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部分品种微生物限度修订
2005年版药典修订内容

测定法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外标法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面积归一化法
标准溶液加入法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GC法定量分析时测定方法的选择
采用手动进样时最好采用内标法定量 采用自动进样器时可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定量 采用顶空进样技术时可采用标准溶液加入法
当标准溶液加入法与其他定量方法不一致时应以标准溶 液加入法结果为准
附录VIIH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
增加了过氧化值的测定
附录VIIIL 干燥失重测定法
明确了除另有规定外温度应为105℃(常压), 60℃(恒温减压干燥,压力应在2.67KPa以下)
附录VIIIN 炽灼残渣检查法
明确了如供试品分子中含有碱金属或氟元素则 应使用铂坩埚
附录VIIIP 残留溶剂测定法
注意事项
所用溶剂、玻璃仪器必须高度洁净 温度应控制一致 溶液pH和试剂纯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定义 仪器与材料
附录VB 薄层色谱法
薄层板 固定相颗粒大小 展开室展开容器 显色剂 显色装置 检视装置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应活化,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点样直径及点间距离 展开:单向、双向及多次 显色与检视 删去薄层扫描法
环糊精等可拆分手性化合物
有机溶剂可改善某些组分的分离效果以至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分析
附录VG 毛细管电泳法(续)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毛细管 用弹性石英毛细管 直流高压电源 电极和电极槽 冲洗进样系统:压力、负压、虹吸和电动进样 检测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定量测定采用内标法为宜 试样溶液和对照溶液粘度应保持一致 电动进样应注意电歧视现象和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
关于颁布和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

关于颁布和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5]234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05年版,于2005年7月1日起执行。
《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保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法典;是执行《药品管理法》、监督检验药品质量的技术法规;是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所必须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标准为国家对该药品品种的最基本要求。
《中国药典》2005年版在标准要求、形式内容等方面,与2000年版相比均有重大改进和提高,更加符合当前我国药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
作好宣传、执行新版《中国药典》,对于保证药品质量、促进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
现就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自执行之日起,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同品种的原国家药品标准和试行标准停止执行。
2005年7月1日前生产的药品,仍按原标准进行检验。
对于检测项目多于药典规定的或检测指标高于药典要求的,应当按原批准的标准执行。
二、《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其增补本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及其增补本收载,但《中国药典》2005年版未收载的品种,暂仍按原标准执行。
《中国药典》2005年版品种项下未列出的规格,应当按批准证明文件执行。
三、自执行之日起所生产的《中国药典》品种,其新印制的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必须注明《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药品通用名称。
对于名称已作修订的药品,其原通用名称过渡使用至2006年12月31日。
执行之日前印制的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可以继续流通使用完毕。
四、为指导临床用药,保证中成药在临床中使用安全有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中成药标准项下【功能与主治】进行了规范,各药品生产企业要关注各自的品种,按我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做好说明书修改工作。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主要增修订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事求是地删除了实验室难以操作的检测项目, 如熔点过高并同时熔融分解的药物不再进行熔 点测定 有些复盐,在过加热过程中出现多峰现象如环 吡酮胺,即出现三个吸收峰,不适宜进行熔点 测定,故删去此项目; 删去某些需检验人员嗅有害气体的鉴别试验, 如甘油,删去丙稀醛刺激性臭气,用专属性强 的红外鉴别代替; 辅料设立专栏。
7/ 23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该法检查的粒度小,通常为2~50µm,检测微 粒浓度为0~5000个/ml,本版药典(二部)增 加对100ml以上静脉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 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检查,限 度要求同USP与EP。
8/ 23
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法
本版药典(二部)增订光散射法,测量范围为 0.02~3500µm,所用仪器为激光散射粒度分布 仪,测定法分干法与湿法,湿法测定的检测下 限通常为20nm,干法测定检测下限通常为 200nm。
20/ 23
4.进一步实现标准的科学与规范
性状的规范包括着色片不再描述具体颜色,如 复方甲苯咪唑片为粉红色,现描述为着色片; 将过度色包含在颜色的描述中,如“本品为白 色或浅黄色颗粒…”,规范为白色至浅黄色颗粒, 避免用“或”引起过渡颜色缺失而导致结果误 判; 胶囊性状统一描述内容物;栓剂不描述形状; 可溶与混悬型颗粒剂等描述在本品的性状中, 以此判断是否进行熔化性检查。
14/ 23
乳膏剂 – 不同要求,本版药典(二部)将两者区分,药 品名称也进行相应的修订。 糖浆剂 – 糖浆剂含糖量则根据实际并参照EP由65%修 改为45%,同时对微生物进行控制。 外用液体制剂 – 根据其剂型特点与用途增订了冲洗剂、灌肠剂、 涂剂及涂膜剂并要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必 要时,进行细菌内毒素及无菌检查如冲洗剂。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制剂通则

