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布光的方法和特点
电视台演播室灯光5大布光方法

电视台演播室灯光由于节目内容的不同,其布光方法也有多种,灯光师要结合节目的内容和定位,采用合适的演播室灯光布光方法,利用灯光来烘托节目气氛,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以下为大家分享电视台演播室灯光常用的5大布光方法。
1、三点布光三点布光是电视台演播室灯光基本布光方法,由主光、逆光、辅助光三部分组成,逆光的位置可以随意变动。
逆光可以是一盏正背面的灯,也可以是一盏或两盏侧背面的逆光灯。
2、双主光布光此种电视台演播室灯光布光方法是给主持人部分位置提供主光、辅助光和某种逆光,使各种位置都能表现出主要光源,它可以把表演区分为两个区域,采用单逆光或双逆光。
3、软正面光先用灯光将演播区域打亮,避免出现曝光不足的问题。
电视台演播室灯光采用软正面光的布光方法,拍摄人物清晰,但效果比较平淡,如果从一侧突出软光,而不是均衡分布全面照明,那么人物的基本造型将得到了改善。
再增加逆光灯照明,会增加人物造型,特别是从斜角度拍摄,这种效果非常明显。
4、侧主光在演播区域两侧布置硬光LED聚光灯作为主光和逆光,再用软光LED影视平板灯从演播区正面照明作为辅助光,此种即为电视台演播室灯光的侧主光布光方法。
此种布光方法较为复杂,在演播区正面的关键角度采用软光作为底光,可以获得非常出色的灯光效果,再根据局部演播区域的需要沿侧面布聚光灯。
5、总体布光电视台演播室灯光布光方法之总体布光是指把整个表演区分成若干个局部各自进行“三点”布光,使每个位置都有专用的主光、辅助光、逆光照明,形成整体的多主光、多辅助光、多逆光。
此种演播室灯光布光方法适用于主持人位置分散,但头部活动有限的电视节目。
三点布光、双主光布光、软正面光、侧主光、总体布光是常见的5种电视台演播室灯光布光方法,灯光师结合电视节目内容合理的选择演播室灯光布光方法,将有效的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电影三点布光法

电影三点布光法在电影拍摄中,光线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光线可以为电影增添氛围、突出主题、表达情感,而其中一种常用的光线布置方法就是三点布光法。
本文将就三点布光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三点布光法的原理三点布光法是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三个光源来照亮被拍摄对象,以达到画面明暗分明、层次感强烈的效果。
这三个光源分别是主光源、补光源和背光源。
1.主光源主光源是三点布光法中最重要的光源,通常放置在被拍摄对象的一侧,角度为45度。
主光源的作用是照亮被拍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使其形成明暗对比,突出主体。
2.补光源补光源放置在被拍摄对象的另一侧,与主光源相对。
补光源的作用是填补主光源照不到的部分,使整个画面更加均衡,避免出现过于明暗的局部。
3.背光源背光源放置在被拍摄对象的后方,主要用于照亮被拍摄对象的边缘,形成轮廓线,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三点布光法的应用三点布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光线布置方法,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拍摄中。
1.营造氛围通过三点布光法的运用,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主题,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例如,在恐怖片中,可以借助主光源的侧面照射和背光源的逆光效果,制造出阴暗、恐怖的氛围;而在浪漫片中,可以通过主光源的柔和照射和补光源的补充,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
2.突出主题三点布光法可以通过调整光源的强度和角度,突出被拍摄对象的主题。
主光源的照射使主体更加明亮,成为画面的焦点;补光源的补充使整个画面更加均衡,避免出现过于明暗的局部;背光源的照射则使被拍摄对象的边缘形成轮廓线,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表达情感三点布光法还可以通过光线的明暗变化,来表达被拍摄对象的情感。
例如,在悲剧片中可以通过强烈的主光源和背光源的照射,突出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而在喜剧片中可以通过柔和的主光源和补光源的照射,传递出欢乐和轻松的氛围。
三点布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光线布置方法,通过主光源、补光源和背光源的配合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突出主题、表达情感。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

