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沉积地貌(学案)
2.1流水地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节流水地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通过视频、课本插图、精选图片等手段,认识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的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的要求。
2.能够了解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分布、危害及预防措施,在遇到这些地质灾害的时候能够预防或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培养人地协调观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能够运用地理工具,观察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在四川南充,青居小镇到曲水小镇“来也顺水,去也顺水”,青居小镇从上码头到下码头“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这些有趣的地理现象抛出两个问题:一是嘉陵江为何在这里会形成如此奇怪的形状?二是流水能塑造出哪些地貌呢?过程与方法1.讨论法、实验法:充分运用教材相关插图、师生对话、有趣实验等分析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2.观察法:认真分析观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曲流与牛疤湖、洪积扇、冲积扇景观图,了解它们的形状与分布地区。
3.探究法、比较法:学习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了解它们的发生机制,制定防御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重点1.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2.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发生、危害及预防。
难点1.河谷不同部位的判断,曲流的判断。
2.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发生、危害及预防。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划分学习小组:三个小组分别为:流水侵蚀地貌组、流水堆积地貌组、滑坡泥石流组。
2.布置小组任务。
重点准备:地貌组准备地貌类型、特点,要求图文并茂;滑坡泥石流组准备滑坡泥石流的概念、危害及治理或防御措施等。
【导入新课】(PPT播放图片)撒哈拉大沙漠,黄土高原,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成都平原······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引人入胜,随即启发:这些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出新课。
高中地理_流水堆积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基于课堂实验教学的“河流堆积地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曾学习过有关地形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生大多生活在大城市,对该类型地貌陌生,缺少感性体验,理解各种地貌的特征和形成会有一定困难。
3、大部分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部分学生有一定地貌相关知识的旅行研学与影视、网络媒体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本部分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置如下:区域认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运用视频图像,描述识别不同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实验,说明不同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景观图、示意图、演示实验和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说明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欣赏风光秀丽的地貌景观的同时,注意开发利用时的生态环境保护。
河流堆积地貌是本节中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它是本章第一节中外力作用的教学延伸和应用,也是理解后面河流地貌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基础,是学生深入感受人地关系的前提。
【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与多媒体演示验相结合的学习手段,以沿河旅行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这三种地貌的分布、形成过程以及特点,达成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分析、建构与拓展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冲积扇的分布、形成过程、特点。
【教学难点】冲积扇的分布、形成过程、特点【教具设备】多媒体课件、课堂实验所需实验器材【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小组抢答方式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思考的问题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说明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思维。
沿河旅行第二站中下游地区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河流中下游,河道弯曲的原因?引导学生判断凹岸和凸岸,引导学生理解凸岸堆积、凹岸侵。
指导观察河曲照片,并分析A岸、B岸河床深浅、河岸陡缓,泥沙多少?思考两岸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河漫滩的形成与特点。
流水地貌教案

流水地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流水地貌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掌握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2)流水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河流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原理。
(2)分析不同流水地貌形成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美丽的河流景观图片,如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等,提问学生:“这些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流水地貌。
(二)新课讲授1、流水地貌的概念讲解流水地貌是由地表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包括河流地貌、沟谷地貌等。
强调流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作用之一。
2、河流侵蚀地貌(1)展示河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河谷的形态特征。
(2)讲解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方式: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
下蚀:使河床加深,形成峡谷。
侧蚀:使河谷加宽,河道弯曲。
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伸长。
(3)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3、河流堆积地貌(1)展示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形态和分布特点。
(2)讲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冲积扇:在山区河流出山口处,由于流速降低,携带的物质堆积形成扇形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4、河流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1)展示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凹岸和凸岸的位置。
《流水地貌》导学案

第一节流水地貌【学习目标】1. 通过视频、图片识别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 分析描述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在不同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3. 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说明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 运用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滑坡、泥石流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5.说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提高遇到地质灾害时的生存能力。
【重点、难点】重、难点:1.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
2.滑坡和泥石流。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翻阅资料法、直接记忆法、圈划标注法、列表归纳法等。
【自学引导】活动一:流水侵蚀地貌阅读课本第38-39页“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思考:什么是“流水地貌”?它分为哪两种主要的类型?1、流水是地表常见的作用形式,一般来说,可分为和。
2、在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大多呈字形。
3、特点: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
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活动:(1)尝试画出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2)说出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活动二:流水堆积地貌阅读课本第41页流水堆积地貌,思考:流水堆积地貌的成因和主要类型。
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向山麓,因地形急剧,流速,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对集体。
2、洪积扇: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多分布于。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三角洲;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
()②所有的河流都有三角洲。
()③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④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
()活动三:滑坡和泥石流阅读课本第44-45页正文部分,思考: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初中地理流水地貌教案

