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识有什么注意事项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

合集下载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小儿由于身体的体质原因常常会有发烧的情况出现,很多小儿发烧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大家知道小儿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吗,小儿发烧推拿是怎么做的呢,小儿发烧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发烧的原因小儿发烧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可以将小儿发烧的原因分为下面的三大种类。

要想杜绝小儿发烧就要注意这些情况。

一、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小儿注射预防针的话也是会导致发烧的情况出现的,这些预防针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

小儿科主任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

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

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退热是否必要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

小儿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

她进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

高烧不退怎么办的护理小知识 成人儿童都适用

高烧不退怎么办的护理小知识 成人儿童都适用

高烧不退怎么办的护理小知识成人儿童都适用首先,我们来学习小孩高烧不退的处理方法:小孩发烧大多是病毒引起的,病程一般在3到5天,视小孩的身体状况而定。

身体素质好的3天左右就会好转,身体素质不太好的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恢复。

这期间会反复发烧,这是由于病毒在体内造成的,属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于着急,要保持镇定。

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还能蹦蹦跳跳的玩耍),且温度没超过39℃,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

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

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

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

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5、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6℃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

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

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

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

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如何使用退热药物1、如果体温低于38.5℃,精力旺盛,精神好,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

2、如果体温超过38.5℃,热面容、烦躁、精神不好,就需要马上给与退热药物。

3、当体温超过39℃时,容易诱发高热引起的惊厥,必须马上使用退热药物。

高烧不退怎么办的方法4、服用退热药,可以选用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岁宝宝发烧的注意事项 - 宝宝发烧

1岁宝宝发烧的注意事项 - 宝宝发烧

1岁宝宝发烧的注意事项 - 宝宝发烧1岁宝宝发烧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宝宝发热大人不要过于紧张,这也是宝宝身体自我调节的途径之一。

发热也不要急于用退烧药降温,很容易遮掩宝宝的一些症状。

宝宝热躁,可能会没有精神,会闹,多陪宝宝玩,更加耐心照顾一些,千万不要慌张。

3、如果发热没有超过38.5度,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用一条温毛巾擦拭全身,或者给宝洗澡,水温37度以下,注意出水时不要让宝宝着凉,及时裹上浴巾,还有用酒精擦手心脚心。

超过38.5度要及时就医,以免有其他连锁反应,通过化验和检查,也便于查找到真正的原因(比如感冒有细菌性的和病毒性的,用药截然不同,发烧是由什么引起来的,诊疗方法应该也不同。

不要因为惧怕抗生素而讳疾忌医,以免耽误宝宝)。

1岁宝宝发烧吃什么好宝宝发烧期间,适合少量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营养辅食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应该补充怎样的营养辅食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宝宝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明显增加。

同时,在发热的时候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使消化功能明显减弱。

因此,供给充足的水分,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饮食的形式要以流质和半流质的食物为主,这样才便于消化。

下面就详细地介绍几款易做的营养辅食。

第一,米汤。

做法是将大米煮烂去渣,加入少许白糖。

米汤的水分充足,易于消化吸收。

第二,鸡蛋羹。

做法是将~2个鸡蛋打匀,加适量温水蒸熟后食用。

鸡蛋羹可以补充蛋白质,并且较容易消化吸收,但是不能多吃,特别是伴随咳嗽的宝宝更不能吃鸡蛋。

第三,西瓜汁。

如何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

如何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

如何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小儿感冒发烧是指儿童因感冒而引起的发热症状,中医认为感冒的出现,主要原因为体虚,由于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从而引起一系列发热症状。

而西医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后,机体被细菌或病毒侵袭后出现的一系列发热症状。

其中发热的定义为致热原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后,导致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最后出现人体的体温异常升高的情况。

目前认为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弊,发热的益处是发热的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提升,十分有助于病原体的清除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因此,当前研究人员,低烧时无需使用退热药,但需要严密检测体温,当温高于38.5度时,应及时使用退烧药。

