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布光的方法和特点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三点布光法一个人如何利用硬光和柔光来获得演员和布景的选择性呈现是构图中创造性照明的乐趣所在。
给演员布光的方法数不胜数,而且在你的导演生涯中有机会在许多人身上做不同的尝试。
然而,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始是有益的,所以我们将要探索照明法中的基本标准——三点布光法 (three point method )。
电影《变形金刚1》里的人物光线照明画面电影《变形金刚1》里的人物光线照明画面三点实际上指的是照明灯具被放入电影布景中的特定位置时三个不同的工作。
此术语是用来定义它们的目的而非描述光的性质的。
主光(key light)是建立照明方案所围绕的光源。
它通常是电影场景或拍摄外景地主要照明的提供者,其他灯具(强度和属性)都需“调节”到主光源之下。
主光灯可以放在被摄主体周围的任何地方,不过通常是放在摄影机镜头轴线45°(纵向和横向)位置并处于人的头部以上的高度。
辅助光(fill light)是一种用于控制反差的光源。
这种光的作用是“填充”往往是由明亮的主光造成的阴影。
辅光灯的物理位置通常是在摄影机镜头轴线的45°(横向),主光灯的相反方向。
背景光(back light)是在被摄主体的背后勾勒出轮廓或做出光环效果的光。
由于它位于被摄主体的后面(在电影布景中处于摄影机镜头的反方向),提供光线来“勾勒”被摄主体的轮廓,所以背景光用于把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在电影画面中增加深度的错觉。
图3.26三点布光法在实践中的进化。
图3.27三点布光灯具布置俯视图。
从这三种光发出的光的强度必须足够实现整个场景的曝光。
显然主光会提供最多的照明。
辅助光将根据想要反差的大小(阴影的大小)提供不同程度的额外照明,背景光只需要给被摄主体的轮廓提供能够被感光材料拍到的足够的光晕(如图3.26和图3.27 )。
给被摄人物的特定照明反差被称为反差比或光比。
光的强度可以用手持测光表测量,不过实际上应该试着锻炼眼力来衡量两边脸上光的相对量。
3点布光法

3点布光法
三点布光法是侧重指灯位在不同的三个点上。
三点布光法是摄影照明中的一种布光方法,通常包括主光源、辅助光源和轮廓光。
1、主光源:其作用是用来照明场景中的主体及其周边环境,并担任给拍摄主体投影的作用。
一个场景的明暗一般都是由主光源决定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光源也可以是由多盏灯共同组成的。
另外,基于主光源的角度不同,还会对其有不同的称呼,比如主光源位于15°-30°时就将其称为顺光。
2、辅光源:也称为补光,如同字面意思,辅光源的作用就是对主光源进行一定的辅助,例如填充画面阴影区域或是背主光源所遗漏的区域、调和明暗区域间的反差,强化画面的层次感。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辅光源是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后,所形成的一种均匀非直射的柔和光。
3、轮廓光:还可以叫背光,其主要作用就是将拍摄对象与背景进行分离,使其轮廓更加清晰。
三灯布光的方法与技巧

三灯布光的特点三灯布光在人像的拍摄中运用的是最多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
这种三灯布光方法具有变化多、变化快、灵活易掌握的特点,一般都很容易受顾客的接受和欢迎。
三灯布光的组合形式1. 三灯平光布光三灯平光布光方案在人像的拍摄中运用非常广泛,平柔的光线十分适合表现明快、美好、理想、和谐的艺术气氛,但相对立体用光来说,画面的立体感差一些,被摄者容易显胖,运用光线对被摄者塑造的可能性弱一些。
三灯平光布光方案我们又称之为“V”字形布光。
图1 光位图1 所谓“V”字形布光,就是三盏灯在数码相机的左右各布一盏,在数码相机的下方布一盏,三盏灯形成V字形光位(如图1、光位图1)。
V字形的布光适合表现脸型较瘦、面部立体感较强的被摄者,不适合表现脸型较胖的被摄者。
底灯的运用有利于消除被摄者的眼袋和笑沟,使被摄者显得年轻。
在人像摄影中,一般三盏灯都是加柔光箱的柔性光,三灯的光心在摄影中指向被摄者的面部,三灯的强度是相同的,三盏灯的色温也是一致的。
在运用V字形灯光拍摄数码人像时,由于没有背景灯光,如果要使背景的色彩得以如实表现,可以让被摄者尽量靠近背景,用前面三灯的余光照亮背景,定光点靠近背景的准确曝光量。
V字形的布光如果在其中的一盏灯上寻求光质、强度、色温的变化又可产生出一系列新的布光方案大家可以多尝试。
2. 主光+辅光+轮廓光布光主光+辅光+轮廓光布光布光法是人像摄影中较传统的一种布光方法,它以表现主体人物为主,对背景和环境都只是用主辅光的余光加以表现。
在这种布光方案中,主光一般都处在前侧光至侧逆光(如45°前侧光、90°侧光、120°侧逆光)之间作一系列变化。
主光的光质一般相对辅光可以硬一些,主光的光位是根据被摄者的表现需要、画面艺术气氛塑造的要求以及画面影调表现等因素来灵活决定,主光的强度一般在画面中相对来说是较强的,可以根据画面的实际曝光量、主辅光之间的光比、数码相机的感光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这个被称为演播室灯光核心原理的布光方式,让你轻松掌握棚内用光

