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布光的演变

合集下载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三点布光法一个人如何利用硬光和柔光来获得演员和布景的选择性呈现是构图中创造性照明的乐趣所在。

给演员布光的方法数不胜数,而且在你的导演生涯中有机会在许多人身上做不同的尝试。

然而,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始是有益的,所以我们将要探索照明法中的基本标准——三点布光法 (three point method )。

电影《变形金刚1》里的人物光线照明画面电影《变形金刚1》里的人物光线照明画面三点实际上指的是照明灯具被放入电影布景中的特定位置时三个不同的工作。

此术语是用来定义它们的目的而非描述光的性质的。

主光(key light)是建立照明方案所围绕的光源。

它通常是电影场景或拍摄外景地主要照明的提供者,其他灯具(强度和属性)都需“调节”到主光源之下。

主光灯可以放在被摄主体周围的任何地方,不过通常是放在摄影机镜头轴线45°(纵向和横向)位置并处于人的头部以上的高度。

辅助光(fill light)是一种用于控制反差的光源。

这种光的作用是“填充”往往是由明亮的主光造成的阴影。

辅光灯的物理位置通常是在摄影机镜头轴线的45°(横向),主光灯的相反方向。

背景光(back light)是在被摄主体的背后勾勒出轮廓或做出光环效果的光。

由于它位于被摄主体的后面(在电影布景中处于摄影机镜头的反方向),提供光线来“勾勒”被摄主体的轮廓,所以背景光用于把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在电影画面中增加深度的错觉。

图3.26三点布光法在实践中的进化。

图3.27三点布光灯具布置俯视图。

从这三种光发出的光的强度必须足够实现整个场景的曝光。

显然主光会提供最多的照明。

辅助光将根据想要反差的大小(阴影的大小)提供不同程度的额外照明,背景光只需要给被摄主体的轮廓提供能够被感光材料拍到的足够的光晕(如图3.26和图3.27 )。

给被摄人物的特定照明反差被称为反差比或光比。

光的强度可以用手持测光表测量,不过实际上应该试着锻炼眼力来衡量两边脸上光的相对量。

3点布光法

3点布光法

3点布光法
三点布光法是侧重指灯位在不同的三个点上。

三点布光法是摄影照明中的一种布光方法,通常包括主光源、辅助光源和轮廓光。

1、主光源:其作用是用来照明场景中的主体及其周边环境,并担任给拍摄主体投影的作用。

一个场景的明暗一般都是由主光源决定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光源也可以是由多盏灯共同组成的。

另外,基于主光源的角度不同,还会对其有不同的称呼,比如主光源位于15°-30°时就将其称为顺光。

2、辅光源:也称为补光,如同字面意思,辅光源的作用就是对主光源进行一定的辅助,例如填充画面阴影区域或是背主光源所遗漏的区域、调和明暗区域间的反差,强化画面的层次感。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辅光源是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后,所形成的一种均匀非直射的柔和光。

3、轮廓光:还可以叫背光,其主要作用就是将拍摄对象与背景进行分离,使其轮廓更加清晰。

三点布光的演变

三点布光的演变

三点布光演‎变与三度布‎光延伸2012-02-21 10:12转载自mei辰风‎最终编辑mei辰风‎三点光是写‎意性演播室‎布光演变过‎程的先驱;三点光是影‎视剧照明演‎变的灵魂;三点光是构‎成三维物体‎与空间在二‎维图像中的‎立体形状的‎基石…… “三点布光早‎已淘汰了”。

我想持这种‎观念者,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三点‎布光的演变‎过程,就不难让模‎糊观念重新‎复苏。

三点布光,是影视剧、演播室等布‎光中的核心‎原理。

无论你是摄‎影、摄像、照明还是照‎明设计,只要弄明白‎三点布光原‎理,你在布光中‎就有了方向‎,你对光的定‎位就有了设‎计依据。

就像影视剧‎中的拍摄“轴线”,被称之为“三角形原理‎”一样。

编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即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