• 2、检查项目
【粒度】 与原一致;删细粒剂
【干燥失重】含糖颗粒80℃ 减压干燥;
其余在105℃干燥
【溶化性】
混悬颗粒除外
颗粒剂
原则性要求:
混悬颗粒: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肠溶、缓释、控释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
查
≤2mg或2%的颗粒:应进行含量均匀度
检查
薄膜包衣颗粒:应进行有机残留溶剂检查
规格要求
口服溶液剂 口服混悬剂 口服乳剂
(≤2mg或2%) 多剂量 半固体 (≤2mg或
≤2%)
【无菌】用于手术或严重损伤的鼻用制剂
原则性要求:
鼻用制剂应符合相应剂型的规定
多剂量开启后应不超过4周(说明书应注
明)
洗剂 冲洗剂 灌肠剂
• 1、分类与定义
冲洗剂、灌肠剂、增订
• 2、检查项目
【装量】 单剂量(≥标示量);多剂量(按最低装
量) 【无菌】冲洗剂应无菌 【微生物限度】 洗剂 灌肠剂 【热原】或【内毒素】 冲洗剂
• 普通制剂试验取样点(吸收、分布、消除
相)11改为12点
• 增加临床报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要求
稳定性试验
• 供试品要求为放大产品(大体积包装的数量应至
少10倍)
• 加速实验——中间条件下的相对湿度改为65%
• 长期试验——有效期确定方法 • 长期试验条件——ICH国际气候带 • 新增剂型的稳定性考核项目
【含量均匀度】:胶囊型及泡囊型粉雾剂
( ≤2mg或≤2% )
植 入 剂
• 无菌固体—条、块—注射或手术
• 严封
糖 浆 剂
• 含糖量问题
45% — 欧洲药典 尤应注意抑菌能力问题 45%~65%的口服溶液转为糖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注射液 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射入体内
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乳状液型注射液或 混悬型注射液。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等。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 也称静脉输液。
含片 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 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
食品论坛 /
含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 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作用。
含片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Ⅹ A) 检查,除另有规定外,30分钟内应全部崩解。
舌下片 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 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七、片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 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时,薄 膜包衣片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八、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 除正文品种另有规定外,片剂应进行以 下检查。
食品论坛 /
【重量差异】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应 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平均片重或标示片重 0.30g以下
食品论坛 /
3.在通用检测方法中,新 增了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可见异物检查法、质谱法、贴剂 黏附力测定法、过敏反应检查法、 降钙素生物测定法和生长激素生 物测定法。
食品论坛 /
4.在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增 订小容量注射剂的检查;薄层色谱 法中增加了系统适用性试验;微生 物限度检查修订为按给药途径要求, 并增加了方法验证试验;无菌检查 法由培养7天修订为培养14天。
食品论坛 /
在指导原则中,修订了原料药与药物 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缓释、控 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使之与实际 研究和生产情况更趋一致;并增加药 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和近红外分光 光度法指导原则等,对考察药品质量, 规范质量要求和统一药品标准起到指 导作用。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典

