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合集下载

中考地理识图题型重难点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

中考地理识图题型重难点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

中考地理识图题型重难点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中考地理识图题型重难点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专题04 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下图的500米、1500米是海拔)(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下图的1000米是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各地形部位的名称: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凸出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高处凸出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等高线重合的地方(2)判读:①等高距: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一样。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如下图,a 处较陡,b处较缓。

③山脊和山谷:凸低为山脊,凸高为山谷;山谷容易发育成河流,山脊一般是河流的分水岭。

如下图,线段m为山谷,n为山脊。

(3)计算:①会读出一座山峰的高度和推测出一座山峰的的海拔高度范围。

如上图,山峰D 的海拔范围为:700②会推测陡崖最高处的高度和最低处的高度及相对高度。

如下图,陡崖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200≤H③会根据海拔高度计算温度: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应用:①修筑梯田地点:缓坡处适合修筑梯田②选择公路路线:经过的等高线比较少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建公路。

③建大坝:盆地口袋型的地方,大坝就在布袋口的位置。

下图中,大坝适合建在A 处。

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判定地面的高低起伏)3、地形剖面图:(直观的反映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典例分析]例1:读下图回答:(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_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_______ ;并绘出河流流向;(3)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②(2)②,河流流向见下图。

(3)200米(4)200米[解析](1)②处比①处等高线密集,所以坡陡。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线地形图上的⼭峰-⼭脊-⼭⾕-鞍部-陡崖等?怎样识别等⾼线地形图上的⼭峰,⼭脊,⼭⾕,鞍部,陡崖等?等⾼线地图就是将地表⾼度相同的点连成⼀环线直接投影到平⾯形成⽔平曲线,不同⾼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地表显⽰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象,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皆有制作标⽰说明,让使⽤者⽅便使⽤,主要图⽰有⽐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位偏⾓度常见地形:⼀、圆顶丘:等⾼线表⽰宽松,近於环线,表⽰周围低地或接近⾼地⽽凸起的独⽴⼩丘。

⼆、锥形丘:等⾼线成环形线,愈近⾼处,愈密集,多见於⼭地,状如锥形。

三、⼭额:将近⼭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额,由此过后⾄⼭顶等⾼线表⽰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阔⽽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或海岸常见之,等⾼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肩,等⾼线表⽰中部特别宽阔。

七、⼭脊:为⼀条狭长⽽两侧陡急的⾼地,顶上可能平坦,⼴阔或成⼑⼝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致,或⼀侧急直,⼀侧缓和,多见於⼴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耸⽽绵长的,也可视为⼭脊,等⾼线表⽰⼭脊成椭圆形线。

⼋、⼭坳:位在⼀条狭窄上,两⼭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缓斜便於跨越的⼭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道路等⾼线表⽰⼭坳,⾃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脊上两⼭间的低浅处,但略⽐⼭坳为⾼,如鞍部地形狭窄⽽深下,⽤来作横跨⼭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隘参考资料:摘⾃百度怎样通过等⾼线辨认⼭顶鞍部⼭脊⼭⾕陡崖⼭顶凹地⼩环圈,区别要看⽰坡线;⼭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边。

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的判

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的判

M N
水往低处流
【精巧点拨】
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不同的山体部位: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E——陡崖。
【中考链接】 1.(2019年黑龙江绥化市)下列各等高线地形图中, 表示山峰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中考链接】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
新乡市第十一中学 贾心柯
山体 部位
等 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降__低___,常 山顶 用符号▲表示。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__低_____ 处凸出。
山谷 鞍部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__高_____ 处凸出。 相邻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 等高线 _重__叠____ ,常用符号
【拓展延伸】
1. 山体的不同部位与相关地理事物和活动: (1)山谷:
有可能发育成河流,条件允许可以进行漂流 (2)山脊:
可以成为分水岭 (3)陡崖:
可以攀岩;当流水遇见陡崖,可以发育成瀑布
【拓展延伸】
2.河流流向的判断
方法1:口诀法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拓展延伸】
2.河流流向的判断
方法2:取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①处为山谷 B.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600米 C.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①处坡度比③处陡
表示。
【易错辨析】
1.山脊和山谷 方法一:口诀法
山脊
山谷
凸为谷,凸低为脊
【易错辨析】
1.山脊和山谷 方法二:切线法
A OB
D O C
山脊:中间高,两边低 山谷:中间低,两边高