那么,遵守轴线规‎则的原理,便是“三角形原理‎”。

弄明白了三‎角形原理的‎演变过程,轴线规则也‎自然就明白‎了。

三点光原理‎、三角形原理‎,虽一个是照‎明、另一个是摄‎影摄像,但它们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好,下面就要我‎们剖析三点‎布光法的原‎理与演变过‎程。

一、三点光的起‎始根源三点光是照‎明前辈们传‎下来的传统‎布光法,70年代的‎师傅是不教‎原理的,你要问他为‎什么,他会说“你的眼睛”呢?所以逼着你‎去想、去悟、去琢磨。

通过多年的‎布光实践我‎终于明白了‎师傅总说“你的眼睛”的含意了。

照明这个行‎当,必须要用眼‎睛善于观察‎,观察万物被‎光线照射后‎的千姿百态‎,观察自然光‎线透过窗户‎,对室内形成‎的光影变化‎。

因为照明是‎为视觉艺术‎服务的,人和物再美‎,人身材再好‎,若不借助光‎线的照射,是不可能在‎影视画面里‎显影的,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人人都心知‎肚明。

学习单元五电视照明任务一三点式布光

学习单元五电视照明任务一三点式布光

逆、主、副光比一般为2:1,副、背景光比一般为1:1(抠像除外);Biblioteka 副光不宜过高,逆光不宜过前。
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巩固学生采访布光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工光源的调制
1、画面构图:画面简洁明了,主体突出,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
项目名称:单人采访布光、拍摄
6、音频设备调试; 新闻主持人的三点布光应注意几个要点:
两人并排而坐,同时面向摄像机镜头时,如果两人间距较远或肤色差别较大,一路主光不能很好的同时兼顾两人的造型时,就要采用“双三点布光法”,予以分别进行布光造型。 6、音频设备调试;
2、无形成效
在锻炼和提升学生对不同灯具进行布光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吃苦耐劳、求实创
三、成果形式:布光方案、一对一采访出镜画面素材。
学习单元五电视照明任务一三点式布光
灯光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点布光法
1、三点布光法的产生
依据的原理是来自于生活。 它用主光、辅助光、逆光对被摄者进行布光,有意识地在被摄者的面 部造成阴影,使之有明暗变化,但整体影调并不超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 这种布光方法适合电视新闻类节目给播音员布光,对多人的大场面也 可以参考这种方法进行布光设计。
2、三点布光的顺序
①主光 一般为硬光源。
2、三点布光的顺序
②辅助光
辅助光一般选用散光灯,理想的辅助光应该是柔和的。
2、三点布光的顺序
③轮廓光
• 单逆光一般选择在水平光位180°或稍偏190 °-195 °的 位置,垂直光位50 °-60 °之间。
正逆光配置
侧逆光配置
2、三点布光的顺序
③轮廓光
挡。此光以不出现鼻影为最佳修饰光照度; 4.逆、主、副光比一般为2:1,副、背景光比一

河姆渡技术之演播室布光浅析

河姆渡技术之演播室布光浅析

河姆渡技术之演播室布光浅析演播室的布光,由于节目的不同,有多种方法。

每个灯光设计师的布光手法不同,所以手段也不尽相同。

表演区的布光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三点布光:在表演区内,人物布光由主光、逆光、辅助光三部分组成,逆光的位置可以随意变动的。

它可以是一盏正背面的灯,也可以是一盏或两盏侧背面的逆光灯。

在这里,假如摄象机并不是过斜的交错拍摄,这种呆板的方法有时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出色的。