初中地理流水地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地貌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和流水构造等地貌类型的特点。
(3)能够分析实际案例,识别不同的流水地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
(3)组织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流水地貌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流水地貌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和流水构造等地貌类型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和关系。
(2)流水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识别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流水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貌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流水地貌吗?你们认为流水地貌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2. 讲解流水地貌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1)讲解流水地貌的定义:流水地貌是指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地形被侵蚀、搬运、沉积和构造改变所形成的地貌。
(2)讲解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地球表面水文循环过程中,水对地表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流水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3. 讲解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和流水构造等地貌类型的特点:(1)流水侵蚀地貌:指在地表水侵蚀作用下,地形被切割、变形和降低的过程所形成的地貌。
如峡谷、河谷等。
(2)流水沉积地貌:指在地表水沉积作用下,携带的物质沉积在地表形成的地貌。
如平原、三角洲等。
(3)流水构造地貌:指在地表水作用下,地壳发生构造变形所形成的地貌。
如地堑、地垒等。
4. 实例分析:(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流水地貌实例,让学生识别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5. 户外考察活动:(1)组织学生户外考察,亲身体验流水地貌的特点。
2.1 流水地貌导学案(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1节流水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2、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了解河流堆积貌的形成过程4、理解河流堆积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异同点一、流水侵蚀地貌【学习过程】自学质疑: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1、能否例举河流侵蚀地貌?2、河谷初期、中期及后期的横剖面形态特点及原因?3、如何判断河流的凹岸、凸岸?两岸的外力作用有何差异?自主学习--------内容梳理1、流水侵蚀:流水破坏地表,掀起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流水侵蚀作用2、侵蚀类型:(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增长)(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增深)(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增宽)3、河流侵蚀地貌合作探究: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二、流水堆积地貌自主学习----------内容梳理1、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下来,就会形成堆积地貌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合作探究:1、比较三种流水堆积地貌形成的共同点有那些?三种地貌的形成有哪些差别?2、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3、《全球三角洲告急》文章中指出,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很多三角洲都在不断萎缩,预计到2100年,某些三角洲的面积可能会消失80%以上。
而另据百度百科介绍,面积仅次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俄罗斯勒拿河三角洲仍在不断拓宽。
那么到底哪些三角洲会萎缩,哪些会扩展呢?根据所学知识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当堂检测】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下图(图1),完成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2.阶段③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4。
3.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 B C D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
流水堆积地貌学案

房山高级中学“问题教学6+1”生态课堂学案编号:09 主备人:殷美桂审核人: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五节流水沉积地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流水沉积地貌及其主要类型
2、认识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流水沉积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点
二、导读导学
1、结合材料,了解流水沉积地貌及其主要类型
2、使用实验教学,认识冲积扇的形成,描述其景观特点
3、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认识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流水沉积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点
三、问题分层
【A】问题1:流水沉积地貌P32
含义: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所携带的物质便下来所形成的地貌。
【B】问题2:流水沉积地貌类型
四、当堂训练
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图1),回答1—3题。
1、图中甲处为
A .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冲积平原
B .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C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扇
D .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2、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A .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 .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C .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 .甲—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丙则由大到小 3、若丙处为黄河三角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黄海入海口处形成的 B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波浪堆积地貌
C .黄河入海口处的潮流作用强大,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D .黄河三角洲在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五、课堂总结 1、问题总结
2、学习报告(思维导图)
3、学习报告(思维导图)
班级: 姓名: 学科: 任课教师:
能让学生做的 教师绝不替代。
2.1 流水地貌 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流水地貌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景观图和示意图,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因,领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模拟实验,了解和描述流水侵蚀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了解地表生态环境对流水侵蚀的重要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特点与成因。
我们需要借助各类景观图和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向对流水侵蚀地貌特点和成因的理性分析和推理。
难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动态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流水的侵蚀作用是一种缓慢变化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很多时候不能直接观测到,所以我们想通过实验探究和真实案例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一、流水侵蚀地貌
(一)侵蚀方式:下蚀和侧蚀(二)地貌类型:
1、“V”形谷
2、河流阶地
3、曲流和牛轭湖
副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水堆积地貌
主备人程益芹审核人吴雷云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堆积貌的形成过程
2.理解河流堆积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异同点
【学习过程】
学前质疑: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例举河流堆积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共同条件?又有哪些不同?
自主学习----------内容梳理
1、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下来,就会形成堆积地貌
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
分布地区作用过程地貌类型
山前水流流出_________,地势_________,河道_________,流速减慢,物
质_________,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
洪(冲)积扇
不断扩大而彼此相互联合。
_________平原
中下游地
区河流在凸岸_________,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
_________。
洪水季节,继续接受堆积。
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_________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_________连接在一起。
_________平原
入海口水下坡度_________,加上海水_________作用,流速_________,泥沙
沉积在河口前方。
_________平原
合作探究:
1、比较三种流水堆积地貌形成的共同点有那些?三种地貌的形成有哪些差别?
2、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
3、《全球三角洲告急》文章中指出,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很多三角洲都在不断萎缩,预计到2100年,某些三角洲的面积可能会消失80%以上。
而另据百度百科介绍,面积仅次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俄罗斯勒拿河三角洲仍在不断拓宽。
那么到底哪些三角洲会萎缩,哪些会扩展呢?根据所学知识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
【当堂检测】选择题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图1),回答1—3题。
1、图中甲处为
A.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冲积平原
B.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C.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2、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C.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甲—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丙则
由大到小
3、若丙处为黄河三角洲,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黄海入海口处形
成的
B.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波浪堆积地貌
C.黄河入海口处的潮流作用强大,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D.黄河三角洲在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
数不胜数,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
“蛇曲”。
据此回答问题。
4、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流水侵蚀
B. 断裂下陷
C. 流水堆积
D. 风沙堆积
5、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综合题
11.(2017·镇江模拟)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
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
阅读材料,根据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例如
“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
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
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2)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