电影人物照明的基本法则:三点布光法三点布光法一个人如何利用硬光和柔光来获得演员和布景的选择性呈现是构图中创造性照明的乐趣所在。
给演员布光的方法数不胜数,而且在你的导演生涯中有机会在许多人身上做不同的尝试。
然而,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始是有益的,所以我们将要探索照明法中的基本标准——三点布光法 (three point method )。
电影《变形金刚1》里的人物光线照明画面电影《变形金刚1》里的人物光线照明画面三点实际上指的是照明灯具被放入电影布景中的特定位置时三个不同的工作。
此术语是用来定义它们的目的而非描述光的性质的。
主光(key light)是建立照明方案所围绕的光源。
它通常是电影场景或拍摄外景地主要照明的提供者,其他灯具(强度和属性)都需“调节”到主光源之下。
主光灯可以放在被摄主体周围的任何地方,不过通常是放在摄影机镜头轴线45°(纵向和横向)位置并处于人的头部以上的高度。
辅助光(fill light)是一种用于控制反差的光源。
这种光的作用是“填充”往往是由明亮的主光造成的阴影。
辅光灯的物理位置通常是在摄影机镜头轴线的45°(横向),主光灯的相反方向。
背景光(back light)是在被摄主体的背后勾勒出轮廓或做出光环效果的光。
由于它位于被摄主体的后面(在电影布景中处于摄影机镜头的反方向),提供光线来“勾勒”被摄主体的轮廓,所以背景光用于把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在电影画面中增加深度的错觉。
图3.26三点布光法在实践中的进化。
图3.27三点布光灯具布置俯视图。
从这三种光发出的光的强度必须足够实现整个场景的曝光。
显然主光会提供最多的照明。
辅助光将根据想要反差的大小(阴影的大小)提供不同程度的额外照明,背景光只需要给被摄主体的轮廓提供能够被感光材料拍到的足够的光晕(如图3.26和图3.27 )。
给被摄人物的特定照明反差被称为反差比或光比。
光的强度可以用手持测光表测量,不过实际上应该试着锻炼眼力来衡量两边脸上光的相对量。
人像摄影中的三灯布光

人像摄影中的三灯布光人像摄影中的三灯布光三灯布光在人像的拍摄中运用的是最多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
这种三灯布光方法具有变化多、变化快、灵活易掌握的特点,一般都很容易受顾客的接受和欢迎。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三灯布光的组合形式1.三灯平光布光三灯平光布光方案在人像的拍摄中运用非常广泛,平柔的光线十分适合表现明快、美好、理想、和谐的艺术气氛,但相对立体用光来说,画面的立体感差一些,被摄者容易显胖,运用光线对被摄者塑造的可能性弱一些。
三灯平光布光方案我们又称之为“V”字形布光。
所谓“V”字形布光,就是三盏灯在数码相机的左右各布一盏,在数码相机的下方布一盏,三盏灯形成V字形光位。
V字形的布光适合表现脸型较瘦、面部立体感较强的被摄者,不适合表现脸型较胖的被摄者。
底灯的运用有利于消除被摄者的眼袋和笑沟,使被摄者显得年轻。
在人像摄影中,一般三盏灯都是加柔光箱的柔性光,三灯的光心在摄影中指向被摄者的面部,三灯的强度是相同的,三盏灯的色温也是一致的。
在运用V字形灯光拍摄数码人像时,由于没有背景灯光,如果要使背景的色彩得以如实表现,可以让被摄者尽量靠近背景,用前面三灯的余光照亮背景,定光点靠近背景的准确曝光量。
V字形的布光如果在其中的一盏灯上寻求光质、强度、色温的变化又可产生出一系列新的布光方案大家可以多尝试。
2.主光+辅光+轮廓光布光主光+辅光+轮廓光布光布光法是人像摄影中较传统的一种布光方法,它以表现主体人物为主,对背景和环境都只是用主辅光的余光加以表现。
在这种布光方案中,主光一般都处在前侧光至侧逆光(如45°前侧光、90°侧光、120°侧逆光)之间作一系列变化。
主光的光质一般相对辅光可以硬一些,主光的光位是根据被摄者的表现需要、画面艺术气氛塑造的要求以及画面影调表现等因素来灵活决定,主光的强度一般在画面中相对来说是较强的.,可以根据画面的实际曝光量、主辅光之间的光比、数码相机的感光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2-21室外布光技巧

谢谢大家!
室外布光技巧--要内容
灯光的是表现室外场景的一个重要手段,不管是表现 场景的白天效果还是晚上效果,要想让设置的灯光自然, 真实,需要对现实多观察,对软件的使用熟练,所以,要 积累更多的场景灯光设置经验,下图左为设置灯光后场景 渲染效果。
本次任务,主要介绍三点补光,第一点:是主光源, 作用是确定场景的主要照明,并表现场景的阴影效果,设 置暖色调;第二点:辅助光源,方向和主光正好相反,主 要照亮场景的黑暗区域,设置冷色调;第三点:补光源, 采用天光,这种灯可放置于场景中的任意位置,只需设置 强度参数即可,主要是对场景的灯光效果进一步加强 。
新闻报道灯光、三点式