三点布光法2)双主光表演区布光:给摄象机大部分位置提供主光、辅助光和某种逆光,使各种位置都能表现出主要光源,它可以把表演区分为两个区域,采用单逆光或双逆光。

3)软正面光:用一种全面的足够的底光照明整个场面,这样可以避免任何表演区可能出现的曝光不足的问题,并可限制色调反差。

一般来说,拍摄人物看来比较清晰,但是效果比较平淡,有时是靠色彩区分各个平面,但看起来仍不理想。

如果从一侧突出软光,而不是均衡分布全面照明,那么人物的基本造型就得到了改善。

再增加逆光灯的照明,会增加人物造型,特别是从斜角度拍摄,这种效果非常明显。

4)侧主光:沿布景两侧的硬光提供主光和逆光,用软辅助光从布景正面照明。

这种照明方法处理比较复杂,在布景正面的关键角度采用软光作为底光,这样可以获得非常出色的效果。

再根据局部表演区的需要沿侧面布几盏聚光灯。

从许多摄象机来说,这些灯变成了角度适当的主光和逆光。

对于斜角度的摄象机来说,它们是正面光,对于拍摄侧面的正面摄象机来说,它们又是非常好的侧面角度的光线。

5)总体布光:这里所说的布光方法是把整个表演区分成若干个局部各自进行“三点”布光。

这种分别处理的方法使每个位置都有专用的主光、辅助光、逆光照明,形成整体的多主光、多辅助光、多逆光。

要是每个人的位置分散,而且头部的活动也有限,那就最容易了。

这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提供的照明质量是最高的。

总体布光法在演播室布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静态人物及多人物布光的一些注意事项。

1、静态人物问题的矫正在演播室中,人物固有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灯光进行人为的修正进行改善。

论对三点布光法的改进和完善

论对三点布光法的改进和完善
理 念 是 不 够 用 的 。 三 点 布 光 法 中 实 际 只 说 明 了最 少 用 灯 量 ,
描 述 空 间 。 灯 光 也 是 用 这 种 视 角 关 系 来 描 述 空 间 的 , 是 多 只 了 个 光 视 角 。依 光 视 角 , 反 应 光 源 与 被 摄 体 的距 离 , 们 要 我 控 制 光 视 角 即可 。 这 里 有 三 种 办 法 ~ 种 是 控 制 灯 与被 摄 体 的 距 离 距 离 远 则 光 视 角小 , 是 反 应 出 光 源 离 被 摄 体 远 . 于 反 之 反 应 光 源 离 被 摄 体 近 : 种 办 法 是 控 制 聚 光 程 度 光 二 越 聚 则 光 视 角越 小 , 追 光 灯 。 这 样 ~ 来 , 即 使 离 被 摄 体 如 灯 很 近 , 是 光 线 所 体 现 出 空 间距 离 却 很 远 , 之 亦 然 ; 就 但 反 三 是 控 制 光 源 的面 积 , 源 面 积 越 大 光 视 角 越 小 , 而 能 在 近 光 从
1对 三点 布光 法的说 明
三点布光 法在本质上是 以照亮为原则 的 , 给灯光 艺术留
下 的 空 间 不 大 , 不 仅 与 先 前 的 摄 影 ( ) 性 能 低 是 相 对 这 像 机
应 的 也 与 早 期 人 们 要 求 “ 得 见 ” 的 偏 好 相 对 应 。人 的 头 看 实 际 是 球 型 ( 体 是 圆 柱 型 ) 这 种 结 构 的物 体 至 少 要 三 台 灯 人
面 , 下 至 上 呈 斜 面 。 当 摄 像 机 在 人 前 方 时 , 果 光 线 从 人 由 如
的水 平立体构造 时至少要五 台灯 . 分别照亮五个面 。如何 组
织 这 五 台 灯 将 是 本 文 要探 讨 的 。 实 际 拍 摄 的环 境 中 往 往 有 许 多 光 源 . 远 超 出三 个 . 远 且 位 置 也 往 往 不 是 理 论 上 要 求 的 那 三 个 位 置 。例 如 一 个 在 客 厅 中间 . 们 不 仅 仅 是 要 对 人 进 行 灯 光 处 理 , 且 还 要 处 理 客 我 而 厅 这 个 环 境 , 样 一 来 不 管 我 们 用 几 台灯 照 亮 人 物 但 由 于 这