这个被称为演播室灯光核心原理的布光方式,让你轻松掌握棚内用光一、什么是三点布光三点布光是一种最基本的多灯布光法,被称为传统布光,一般用在较小范围的场景里。
摄影就是将三维空间压缩在二维里面,而灯光就起到了减弱压缩感,还原立体感的作用。
三点布光法的布光原则就是让被摄体在二维屏幕上具备纵深感、质感、立体感、透视感以及空间感。
为什么叫三点布光呢?就是因为它一般有三盏灯,分别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
1.主光:就是画面中的主要光线,用来照亮画面中的主要对象以及它的周围区域,并且决定着画面的明暗关系以及投影的方向。
也就是决定着画面的造型作用。
它可以由一盏或多盏来完成(多盏关乎于三点布光的衍生用法,在下文讲述);灯位一般在被摄体的正前方弧形位置上,也就是相机与被摄体连接线的左侧或右侧40度~60度的夹角范围中(在一些特殊灯光效果下位于90度~120度都是可以的);它是最亮的一盏灯,需要在场景中照射出明显的明暗关系,以及明显的投影方向,所以我一般用聚光灯作为主光,并且将其亮度调整为240左右,在被摄体的斜上45度打下去。
2.辅助光:就是补光,用来补充主光源的,让明暗分明的主光源交界线柔和、让光亮部分变柔且延伸开、也让画面中更多部分有光亮,奠定画面的基调,让明暗有层次有景深。
它一般为散射光源、柔和、非直射性且均匀,所以它一般是由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而形成的,光亮程度弱于主光。
3.轮廓光:其实就是逆光,主要作用是让被摄体与背景分离,勾勒被摄体边缘凸显其形状,提升画面的纵深感,比如说,当我们用黑色背景拍摄黑头发的人时,没有轮廓光任何背景就会融为一体,而轮廓光能够让人物与黑色背景分离,也让画面更有层次感。
它一般是硬光,在被摄体的背后对着照相机照射的光线。
二、三个光源之间的关系1.位置关系:它们在光亮程度上是互相制约的,当主光强时辅光就弱、当主光高时辅光就低、当主光在左时辅光就在右;而主光和辅光的位置又决定着轮廓光的正侧与高低。
学习单元五电视照明任务一三点式布光

逆、主、副光比一般为2:1,副、背景光比一般为1:1(抠像除外);Biblioteka 副光不宜过高,逆光不宜过前。
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巩固学生采访布光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工光源的调制
1、画面构图:画面简洁明了,主体突出,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
项目名称:单人采访布光、拍摄
6、音频设备调试; 新闻主持人的三点布光应注意几个要点:
两人并排而坐,同时面向摄像机镜头时,如果两人间距较远或肤色差别较大,一路主光不能很好的同时兼顾两人的造型时,就要采用“双三点布光法”,予以分别进行布光造型。 6、音频设备调试;
2、无形成效
在锻炼和提升学生对不同灯具进行布光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吃苦耐劳、求实创
三、成果形式:布光方案、一对一采访出镜画面素材。
学习单元五电视照明任务一三点式布光
灯光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点布光法
1、三点布光法的产生
依据的原理是来自于生活。 它用主光、辅助光、逆光对被摄者进行布光,有意识地在被摄者的面 部造成阴影,使之有明暗变化,但整体影调并不超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 这种布光方法适合电视新闻类节目给播音员布光,对多人的大场面也 可以参考这种方法进行布光设计。
2、三点布光的顺序
①主光 一般为硬光源。
2、三点布光的顺序
②辅助光
辅助光一般选用散光灯,理想的辅助光应该是柔和的。
2、三点布光的顺序
③轮廓光
• 单逆光一般选择在水平光位180°或稍偏190 °-195 °的 位置,垂直光位50 °-60 °之间。
正逆光配置
侧逆光配置
2、三点布光的顺序
③轮廓光
挡。此光以不出现鼻影为最佳修饰光照度; 4.逆、主、副光比一般为2:1,副、背景光比一
三点布光及光线的应用

