸胁 胀满 , 情绪 多不 稳定 , 舌质 红 、 苔薄 黄或 薄黄 为首 务 。于师 临床体会 , 对 急性 肾炎 发病 . 或慢性 肾 腻, 脉弦细 。 此辨为少 阳郁 滞 , 枢机不利 , 郁 久化毒 治 炎 因感 受 风热毒 邪而 引起 病情 复发加 重者 .首 先注
张志坚治疗肾病血尿经验

关键词 : 肾病 血 尿 ; 名 医 经验 ; 张 志 坚
中 图号 : R 2 4 9 .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4 8 2 ( 2 0 1 3 ) 0 5— 0 4 9 1 一O 2
Z h a n g Z h i j i a n’ S Ex p e r i e n c e o f Tr e a t i n g Ne p h r o p a t h y He ma t u r i a ZHAO Mi n ,ZHANG Fu — c h a n ,WANG S h e n— j u n ,C HEN Da i ( Na t i o n a l TC M Ex p e r t i s e Zh a n g Z h i j i a n He r i t a g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S t u d i o ,C h a n g z h o u TC M Ho s p i t a l ,C h a n g z h o u ,2 1 3 0 0 3, C h i n a ) AB S TRACT:P r o f e s s o r Z h a n g Z h i j i a n d i a g n o s e s a n d t r e a t s h e ma t u r i a o f n e p h r o p a t h y b y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n g d e f i c i e n c y a n d e x c e s s
张 志坚教 授 为第 四批 全 国老 中医药专 家 学术 经
痛, 神疲 气 短 , 体倦乏力, 手足 心 热 , 口干少 饮 , 舌 质 红, 苔薄 白, 脉 细 略数 。张 老 认 为 , 此 系病 久 气 阴两 虚, 邪热伤络, 血失 固摄 所致 。治法 当益气 养 阴 , 清 热 止血 。药用 黄 芪 、 党参、 生地 黄 、 丹皮、 生 山药 、 山 茱萸、 茯苓、 泽泻 、 麦冬 、 生 甘草 、 野 葡 萄藤 、 白花蛇 舌
治疗肾性血尿一得

CG M Jn 00 V l 56 J MC u e 1. o 2 . 2
不仁 , 日痹” 张 氏医通 》日: 病 “ 由风寒 湿 气 故 。《 本 多
乘 虚侵袭 经络 , 血 凝 滞 所 致 ” 气 。可 见 痹 证 是 外 邪 与 正虚 两大 因素引 起 , 是虚 实夹 杂之病 , 当祛邪与扶 正 治 并举 。老 年人血 液常处浓 、 、 、 粘 凝 聚状 态 , 血管逐渐 硬 化 , 加外 邪稽 留 , 再 气血凝 滞 , 阻遏脉 络 , 以治疗 老年 所 痹证 , 结合 活血化 瘀 法 十分 必 要 。活血 化 瘀 法 可 以促 进血 运 , 善血循 环 , 改 有利 于排 出毒邪 , 恢复 正气 , 提高 人体 免疫功 能 。 此篇介 绍 的活血通络 汤 , 曾在 《 国 中医药 报 》 中 名
例 , 中男 1 其 6例 , l 女 0例 , 病史 最长者 1 O年 , 短者 6 最
个月 , 以血尿 反复 , 续镜 下 血尿 , 均 持 呈变 形 红 细胞 尿
为主, 血尿 多 者 B D(+ +++) L 以上 , 少 者 为 B D 最 L
于本方 法具有 服用 方便 、 廉 、 价 安全无 副作 用 等优 点 ,
粒, 1日3次 , 1个月后 复诊 , 患者腰 痛明显减 轻 , 体质 增
强, 尿检 B D L (++) 尿蛋 白阴性 。再服 2个 月后 , , 尿检
