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与山脊的判读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A
B
400300 200
C
200300 400
D
E
100
D
F
100
200
A 300C
200
300 B
E
A_山__顶_ C_鞍_部__ E_陡__崖_
B_山__顶_ D_山__脊_ F_山__谷_
活动三 读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
•从B和C处上山到A点, 哪里更容易? 为什么?
C 因为从C到A比从B到A的 坡度缓(等高线比较稀疏)
P65活动1
从这幅图世你界能人悟口出仍点在什么急?剧增长
变化的趋势:缓慢 加快 更快 将逐渐趋缓
世界人口的增长
据统-计- ,我国每2秒钟就有1个婴儿出生,
每天大约出生5万人,每年_出_生__大约1900万人, 减去同期死亡人__口__,每年净增_人__口_大约1300万 左右,相当于一个上海的人口。
·人教版
练习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的地 方表示 (D )
❖ A、相对高度(值) B、海拔高度低
❖ C、坡度较缓
D、坡度越陡
2、以下表示山谷的是
3、下面A、B、C、D四图中,能反映“陡崖” 的是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学习目标
❖ 1、运用资料、地图说出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 点。
❖ 4.亚洲的东部和__南__部_____、欧洲以及_北__美__洲____
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地 区。
D
3
1
4A
C
1
3
3
B
2
四.不同的人种
1.人种和人种的主要类型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Fra bibliotek 2.人种的特征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识别山峰

识别山峰

识别山峰、山谷和山脊
等高线地形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也是为高中地理教学打好基础,也是与高中地理衔接必备的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对判读山谷、山脊普遍感到力不从心。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容易并且准确地判读呢?经过和同事交流探索,我认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山体的实物图片,了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洼地的具体位置。

或用手演示:握住拳头作为山的立体的结构,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

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

小指和食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

2、出示课本示意图,让学生自主感悟,总结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洼地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规律,特别是讲述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3、通过这两个环节大部分学生可能掌握了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山脊和山谷仍不明白,接着我在利用数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论证山脊和山谷。

如图:
在第一幅图上同一剖面上的三个点①②③的高度分别是200、300、300,中间低四周高,故表示的是山谷。

而第二幅,三个点①②③的高度分别是200、100、100,中间高四周低,故表示的是山脊。

4、巩固训练,当堂达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的判

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的判

M N
水往低处流
【精巧点拨】
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不同的山体部位: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E——陡崖。
【中考链接】 1.(2019年黑龙江绥化市)下列各等高线地形图中, 表示山峰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中考链接】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
新乡市第十一中学 贾心柯
山体 部位
等 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降__低___,常 山顶 用符号▲表示。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__低_____ 处凸出。
山谷 鞍部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__高_____ 处凸出。 相邻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 等高线 _重__叠____ ,常用符号
【拓展延伸】
1. 山体的不同部位与相关地理事物和活动: (1)山谷:
有可能发育成河流,条件允许可以进行漂流 (2)山脊:
可以成为分水岭 (3)陡崖:
可以攀岩;当流水遇见陡崖,可以发育成瀑布
【拓展延伸】
2.河流流向的判断
方法1:口诀法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拓展延伸】
2.河流流向的判断
方法2:取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①处为山谷 B.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600米 C.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①处坡度比③处陡
表示。
【易错辨析】
1.山脊和山谷 方法一:口诀法
山脊
山谷
凸为谷,凸低为脊
【易错辨析】
1.山脊和山谷 方法二:切线法
A OB
D O C
山脊:中间高,两边低 山谷:中间低,两边高

判断山峰

判断山峰

判断山峰、山谷、山脊的方法:
1、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是山谷。

凸低为脊,凸高为
谷。

如:
2、如下图:XY方向地势特点为中间高两侧低,为山脊;MN方向地势特点为中间低两侧
高,为山谷。

学生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经常会将山谷和山脊判断错误。

怎样区分山谷还是山脊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重中之重。

我觉得在这部分还是要掌握山脊和山谷的本质区别,从剖面上来看,中间高两侧低的为山脊,中间低两侧高的为山谷。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象,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常见地形:一、圆顶丘:等高线表示宽松,近於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独立小丘。

二、锥形丘: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於山地,状如锥形。

三、山额: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后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山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

七、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八、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参考资料:摘自百度怎样通过等高线辨认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山顶凹地小环圈,区别要看示坡线;山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里边。

山背曲线向外凸,山谷曲线向里弯;山背凸棱分水线,山谷凹底合水线.两山相连叫鞍部,高低两组等高线;群山相连最高处,棱线称为山脊线。

等高线山谷山脊的区别是什么

等高线山谷山脊的区别是什么

等高线明显弯曲,并且等高线凸出的方向指向海拔高处,就是山谷。

等高线明显弯曲,并且等高线凸出的方向指向海拔低处,就是山脊。

区别
一、海拔指向不同
山谷山谷是在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山脊山脊是在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二、等高线形状不同
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形状是从低往高突。

山脊山脊的等高线形状是从高往低突。

等高线的作用
①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②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③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1.2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素材(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1.2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素材(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实际中积累的各种识别山峰、山谷和山脊的方法(方法汇总)等高线地形图相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掌握难度较大,年年讲都觉得上一年讲的过程有纰漏、有缺憾,因为孩子们总是还有很多的困惑没有解决,总是希望自己这次再讲的时候要想的更周全,运用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几年的学习和实课讲解使得自己也收集了很多方法,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给自己汇总一下,写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

一、口诀法:外低内高封闭的曲线是山顶,向低处弯曲是山脊,向高处弯曲是山谷,两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作用)背记口诀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也是基础。

在实物模型认识的基础上辅助理解山地的不同部位是有必要的。

因为等高线地形图落实到平面的地图上,掌握口诀更显重要性。

二、教具演示法:1、等高线模型图:这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因为学校里一般都有,并且都不止一组道具,因为我们一般都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对于山体的各个部位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清楚的看到感知到,甚至是用手触摸它们的凹凸,感觉地形与地形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好的在脑中形成实物与地图的转换。

(我感觉视频中马燕文老师过多的以老师为中心讲解学生回答,不如先让学生对着模型图用自己知道的知识或者是小组讨论的方式猜一猜、试一试哪里是山体的部位,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再去重点讲解学生容易混淆的部位)2、课件展示法:多媒体的运用让我更多了一个方式来讲解等高线地形图这一节。

常用的就是视频中马燕文老师运用的那种,可以在平面与实体之间转换的,这种动画很直观的再现了从两座山如何制作绘制成图的过程。

(视频中虽然展示了此动画,但是老师问:看明白了吗?学生的回答不是很肯定,老师又演示了一遍,又让一位学生上台解释了一遍,效果就出来了。

感觉上经过了好几遍的过程,但是对于这种难理解的知识点,我觉得马老师处理的方式很好。

我感觉如果在演示动画之前,老师加设一个提问就更好了,那就是:同学们,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度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的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你能自己试一试如何才能做到的吗?这个提问学生一般不会有正确答案,但是会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脊与山谷的判别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处为山脊;而当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时,则表示该处为山谷。为了便于记忆,可以采用“凸低为脊,凸高为谷”的技巧。这一判别方法不仅适用于理论学习,还可应用于实际的地形图判读。例如,在例题讲解部分,通过对比不同等高线图,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山谷和山脊。此外,小试身手环节提供了实践机会,让读者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谷和山脊的位置,并理解山谷是河流可能形成的地方。通过掌握这些判别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形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