三点布光

三点布光

三灯布光时间2008-8-2 编辑:地区:三灯布光的特点三灯布光在人像的拍摄中运用的是最多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

这种三灯布光方法具有变化多、变化快、灵活易掌握的特点,一般都很容易受顾客的接受和欢迎。

三灯布光的组合形式1. 三灯平光布光三灯平光布光方案在人像的拍摄中运用非常广泛,平柔的光线十分适合表现明快、美好、理想、和谐的艺术气氛,但相对立体用光来说,画面的立体感差一些,被摄者容易显胖,运用光线对被摄者塑造的可能性弱一些。

三灯平光布光方案我们又称之为“V”字形布光。

图1光位图1所谓“V”字形布光,就是三盏灯在数码相机的左右各布一盏,在数码相机的下方布一盏,三盏灯形成V字形光位(如图1、光位图1)。

V字形的布光适合表现脸型较瘦、面部立体感较强的被摄者,不适合表现脸型较胖的被摄者。

底灯的运用有利于消除被摄者的眼袋和笑沟,使被摄者显得年轻。

在人像摄影中,一般三盏灯都是加柔光箱的柔性光,三灯的光心在摄影中指向被摄者的面部,三灯的强度是相同的,三盏灯的色温也是一致的。

在运用V字形灯光拍摄数码人像时,由于没有背景灯光,如果要使背景的色彩得以如实表现,可以让被摄者尽量靠近背景,用前面三灯的余光照亮背景,定光点靠近背景的准确曝光量。

V字形的布光如果在其中的一盏灯上寻求光质、强度、色温的变化又可产生出一系列新的布光方案大家可以多尝试。

2. 主光+辅光+轮廓光布光主光+辅光+轮廓光布光布光法是人像摄影中较传统的一种布光方法,它以表现主体人物为主,对背景和环境都只是用主辅光的余光加以表现。

在这种布光方案中,主光一般都处在前侧光至侧逆光(如45°前侧光、90°侧光、120°侧逆光)之间作一系列变化。

主光的光质一般相对辅光可以硬一些,主光的光位是根据被摄者的表现需要、画面艺术气氛塑造的要求以及画面影调表现等因素来灵活决定,主光的强度一般在画面中相对来说是较强的,可以根据画面的实际曝光量、主辅光之间的光比、数码相机的感光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37人像摄影用光中的双灯及三灯的变化组合

37人像摄影用光中的双灯及三灯的变化组合

二、双灯平光布光
在现代商业人像摄影中双灯平光人像是运用较多的 一种布光方案,双灯平光人像一般又根据被摄者的具体 情况分成两种光位。
1、左右双灯平光 在照相机的左右各放一盏同等功率、柔性光质的灯 光。在人像摄影中多用于拍摄明快、高调人像,但拍出 的人像容易显胖、画面立体感较弱。
2、上下夹光
上下夹光是当代商 业影楼摄影师运用较多 的一种布光方法,就是 在照相机的上、下方各 布一盏同等功率的柔性 灯光,这样拍出的照片 影调也较明快,立体感 相对比左右双灯布光强, 并能消除被摄者的眼袋 和笑沟。
一、主辅光双灯布光 二、双灯平光布光 三、主光、轮廓光双灯布光 四、主光、背景光双灯布光 五、主光、修饰光双灯布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主辅光双灯布光
1、主辅光灯位的变化形成系列布光方案
拍摄对象不同时主辅灯的光位不同。如 :当被摄 者较胖时主灯的光位应侧一些、主光也要相对高一些。 当被摄者较瘦的时候主灯的光位要靠近相机以顺光位投 向被摄者,主光也要尽量以平光位照射被摄者。由于被 摄者的胖、瘦等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布光方案。
2、主灯前侧光位加背景灯的布光方案
这种布光方案也可以 分为:
(1)主光前侧光位背 景灯打左右渐变布光方案。
(2)主光前侧光位背 景灯打中间渐变布光方案。
(3)主光前侧光位背 景灯打上下渐变布光方案。 由于主光和背景光的强弱、 光质、色温的变化又可以 变化出无穷的布光方案。
3、主光的侧光侧逆光等变化加上背景光 的变化布光方案
三、主光轮廓光双灯布光
主光、轮廓光双灯布光方案,就是用两盏灯中的 其中一盏做正面主光,表现被摄者的面部形神,而用 另一盏灯加上聚光筒、叶片等作轮廓光表现被摄者的 轮廓形态。这种布光方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一般分 为三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点布光演变与三度布光延伸2012-02-21 10:12转载自mei辰风最终编辑mei辰风三点光是写意性演播室布光演变过程的先驱;三点光是影视剧照明演变的灵魂;三点光是构成三维物体与空间在二维图像中的立体形状的基石…… “三点布光早已淘汰了”。