已完全 正常 , 痛消失 , 腰 随访至今 , 血尿 未见反 复。
讨论 : 中医学 认为 肾性血 尿 的形 成有 两种情况 : 一 是热 蓄 肾与膀胱 , 迫血妄 行 而血尿 , 这类血 尿多呈 肉眼 血尿 。另一 类是肺 肾阴 虚 , 虚火 旺 , 火 妄动 , 蓄 阴 虚 热 下焦 肾与 膀 胱 , 血 妄行 而致 , 类 血 尿 多 呈 镜 下 血 迫 这 尿 , 变形 红细胞 尿 。冬 虫夏草 是我 国传统 名贵 中药 , 呈 具有补 肺益 肾 , 益抗衰 , 补 止血化 痰之 功效 。金水宝 是 以冬虫 夏 草 为 主 的 中药 制 剂 , 有 补 肺 益 肾 的作 用 。 具 “ 补肺 ” 可 使 肾性 血尿 患 者 体 质 增 强 , 抗力 增 强 , 后 抵
孙伟治疗难治性肾性血尿经验

此外, 孙师在临证时十分注重病位 、 病 因的辨证 。 病位辨证 : 心 经蕴 热 者 加 黄 连 、 竹叶、 金银花 、
“ 火郁 发 之 ” 出 自《 素问・ 六 元 正 纪大 论 》 : “ 郁 之 连翘 、 栀子 、 莲子心 、 大蓟 、 小蓟 、 茜草等 : 肺 经 蕴 热 甚者 , 治 之奈 何 ?岐伯 日 : 木 郁达之 , 火 郁发之 , 土 郁 者 加 淡 子 芩 、 桑 白皮 、 白茅 根 、 射干、 牛蒡子 、 鱼 腥
而虚实之火 ( 热) 皆可 导 致 血 热 即所 谓 “ 瘀 血不 去 。 新 血 不 得 归经 ” , 故 尿 血 缠 绵 难
妄行损络 , 引起 血 尿 , 临 床 当分 愈 。对 于此 类患 者若 一味 活血化 瘀 , 或 清利 收涩 , 则
琼
辨 之 。虚者 多 为脾气 不 能统 血 , 阴血 逾 伤 , 瘀 血 更 加 干 涸 难 以去 除 . 故 孙 师 在 治 疗 或 因 阳虚火 衰 ,失 其封 藏之 职 。 时每 多于 方 中加入 生 地 、 石斛 、 白芍 、 玄 参 等养 阴之 临床 中常有 肾性尿 血患 者 , 按上 品 , 配 合 当归 、 丹皮、 丹参 、 川芎 、 赤 芍 等活 血通 络 之 述病机 , 以常 法 治 之 , 却 久 治 不 药 , 使得 水足 则血道 利 , 而无妄 行之 逆 。 愈, 病 势缠 绵 , 治疗 极其 棘 手 , 我 3 络气 失和 , 血 溢脉外 。 则理气 活 络 , 化瘀 止血
师认 为 , 肾性 血尿 主要 由于 肾络 封藏 , 藏 泄失 因 , 而导致络 气失 和 , 血不行 常道 , 溢 出
刘宝厚教授治疗血尿的经验

脉浮数。治 以疏风清热 , 血止血。处方: 凉 金银花 1 , 5g 白花蛇舌 草 3 , 芥 1 , 0g荆 0g元参 1 , 蒡子 0g牛
1 , 0g桔梗 1 , 豆 根 1 , 0g 山 0g 白茅 根 3 , 草 根 0g 茜 1 , 锦草 3 , 5g地 0g 紫珠草 3 , 甘草 6g 0g生 。加 服 止
①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肃省 兰州市 中西医结合肾病治疗 中心 , 甘 甘肃省 中医 肾病医疗 中心 ( 兰州 704 ) 3 0 6
4型。
Hale Waihona Puke ①热伤血络型: 临床以肉眼血尿为主, 多因外感
风热或湿热 所致 , 以三焦辨 治 。上焦 风热 : 见发 可 症
咽喉红肿疼痛 , 或扁桃体红肿或化脓, 或咳嗽 , 痰 据 。原 发性 多见 于 : 急性 肾炎 、 急进 性 肾炎 、 匿性 热, 隐 或皮肤疖肿 , 腰酸痛, 尿赤, 尿血, 舌红苔黄, 肾炎 、 A肾病 、 I g 薄基底膜肾病 、 遗传性 肾炎等。继 黏不利 , 发性多见于: 过敏性紫癜性 肾炎 、 狼疮性肾炎等。 132 非 肾小球 疾病 最 常见 的原 因是 泌尿 .. 系结石 和泌 尿系 感染性 疾病 , 包括 肾结 核等 特 殊感 染 , 意排 除泌尿 系统 的恶性 肿 瘤 。 注
维普资讯
・
52 ・ 6
西医结合 肾病杂志 20 0 6年 1 0月第 7卷 第 1 0期
CI JTWN, co e O tbr 2
,1! o.