1 儿童发热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儿童发烧的原因是由于儿童免疫能力差,但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发热的根本原因是机体受到病毒的侵袭。

病毒侵袭到人体内后,身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会产生白细胞及相对性的抗体,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体温调定点,帮助机体消灭入侵的病毒,故儿童体温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上升。

成人免疫防御系统较为完善,体内存在多种病毒针对性的抗体,能够较为容易的清除入侵机体的病毒,而儿童体内缺乏相应的抗体,故在病毒感染后十分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烧。

2 小儿发热处理的原则小儿出现发热的症状后,作为家长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宝宝们的发热,避免过度紧张,也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小儿发热提示宝宝的机体内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发热的处理原则,医生给予家长们以下的建议:2.1 观察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发现宝宝的体温在38度左右,同时精神状况还是很好,无需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可以在家进行观察,观察中应该注意不需要给予宝宝退烧药,应给予宝宝充分的流质食物与水,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发热原因,若无法探究清楚时,可以咨询医生。

当儿童告知家长们身体不舒服,或体温高于39度时,可以给予宝宝退烧药,完事后因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就医。

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发热的温度在38度左右是,不使用退烧药物,让宝宝自然痊愈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宝宝的机体免疫力。

儿童感冒发烧需要注意什么

儿童感冒发烧需要注意什么

儿童感冒用药建议:孩子发烧90%是由感冒引起的,而孩子感冒初期一般是着凉引起的,家长可以先检查一下孩子的舌胎,是不是成白色(风寒症状),发现情况立即使用一些感冒药,也可以喝姜汤。

同时可以配浦地蓝口服液或消炎片。

如果孩子咳嗽,感冒药里就含咳嗽药了。

如果孩子咳嗽加重并有痰,再使用专门的咳嗽药。

孩子感冒最好能使用一种药,可以治疗退烧+感冒的。

这样孩子也不用第二次吃药。

注意:中成药治疗感冒一定要用药及时,发现不适马上用药。

疗程长,一般得半个月见效。

有些感冒的孩子服药前没有鼻涕,服药后鼻涕出来了,是好事,当然,前提是孩子没有再着凉的情况下。

孩子感冒应该多补充点什么:孩子感冒一定要注意饮食。

药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可以给孩子吃来自橙子,杏和胡萝卜等的维生素A;有来自草莓、柑橘等的维生素C;也有来自鳄梨、蔬菜油等的维生素E;来自谷物的锌和硒等;这些食物都可以适量给小孩多补充一点。

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好用热水多泡泡脚。

另外,平时不要吃寒性的食物。

如水果。

因为多次生病后孩子的脾胃很虚弱,是需要慢慢来调理的。

可以多吃一些红枣,山药键脾胃的食物,消化功能好了,就会抵抗力强。

还要领孩子多运动,多晒太阳。

最好不要多吃药,每种药都有副作用,不如食补。

宝宝感冒用口服药的疗效没有打针好: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吃感冒药没什么效果,所以在孩子感冒后就去医院给孩子打针。

认为这样做能尽快治好病。

其实打针或静脉输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口服药相比无显著差异。

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只要给孩子选用安全的小儿感冒药产品即可。

主要是看孩子的感冒症状是什么?没有必要打针就尽量的避免。

初春季节儿童感冒用药的禁忌:初春季节,早晚温度相差较大。

这个时期儿童很容易感染流感,如何选择小儿感冒药,是患儿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病毒感染后可以继发细菌感染,孩子感冒,家长都十分着急,常会出现一些滥用药的现象,应加以注意。

在这个季节给宝宝用药需注意,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降低宝宝的抵抗力。

正确认识宝宝的发烧

正确认识宝宝的发烧

正确认识宝宝的发烧育儿过程中,问及家长最最头痛的是什么,答曰“孩子感冒发烧、头疼脑热”。

是呀,孩子一生病,家长会又慌又急,乱了手脚。

尤其是孩子发烧时,看到小脸红彤彤的,怕烧出什么病来,于是就给孩子吃药或物理降温。

一阵折腾下来,孩子的烧是退了,可是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家长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发烧对健康有着另一面价值。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幼儿经过一场发烧后,好像长大了,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均明显提高了。

