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语误译分析
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下常见翻译问题分析

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下常见翻译问题分析翻译本身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法律翻译涉及三个领域,跨越xx和语言。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翻译的难度会相对增加。
本文旨在从法律英语的文化语境中分析常见的翻译问题。
介绍法律翻译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横跨语言学、法学和翻译研究三个领域。
因此,法律翻译的译者不仅要掌握目的语和目的语,还要因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带来文化语境的巨大差异,普通人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往往是难以想象的。
与一般法律相比,法律英语更注重公平、客观、严肃和准确。
为了避免歧义和误解,法律翻译要求译语和目的语有极其严格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因此,译者必须使用准确、专业、正规的语言进行翻译,这也是避免纠纷、保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全面了解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对提高法律英语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以往对法律翻译的研究,发现存在许多常见的翻译问题。
因此,本文着重从法律翻译的文化语境来分析常见的翻译问题。
第二文化背景文化语境X早在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语境”概念的解释中就提出了。
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也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
语境的介入(语言的文化背景、情感场景、时空环境等。
),一方面使得一词多义的语言符号趋于单义,另一方面使得语言符号复杂化,语境意义成倍增加。
语境甚至可以掩盖语言符号的意义,成为交际的主要信息。
语境也控制着交际者对语言符号的选择。
这里所谓的语境意义是指语言符号在语境中的实际意义,包括赋予意义和解释意义。
语境是语言学学科(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语用学、符号学等)的概念。
).由此可见,文化语境既包含宏观方面,也包含微观方面。
宏观上是指xxxx、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微观上,在不同的场合,由于不同的需求,语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应地,对翻译的要求也不同。
有人简单地认为翻译只是语言意义的转换,其实不然。
它确实有这个过程,但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在更深层次上的交流和移植,这就是为什么法律翻译如此,其中法律是关键之一。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法律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法律英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语言。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差异,常常会出现法律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英语的文化语境出发,分析常见的翻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法律英语的文化语境对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英美法系中,习惯用语、法律名词以及案例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翻译人员在进行法律文件翻译时,必须充分了解原文的文化语境,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转化和调整。
法律英语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往往会有不同的翻译,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和复杂性。
法律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语言的准确性。
法律文件中的条款和内容通常都具有严谨性和严密性,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确保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出现偏差或者错误。
法律文件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也会增加翻译的难度,翻译人员要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文的含义和语境。
法律英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
在英美法系中有一些特殊的法律制度和流程,这些都需要翻译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背景信息才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翻译。
而且,法律英语中常常存在着一些古老的法律术语和传统用法,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和挑战。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语境也会对法律文书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件在写作风格、表达方式和逻辑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翻译人员必须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与目标语言的法律语境相契合,以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和接受所翻译的文件。
法律英语词汇翻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法律英语词汇翻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摘要]法律是一门讲求精确的学科,法律英语的翻译应力求精确,否则极易产生纠纷。
本文对法律英语词汇翻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建议。
[关键词]法律英语词汇翻译中外法律信息的交流离不开翻译。
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精确性要求很高的学科,法律的绝大多数词汇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非深入其中难以理解其意思,因此,法律英语的翻译比一般材料的翻译显得困难一些。
本文拟对我国现行法律英语词汇翻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供各位同行参考指教。
一、望文生义这是外行的大忌。
英国科林编著的《英汉双解法律词典》中文译本,将accusatorial procedure译为“告发程序,控告程序”(第7页),将inquisitorial procedure译为“调查程序”(第280页)。
初看似无不妥,因为控告、告发、起诉、调查都是需要程序的,但对于内行来讲,却莫名其妙。
从这两个词的英文解释上看,其翻译也是不妥的。
