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法律思想史网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参考答案:答:(1)以法为本(2)重视赏罚(3)法、术、势相结合2:[单选题]A:孟子B:荀子C:论语D:老子参考答案:D3:[判断题]参考答案:正确4:[单选题]A:孟子B:孔子C:董仲舒D:荀子参考答案:B5:[多选题]A: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参考答案:CD6:[单选题]A:孟子B:墨子C:老子D:庄子参考答案:A7:[单选题]法家中法、术、势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B:韩非C:慎到D:申不害参考答案:B8:[单选题]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的是在A:夏朝B:殷商C:西周D:春秋参考答案:B9:[单选题]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学说。

A:性善B:仁政C:性恶D:德治参考答案:B10:[论述题]简述礼治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1:[判断题]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的一个别派。

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末期的老子。

此学派以"黄老之言”作为其指导思想,故被称为黄老学派。

参考答案:正确1:[论述题]简述《老子》"道法自然”的法律观点参考答案:2:[多选题]法家认为"法”的性质包括A:法的公开性B:法的人道性C:发的客观性D:法的平等性参考答案:ACD3:[多选题]《老子》提出的"三绝”愚民政策是A:绝圣弃智B:绝贤去能C:绝仁弃义D:绝巧去利参考答案:ACD4:[多选题]法家认为法的作用有A:明使分群B:定分止争C:兴功惧暴D:齐之以礼参考答案:BC5:[判断题]理学又称道学,其认为"理”为万物之本,世上万物皆由"理”衍生出来。

参考答案:正确6:[单选题]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参考答案:C7:[单选题]韩愈"道统论”的中心思想是儒家一向所提倡的A:为国以礼B:仁义道德C:礼法合一D:理直行正参考答案:B8:[单选题]A:贤人B:法律C:人民D:专家参考答案:A9:[单选题]()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判断题1.从古代“刑”字的演变,反映了一谈起法律,就先想到刑罚。

( )2.“有夏服天命”的神权法思想的产生,是为了替天行道。

()3. “丕显文武,皇天弘其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

”是对神权的动摇。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用道德引导民众就能够遵守正道大礼。

()5. 法家主张执法必信“赏莫如厚而信”,“法莫如刑而必”。

()6. 墨家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并非反对宗法特权。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止,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为庄子所说。

8.“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礼刑相悖。

()9.丘濬主张刑罚无弃恶从善之功:“设为国刑,以专纠夫不恭之人,使之愿为上焉”。

()10. 所谓“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是指法律成为了束缚官员能动性的枷锁。

()11. 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接受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五权宪法思想。

()12. 资产阶级民主派别主张的创制权应当是创制、废止法律的权利。

()13.商代统治阶级敬鬼神的神权思想意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护。

()14.西周时“德”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预防犯罪的防线。

()15.荀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意为礼制处于首要地位。

()1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用道德引导民众就能够遵守正道大礼。

()17.“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反映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墨子·天志上》“禹之所以征有苗,…汤之所以诛桀,…武王之所以诛纣,…非谓攻也,所谓诛也。

”主张反对所有的战争。

()19.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把天下混乱归于各种法令。

()20.朱熹主张:“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驰。

苟不用刑罚,则号令徒挂墙壁尔”。

此话否定了刑罚的作用。

()21.“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单项选择题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 B.人治思想 C.礼治思想 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 B.亲亲、尊尊 C.嫡长继承 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 B.尚同、尚贤 C.天志、明鬼 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 B.无为而治 C.小国寡民 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 B.商鞅 C.贾谊 D.孟子7.韩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法与时转则治 D.礼、刑、道迭相为用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 B.李斯 C.陆贾 D.吕不韦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淮南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

A.道家 B.墨家 C.农家 D.兵家12.刘颂重法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A )。

A.恢复肉刑 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 D.“刑九赏一”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 B.礼 C.经义 D. 人情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卷及答案.doc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卷及答案.doc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三纲五常”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重视“礼”在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的是( )A.管仲 B.孔子 C.姜尚 D.周公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康有为所著《( )》,把西汉末年刘歆的著作及《左传》等古文经典视为“佐莽篡汉”的伪经。

A .大同书 B .新学伪经考 本题答案: 5、多项选择题 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l10、单项选择题 商朝的刑法总称是( )A.禹刑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B.吕刑C.汤刑D.五刑本题答案:11、单项选择题晋代杜预所言“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的先秦人物是()A.邓析B.公孙侨C.申不害D.管仲本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制度是()。