新闻报道灯光应该柔和,自然,使观众感到亲切,越来越多的新闻演播室采用三基色柔光灯照明,广告照明必须突出和美化产品,了解舞台照明和电视照明的区别,是拍好电视戏剧片的关键。
学会运用光线与色彩来表现舞蹈和音乐。
群体场面必须采用分区布光和整体布光相结合。
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有其不同的属性,不同的风格,因此,用光也有很大的差别,新闻报道节目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类别,而室内节目又可分正点新闻报道和访谈式的追踪报道或述评,这类节目的用光以自然而不失庄重为主,并要确保图像的稳定。
室内新闻报道的照明正点新闻报道通常是1-2人,人物照明的布光按主光、辅助光、逆光、背景光、基本光配置。
是按照主光、辅助光、基本光等基本手法进行的布光方法,特点是主辅光分工明细,但由于光源多,一定要调节好各灯的光暗,以取得最佳光比,同时由于灯多,容易产生很多不良的阴影,要充分用扉子板遮挡不必要的余光。
在新闻直播中,正常情况下,基本光是作适当的补偿光,更重要的是可以起一个备份的作用,万一某个主光灯灯泡烧了,在直播过程中不可以马上更换,此时的基本光可以适当提高亮度作为应急使用,以确保有图像输出。
此时可以用每人分别配备主、辅、逆光的传统方式,但一定要控制好光的投射范围及方向,以免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比较科学的办法应该是每人一支逆光灯,然后用柔光灯作正面光调整柔光灯的亮度,使主光与辅助光比较柔和地过渡。
这种方法也适合于两个人物的布光,其实当今的固定式谈话节目用光都趋向于自然、柔和,这样更能让人觉得亲切和谐。
∙室内访谈式报道此类节目更接近生活化,是在轻松、随和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式采访或讨论。
这类节目的背景可能是很生活化或是抽象化的实景,也可以是抠象背景,人物的分布与新闻报道有很大差别。
为了便于交流,通常是呈圆弧形分布的。
此时除了每人一支逆光灯外,可以用1支较大功率的电影聚光灯作主光,同时顾及三人,也是作为一个光源方向,可以配合背景的光源方向而确定,再用2支柔光灯作辅助光。
三点照明布光方法和布光经验的灯光方案

三点照明布光方法和布光经验的灯光方案2007-07-21 15:33:23| 分类:渲染技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三点灯光是杰出的好莱坞灯光照明方案,“三点灯光”:Key Light(基调灯), Fill Light(补光灯), 和Back Light(背光灯),下面我们就要学习怎么样设置这种灯光。
1.在黑暗的环境中开始:在你的场景中确认没有默认的灯光,并且没有球形的环境;当你添加第一盏灯的时候,场景中应该没有其他的灯照明。
2增加Key Light基调灯基调灯用来照明场景中的主题,最大程度的影响场景的照明和阴影的显示。
它是最主要的灯光来源,例如作为太阳,窗户,或是天花板上的灯光来源;而且几吊灯也不一定要放在光线的来源点上。
创建a spot light 作为基调灯,从顶视图上看,基调灯偏移摄像机(15-45左或是右)度角。
从侧视图上看,升高基调灯在摄像机之上,是你的场景主体采光距离摄像机15-45度角。
基调灯要比主体前面的其他的光源都要亮一些,它是最主要的阴影投射来源,最深的阴影,高光也是又它来决定的。
注意:在这里的场景测试当中,你的场景中只有一盏灯光,它在光亮和黑暗的区域之间应该有比较好的平衡和对比,一盏灯光的渲染结果跟最终的效果没有多大的差别,除了阴影比较黑,灰度对比比较粗糙之外。
观察上面的gif效果,当他停留在只有基调灯的时候仔细观察。
3增加补光等Fill Light. 补光灯的作用是柔和和扩展基调灯的照明范围,能够看到更多的主题和细节。
补光能够模拟天光(比如太阳或是其它的光源)二级光比如作为table lamps餐桌灯,反射或是弹回光线在你的场景中,你可以放置很多的补光,聚光灯是比较常用的,但点光源也可以用。
从顶视图来看,补光和基调灯处于相对的角度,(一个在左,一个在右)灯光的放置补一定要完全对称。
不过补光是不能超过基调灯的亮度的。
通常补光的亮度一般是基调灯的一半,若有更多的阴影环境,那么补光和基调灯的值为1:8,如果有多重的补广交替,那么这些补广的总值不能超过基调灯。
三点布光