. Q
・
名 医 经 验 荟 萃 ・
刘 宝 厚教 授 治 疗 血 尿 的经 验
许 筠①
刘宝厚教 授业 医 4 0余 载, 治学严谨 , 验俱 “ 血 ” 范 畴 。病 位 在 肾 , 为 病 因 病 机 概 括 为 学 溲 等 认 丰 , 成 了完整 的 中西 医 双 重 诊 断 , 形 中西 药 有 机 结 热 、 、 3 虚 瘀 个方面 , 其中以热伤脉络及脾肾不 固为 合诊治肾脏病的学术思想体系。有幸从师学习 , 获 要 。外感 风热 , 毒 内蕴 ; 热 下 注 , 毒 蕴 结 , 热 湿 瘀 扰 益匪浅 , 现将刘教授 临床治疗血尿 的经验 总结 如 动血络 , 内侵 肾脏 , 损伤 肾络 , 迫血妄行而溺血 ; 或 下, 以飨 同道 。 久病 热病 之 后 , 气 亏 损 , 虚 不 能 摄 血 而 尿 血 。 正 气
肾性血尿中医治疗进展

3 5例 , 有效 2 O例 , 无效 l 5例, 有效 率 5 .4 7 1%。现代 研究表 明, 原发性 肾小球疾病普遍存在血瘀” 肾小球疾病病理改变 , 如血管袢僵 直 、 皱缩 、 玻璃样变 , 血管壁纤维蛋 白样 物沉 积 , 细
火有实火 、 虚火之分。气乃脾 肾气虚 , 气伤血无 以存 ” “ 。血 指
3 O例 , 总有效率 8 .4 。对 照组 3 33% 0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 , 总
7卷 3期 ( 第 2 8期 ) 总 1 实 用 中 医药 杂 志 2 1 0 1年 3月 第 2
oURNAL oF PRACTI CAL T RADI ) N T]
—
C NES EDI NE 2 1 o . N o 3 HI EM CI 0 1 、∞
.
胞 增生 , 突 肿 胀 、 形 ; 小 球 纤 维 化 、 化 均 可 归 于 “ 足 变 肾 硬 内结
为 血瘀 ”的 内涵 之 中 。鉴 于 此 , 吕仁 和 、 张琪 针 对
IA g N血 尿 患 者存 在 肾小 球 系膜 区免 疫 蛋 白沉 积 , 膜增 生 , 系 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脾 肾 气 阴两 虚 、 ’ 虚 内 热 。 时 氏 。 为 慢 性 肾 炎 血 尿 可 分 肾阴 认 为 风 热袭 肺 、 失 治 节 ; 伤 血 络 、 注 膀 胱 ; 虚 火 衰 、 不 肺 热 下 阳 气
赵雪梅等 自拟参 麦知 地 汤 ( 玄参 3 g 麦冬 2 g 知母 O, O,
1g 黄柏 1g 生 地 2 g 车 前 草 1g 小 蓟 1g 蒲 黄 6 , 蓄 0, 0, 0, 5, 5, g篇
王景洪教授辨治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例I >7 0 %患者来说 , 应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技术如超
声、 肾活检 、 风湿 免疫 检 测来 区分 是原 发性 还是继 发
性 肾小球疾病, 以防延误患者病情 。 原发性肾f 生 血尿 多见于 : 急性 肾炎 、 急进性 肾炎、 隐匿性肾炎 、 I g A肾
2 0 1 3 年
2 0 1 3 V o L 3 1 N o . 1
第3 1 卷
第1 期
X i n j i a n g J o u na r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新疆 中医药
2 0 0 3 。 2 3 ( 4 ) : 6 3 — 6 4 .