A.行政B.监察C.考试D.司法本题答案:13、问答题简述孔子的礼治论思想。

本题答案:14、单项选择题提出“悬法学为上科”l本题答案:18、单项选择题“议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若手足,司法者譬若耳目”的说法直接体现的法律顾问思想是()A.君主立宪B.民主政治C.三权分立D.变法维新本题答案:19、多项选择题朱熹以“存天礼、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主张()。

A.因事制宜B.德礼丐刑,相为终始C.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本题答案:20、单项选择题近代中国历史上,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主张的思想家是()A.孙中山B.梁启超C.张之洞D.沈家本本题答案:21、填空题《礼记》记载:“殷人尊神,()”。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1.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与偶犯的是()A: 周公B: 子产C: 荀子D: 杜预参考答案:A2. 将“兼爱”用在政体和行政上,就是墨家所说的()A: 尚贤B: 尚同C: 非攻D: 非乐参考答案:B3. 反对身份等级严格界限,或反对身份尊卑不同而同罪异罚的是()A: 墨子B: 贾谊C: 刘颂D: 杨坚参考答案:A4. 刘颂重新解释了“看人设教”“随时之宜”等观念,将其定义为()A: 立法原则B: 司法原则C: 执法原则D: 审判原则参考答案:A5. 儒家思想真正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独尊地位是()A: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B: 魏晋玄学退出历史舞台后C: 唐朝D: 朱熹将儒家经典哲理化,使其成为完整体系后参考答案:D6. 黄宗羲认为立法的最高原则是()A: 天理B: 三纲C: 平等D: 天下为主,君为客参考答案:D7.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家是()A: 黄宗羲、王夫之B: 龚自珍魏源C: 刘坤一、张之洞D: 康有为、谭嗣同参考答案:B8. “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是()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参考答案:A9. 西周时“终”与“非终”是指()A: 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 故意与过失C: 惯犯与偶犯D: 既遂与未遂参考答案:C10. 下列说法是《老子》提出的()A: “以天为法”B: “大道废,有仁义”C: “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D: “越名教而任自然”参考答案:B11. 提出“变法乃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 商鞅B: 王安石C: 梁启超D: 谭嗣同参考答案:C12. 经张斐确认,《刑名》置于律首的体例再未改变,这种体例始于()A: 《法经》B: 《九章律》C: 曹魏《新律》D: 《泰始律》参考答案:C13.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程颐B: 朱熹C: 张载D: 王阳明参考答案:B14. 第一个提出立法应该“以天下为主”,保证人民在政治上和官吏平等的思想家是()A: 墨子B: 商鞅C: 耶律楚材D: 黄宗羲参考答案:D15. “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是()A: 谭嗣同B: 章太炎C: 邹容D: 孙中山参考答案:B——名词解释——16. 权能分治说为了防止西方三权分立的流弊,实施五权宪法,孙中山提出了“权能分治”学说,他把国家权力分为“政权”与“治权”。

中国法律思想史带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带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带答案中国法律思想史本次测试共答题50道,其中客观题50道,填空题0道,客观题回答正确0道。

每道题2分。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00分)1. 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答案:——错误参考答案:B2. 反映丘濬“经世致用”思想的著作是( )A.《明夷待访录》B.《读通鉴论》C.《大学衍义补》D.《四书章句集注》答案:——错误参考答案:C3. 明清之际,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启蒙思想家是( )A.黄宗羲B.张居正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错误参考答案:D4. 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A.族诛连坐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答案:——错误参考答案:B5. 先秦提出“好恶者,赏罚之本”的思想家是( )A.韩非B.荀子C.管子D.商鞅答案:——错误参考答案:D6.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大同世界即是“公羊三世”里的()A.升平世B.据乱世C.太平世 D.小康世答案:——错误参考答案:C7. 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纳为解决哪两大问题?()A.土地和人力 B.资本和土地 C.人力和物力 D.资本和物力答案:——错误参考答案:B8. 太平天国时期,提出“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命题的是()A.杨秀清 B.洪仁玕C.李秀成 D.洪秀全答案:——错误参考答案:D9. 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人的()A.良知和良心 B.良知和契约C.心情和态度 D.良法和契约答案:——错误参考答案:B10. 戊戌变法时期,将“变法”视作“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 )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严复答案:——错误参考答案:A11. 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属于()A.资产阶级革命派 B.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C.太平天国领袖 D.资产阶级改良派答案:——错误参考答案:B12. 晋代思想家中,主张“复肉刑”的是()A.刘颂 B.嵇康 C.王弼 D.鲍敬言答案:——错误参考答案:A13. 被誉为“汉代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是()A.董仲舒 B.王充C.仲长统 D.贾谊答案:——错误参考答案:A14. 在《治安策》中主张刑不上大夫的人是()。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1、单选题(4分)“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2、单选题(4分)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A.宗教祭奠仪式B.政治组织原则C.普遍行为准则D.国家根本大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3、单选题(4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A.《尚书》B.《诗经》C.《论语》D.《礼记》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单选题(4分)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A.族诛连坐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6、单选题(4分)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7、单选题(4分)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6、多选题(4分)《老子》从“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向统治者提出了“三去”、“三绝”的原则。

