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歌》同步练习(含答案)
林山水 同步练习及答案

桂林山水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读一读,给带给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sh ì s ì)火的香山。
2、这样的山围绕(r ào r ǎo )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d ǎo d ào )映着这样的山。
3、在漓江上撑起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ju àn ju ǎn )。
三、词句理解。
1、“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的意思是 ( )A 、第一位B 、居第一位C 、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2、“一块无瑕的翡翠”,“瑕”的意思是 ( ) A 、远 B 、空闲 C 、玉上面的斑点 3、“小船在碧绿的水面上行走,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
”课文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四、按要求从文中摘词。
1、描写“山”的四字词语:2、描写“水”的四字词语:3、我喜欢的四字词语。
五、选词填空。
观赏欣赏玩赏1、我()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2、小鹿在溪边()映在水里的影子。
3、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桂林的山水。
六、照样子,在课文中找句子。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七、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亮,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
(1)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
(2)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3)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2、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2)这段话运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
3、在是比喻句的后面打“√”。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桂林山水》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 1 单元第 2 课《桂林山川》( 2)同步练习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一、精读课文深感悟。
人们都说:“桂林山川甲天下。
”此句是全文的 __________句。
一个“________”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川天下第一。
结尾的“”一句与它遥相响应。
二、课内语段阅读。
我 ________过山岳雄伟的泰山,________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__________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拨)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摆列,形态各异;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 (b ǐnɡ pínɡ)障,像再生的竹笋,色彩明(立丽),倒(dǎo dào)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wū wù)立,危峰兀立,忧如一不小心就会栽倒.(dǎo dào)下来。
1.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满。
2.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读音或字。
3.短文中“嶙峋”的意思是()A.形容人刚正有节气。
B.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C.形容人消瘦露骨。
4.在说法正确的一句后边打“√”。
(1)“奇峰摆列、形态各异”两个词语概括出了桂林的山形态各异的特点。
()。
(2)“桂林的山真啊,⋯⋯忧如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比句。
()5.本段主要描述了桂林的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外文。
桂林山川之美“桂林山川甲天下。
”“桂林是方的瑞士!” 些美的言,使桂林不仅名中国,而且誉世界了。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号称四桂林山川,是独具一格(具一格如出一辙)的。
机掠桂林上空的候,人从舷窗向下望,就可以看到一特有的山岳,像犀牛,像田螺,像竹笋,像伏般的.(l án lu án),令人感觉奇怪 (一般特)而新。
等到你着(zháo.zhuó)此后,自踏一番,就会越惊异于些山岳千奇百怪的形。
它有的像老人,有的如巨象,有的似,有的犹如瓶子,一首不由得会扑你的心扉:“桂林多洞府,疑是群仙。
四年级14—15学年下学期语文(人教新课标)第2课《桂林山水》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2课《桂林山水》同步训练1.看拼音,写汉字。
líjiāng bōlán zhuàng kuòkuòsàn guài shí()()()()lín xún fěi cuìlián mián búduàn()()()【答案】:漓江波澜壮阔扩散怪石嶙峋翡翠连绵不断【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
学生容易把波澜壮阔中的“澜”写成“兰”所以学生必须理解词语的意思,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连绵不断的“绵”写成“棉”;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要让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
2.多音字组词。
sì( ) sǎn( )似散shì( ) sàn( )【答案】:sì( 似乎) sǎn( 散文)似散shì( 似的) sàn(散学)【解析】:分析:对于多音字的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通过词语的理解识记多音字。
例如:“似”字学生必须正确读准字音,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点评:对于多音字的练习,学生必须正确识记。
3.比一比,组词。
)暇()峦()浆())假()恋()桨()【答案】:赏(赏析赏月)尝(品尝尝试)暇(瑕疵)假(放假假日)峦(山峦)恋(依恋恋爱)桨(船桨)浆(浆水)【解析】: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
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