我想持这种观念者,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三点布光的演变过程,就不难让模糊观念重新复苏。

三点布光,是影视剧、演播室等布光中的核心原理。

无论你是摄影、摄像、照明还是照明设计,只要弄明白三点布光原理,你在布光中就有了方向,你对光的定位就有了设计依据。

就像影视剧中的拍摄“轴线”,被称之为“三角形原理”一样。

编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即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

那么,遵守轴线规则的原理,便是“三角形原理”。

弄明白了三角形原理的演变过程,轴线规则也自然就明白了。

三点光原理、三角形原理,虽一个是照明、另一个是摄影摄像,但它们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好,下面就要我们剖析三点布光法的原理与演变过程。

一、三点光的起始根源三点光是照明前辈们传下来的传统布光法,70年代的师傅是不教原理的,你要问他为什么,他会说“你的眼睛”呢?所以逼着你去想、去悟、去琢磨。

通过多年的布光实践我终于明白了师傅总说“你的眼睛”的含意了。

照明这个行当,必须要用眼睛善于观察,观察万物被光线照射后的千姿百态,观察自然光线透过窗户,对室内形成的光影变化。

因为照明是为视觉艺术服务的,人和物再美,人身材再好,若不借助光线的照射,是不可能在影视画面里显影的,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人人都心知肚明。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这句至理名言,也是艺术家们常挂嘴边的口头禅。

照明艺术不也正是如此吗?事实真理告诉我们,人类一切艺术作品,都是遵循大自然的生活自然规律而进行模仿、重复、创作。

违背了这个自然的生活规律,就会失去自然生活的真实性,更谈不上所谓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三点布光就是模仿大自然的产物,就是依据太阳光对大自然中的人和物的照射,所形成的立体形态给人类的启示而来。

有人不仅要问,太阳不就一个点吗,怎么会出现三点呢?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解释这个疑问咱们首先认识一下三点光的起始根源。

太阳光的照度范围,能使整个地球享受到它的温暖,它究竟有多亮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考证的悬题。

但有一个现象人们可以考证,就是当你斜侧面对阳面时,人物脸的光照造型是最美的,也是最有层次,最有立体感的。

人物前侧脸上被照射的光线,被前辈们定为主要光线,就是咱们所谈的主光。

荷兰著名大画家伦勃朗,对这一45°的前侧光情有独钟。

他所创作油画的用光,大都是用前侧光勾画意境。

此光后来被人们誉为“伦勃朗光”的称号。

那么副光又是那儿来的呢?副光是大气层的透射、地面反射、周围环境反射等等所形成的。

因为副光是反射光,光线性质比较软,故被定为软光。

所以,布光时均在照明灯上加上一层柔光纸。

后来人们又发现,当人和物体与太阳光成反方向时,人物的轮廓线是那么的突出,头发是那么的迷人。

因此,在人物布光中又出现了一种光线,那就是逆光。

人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三点布光能完成三维物体与空间在二维电视图像中的立体形状。