光散射法用于有色容器及液 体(不用灯检法确认)
缓、控释胶囊定义 肠溶胶囊定义
微生物限度检查 残留溶剂 【水分】
胶囊剂
2000年版 未明确 肠溶空心胶囊
卫生部文件 未明确
2005年版 明确—同片剂 肠溶空心胶囊 肠溶包衣颗粒、小丸
(肠溶微丸胶囊问题)
(肠溶)空心胶囊-撤 原则性要求(执委会) 原则性要求
装量、微生物 无菌、内毒素
凝胶剂
分类
2000年版 无
【粒度】 无
2005年版 乳液型基质——乳胶剂 天然高分子基质——胶浆剂
不得有大于180um
【检查】 装量、微生物
装量、微生物 增:无菌(严重损伤)
贴剂
【重量差异】 【面积差异】
【黏附力】 【微生物限度】
2000年版 有
无 无
2005年版 取消(因已要求含量均 匀度检查)
50~500ml按最低装量 50ml以上按最低装量
【不溶性微粒】 静脉100ml以上做
溶液型(溶+粉+浓)注射 液均做,不分容量
注射剂
名称
2000年版 澄明度— 灯检法
2005年版 可见异物(50um)— (1)灯检法(2)光散射法
光照度
1000~1500Lx(无色)
2000~3000Lx(有色+塑 料)
2000年版
2005年版
滴眼剂、眼膏剂
眼用液体:滴眼、洗眼、眼 内注射
眼用半固体:眼膏、乳膏、 凝胶
眼用固体:眼丸、眼膜、眼 内插入
无
混悬型滴眼液要求
【重(装)量差异】 无
单剂量各种眼用制剂要求
糖浆剂
定义 【微生物限度】
2000年版
05版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 ②供试品10g,20ml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和无
菌玻璃珠,必要时再加适量十四烷酸异丙酯, 充分振摇,使供试品溶解。然后加45℃100ml pH7.0蛋白胨氯化钠缓冲液,振摇5-10分钟, 萃取,待油水分层后,水层过滤,贴膜培养。 非水溶性膜剂供试品 ● 肠 溶 及 结 肠 溶 制 剂 供 试 品 10g , 加 100ml 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肠溶制剂)或pH7.6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结肠制剂),于45℃水浴振 摇,使溶解。
③薄膜过滤法 采用开放式薄膜过滤器。 ④中和法 凡含汞、砷或防腐剂等具有抑菌作用 的供试品,可用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消除 其抑菌成分。中和剂或灭活剂可加在所用的 稀释剂或培养基中。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检查法 (1)平皿法 增订 阴性对照试验 取试验用的稀释剂1ml,于无菌平皿中,注培养基, 凝固,培养。每种计数培养基各做2个平板,均不 得长菌。 修订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培养时间。细菌一 般48h,真菌72h;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5-7天。(细菌培养时间USP48-72h,Ep5天;真 菌培养时间USP 5-7天,EP5天。平皿法;平皿法 和涂抹法) 在特殊情况下,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霉菌、酵母菌 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长细菌,则应分别点计 霉菌、酵母菌、细菌菌落数,以菌落数高的培养 基中的菌数为计数结果报告。
●培养基、稀释剂、实验器具等的灭菌,按灭菌法 (见附录 XVII )的要求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 灭菌。 培养温度 细菌和控制菌的培养温度未改动。霉菌和 酵母菌的培养温度20-25℃ 改为 23-28℃。
抽样量和检验量虽分别单列,但突出的是检验量。 以检验量为标题,抽样量列在检验量叙述完了之后。 即一般随机抽样不少于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 的3倍量。 ●检验量 指供试品一次检验的用量。一般为10g或 10ml;化学药膜剂为100cm2;贵重或微量包装的药 品可酌减(不得少于3g)。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 检验量增加10g或10ml。
中国药典2005版与2010版比较解读

鉴别(1)
1…调ph至 细化和调整 9~10… 检验参数 2展开剂预饱 和15分 钟
两版药典比较~元胡止痛片
修订项目 05版
10版
修订说明
薄层扫描法
高效液相法
含量测定
(延胡索乙素)
含量:不少于 含量:不少于 20ug 75ug
规格 (片重)
无
薄膜衣片:0.26g 糖衣片芯:0.25g
两版药典比较~复方丹参片
2010版药典简介
正文 分三部,收载品种4567种,新增1386种。 一部:品种共计2165种,新增1019种(包括439 个饮片标准),修订634种。 二部:品种共计2271种,新增330种,修订 1500种。 三部:品种共计131种,新增37种,修订94种。
2010版药典简介
两版药典比较~银黄颗粒
金银花提取物制法比较 内容 煎煮次数 煎煮时间 提取液精 制 提取物 性状 部颁第六册 2次 每次2h 10版 3次
第一、二次各1h, 第三次0.5h 石灰乳调节pH、 删除 沉淀、硫酸调节 pH 稠膏 清膏加淀粉制成 干浸膏
两版药典比较~银黄颗粒
黄芩提取物比较 内容 部颁第六册
四、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 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有效活性的专属性检测;含量测定大 量应用液相色谱法、大部分口服制剂增订了溶出度检查等等。
2010版药典简介
五、药品标准内容更趋科学规范合理。
制剂通则新增药用辅料总体要求;可见异物检查法中 规定抽样要求、检测次数和时限;一部明确入药均 为饮片等等。
修订项目
制法
05版
无大片
10版
修订说明
增加大片 规范 规定片重 增加大片规 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部
葡萄糖注射液
[增订]
无菌取本品,采用薄膜过滤法,直接过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株,依法检查(附录Ⅺ H),应符合规定。
乳糖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淀粉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糊精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明胶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并置45℃水浴振摇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葡萄糖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胃蛋白酶片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5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沙门菌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胃蛋白酶颗粒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5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沙门菌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含糖胃蛋白酶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5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沙门菌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甲状腺片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 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沙门菌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胰酶肠溶胶囊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加入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并置45℃水浴振摇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 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沙门菌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胰酶肠溶片
[修订]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10g,加入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并置45℃水浴振摇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取供试液,依法检查(附录Ⅺ J平皿法),每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 000 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 cfu。
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10ml,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
沙门菌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Ⅺ J),不得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