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考纲要求及知识结构简图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10-1

加什
A、
思德建设 宝贵资源
B、
强么

抓住文 是什么



建 设
怎 样
化发展 的中心 环节
为什么 怎样做
重要性?
作用?——P105第二段
ABCDE
荣辱观——

主要内容?
树立社
必要性—P106
荣辱观
社会主义 荣辱观
为什么 树立?
地位—P106 作用—P106①②
总之—P107
2、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由此可见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 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建设和谐文化
四者意思 是一致的
8知识结构
色彩
1 斑斓 发 展 大 众 文 化 学会
选择
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①②
喜与忧
喜(原因、表现)
怎 么
忧(原因\表现)

发展人民 大众文化
原因 是什么? 实质?
国家-企业-个人--
选择原因:①②
落后、腐朽文化的异同 ①提高眼力
怎样 拒绝污染 存在原因:①②③
选择 ②奏响主旋律 为什么?
总之:
是什么?(起作用-地位-特点
9知识结构
肩负
使命
发 2发
展 中 国
展中 国先 进文 化
建设 核心 价值 体系



高举

旗帜
3建社会
主义精神
文明
几代中国人求索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共产党肩负使命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进程 中,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保持民族 团结;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不可或 缺的作用。)(教参P224)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内涵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有意识形态性质)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点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文化的作2文化对社用会的影响(一)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文化与综合国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图课件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图课件

概念澄清
文化发展
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过程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传播: 横向积累的过程
文化继承: 纵向积累的过程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础 (源泉、动力、目的、标准)
交流、借鉴和交融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文化变革: 形态、内容和形式
新文化的诞生:不同观念形态的文化
先进文化的发展:同一观念形态的文化
第四单元的内容结构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文化建设
选择文化生活的意义
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如何坚持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怎样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6
1
怎么办
怎么看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 化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为什么
是什么
教材的层次结构
单元 课题
框题
目题
2
第一课结构图
感受文化的丰富性
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作用方式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
第二课结构图
文化影响人的方面:交往 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
态度: 作文化交流的使者
5
6
文化的继承
第四课结构图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态度:取其精化 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定义

文化生活考纲要求及知识结构简图

文化生活考纲要求及知识结构简图
为什么?1--3 怎么做?1--6
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 继承与创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第三单元
中 特征:源远流 原因:包容性 含义
华 长和博大精深
意义
文 化
作用和力量
二者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民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特点 P53、55 族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 精 重要性) 神 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59
第二单元
文 化
文化的多 样性与文
传 化传播

与 文化的继 发 承性与文
展 化发展
文化创新
四个关系
文化多样性 民族节日:历史积淀、情感表达 的集中表现: 文化遗产:重要标志、文明演进
任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3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3
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1--2 措施1--6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3、重要作用1--2 如何继承?1--3
次重点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二 文 化
(一)文化 多样性与文 化传播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传 (二)文化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承 与
的继承与发 展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文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文化生活知识图表

文化生活知识图表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②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①人类特有的现象三、文化特点②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四、文化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活动①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作用(优秀文化):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和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前提大众传媒(标志、作用)(横向)(对世界)表现:①传统习俗②传统建筑③传统文艺④传统思想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影响: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文化继承②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纵向)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起消极作用。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①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三、文化创新;(实质)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外来文化)③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喜与忧)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精编版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精编版
怎样做?(要求)
(1)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 进文化的进步 (2)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 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 的先导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独特作用。
表现①②③
第5课整合
源泉——
动力——
1是什么 目的——

主体——
化 发 展 的 实


①不断推动
创 2为什么 作用

②不断促进
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 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人民群众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 造者应自觉投身于群众实践——
◇关注群众根本利益◇理解群众文化需求 ◇虚心向群众学习 ◇从群众中汲取营养
第5课2框
1、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为什么? 社会实践是源泉
第8课知识整合
发 色彩 展 斑斓 大 众 文 化
学会 选择
色彩斑斓文化生活 原因
文化社会的喜与忧
喜(原因、表现) 忧(原因、表现) 怎么办(国家、企业、个人)
发展人民大众文化 选择原因:①②
原因 是什么? 怎么发展?
比较落后、腐朽文化的异同
怎样选择:①②③
8-1
色 色彩斑斓 直接原因:A、B、C
彩 的原因 根本原因:

斓 的 文 化 生 活
喜与忧
喜 原因: 表现:ABCD 要
忧 原因:

表现:ABCD
国家—— 企业—— 个人——
发展人民 大众文化
原因——P88 含义——P89
怎样发展?
是什么 阳光 阴影
阳光下有阴影
为什么社会
主义国家仍然 存在落后文化 和腐朽文化: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结构图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结构图

2021/8/6
5
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 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 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源泉。(4分) 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 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 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
(2)重要性: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
人民团结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要求 :①变内容为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
辱观;
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倡导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
③必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2021必/8/6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3
总结与迁移
(2014四川14)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 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 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 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 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 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 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 续多年 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 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文化生活》单元知识结构图

《文化生活》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五课: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 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 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1)如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 之路。(原因4点)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推动工作。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 2、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调动人民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身体力行,做新时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①主要表现 ②特点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正确态度、原则与要求 文化传播的方式与媒介
①表现 ②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③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 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①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 因素
①重要途径 ②传媒 ③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
从人的发展看文化 文化影 响人 ①表现 ②特点:潜移默 化、深远持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第一单元
文化的内涵、形式与特点
文化创新
四个关系
第三单元 特征:源远流 中 华 长和博大精深
原因:包容性
含义
意义
文 化
作用和力量
二者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民 族 精 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特点 P53、55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 重要性) 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59
《文化生活》 考纲要求及知识结构简图
陈维新 2015.12.15
一 文 化 与 生 活
(一) 文化对 社会发 展的影 响
(二)
(1)文化的内涵、形式和特点 (2)文化的社会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 人的影 响
备注:重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3)文化塑造人生
四 (发 发展 展中 先国 进特 文色 化社 )会 主 义 文 化

走进文化生 活(背景)
文化现状:喜、忧 对策:国家、社会、个人
重要性:地位、 三个“相”, 必由之路及其原因(四个“决定”) 怎么办:国家1--5;个人1--3
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 (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形式) 思想道德建设 (中心环节) 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文 化 传 承 与 发 展
文化的多 样性与文 化传播
任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3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3 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1--2 措施1--6
文化的继 承性与文 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3、重要作用1--2 如何继承?1--3 为什么?1--3 怎么做?1--6 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 继承与创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次重点
二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一)文化 多样性与文 化传播 (二)文化 的继承与发 展 (三)文 化创新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根本任务 怎么办:1--7
重要性1--4;怎么办?(国家1--4,个人1--3) 两种修养的关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基本内容、内核 重要性(地位、作用)1--3 怎么做?1--3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四 (发 展 发 中 展 国 先 特 进 色 文 社 化 )会 主 义 文 化
(一) 走进文 化生活
(二)建 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 国 (三)加 强社会主 义思想道 德建设
1.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三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精 神
(一) 灿烂的 中华文 化
(二) 弘扬和 培育民 族精神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文 化 与 生 活
社会 作用
文化 的作 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建设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 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对人 的影 响
影响的来源: 影响的表现: 影响的特点: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第二单元
文化多样性 民族节日:历史积淀、情感表达 的集中表现: 文化遗产:重要标志、文明演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