【 5 】 张 明发 , 沈雅 琴. 浙 贝母药 理研 究 进展 叨. 上 海 医药 , 2 0 0 7 , 2 8 ( 1 O ) : 4 5 9 - 4 6 0 .
本经验方在 临床使用 中治疗效果好 , 可进一步 积极进行深人的机理探讨及积极推广使用 , 但临床 使用 中发现该方存在使用方法较为麻烦 , 易于污染 衣 物 的弊 端 , 可 进 一 步进 行 剂 型 的改进 。该 外 敷 剂 以虫类药为主 , 使用 中最大的困扰就是方 中蛋 白类 物 质 常使 部 分 患者 出现皮 肤 过 敏等 症 状 , 这有 待 于
尿方 ” 随症加减对 肾源性血尿的辨治经验加以整 理、 总结 , 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更好地运用王 老经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 : 肾性血尿 ; 滋肾血尿方 ; 辨治 ; 经验总结
王 景洪教 授 、 主任 医师是 陕西省 中医 内科名 医, 全国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高级师带徒专
王铁良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

王铁良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肾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是一组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以血尿为共同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多在发病之前有感冒或咽喉疼痛等病史,或每遇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或疲劳过度时血尿的症状就会加重。
最常见的引起单纯性血尿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IgA肾病(IgAN)[1],其他可见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新月体肾炎等,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在祖国医学中归属“血证”范畴,称为溺血、溲血、小便血或小便出血.《素问?气厥论》中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中最早提出了尿血的病名:“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一、对尿血的病因病机认识1.肺肾相互为病,湿热灼阴为其基本病机。
王老师认为肺和肾以经络相连,肺病累肾,肾病及肺,肺肾相互为病,湿热灼阴为其基本病机。
《黄帝内经》曰:“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盖此证原是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
肺金为肾水之母,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职能。
肺病累肾,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或外感风寒湿之入里化热,侵袭于肺,肺热下迫膀胱,损及血络而为血尿;或血尿日久,精微外泄,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血络则尿血;若肺虚失其制节,不能约束水道,外邪引动内热,精微下注也可致尿血。
肺肾相互为病,互为因果,病程日久不愈,反复发作。
2.湿热、瘀血是本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实邪王老师认为湿热、瘀血是肾性血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标实之邪。
患者感受外邪以风湿热邪为主,首伤肺卫,肺失宣降,热邪灼伤肾络;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日久伤及脾胃,升降失和,酿生湿热,湿热下注膀胱,或湿邪为病,伤及肾脏,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湿邪从阳化热,而形成湿热之邪,蕴结于肾与膀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
其中肾性血尿是指排除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肾外出血因素,血液单从肾脏中随小便排出体外的疾病。
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中医治疗也颇为棘手,但中草药对肾性血尿的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肉眼或镜下血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故有必要对目前治疗肾性血尿的有效方案加以总结归纳。
肾性血尿的特点是患者出现单侧肾区钝痛或肾绞痛,常为全程性,呈暗棕色,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管型(主要是红细胞管型),显微镜下可见其红细胞有明显的变形、破损,80%以上为畸形红细胞,且大小不等。
中医学对本病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肾炎性血尿在中医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属“尿血”、“溲血”范畴。
中医学对血尿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的“热移膀胱”以及《金匮要略》的“热在下焦”。
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还对血尿的病机作了论述“夫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热,血渗于脬故也。
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脬内而尿血也。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尿血候》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