Accusatorial procedure: procedure in countries using common law procedures, where the parties to a case have to find the evidence themselves. Inquisitorial procedure: procedure in countries where Roman law is applied, where an examining magistrate has the duty to investigate the case and produce the evidence. 其意思主要涉及两大法系和举证情况,但从其中文翻译中却找不到这些意思。
这两个词的正确译法是“(英美法系的)对抗制程序、辩论制程序”;“(大陆法系的)审问制程序、纠问制程序”。
法律英语词语用法区别

法律英语词语用法区别英语中原本没有所谓法律英语,但由于有关法律方面的英语有其特殊的用法和规律,慢慢地就像科技英语、商业英语等一样,自成一门学科。
法律英语不同于“法言法语”(legal terms),而是跨越英语与法律之间的边缘学科,所以有人将法律英语译为English for the prdession。
许多地区,比如上海等地,还为此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由于英汉语言习惯的不同,加上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用法的影响,法律英语中常常出现一些容易混淆或错用的词语,在中英互译中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
本文就是想以比较轻松的漫谈方式,与读者作一些共同探讨,以引起广大读者对法律英语的兴趣。
China, China\'s 和Chinese作定语时大有区别这三个词都可以作定语用,译成“中国的”,但其含义却有很大区别。
如China law firms 是指“在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未必是中国人开的,它应包括获准在中国设立的“外国律师事务所”(foreign law firms)。
若指中国律师开的律师事务所,应用Chinese law firms。
在法律文书中,这很有讲究。
在WTO法律文件中,如“中国经济的特性”(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China\'s economy);“中国的关税配额制度”(China\'s TRO system);“中国的具体承诺减让表”((China\'s Schedule of Specific Commitments);“中国专利法”(China\'s Patent Law)等用语中,几乎都用China\'s而不用Chinese。
但着重“中国人的”意义时,应该用Chinese。
如“中方”(Chinese side);“中国人”(Chinese nationals);“中国政府”(Chinese government);“中国执业律师”(Chinese national regis-tered lawyers)。
法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法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本文分析讨论了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法律英语;翻译;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日益增多,中外法律交流也日益频繁,大量法律文献的双语互译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又大力推进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
但其中也许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将这些问题提出,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希望得到行家的斧正。
一、漏译和增译由于法律翻译大都使用长句,结构复杂,给译者带来不少困难,因而常见的问题就是漏译或增译部分成分。
但只要译者谨慎细心,此类错误应当可以避免。
比如:Probably that third viewpoint will be the most helpful for a beginner to take.It Leaves room.原译:只是第三种观点大概会成为供初学者的采取的最有帮助的观点。
它成为上述三种观点留下的余地。
同时,它又避免了简单地接受第一种观点而可能一起的误解。
二、法律术语翻译不当法律翻译中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其译法是不能单凭译者的个人喜好自由决定的,必须采用固定的表达法。
随意的译法并不符合法律翻译的语体特点,并有可能造成误解,导致纠纷。
如“不可抗力”只能译成force majeure,而不能译成irresistible force;“放弃权利”只能译成waiver of right或waiver the right,而不能译成quit rights等。
三、搭配不当无论写文章或翻译,都离不开选词用字,一个词用的准确与否关键是看与其他搭配的是否得当。
词与词的搭配在语义上应相互配合,合乎逻辑事理的说话习惯同时也要符合语法规定。
例如:All materials must consis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qualities and sorts defined in the contract.原译:原有材料都必须具有本合约所规定的特质、质量或种类。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法律英语已成为商务和法律领域中的国际语言。
因此,正确翻译
法律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国际合作或跨国交易中。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翻
译错误,特别是在中文和英文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进行翻译时。
1. 文化背景下的概念不同
2. 翻译的语言不准确
由于翻译的语言不是母语,译者可能会犯一些语法错误或语义上的错误。
因此,在进
行法律英语翻译时,翻译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面。
3. 需要逐字逐句翻译
法律英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确语言表达。
在翻译法律文件时,逐字逐句翻译可能
会导致语法上的不一致。
这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时根据语境和意图对文章进行适当调整,
以确保翻译的精确和通顺。
4. 翻译后文档结构改变
法律文档在结构和形式上具有非常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确保文
档结构的一致性和难度级别的合理性。
如果翻译后的文档结构不一致,那么读者可能无法
理解文档的主要信息。
5. 缺乏专业知识
法律文件涉及复杂的法律术语和专业术语,这就需要翻译者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和深
入的法律知识。
如果翻译者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可能会误解法律文档中的某些术语和概念,从而导致翻译错误。
综上所述,在翻译法律英语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下的概念不同、语言准确性、逐字逐
句翻译、文档结构一致性和缺乏专业知识等问题。
只有当翻译者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有
足够的英语能力,思考实际场景时才能够正确翻译法律文件。
法律英语词汇解释

法律英语词语用法区别英语中原本没有所谓法律英语,但由于有关法律方面的英语有其特殊的用法和规律,慢慢地就像科技英语、商业英语等一样,自成一门学科。
法律英语不同于“法言法语”(legal terms),而是跨越英语与法律之间的边缘学科,所以有人将法律英语译为English for the prdession。
许多地区,比如上海等地,还为此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由于英汉语言习惯的不同,加上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用法的影响,法律英语中常常出现一些容易混淆或错用的词语,在中英互译中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
本文就是想以比较轻松的漫谈方式,与读者作一些共同探讨,以引起广大读者对法律英语的兴趣。