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
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018最新试题资料-桂林山水歌练习题(带答案)

(2)啊,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水——满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林市于近日召开“美丽桂林 清洁乡村”活动部署动员大会。在会上,市委部署我市开展“三个清洁”活动,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清洁田园,让我市城内城外的风景都美如画。随之启动“关爱川河流——‘美丽桂林 清洁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假设你是志愿服务者,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良好氛围,桂林市委向市民征集“美丽桂林 清洁乡村”活动的宣传标语,你作为志愿者,请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洞庭湖——范仲淹《岳阳楼记》(或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桃花——陶渊明《桃花记》 南京钟——毛泽东“钟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任选两个景点即可)
桂林山水歌练习题(带答案)
5 c 提技能 一两练
【练基础】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画屏(pínɡ)马鞍(ān)多娇(iā)
B胸襟(īn)塞外(sāi)漓江(lí)
c万梭(suō)挥洒(sǎ)锦绣(ǐn)
D叩门(òu)愁容(chóu)自豪(há)
【解析】选B。B项中的“塞”应读sài。
【片段仿写】请你也选取一处熟悉的景物,用抒情的笔调,写一首小诗吧。
答案(示例) 小 溪
不分昼夜,奔跑在间,
欢欢乐乐,不畏跋涉艰难。
它没有长江水的旖旎多姿,
也没有黄河浪的雄浑壮观。
桂林山水歌练习题(带答案)

桂林山水歌练习题(带答案)导读:【练基础】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画屏(pínɡ)马鞍(ān)多娇(jiāo)B.胸襟(jīn)塞外(sāi)漓江(lí)C.万梭(suō)挥洒(sǎ)锦绣(jǐn)D.叩门(kòu)愁容(chóu)自豪(h áo)【解析】选B。
B项中的“塞”应读sài。
2.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1)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梦见”“画”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一片赤子之情。
(2)啊,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满”字是前人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的巧妙点化,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祝福。
一字之易,把境界推到了新的高度,展示了一代新人的抱负和理想,意蕴深远。
3.下列句子中,恰当表达了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A.赞美桂林山水的秀美风景。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桂林山水》2018年同步练习卷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桂林山水》2018年同步练习卷一、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1.(3分)比一比,组成词语。
赏漓桨峦尝璃浆恋2.(3分)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翠绿的连绵不断的三、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画“√”,在错误的句子后面画“×”.3.(3分)“形态万千”的意思是:有一千种或一万种形态、姿态。
(判断对错)4.(3分)“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比喻句。
(判断对错)5.(3分)仿照下列句子写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真啊,得仿佛。
6.(3分)读课文《桂林山水》,填空。
(1)“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说,这句在文中起的作用。
(2)课文将、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的特点;将、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的特点。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在文中起的作用。
7.(3分)总结本课《桂林山水》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8.(3分)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可爱的第一海水浴场我的家乡青岛市,是一座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有“东方瑞士”之美称。
这里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数不胜数,海水浴场就是这样的地方,而第一海水浴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一海水浴场因坐落在汇泉湾畔,也叫汇泉湾海水浴场。
它北面是中山公园;东面是绿树成荫的避暑胜地﹣﹣八大关;西面是鲁迅公园。
站在第一海水浴场望远处,海和天都是蔚蓝色的,远处的几座小岛若隐若现,让人心胸感到开阔和舒服。
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海面上飘荡。
防鲨网圈起一片水。
那海水清澈极了。
一条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浴场东西长五百米,沙滩又平又软,在满潮时的面积达2.4公顷,退潮时更大。
在这一辽阔的区域中央,耸立着一座高大挺秀的钟表大楼。
大楼上方是观景的好地方﹣﹣了望台,了望台下方是一座大钟表。
在钟表大楼脚下有一片整齐华丽的更衣室。
更衣室造型奇特,有尖顶的,有圆顶的,有平顶的,有一层的,有二层的。
夏天到来时,海中的人密密麻麻。
桂林山水歌阅读理解答案

桂林山水歌阅读理解答案1. 什么是《桂林山水歌》?《桂林山水歌》是一首古老的中国山水诗,描述了中国桂林地区独特的山水景观。
这首诗被广泛传诵并成为桂林地区的代表性文化作品之一。
2. 诗句解析2.1 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表达了桂林山水美丽壮观的特点。
其中“桂林山水”指的是桂林地区的自然景观,而“甲天下”表示其在全国范围内排在首位。
2.2 第二句:“阳朔西江胜于洞庭”这句话是在比较阳朔地区的西江和洞庭湖的美丽程度。
表明阳朔地区的西江景色更胜于洞庭湖。
2.3 第三句:“夜游四次看清宿”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夜晚游览桂林山水的次数,每次都能看到清澈的宿县。
2.4 第四句:“兴晚欣赏负监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晚上观赏负监岩的兴趣与欢喜之情。