1-4 地形图的判读(分层练)

1-4 地形图的判读(分层练)

【教学帮】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1.4 地形图的判读填图过关练标出图中① ;① ;① ;① ;① 地形部位的名称。

【详解】读图可知:①处的海拔580米,高于其他等高线,判断其为山峰;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为山脊;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①处多条等高线在该处重合,为陡崖;①处为两座山峰直接平缓的部位,为鞍部。

【详解】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每种地形类型有不同的高度和地表形态,以此来判断地形。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在200以下,宽广平坦。

图中用绿色表示平原;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基础检测练(2023·广西·八年级专题练习)爨底下村坐落于北京西郊,素有“北京最美乡村”之称。

图左为“爨底下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右为村落照片。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由点C攀爬至溶洞,攀登的垂直高差大约为()A.60米B.70米C.100米D.130米2.由左图可知,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A.山谷B.山脊C.山地D.山区3.放眼望去,爨底下村呈现为独特的元宝形。

推测照片拍摄地位于图左中的()A.点A B.点B C.点C D.点D【答案】1.C 2.C 3.D【解析】1.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等高距是20米,C点海拔大致是630—650米之间,溶洞的海拔大致是730—750米之间,由点C攀爬至溶洞,攀登的垂直高差大致位于80—120米之间,根据题意,大约为100米。

故选C项。

2.读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密集。

坡度较陡且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类型最可能是山地。

结合题意,故选C项。

3.读图可知,拍出爨底下村呈现为独特的元宝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图中各点中,最好拍摄村庄的位置是D点,地势高、视线好,能观察到村庄全貌。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河流流向、聚落的选址)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河流流向、聚落的选址)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河流流向、聚落的选址)
知识点
1. 基本地形的判读——依据等高线
每一种地形,都对应着一种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

常见的地形有6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

2021-2022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精讲精练(人教版)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精讲精练(人教版)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

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重点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重难点训练一、选择题1.地图的种类很多,下列各项的使用目的与地图类型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外出旅游,应选择导游图 B.进入某动物园游览,要选择交通图C.找中东战争发生的地点,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D.找汶川地震的位置,查阅世界政区图【答案】C【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找中东战争发生的地点,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外出旅游,应选择交通图;进入某动物园游览,要选择导游图;找汶川地震的位置,查阅中国政区图;故答案选C。

2.非洲的最高峰是乞力马扎罗山海拔是5895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的海拔是-41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6310米B.6187米C.5480米D.5530米【答案】A【详解】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距离叫相对高度。

非洲的最高峰是乞力马扎罗山海拔是5895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的海拔是-41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5895米-(-415米)=6310米。

故选A。

3.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判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时得出以下结论,请你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图中①、②、③处都有可能发育成河流B.村庄甲位于水电站乙的东北方向C.B处、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为鞍部、陡崖D.村庄甲及附近地区若有大片农田,最有可能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答案】A【详解】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处中,②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不能发育成河流;从指向标可以看出,村庄甲是位于水电站的东北方向;B处、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为鞍部、陡崖;该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村庄甲及附近地区若有大片农田,最有可能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田,故选A。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二、课标解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这一课标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特别多的内容。

一、学生要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先从地面高度的计算着手,明确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才能会估算。

二、学生对山体的不同部位有明确的认识。

课标对这个内容没有要求,但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这些地形部位的具体形态,让他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指出,无疑就是纸上谈兵。

三、学生要会画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不只是本章的难点也是整本书的难点,如果学生没有经历将山体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就不能将具体地形形态与等高线地形图建立联系。

要想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亲身经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是最佳选择。