China, China's 和Chinese作定语时大有区别这三个词都可以作定语用,译成“中国的”,但其含义却有很大区别。
如China law firms是指“在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未必是中国人开的,它应包括获准在中国设立的“外国律师事务所”(foreign law firms)。
若指中国律师开的律师事务所,应用Chinese law firms。
在法律文书中,这很有讲究。
在WTO法律文件中,如“中国经济的特性”(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China's economy);“中国的关税配额制度”(China's TRO system);“中国的具体承诺减让表”((China's Schedule of Specific Commitments);“中国专利法”(China's Patent Law)等用语中,几乎都用China's而不用Chinese。
但着重“中国人的”意义时,应该用Chinese。
如“中方”(Chinese side);“中国人”(Chinese nationals);“中国政府”(Chinese government);“中国执业律师”(Chinese national regis-tered lawyers)。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

从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1. 引言1.1 介绍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常见翻译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从法律英语到其他语言的准确翻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法律文件和合同在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正确理解和翻译法律英语的文本对于保障各方的权益至关重要。
在进行法律英语文化语境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翻译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语言结构的不同所导致的。
解决这些翻译问题并确保翻译准确无误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英语的特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常见的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具体说明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最终,结合总结和展望未来的部分,提出一些建议来指导未来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法律英语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在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中常见的翻译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在法律领域,准确无误的翻译至关重要,因为任何偏差或误解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法律英语的特点,并着重讨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将进一步说明常见的翻译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最终,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在法律英语翻译领域的发展,并提出建议以帮助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
通过这些探讨,旨在为翻译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应对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挑战。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如下: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与其他语言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分析这种文化差异,能够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出现误解或歧义。
研究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下的常见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法,不仅可以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深入探讨法律英语文化语境下的翻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英语误译分析一、法律术语的特征分析(一)经常使用常用词汇的不常用的含义由于法律术语的专业性很强,在我们翻译法律文件时,也许见到平常经常看到的一些词汇,然而在法律文件中,它却有自己独特的含义。
例如:action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词汇,它的意思是行动,然而在法律上它指的是alawsuit(eithercivilorcriminal);alien这个常用词汇在法律上的含义是totransferpropertytoanother;bill的法律含义是adraftlaw;就连我们最常见的color一词在法律中的含义也发生了改变,它的意思是apparentlegalright(e.g.undercoloroflaw),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二)经常使用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词汇,甚至还有很多外来语词汇例如:Aforementioned,Alack,Hereinafter,Howbeit,Nowise,Verily,Withal等等这些词汇均来源于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还有例如abinitio(意思是fromthebeginning),adhoc(意思是forthispurpose),alibi(意思是elsewhere),caveat(意思是awarning)等等这些词汇都是拉丁语单词和短语,但是这些词汇却出现在英文法律文件之中。
还有例如:cypres(意思是asnearaspossible),delict(意思是wrong,offense),demur(意思是nottoagree)等等,这些词汇均来自法律法语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现代日常英语中很少看到他们的影子,但是它们却大量的被保留在法律语言之中。
(三)法律术语对用语的准确性要求很高法律语言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它的用语很精确,因为法律涉及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它必须清晰,准确,以便公民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
在法律文件的翻译过程中,如果选词不准确就会使其原有含义大相径庭。
例如同样是翻译公司一词,是翻译为corporation还是翻译为company,可能表达的含义并不相同。
同样是contract这个词可能在不同的场所就有不同的翻译,有些法律文件中要翻译为合同,有的要翻译为契约,有的可能要翻译为协议。
(四)法律术语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一个国家的法律规定都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息息相关,是其自身特殊国情下的产物,因此,法律术语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有些词汇经过翻译后可能没有其相应的译词,这就给法律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