三点布光及光线的应用三点布光是一种摄影中常用的光线布置方式,适用于各种拍摄场景,包括人物拍摄、静物拍摄、风景拍摄等。
它的原理是通过放置三个光源,以不同的角度和强度照亮被摄物体,从而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照片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三点布光的原理和应用。
三点布光主要由主光源、补光源和背景光源组成。
主光源是主要的照明来源,它通常位于被摄物体的一侧,用于照亮被摄物体的主要部分。
补光源通常位于被摄物体的对侧,用于补充主光源照亮的不足之处,以减少阴影部分的明暗差异。
背景光源位于被摄物体的后方,用于照亮背景,以便突出被摄物体与背景的分离效果。
通过合理地安排这三个光源的位置和强度,可以达到全面而立体的照明效果。
三点布光可以在拍摄中实现多种效果。
首先是平衡照明效果。
主光源和补光源的组合可以使照片中的明暗部分均衡,避免明暗对比过大。
这样的照明效果常见于肖像摄影,通过柔和而均衡的光线照亮被摄物体,使人物轮廓清晰、面部细节丰富,呈现出柔和而生动的效果。
其次是突出构图和立体感。
通过合理安排背景光源,可以将被摄物体与背景分离出来,突出被摄物体的轮廓和形状。
这种照明效果常见于静物摄影和风景摄影,通过背景光源照亮背景,使被摄物体突出于背景之上,呈现出层次丰富、逼真而有立体感的效果。
此外,三点布光还可以实现逆光拍摄效果。
逆光拍摄是指相机的视角和光线的方向相反,也就是拍摄被光线照亮的物体。
逆光拍摄可以创造出剪影的效果,通过逆光照亮被摄物体的轮廓,使得物体呈现出黑色或暗色的外形,强调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这种照明效果常见于人物拍摄和建筑物拍摄,通过逆光照亮人物或建筑物,可以营造出神秘、幽暗或梦幻般的氛围。
除了上述应用,三点布光还可以用于拍摄特殊效果的照片,例如高光效果和阴影效果。
在拍摄中,通过调整三个光源的强度和角度,可以使部分区域变得明亮或者暗淡,从而突出局部细节和色彩变化。
这些效果常见于艺术照片和实验性摄影作品,通过利用光线的变化,可以创造出丰富而独特的照片效果,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摄影课件PPT-21、三点布光

用光 光位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修饰光、环境 光、背景光等等。
三点布光 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
平光 如果拍摄对象带着眼镜,应当提高主光的高度,避 免镜片的反光形成光斑。调节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来 达到看清,通常我们在拍摄 人物时使用的是柔光。因为柔光能让主体更好看, 例如柔光罩,一般放在主体左边或右边45度位置 。
精细布光 在原基础的三点布光上,加上了一些修饰光,可以 突出细节部位的质感和纹理。
布光 伦勃朗布光:它的辅光灯的位置紧靠相机放置产生 正面光,同样可以消除或减少主光灯的阴影,辅光 靠近照相机,还可以形成眼神光,人物看起来精神 更加饱满。比较适合男性。 蝴蝶光布光:蝴蝶光的通常布光方式是主光源在镜 头光轴上方,也就是在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由上向 下45度方向投射到人物的面部投射出一个具子下 方的阴影似蝴蝶的形状,让人物脸部带来一定的层 次感。然后用两盏辅灯将人物的轮廓和背景打亮, 使人物和背景分离开。比较适合女性。
辅助光 用来消除主光所带来的阴影。一般在人物的侧面进 行布置,可以将主光带来的阴影适当的抹去一些。 可以让面孔显得更加立体,还要注意辅助光一定不 要强于主光,会形成喧宾夺主。但只有两只灯所带 来的效果是不够的,无法让拍摄主题与背景相脱离 。画面缺少层次感。
背景光 为了更加突出拍摄主题,证件照一般以红、蓝、白 为背景,背景布放在人物背后大约一米的位置。背 景光所位于被摄者背后,用来消除主光和辅光阴影 ,来产生自然渐变,增加层次感。背景灯应根据不 同场景来进行反复调整,背景光不宜过亮,避免分 散主光。如果背景光过亮,则需要使用遮光板来挡 住背景光。
三点布光理论概述