四、学生不仅需要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还要能识别鞍部和陡崖。

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五、“判读坡的陡缓”要想学好,需要学生能够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

在山体部位的立体介绍时,最好能够添加坡度陡缓的介绍。

这样在等高线上判读坡的陡缓时结合立体图,更容易理解。

这部分学生自己对照地形模型总结出规律,比告诉学生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之间关系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这个课标的达成需要大量的学生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山脊与山谷:山谷与山脊的等高线形状相似,都是弯曲的 不封闭曲线。等高线向高处突出的是山谷,向低处凸的是山 脊。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为山脊
40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为山谷
鞍鞍部部
三 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
3)鞍部:鞍部就像是骑马的马鞍,是两个山头之间相对低缓
的部分。一般来说在等高线地图上2个封闭曲线之间的部分是
探索思考
300米
a
b 100米 200米
1.b等高线图中的数字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2.同一条等高线上,什么高度相等? 3.一幅等高线图中,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
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相等 相等(等高距)
一 重要概念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山顶与洼地:山顶与凹地的等高线形状相似,都是封闭曲
线。山顶等高线海拔注记越向中间数值越大;凹地的海拔注
记越向中间越小。
山顶
洼地
200 300 100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中 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300200 100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中 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山脊 山谷
三 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
一 等高线的相关概念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1956 年,我国测绘部门把青岛监测站定为我国的海拔基准面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探究活动
请你评判
前年,西藏自治区某中学到我校进行友 好访问。可是在关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上 和我们的同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争吵:我 们的同学说珠峰“高”8844米,可藏族的 同学说珠峰“高”4000多米。究竟谁对谁 错?请你们来做评判~
实验感知等高线
把大小不等的三个硬币,由小到大依次叠在 一起,假设这是一座山,如何把这座“山”绘 制在平面(纸)上呢?
“山”
实验感知等高线
a
b
实验感知等高线
如果是山地,图b中的三条线1,2,3哪个最高?哪个
最低? 3最高,1最低
A B C高度相等
C
3
C
A3 B 2
1
2 A
1
B
高度相等a 的点的连线我们就称之b 为等高线。
学习目标
目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 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习重点: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 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学习难点: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②在等高 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鞍部。
鞍部
一组等高线的中间部分
三 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
4)陡崖:陡崖处等高线相交成一条线,一般用特殊的符号表 示。
陡崖
【不懂还有好办法】
山 山鞍 顶 顶部
四 课堂回顾与练习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Βιβλιοθήκη 闭合曲线 等高线向 中心(点) 低处突出
(线)
等高线向 高处突出 (线)
两个山顶 等高线重 之间低地 合的地方 (点) (线)
看看这个地区哪里是山顶?哪里是山脊?哪里是山谷?哪
里是陡崖?
陡崖
山顶
山谷
山脊 山脊
山顶 山脊
山谷
连一连: 山谷 山脊 鞍部 山顶 陡崖
200
300 400
A
B
400300 200
C
200300 400
D
E
填一填:
100
D
F
100
200
A 300 C
山脚C
山顶A
鞍部
山顶B
山谷
山脚D
缓坡
陡坡
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稠密
二 地形与等高线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识别山顶、山脊、山谷、 鞍部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地形 陡的部位等高线密集,地形缓的部位等高线稀疏。
三 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
山顶
洼地
三 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
3.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在等高线上标 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叫做海拔注记。这 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赏梯田美景,感知等高线】
【赏梯田美景,感知等高线】
【赏梯田美景,感知等高线】
二 地形与等高线
山谷 缓坡
鞍部
山顶
山脊
二 地形与等高线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 常见的地形部位。
200
300 B
E
A_山__顶_
B_山__顶_
C_鞍_部__
D_山__脊_
E_陡__崖_ F_山__谷_
读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B和C处上山到A点,哪里更容易?
为什么?
C 因为从C到A比 从B到A的坡度缓 (等高线比较稀疏)
本节课到此结束 下节课:分层设色地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