其中“三去”是指去甚、去奢、去泰;那么“三绝”是指()A、绝圣弃智 B、绝仁弃义 C、绝巧弃利 D、绝少分甘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7、多选题(4分)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A.荀子 B.孟子 C.韩非 D.商鞅答案:CD标准答案:CD得分:18、多选题(4分)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包括()A.义 B.礼 C.耻 D.廉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9、多选题(4分)下列不属于荀子法律思想的是()A.暴君放伐B.明分使群C.民贵君轻D.有治法,然后有治人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20、多选题(4分)下列先秦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中含有“黄老”成分的有()A.慎到B.申不害C.韩非D.陆贾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1、判断题(4分)“法”的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法制史)卷一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法制史)卷一

13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法制史)单选:16.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B.《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西周法制。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汉代中期以后,这一思想才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

选项C错误。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选项D错误。

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

17.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

(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

(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

”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清末修律。

俞廉三的奏章,“(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体现了其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我国国情。

故其属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18.“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

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C.《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名例律”的发展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总分30.00)
1.
下列能够体现“神权法”思想的说法有( )。

(3.00分)
A. 用天之罚
B. 有夏服天命
C. 天用剿绝其命
D.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2.
下列符合“刑不上大夫”礼治精神的有()。

(3.00分)
A. 放弑其君
B. 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C. 公族无宫刑
D.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3.
"明德"的内容包括()。

(3.00分)
A. 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B. 对"不孝不友"者,"刑兹无赦
"
C. "眚"者从轻,"非眚"者从重
D. "父子兄弟,罚不相及"
4.
荀子提出的人治思想包括()。

(3.00分)
A.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B. 法是人制定的
C. 有治人,无治法
D. 当法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要靠人的灵活运用和当机立断
5.
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是()。

(3.00分)
A. 提倡人治
B. 无为而治
C. 重视德治
D. 维护礼治
6.
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

(3.00分)
A. 法数
B. 法条
C. 法义
D. 类
7.
孔孟所强调的"仁义"的基点是()。

(3.00分)
A. 子孝
B. 弟恭
C. 兄友
D. 父慈
8.
下列人物属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有()。

(3.00分)
A. 管仲
B. 邓析
C. 叔向
D. 子产
9.
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

(3.00分)
A. 叔向
B. 孔子
C. 子产
D. 赵鞅
10.
管仲所讲的"国之四维"包括()。

(3.00分)
A. 耻
B. 义
C. 礼
D. 廉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总分20.00)
1.
西周时期,礼的作用是( )。

(2.00分)
A. 亲亲,尊尊
B. 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C.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 长长,男女有别
2.
西周时期,使神权法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思想命题是()。

(2.00分)
A. 天下大同
B. 致天之罚
C. 以德配天
D. 天命无常
3.
西周的宗法制的中心是()。

(2.00分)
A. 父权
B. 皇权
C. 母权
D. 神权
4.
下列符合孔子礼治精神的行为是().
(2.00分)
A. 子弑父
B. 为亲者隐
C. 臣弑君
D. 见利忘义
5.
“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

(2.00分)
A. 制定法
B. 神权法
C. 习惯法
D. 自然法
6.
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

(2.00分)
A. 以德配天
B. 罪止一身
C. 尊尊亲亲
D. 族诛连坐
7.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说法出自()。

(2.00分)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8.
“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

(2.00分)
A. 夏朝
B. 东周
C. 西周
D. 商朝
9.
商朝的刑法总称是( )。

(2.00分)
A. 五刑
B. 禹刑
C. 吕刑
D. 汤刑
10.
根据史料记载,五刑已完备的是在()。

(2.00分)
A. 西周
B. 尧
C. 夏朝
D. 商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