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合集下载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卢沟桥石狮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卢沟桥的历史背景:简介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2. 卢沟桥石狮子:介绍卢沟桥上石狮子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寓意。

3. 石狮子的艺术特点:分析石狮子的造型、雕刻技艺以及表现手法。

4. 卢沟桥的文化价值:探讨卢沟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5.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绘制或雕刻石狮子,感受传统雕刻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石狮子的数量和分布特点,以及卢沟桥的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石狮子的艺术特点,以及如何将这些特点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石狮子的数量和分布特点,以及卢沟桥的文化价值。

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卢沟桥石狮子的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或雕刻石狮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卢沟桥石狮子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石狮子的数量和分布特点,以及卢沟桥的文化价值。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卢沟桥的的基本情况,准备好绘画或雕刻工具。

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卢沟桥石狮子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寓意。

3.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卢沟桥石狮子的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

4. 实践:让学生动手绘制或雕刻石狮子,感受传统雕刻艺术的魅力。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卢沟桥石狮子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卢沟桥的文化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幅关于卢沟桥石狮子的绘画或雕刻作品,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卢沟桥的狮子;(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和艺术价值;(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卢沟桥的狮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和艺术价值;(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 教学难点:(1)卢沟桥狮子的雕刻技巧和艺术风格;(2)如何正确评价卢沟桥的狮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卢沟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如卢沟桥的历史、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3)准备讨论话题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准备:(1)提前阅读相关的课文和资料,了解卢沟桥的基本情况;(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的信息和自己的想法;(3)准备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卢沟桥的狮子,引起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卢沟桥的文化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基本情况;(2)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3. 课堂讲解:(1)讲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2)讲解卢沟桥狮子的雕刻技巧和艺术风格,分析其艺术价值;(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卢沟桥的狮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1.3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狮子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

2.2理解狮子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

1.2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课文理解3.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2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4.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4.3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用法。

5.课堂活动5.1分组讨论: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这么多?5.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课文背诵6.1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

6.2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给予评价。

7.作业布置7.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7.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卢沟桥的狮子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狮子的象征意义,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文背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卢沟桥,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卢沟桥的狮子》的基本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介绍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特点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狮子的传说故事。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卢沟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卢沟桥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3 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课文为基础,写一篇关于卢沟桥的短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口头提问和写作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进行评分和反馈。

4.2 评价标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积极参与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课文《卢沟桥的狮子》及相关辅助材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或视频播放设备。

写作纸张和文具。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卢沟桥的狮子》的基本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生能够培养对国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卢沟桥的狮子》的内容简介:课文介绍了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重点描述了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课文通过描绘狮子的形态、表情和神态,展现了狮子的威武和生动。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相关的词语和句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教学: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2 观察和分析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描述的石狮子的形态、表情和神态。

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卢沟桥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4.3 观察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描述的石狮子的形态、表情和神态。

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合作程度等。

5.2 阅读理解评价: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表达清晰度等。

5.3 观察和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细致程度和推理逻辑性等。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三篇.doc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三篇.doc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

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预习:1、熟读生字。

2、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准备:小黑板——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教学过程: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见过石狮子?那些石狮子是什么样子的?2、指名生回答。

3、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卢沟桥看一看,那里有众多的石狮子,非常有意思。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生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3、用小黑板上的生字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检查下面的字音:甚、柱、筑:声母都是卷舌音;厘、卢、联:声母都是边音“l”概:读“ɡài”,不要读成“kài”4、读词语: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5、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的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6、读后指句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从这段的介绍中你对卢沟桥有什么了解?2、指名生回答。

3、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卢沟桥的狮子多得难以数清?4、指句回答。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有意思?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想读一读、想一想,再想象一下。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卢沟桥狮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造时间和地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卢沟桥上的狮子,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活动:1. 展示卢沟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卢沟桥上有哪些特别的装饰?”2.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卢沟桥狮子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狮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卢沟桥狮子的了解和观察。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外观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狮子的外观特征,如数量、大小、造型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卢沟桥狮子的细节,如表情、姿态、雕刻技艺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狮子的外观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狮子细节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第三章: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如勇气、守护、吉祥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联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讲解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并结合相关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关联。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对卢沟桥狮子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展示内容。

第四章: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狮子的艺术价值,如雕刻技艺、历史文化价值等。

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5则范文

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5则范文

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5则范文第一篇: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自然段。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这个题目里有几个生字,“卢”“沟”“狮”是要会认的字,“桥”是要求会写的字。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记这几个字好?早上已读了课文,谁知道“卢沟桥”在哪里?翻开书,请你找出那句话,读一读。

理解“举世闻名”的意思。

老师简单介绍卢沟桥:建于8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曾经说过,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丽的石桥。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卢沟桥还是写卢沟桥的狮子呢?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是写狮子的?谁找出来了?这句话有不懂的地方吗?看图:这些狮子是真的吗?但是刻得像真狮子一样,所以课文说“栩栩如生”。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关于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一句歇后语,是?板书:数不清。

注意“数”是一个多音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知道什么是歇后语吗?卢沟桥的狮子不容易数清楚,课文第三自然里有一句话写了,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

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学习三个生字,理解这两个词。

关于“数不清”的卢沟桥狮子,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288只大狮子,其余的小狮子都是在大狮子身上。

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数不清楚,你能根据这句话猜一猜吗?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写了卢沟桥的狮子。

请你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哪些是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哪些是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来。

2、学习“大小不一”。

指名朗读。

板书理解“甚至”,认读两个生字。

练习说话。

教室里的地板非常干净,甚至------;今天小朋友们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甚至------;小朋友把课文读得非常熟,甚至都能背下来了。

齐读这两句。

能不能把大的读得更大,小的读得更小些?背诵这两句。

3、学习“形态各异”。

听录音读课文,这一部分写了五种狮子的样子,请你分别找出来。

你最喜欢哪种样子,你就练习读哪句,要读到什么程度呢,要让我们听了你的读,就像看到那个狮子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第一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学习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

2理解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时:(2时)
教学准备:(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
二、指导看图
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文,了解各段大意
自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
读准字音。

(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

(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2熟读文,理解文内容。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文。

二、读文分段
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
三、学习文
默读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长度、建筑年代)
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
)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4)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读文,了解段意。

(2)了解“七•七事变”。

四、总结文
说说喜欢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

2看图读文。

五、尝试背诵文第二自然段
六、堂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2、背诵文第二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