”临床上亦以湿热夹瘀者为多见,五脏则以心肾为主。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认为由平素人体正气虚弱,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邪由自身的病灶处,或肌肤,或由咽喉侵袭于肾,而致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津代谢紊乱。
由于平素肾阴亏损,气化失司,虚火妄动,下焦热甚,瘀热互结,邪热灼伤肾络而发血尿。
瘀热互结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表现,故瘀热又可加重血尿。
肾阴不足,虚火妄动是其内因基础,每遇外邪(风、寒、热、毒)感触而反复发作,以至加重。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病因颇为复杂,多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目前无特殊疗法,而中医采用滋阴,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常收到满意疗效。
己故著名中医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多年研究认为,细究其病位多在于肾,其病性多属阴虚。
至于阴虚的形成,或因素体阴虚复感外邪,或久病伤肾,耗伤肾阴,劳而诱发,故时振声教授立滋肾养阴为治本之法,并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下焦热甚、湿热蕴结、气阴两虚等证型,并创立滋肾化瘀清利汤一方,该方集滋
肾、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止血为一炉,针对肾炎血尿的病机要点,虚实兼调,标本同治。
郭恩绵教授认为,肾炎血尿以正虚为本,脾肾气虚,生化无权,封藏失职,精微下注为其基本病机,并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并将本病分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肾阴亏损、湿热内蕴等证型,治疗上当以补益脾肾为主,采用攻补兼施、虫草并用的手段,取效甚佳。
张琪教授认为,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是其本,湿热毒邪是其标,通过详审病因、明辨病机、洞察证候的衍变设立治血尿八法,①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法,加味八正散;②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清热解毒饮;③泄热逐瘀、凉血止血法,桃黄止血汤;④益气阴利湿热止血法,清心莲子饮;⑤益气清热、凉血止血法,益气凉血汤;⑥滋阴补肾降火法,知柏地黄汤加味;⑦温肾清热、利湿止血法,温肾利湿饮;⑧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法,参柏地黄汤。
上述八法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顾连方教授将血尿分为四型论治,湿热型选小蓟饮子去通草、滑石,加茯苓、白术、泽泻以健脾利水;脾虚型选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地榆炭、蒲黄炭、小蓟、藕节、茯苓);阴虚火旺型选二至丸合增液汤加止血剂(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生地、麦冬、大小蓟、蒲黄炭等);脾肾两虚型选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山萸肉、肉苁蓉、菟丝子、补骨脂、杜仲及止血药如侧柏叶、蒲黄),且主张炒炭用则止血作用更强,亦可选藕节、大小蓟,而不主张用槐花、三七。
因槐花有致过敏性紫癜的报道,三七止血作用太强,易于肾内形成瘀结,使血尿久治不愈。
刘春莹等从瘀论治,认为肾性血尿不能见血止血,应不忘化瘀止血,使瘀化血行,气通血和,选用止血不致瘀血、活血而不伤新血之品。
吴竞等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单纯血尿性IgA肾病,取得良好疗效。
血府逐瘀汤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血等功用,正切中瘀血内阻之病机,使瘀去而血行常道,血尿好转。
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血府逐瘀汤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积聚及体外血栓形成,并有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及降血脂等作用。
抗炎、抗变态反应能阻止肾脏早期病变和血管损害,抗血栓能防止血管损害的发展,对改善肾性血尿有利,活血化瘀法已被多数肾脏病学者作为治疗各种肾炎的常用治法。
马跃先等根据传统论述及现代医学资料,将肾性血尿分为①邪热炽盛、灼伤脉络;②脾气虚弱、统摄无权;
③瘀血阻滞、血不循经三种情况,分别采用清热滋阴、益气摄血、活血化瘀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另王广达等采用补肾清热活血法治疗肾性血尿,收
到满意疗效。
张翠等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益气健脾摄血具有提高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实验组治疗后C3bRR(C3b受体花环率)升高,I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推断该方可能通过直接兴奋红细胞上的C3b受体来增强其免疫粘附活性,免疫复合物一旦被细胞结合后,其活化作用即被阻止,继之被灭活,而从液相中除去,减少在组织上沉积,从而缓解炎症或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病理过程,也是该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效的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