3. 诗歌理解这首《桂林山水歌》描绘了桂林地区的山水之美。
它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桂林山水秀美的景观特点,以及作者对这些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中首先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壮丽:桂林山水被誉为“甲天下”,说明了它在全国范围内的独特地位。
接着作者选择了阳朔地区的西江进行比较,认为其胜过洞庭湖。
这表明阳朔的西江景色更加壮丽美丽。
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多次夜晚游览桂林山水,每次都能看到清澈的宿县。
这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桂林山水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对负监岩的兴趣和欢喜之情。
这表明作者在晚上观赏负监岩时感到愉悦与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壮丽景色,并展现了作者对这些景色的喜爱与向往。
4. 思考与拓展4.1 桂林山水的文化意义桂林山水作为中国的自然景观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描绘对象,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艺术题材之一。
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奇峰怪石和流水飞瀑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4.2 桂林山水的旅游价值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游客前往桂林观赏其独特的山水景观。
桂林山水旅游业也成为了桂林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2课《桂林山水》练习题习题及答案解析

2课《桂林山水》练习题习题及答案解析2《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1、按原文选择填空。
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A.“桂林山水甲天下”B.“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答案】B【解析】本题意在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句的熟练掌握,对课文要多读多背,才可以增加语感和语言感受力。
2、选词填空。
A观赏 B 欣赏 C 观看 D 观察(1)、“六一”联欢会上,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小琪表演的节目。
【答案】欣赏【解析】这个题目是考察对近义词的辨析,"观赏"意思是看着欣赏, 强调的是视觉效果;“观看”是“特意的看;参观”的意思,而观察是“仔细的看”。
"欣赏" 意思是领略玩赏,全方位的感受,还有喜欢的意思,因此,选欣赏。
3、根据意思找到与它对应的词语。
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
()A. 嶙峋B. 屏障C. 兀立【答案】C【解析】此题是在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兀立,是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屏障,屏障,是意思是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要努力加油哦。
4、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A 是B否【答案】否【解析】比喻句三要素,可以没有本体,但是要有喻体,这一句虽然也具备了比喻句的“好像”但是没有说明桂林山像什么,只是夸张地说山险的程度,而不是在打比方。
5、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
A 是 B否【答案】是【解析】从“像……像……像……”看,这是一个博喻的句子,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这个句子是把山峰比喻成老人、巨像和骆驼。
6、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课文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分别抓住漓江水的净、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角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奇绝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歌》同步练习
、选出与下列句中红色字读音相同的词,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
A.塞责 E.塞翁失马 C.塞子 D.填塞
2 •水迎山接入画屏(
A.屏蔽 E.屏弃
C.屏住气
D.屏除
3 .此来关山千万重( 二、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三、按音写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 .桂林山水入胸襟
5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四、填空。
变化。
最后一部分,是主题的升华,由具体的桂林山水而扩展到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五、下列句子中,()句恰当表达了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 .赞美桂林山水的秀美风景。
2 •表达了作者见到桂林山水秀美风光后的喜悦心情。
A.应有尽有 B.
应允 C. 应付 D. 应当 5 .招手相问老人山(
) A.不相上下 B.
相声 C. 相貌 D. 相公 6 .伏波山下还珠洞(
) A.还想 B.倒还 干净 C. 还是 D. 还原
4.歌中歌棗山山应我响回声
) 娇
B. 乔
C.侨
D. 骄 装打扮 奢淫逸 撒
木 居 小玲珑
纵 乡 梭
B. 棱
C.峻
D. 俊
角分明 崇山 岭 英
镖 俏峭 -一- 子弹
瓦 1 .A. 2.A. A.重任 E.自重 C.比重 D.
重逢 1 .云罩
江山几万年 2 .马(an) 上梦见沙盘上画
4.恰似(11)
江春水浓
1.《桂林山水歌》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 。
这首诗旧稿是 年。
全诗用“ ” 民歌形式写成, 行一节,每节押一个韵。
在短语、句、节等方面多用
,句式匀称,音调铿锵。
2 .这首诗可分为四部分,开头至 ,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从第
句到第 句, 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山水的挚情。
从第
句到 句,含蓄地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
3•由对桂林山水的讴歌而扩展到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对一代新人的热情赞颂和对美好前景的开怀畅想。
4.歌颂了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桂林山水的新气象。