理论概述一个复杂的场景由100名灯光师分别来布光会有100种不同的方案与效果,但是布光的几个原则是大家都会遵守的。
对于室内效果图与室内摄影,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理论就是“三点照明”。
布光作用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
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
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
如主光灯在1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
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
笔者喜欢把主体光的亮度设置为240左右。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
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
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0%-80%。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
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布光顺序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
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特别注意1)灯光宜精不宜多。
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
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
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
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
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
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品
三点布光的方法和特点
三点布光法是电影、电视拍摄场景时,运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基本光
进行照明布置,能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
电视屏幕上。三点布光法是保证人物基本造型的程式化照明方法,能够更好地营
造出电视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立体感。
主光。即一个画面的主要光线,它主要形成骨架作用和造型作用,它的灯位
在人物正前方呈弧型排列,从水平上看,主光应在人物与摄像机连线的左侧或右
侧40度~60度的夹角范围之中,高度垂直与人物连线即离地面一般在2.3~3.1m,
离人物3m左右。这种光生成物体的主要光亮部分,并确定光照的主要角度。主
光通常比照明物体的其他光要亮些,而且往往在场景中投射出最深、最清晰的阴
影。一般主光是在摄像机后30度或40度位置直照物体,使物体有个照射效果还
有阴影,光强度要稍微高,强度越高阴影越明显,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主要对
象与周围区域,并承担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主要的明暗关系有主光决定,包
括投影的方向。
主光的光质一般相对辅光可以硬一些,主光的光位是根据被摄者的表现需要、
画面艺术气氛塑造的要求以及画面影调表现等因素来灵活决定,主光的强度一般
在画面中相对来说是较强的,可以根据画面的实际曝光量、主辅光之间的光比、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这种光使主光形成的光亮部分变柔并延伸开,使物体
的更多部分可见。辅助光可以模拟场景中反射光源或次要光源的效果。一般为散
射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
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
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
.
精品
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
50%-80%,
.
精品
它决定画面的反差,消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补充照明、强调层次部分,一
般辅助光位在连线人物左或右10度~20度夹角的范围内,高度与水平夹角15
度即离地面约2m,离人物2.5m,但我们应注意光比的关系,辅助光和主光比应
为1:2。
. 逆光又称轮廓光,其作用是强调人物的外形轮廓线条,区别被摄体与周围
环境的关系,强调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距离。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
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逆光灯应位于人物背光上方,在水平面上与主光成150度~180度,高度与水平
夹角为150度,离地面150度,即离面3m左右,离人物约3m,一般采用交叉方
法。逆光和主光比应为1:1。
主光、辅光和逆光是人物照明中三种基本光线。它们在光线效果上是互相制
约的,主光强,辅光就弱,主光左,辅光右,主光高,副光低,才能有效的消除
主光造成的阴影,创造细腻,丰富中间层次。轮廓光的布置可以根据主光和辅光
的位置决定其高低和正侧,当轮廓光作为隔离光和美化光时,也不考虑主光与辅
光的位置关系。
根据三点布光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布光的顺序,首先定主光的位置与强度,其
次,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再次,分配逆光。以达到布光效果主次分明,互
相补充。
在三点布光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1,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
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的光一概的处理。2,布光时应该遵循有主题到局部、有繁
到简的过程。3,三点照明法要灵活运用,并不是在场景中只允许布置一个主光、
一个辅助光和一个背光。
.
精品
我们完全可以布置几个主光以满足场景中所需的光量。但是这里又有一个技巧:
打主光时不要将曝光量打满,可以比场景中实际需要的光量少一些,然后再添加
辅助光时光线就会逐渐饱和.。三个光位的光线可以互相补充,在人物方向变化
时,仍能正确表现形象;如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干扰,破坏形象表达。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