只有三点布光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造型艺术美感。

比如,一个圆柱体,要达到较好的三维形体的表现,仅有一次光源是不够的,还需要二次光源三次光源。

特别是在演播室布光,因为演播室设计是封闭无窗户拍摄场地,要求无外界光源干扰,是一个漆黑又无反射光线条件的环境。

试想一下,一个圆柱体在无任何有源光线照射的情况下,只仅靠一束光线从某一角度照射,是很难表现其立体形态的。

一个圆柱体固然如此,那么人物呢?说的不雅一点儿,人的头部相当于球体,身体相当于圆柱体。

要想把人物立体形态,更好地表现在二维的电视图像中,仅有一点光源,反映出的亮面是不理想的。

需要再设置另外一个光源,把暗面打出层次来,同时控制好光影。

为把物体和人物从背景与光度间隔开,还需要从人物背后一定的位置上再设置一个光源,用光线刻画人物轮廓,这样就形成了近似于在三度空间设置了不同的三点光位,作为再现物体的立体形状是较完美的一种布光方法。

所以说:“三度布光法又是三点布光法的合理延伸”。

二、三点布光与三度布光的概念三点布光法是侧重指灯位在不同的三个点上。

静态布光中不就是依三点布光法为蓝本,对人物进行三点布光造型的吗?如新闻演播室对播音员的布光造型、专题访谈、智力竞赛等等,就连人像摄影也要遵循三点布光才能美化人物。

而三度布光法是根据对人或物体的造型形式,表现出一个具有三度关系的图像。

动态布光中的大型文艺晚会,在灯光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美的体现人物在电视画面中的三度关系的图像问题,所以把综艺晚会布光称为“立体交叉布光法”。

这个所谓的立体交叉指的就是上下左右都必须涵盖三度布光法。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平面画面中的立体形态。

熟知三点布光原理,设计演播室的三度灯光关系,才会有方向感,才会轻车熟路。

那么,三点布光和三度布光的概念原理又是什么呢?上面已经阐述了两者的区别,更直接的说,三点光源只形成三个点的光源(三盏灯),对人和物进行照射。

而三度光就不同了,虽然它和三点光同样来自三个相同方向的三种光源,却不是三点而是三度。

点的概念是一盏灯照射的光源,度的概念确不是一盏灯照射的光源,而是根据三度关系的空间、面积和范围,确立三度照射光源所需灯的数量,所以三度布光法又是三点布光法的延伸布光法。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三点布光法进行专章论述。

三点布光法和三度布光法从概念上分析是有较大区别的,但从性质理念上分析又是属于同类布光方法。

说三度布光法是三点布光法的延伸布光法,从产生根源上讲,三点布光法是依据自然光线的自然规律而形成;三度布光法是根据人和物体处于当时所在的环境、范围、面积、朝向、拍摄角度等,依据三点布光原理而形成的三度布光法,目的是对拍摄场地的人和物体的造型更加全面。

在演区范围内,无论人物走到演区任何位置、任何角度、任何方向都有三点光线的照射,使拍摄出来的电视画面,都会完美的表现出具有三度关系的立体图像;使电视画面在灯光艺术的照射氛围中,更好地营造出电视画面的三度空间--空间感、透视感、立体感。