六、阅读下面四节诗,回答问题。
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宝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
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
1•本段共写了六处桂林山水的自然景点,它们是。
2•作者借用还珠洞的神话,是为了抒写对于的憧憬。
作文训练
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
〔作文提示〕
写时令景物,写园林庭院,写山区风光。
学会观察是学习作文的首要条件。
培养观察的习惯、能力,可先从观察具体的景物开始。
对景物的观察关键在于看清景物的特征,看清这特征是从哪些具体的物上表现出来的。
所以观察时要边看边想,边记忆,弄清楚此景与彼景的区别,记住景物的形状、性质、色彩、动态、声响。
采集了这样的具体材料,才能把作文写好。
写作时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还要会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写景的作文也要融入自己的感情、感受,作到情景交融,才能有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
一、1 • B 2 • A 3 • D 4 • C 5 • A 6 • D
二、1. BDABCADC 2. BCDADCAB
三、1 •zha o 2 .鞍3.jin 4 .漓5 • luo
四、1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1959;信天游;两;对仗 2 .“都在青山绿水中……”;第9句,
第20句;第21句,第28句
五、3
六、1 .老人山、伏波山、还珠洞、鸡笼山、屏冈山、穿山2.光明和解放
〔例文与评析〕
例文1
日落
杜丽虹
古今中外赞美太阳、描写日出日落的文章比比皆是。
前些日子,我也偶然兴起,赏了一次日落。
我家住十三楼,十三层楼上观日落,恐怕是古人所想象不到的,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坐在突出的阳台上,透过玻璃窗,恰好可以看到太阳。
也许是因为这时的太阳正在西沉,也许是因为我在高楼上离
太阳又近了几十米。
总之,此时的太阳看上去并不像往日那么高不可及,阳光也不那么刺眼。
但仍很耀目,有种威严。
蓝色的天空渐渐发白,呈现出一片浅灰色,几朵白云飘浮在空中,给寂静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祥和。
远方,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隐见建筑的轮廓;近处,西沉的日头照在那些白壁黑顶的大厦上,反射着银白的乌亮的光。
太阳继续西沉,看上去比我家的楼顶还矮了一截,正好镶嵌在透明的窗框里,形成了一幅真实的日沉图,颜色有点单一,
并不像我所记忆的画家笔下的日落那样辉煌多彩。
在这浅灰色的天空笼罩下,一切颜色,花的红,树的绿都不那么鲜亮了。
摈去斑斓的色彩,整个世界显得更加宁静、深邃。
大地表面渐渐凉了,有了惬意的风。
鸟儿鸣叫着纷纷回巢,这一切似乎是在送别即将离去的太阳。
太阳由白色变成橙黄色,又变成桔红,西边的天空被染上一抹红晕,东边则呈现出一片深灰。
太阳徐徐将它那火红的鸭蛋形圆脸藏入层叠的高楼后,只露出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把最后一缕温柔的光辉洒向大地,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太阳被高楼的身影挡住了,仍留下一条半透明的红色光带,照亮了半边天空,给灰色的天空镶上了一条红边,灰红的交界处还闪着一缕缕紫光。
这色彩纷呈的世界是太阳留给大地的辉煌,也留下了对明天的企盼。
红色的光带在渐渐褪色,只有那座楼角还泛着红晕,迟迟不退。
几处灯光已经点亮,夜来临了。
人们常用“辉煌”、“壮丽”来形容日出、日落,但我更愿意用“神圣”来概括它们,因为这一刻是黑
暗与光明的交替,人们向往光明,企盼太阳再次升起,那就是神圣。
例文2
鲁迅故居
王胜
鲁迅先生生于19 12年5月,随当时的教育部由南京迁到北京来,住所几经迁移,最后在19 2 4 年5月迁入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 1号。
在此住了近三年,后由于反动政府不断迫害,于1 9 2 6年8 月离京南下。
鲁迅的母亲仍住在这里。
鲁迅先生的故居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小四合院。
有前后两个小院,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一
间。
房间很矮小,进深也很狭窄,全宅总面积不过5 0 0平方米。
然而,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
故居门口是一个黑漆的小门。
门内西侧有一折扇屏门。
入内即是前院。
院内北房前有两株高大的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植的,使这小院显得很幽静又有生气。
南房是书房和会客室。
里面摆着几个书柜、一张方桌、几把藤椅等,几件简单家具。
当年鲁迅先生曾在这里热情地接待过许多青年学生。
南房的西间有一张招待客人留宿的床铺,当年有的青年被反动政府逼得无家可归,鲁迅先生便留他们住在这里。
弓I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
北房的东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
室兼卧室。
鲁迅先生称之为“绿林书屋”,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
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
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
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喝茶用的盖碗等,还放着一盏煤油灯。
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鶗鴂之先鸣。
鲁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上,在这盏煤油灯下,忘我地工作,辛勤地写作。
鲁迅先生在这间斗室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
“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小院。
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种了许多小草和树木。
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
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
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
评析:
例文1是一篇经过定点观察写出的文章,小作者在楼上观日落,十分细致地写了太阳渐渐下山的景色。
文章以时间顺序安排层次,写作时突出写了太阳光的色彩、变幻,也写了四周的景物来衬托落日。
结尾处也点出了自己看落日时的感受,那就是“神圣”。
例文2在动点观察后写出的文章。
小作者参观鲁迅故居,景随步移,带领读者也作一番参观。
每到一处停下来作说明介绍,作点描写,抒发感慨。
结尾处落到“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我
们。
”意义深刻。
这篇文章中有不少说明的文字,方向、位置解说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