这是因为发烧加快了脑细胞的代谢和新生。

由此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发烧,不要因为孩子发烧也“烧着”了自己。

正确对待孩子发烧要纠正几种错误认识。

发烧有时是好事发烧是机体的一种积极防御反应,是人体免疫细胞和外来病菌抗争的过程,人体可以通过发烧促进新陈代谢;发烧时,如果体温不是太高,体内的白血球和抗体会增多,吞噬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也大大提高,升高的体温对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也不利;发烧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控制感染、促进病体恢复的作用;发烧时,肿瘤体内温度高出正常组织的5-10摄氏度,这足以置肿瘤细胞于死地;许多重要疾病引起的发烧还有自己的特殊“热型”,通过对“热型”的识别,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但是,如果体温过高或发烧时间较长,体内能量就会消耗过多,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这对人体就非常不利了。

高烧、低烧≠病重、病轻好多人都以为发烧的温度越高,病情越严重。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由于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很小的刺激都会引起发烧。

引起发烧的另一个原因是细菌、病毒。

细菌、病毒中有一种制热源,到了机体里就变成一种抗原,机体因此产生抗体来抵抗这种外来物,抗体、抗原产生相互反应,就会引起发烧。

发烧的高低不能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机体进入严重衰竭状态,反应能力低下,常是应该发烧却并不发烧,应该高烧而呈现低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有的孩子机体反应比较激烈,发烧也比较厉害,有的孩子机体反应不激烈,发烧的温度就不高。

小孩发烧的原因、后果以及处理方法

小孩发烧的原因、后果以及处理方法

如何判断小孩是否发烧?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

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

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

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原则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

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

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

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

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

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一、背景介绍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或其他原因引起。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应对发热患儿,提供适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进行详细介绍。

二、发热患儿的护理原则1. 注意观察: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症状和一般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保持室温适宜,通风良好,避免过度穿戴或过度覆盖。

3. 饮食调理: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适量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 适当休息: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5. 必要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退热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三、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内容1. 发热的定义和常见原因:向家长介绍发热的定义、常见原因,如感染、免疫反应、药物反应等,让家长了解发热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病因。

2. 体温测量方法和频率:详细介绍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体温测量方法,如腋下测温、耳温计、额温计等,并告知测量频率,如每4小时测量一次。

3. 退热药物的正确使用:向家长介绍常用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并告知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提醒家长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4. 饮食调理:详细介绍发热期间的饮食调理,如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5. 适当休息和活动:告知家长在发热期间合理安排患儿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但也要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促进康复。

6. 病情观察和处理: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皮疹、持续高热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或咨询医生。

7. 家庭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强调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通风良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提醒家长和患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 预防措施:介绍一些预防发热的常见措施,如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四、发热患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通过发热患儿健康教育,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提高对患儿健康的关注和护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常识有什么注意事项小儿发烧的错
误常识
宝宝发热并一定是发烧,正确认识发热可是父母们的必修课之一。

父母对宝宝发烧存在很多错误理解,一起来看宝宝发烧的10个错误认知。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供大家参考!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

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

当然,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

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2:发烧对身体有害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父母第一时间的想法。

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

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

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父母还是不能
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

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

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

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呼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

专业儿科医生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

热性惊厥虽
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

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

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

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

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

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

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宝宝发烧时爸妈们都会很紧张地给宝宝尝试各种退烧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退烧,宝宝的体温会一直升高,继而容易“烧坏脑”。

其实,每个人的大脑内都有个“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

而且正如前文提及,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像后者这种程度。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8: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

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

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9: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

一些父母认为宝宝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

事实上,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况,即使体温不高也需及时就医。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10: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

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

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

另外提醒父母的是,给宝宝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推荐父母使用耳朵测温计,测量体温既安全又快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