三、三点布光是构成基本布光法的基石:第一点光线,称为主光,它规定了方向、角度、与范围,规定了照明光轴与照射角。

起着主要造型和确定光影格调的作用。

第二点光线,称为副光(又称辅助光)它起着辅助主光未照眀的区域并通过副光来调整光比,柔化主光形成的阴影。

第三点光线,称为逆光(又称轮廓光)前两度光完成后,需要把物体与环境隔开,产生一种深度与层次。

在第一点光线、第二点光线、第三点光线的共同合作下,完成了三维物体与空间在二维图像中的立体形状。

这就是我旨意要推荐的所谓的三点布光法的美妙之处,说它是基本布光法的基石我认为恰如其分。

前面已经解读了三点布光法和三度布光法之真谛。

当你明白了三点与三度的重要性,你就不难明白,我前面为什么宣布三点布光为“照明演变灵魂”的道理。

所谓照明演变灵魂,就是当你为演播室设计布光时,你脑子里始终有三点和三度布光法之魂魄,你说你还有什么照明设计完不成呢。

光线本身就是万物之灵,“光”这个“灵”毕竟还要依赖人类的“灵魂”去指挥它,设计它,安排它。

如果照明师失去照明设计理念,等于失去了照明光线本身的“灵魂”。

一个失去灵魂的光线它还会有思维敏捷的语言吗?所以说,我们学习照明不能就事论事的死板教条,要活学活用。

从视觉心理“悟”照明语言的内在含义,从根本上,从原理上找答案。

否则,你永远是一个“照明匠”。

1、从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分析三点布光演变:演播室综艺晚会的立体交叉布光法,就是三度布光与被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区域三点布光法。

如果人物面向副光,从三点光源学说来分析:人物的背面为逆光,人物的前侧光便是主光源;如果人物面向前侧光,也就是说人物面向主光位方向:那么主光位则变成了副光位(顺光位),而原来的副光此时又充当了主光源;人物背朝摄像机,面向逆光方向移动,这时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又全部发生了变化。

用三点布光演变原理分析,原来的逆光此時却变成了副光(面光),面光变成了人物的逆光;随着人物向后移动位置、角度的变化,侧光、侧逆光又分别担当起主光的光源。

2、从静态人物布光法分析三点布光演变:所谓静态人物是指人物静止状态。

如,新闻类节目;专题访谈类节目等。

新闻类节目人物面向副光,其前侧光为主光,人物背后为逆光。

因是写意布光艺术,一般人物另一侧还要加一盏修饰光,但此光并没有名分,它不属三点光范畴,只是起到修修补补的作用。

新闻主持人的三点布光注意几个演变要点:① 摄像机、副光、人物、逆光要成一条垂直线。

② 主光与人物角度一般成45°角,但要视人物脸型胖瘦适当调节角度(胖角度大,瘦角度小)。

注意调节主光的高低位置,以形成人物鼻影“等线三角形”为最佳位置。

③ 修饰光虽没名分,但此灯并非限制一盏,可根据人物脸形的缺陷情况需要,任意加灯进行修补。

但要严格控制亮度与遮挡。

此光以不出现鼻影为最佳修饰光照度。

④ 逆、主、副三点光光比为二比一,逆/主(比);主/副(比);副/背景(比)。

抠像背景不在此范畴。

⑤ 副光不宜过高。

逆光不易过前。

逆光以人物轮廓和两肩平行线条与头发光适中为好。

副光以调节光比、和谐脸部层次、凸显眼神光为主。

3、从动态人物布光法分析三点布光演变:所谓动态人物是指人物在演区前、后、左、右动态不定。

人物无论面朝何种方向,照明光线都必须满足人物的三点布光和三度布光。

如综艺晚会,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无论是小品还是戏曲表演,演员都不应因为光的条件而受到拍摄限制。

而是照明要为演员创造自由发挥的照明空间,达到电视画面三度空间的艺术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事先在照明设计时,就要考虑周全,用三点和三度布光法来满足综艺晚会多人物、多造型、多机位、多角度的用光需求。

综艺晚会直播或录播均采用多台摄像机拍摄,每台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和拍摄画面构图都有规范的摄制要求。

动态演员在演区中的形体方位,有时在同一瞬间中和多台摄像机发生相对、背对、侧对、等不同的距离、角度与拍摄方位位移。

如果没有三度布光的区域范围光源的设置,是很难满足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要求的。

正是依据三点布光延伸原理的演变原则,按演区区域范围进行了科学的三度光源布光法,才能表现出一个,具有三度关系的电视画面图像。

无论演员走到演区任何方位,无论摄像机与演员成何种角度,均不会因为光线造型的原因而导致电视画面黯然无色。

4、从三度布光法分析三点布光演变:所谓三度布光法,是根据人和物体的造型形式,表现出一个具有三度关系的图像。

也就是说,用三度布光法营造一个可连续性的三维光区,对人物进行照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