例如和谐社会,三个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等等,这些词汇在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中根本不存在,那么如何把这些词汇翻译的既简练又清楚,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法律术语的误译及其原因分析(1)不熟悉相应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导致的翻译误差我们都知道,法律是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有很多专门的法律术语,如果仅仅只是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不懂法律,不熟悉专门的法律术语就很难准确的翻译法律文件。
例如reasonableperson或reasonableman,有的英汉法律词典译成“通情达理的人”,这是按其普通含义译的,在法律文件中这样译就不合适了。
在法律文件中reasonableperson或reasonableman应该译为“普通正常人”,也就是说不是精神失常的人,那么这一词语的准确翻译就需要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术语很熟悉。
再如:remedy,有些英汉法律词典翻译为“治疗、疗法、医药”,这是按照它的普通词意的翻译,而没有反映出它的法律含义。
它在法律文件中的含义是指法律规定的,执行、保护、恢复权利的方法,或补救权利所受侵害的方法,应当译“补救方法”或“补救”。
具体地说remedy(补救方法)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支付损害赔偿金,另外有强制令(injunction)、依约履行(specificperformance)的裁定、法院宣告(declaration)等。
(2)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差别导致无对应的译词引起的误解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主要是借鉴和参照了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然而正是由于两大法律体系的不同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有时如果对两大法系的区别把握不准就会发生误译现象,例如我国刑法有一个罪名是“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有的人就把这个罪名翻作burglary,burglary一词来源于英美普通法,实际上在英美普通法中,burglary指的是"thebreakingandenteringofthedwellinghouseofanotherpersonatnig htwiththeintentiontocommitafelonyoflarcenyinside",即行为人以犯重罪或盗窃为目的破门窗闯入他人住宅的行为。
当今的法律修改后规定:为了伤害、强奸甚至杀害某人而进入他人住宅或其它建筑物(不一定是使用暴力的强行闯入),同样也构成burglary。
而我国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与英美普通法上的burglary的含义并不相同,因为根据我国刑法,所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是指未经主人同意,没有正当理由擅自闯入他人居住的场所,影响他人生活安宁,或者经住宅主人提出要求退出,但无理取闹拒不退出的行为,而且侵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施其他犯罪,如盗窃、杀人、抢劫、强奸等,因为如果是为犯其他罪,如盗窃、杀人、抢劫、强奸等而进入的话,则按后者定罪,而不按数罪并罚处理,这一点恰恰与burglary的犯罪构成相反。
(3)同义词汇导致的翻译偏差一个中文的词语如果翻译为英语,往往会有很多相近的词汇与它相对应,如果对这些相近的词汇把握不准往往会发生翻译误差。
例如:“合并,兼并”可以翻译为acquisition,consolidation,merger,但是在“A公司与B公司合并为一家新的公司-C公司”此句中,如果翻译为“CorporationAandBmergerintoanewone-corporationC”,那么此翻译中的merger一词翻译的并不准确,事实上merger所指的是一个公司对另一个的兼并,其多以被兼并公司的消亡形式进行,被兼并的公司失去其法人身份,不再是独立的商务实体。
而acquisition多指一个公司以收购某公司股份的方式进行接管或达到控股的目的,其结果是两个法人实体在合并后仍可同时存在。
而恰恰是consolidation 一词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为一家新的公司,而原有的诸公司都得宣布解散。
所以此句如果翻译为“CorporationAandBconsolidateintoanewone-corporationC”则比较贴切。
(4)由于一个国家特殊的国情和政策而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译词导致翻译困难各法律语言均有一系列专用术语,这些术语固化了相应的概念,每种法律语言的一套专用术语相对应的是一套法律概念系统。
与其他词语相比,法律专用术语更能够体现某一法律体系或体制的典型特征。
法律法规翻译的难题之一就是法律体系(或体制)间术语的不对应性,如法律汉语中的‘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统筹安排’等在法律英语中就缺少对应的术语。
另有一些如,‘厉行节约’、‘量入为出’、‘定罪量刑’、‘供认不讳’等,是法律汉语中固化的概念,常用四字词组表达,但蕴含丰富,译成法律英语的普通词语时,意义即会丧失。
反之,法律英语的许多术语也没有对应的法律汉语术语,如tort,alibi,ombudsmen,lobby,equity,sheriff,mandamus,mansard,recorder,solicitor等,只能采用意译、解释性翻译、创造新词语等方法。
这样,就无法完整表达这些词语原有的相对固定的概念,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情形,大量的误译现象就出现了。
(5)由于法律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错误语言上的障碍可以通过翻译来解决,而文化差异则是翻译中的一大拦路虎。
比如,英美国家的律师分为两种:solicitor和barrister,对于这两个词的翻译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香港将前者译为“律师”,而将后者译为“大律师”,这样使人们产生一个错觉,即后者比前者地位高、水平也更高。
而内地则将前者译为“事务律师”或“诉状律师”,将后者译为“出庭律师”或“辩护律师”,这种译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种律师分工的不同,但也不是绝对的。
于是有学者另辟蹊径,采用音义结合的方式,将之分别译为“沙律师”和“巴律师”,但或许是由于念起来像是对某人的称呼的原因,因此似乎至今尚未得到普遍接受。
顺便提一句,虽然lawyer这个词在美国英语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很少在律师的名片上使用,他们一般用attorney-at-law,而我国许多律师的名片用的都是lawyer,这也许是不了解美国的法律文化吧。
三、避免法律术语误译的对策由于法律英语具有与普通英语不同的语言特点,因此对翻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然,正如普通翻译一样,法律英语翻译也具有一定的技巧。
只有当翻译人员在翻译工作中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译文才能达到“忠实、通顺和流畅”的效果。
为此,翻译人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语言学习的同时应加大对法律专业知识的熟知一些英语语言非常好的人,为什么一翻译起法律文件来就错误百出,究其原因是对法律知识不熟悉,所以对一些句子和词汇没有深入的理解,再加之翻译者对专业术语不熟,所以往往就会闹出很多笑话,如将action翻译为行动,而其在法律语言中的含义是诉讼,demise(原义是死亡),然而在法律中的含义是遗赠,present(原义是礼物),然而在法律中的含义是此法律文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