三灯布光时间2008-8-2 编辑:地区:三灯布光的特点三灯布光在人像的拍摄中运用的是最多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
这种三灯布光方法具有变化多、变化快、灵活易掌握的特点,一般都很容易受顾客的接受和欢迎。
三灯布光的组合形式1. 三灯平光布光三灯平光布光方案在人像的拍摄中运用非常广泛,平柔的光线十分适合表现明快、美好、理想、和谐的艺术气氛,但相对立体用光来说,画面的立体感差一些,被摄者容易显胖,运用光线对被摄者塑造的可能性弱一些。
三灯平光布光方案我们又称之为“V”字形布光。
图1光位图1所谓“V”字形布光,就是三盏灯在数码相机的左右各布一盏,在数码相机的下方布一盏,三盏灯形成V字形光位(如图1、光位图1)。
V字形的布光适合表现脸型较瘦、面部立体感较强的被摄者,不适合表现脸型较胖的被摄者。
底灯的运用有利于消除被摄者的眼袋和笑沟,使被摄者显得年轻。
在人像摄影中,一般三盏灯都是加柔光箱的柔性光,三灯的光心在摄影中指向被摄者的面部,三灯的强度是相同的,三盏灯的色温也是一致的。
在运用V字形灯光拍摄数码人像时,由于没有背景灯光,如果要使背景的色彩得以如实表现,可以让被摄者尽量靠近背景,用前面三灯的余光照亮背景,定光点靠近背景的准确曝光量。
V字形的布光如果在其中的一盏灯上寻求光质、强度、色温的变化又可产生出一系列新的布光方案大家可以多尝试。
2. 主光+辅光+轮廓光布光主光+辅光+轮廓光布光布光法是人像摄影中较传统的一种布光方法,它以表现主体人物为主,对背景和环境都只是用主辅光的余光加以表现。
在这种布光方案中,主光一般都处在前侧光至侧逆光(如45°前侧光、90°侧光、120°侧逆光)之间作一系列变化。
主光的光质一般相对辅光可以硬一些,主光的光位是根据被摄者的表现需要、画面艺术气氛塑造的要求以及画面影调表现等因素来灵活决定,主光的强度一般在画面中相对来说是较强的,可以根据画面的实际曝光量、主辅光之间的光比、数码相机的感光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点布光的方法与特点
三点布光法就是电影、电视拍摄场景时,运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基本光进行照明布置,能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与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电视屏幕上。
三点布光法就是保证人物基本造型的程式化照明方法,能够更好地营造出电视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立体感。
主光。
即一个画面的主要光线,它主要形成骨架作用与造型作用,它的灯位在人物正前方呈弧型排列,从水平上瞧,主光应在人物与摄像机连线的左侧或右侧40度~60度的夹角范围之中,高度垂直与人物连线即离地面一般在2、3~3、1m,离人物3m左右。
这种光生成物体的主要光亮部分,并确定光照的主要角度。
主光通常比照明物体的其她光要亮些,而且往往在场景中投射出最深、最清晰的阴影。
一般主光就是在摄像机后30度或40度位置直照物体,使物体有个照射效果还有阴影,光强度要稍微高,强度越高阴影越明显,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主要对象与周围区域,并承担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
主要的明暗关系有主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
主光的光质一般相对辅光可以硬一些,主光的光位就是根据被摄者的表现需要、画面艺术气氛塑造的要求以及画面影调表现等因素来灵活决定,主光的强度一般在画面中相对来说就是较强的,可以根据画面的实际曝光量、主辅光之间的光比、数码相机的感光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辅助光。
又称为补光,这种光使主光形成的光亮部分变柔并延伸开,使物体的更多部分可见。
辅助光可以模拟场景中反射光源或次要光源的效果。
一般为散射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与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与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
由于要达到柔与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0%-80%,它决定画面的反差,消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补充照明、强调层次部分,一般辅助光位在连线人物左或右10度~20度夹角的范围内,高度与水平夹角15度即离地面约2m,离人物2.5m,但我们应注意光比的关系,辅助光与主光比应为1:2。
、逆光又称轮廓光,其作用就是强调人物的外形轮廓线条,区别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强调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距离。
它的作用就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
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逆光灯应位于人物背光上方,在水平面上与主光成150度~180度,高度与水平夹角为150度,离地面150度,即离面3m左右,离人物约3m,一般采用交叉方法。
逆光与主光比应为1:1。
主光、辅光与逆光就是人物照明中三种基本光线。
它们在光线效果上就是互相制约的,主光强,辅光就弱,主光左,辅光右,主光高,副光低,才能有效的消除主光造成的阴影,创造细腻,丰富中间层次。
轮廓光的布置可以根据主光与辅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与正侧,当轮廓光作为隔离光与美化光时,也不考虑主光与辅光的位置关系。
根据三点布光的示意图可以瞧出布光的顺序,首先定主光的位置与强度,其次,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再次,分配逆光。
以达到布光效果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在三点布光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1,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的光一概的处理。
2,布光时应该遵循有主题到局部、有繁到简的过程。
3,三点照明法要灵活运用,并不就是在场景中只允许布置一个主光、一个辅助光与一个背光。
我们完全可以布置几个主光以满足场景中所需的光量。
但
就是这里又有一个技巧:打主光时不要将曝光量打满,可以比场景中实际需要的光量少一些,然后再添加辅助光时光线就会逐渐饱与、。
三个光位的光线可以互相补充,在人物方向变化时,仍能正确表现形象;如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干扰,破坏形象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