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山东:山东地域文化

合集下载

关于山东风俗

关于山东风俗

关于山东风俗
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其风俗习惯也有其独特之处。

下面是关于山东风俗的一些介绍:
1. 点头问候:在山东,点头问候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当地人见面时会互相点头示意,表达问候之意。

2. 拜年送礼:在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山东人习惯互相拜年,互相送礼。

这些礼物通常是一些有代表性的食品或饰品,如月饼、糖果、红枣等。

3. 打麻将:麻将在山东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活动,不仅老年人喜欢打,年轻人也非常热衷。

在山东,打麻将是一种社交活动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4. 婚礼习俗:在山东,婚礼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比如,新郎新娘斗地主、敬酒、穿新衣等等。

同时,也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如闹洞房、举行拜堂仪式等等。

5. 吃面食: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如饺子、面条等。

在传统节日和重要的场合,山东人也会准备各种各样的面食,以示庆祝和热情招待。

以上就是关于山东风俗的一些介绍,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山东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礼仪观念。

- 1 -。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二)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下游横穿山东,山东境内河长617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

现行河道是1855年(咸丰五年)改道而形成的,流经菏泽、聊城、泰安、德州、济南、滨州、东营7市,含25个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

在山东境内,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延伸、和流路的摆动、改造,形成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并在继续填海造陆。

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

九曲黄河流入大海1.黄河古迹文化遗存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同时也孕育了古老的齐鲁文明。

在黄河两岸,包括地上和地下,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址和风物遗存,使黄河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领地与城邑。

古时的菏泽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尧根据这一带气候变化规律创立的历法沿用至今;定陶县被史学家称为“天下之中”,曾是齐、秦、赵三国长期激战争夺的目标;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形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在已发现的8座龙山文化城址中,聊城茌平县教场铺、景阳冈龙山文化城为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是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是诸侯国必争之地。

今境内仍存孙膑用兵的马陵道、迷魂阵遗址及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遗迹;聊城最早的城址聊古庙,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为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北魏时聊城故。

新石器时代的滨州、东营古文化遗存主要有滨城区卧佛台遗址、惠民大郭遗址、邹平丁公遗址、鲍家遗址、博兴利城遗址、曹家遗址、村高遗址、阳信小韩遗址、广饶傅家遗址等。

文物与名胜。

早在旧石器时代,德州已有精美的黑陶器物;历史上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禹疏九河,其五在德”,禹疏九河的九条河有五条在德州境内,德州城南的禹城县也因此而得名。

在聊城地青州龙兴寺北魏贴金彩绘佛立像区出土的仰韶文化前期的双唇口小口瓶、双唇口细颈壶、弇口浅腹红锛顶残片,仰韶文化晚期的有肩石铲等器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唐固河汉墓群中出土的绿釉陶楼,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聊城光岳楼中遗存的清康熙帝、乾隆帝的诗刻及清代状元傅以渐的手迹,山陕会馆中尚存的12幅古代镌刻楹联等等,均为稀世之宝;全市尚存塔、楼、庙、寺、碑、亭、墓等名胜古迹500余处,建于宋代的铁塔,是中国现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是中国尚存的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是中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为海内之甲观”。

山东人文环境特点500字介绍

山东人文环境特点500字介绍

山东人文环境特点500字介绍
山东所在的齐鲁大地处X河下游,东境X海,西境为XX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多丘陵地,河道纵横,湖泽棋布,自然环境优美,物产富饶。

齐鲁文化,是指先X至XX时期曾经存在过的齐、鲁两地的地域文化。

齐地开放阔达,鲁地保守拘谨;齐地崇尚武功,鲁地注重礼义。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特别是X家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价值导向,已经深深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中,印到他们的灵魂上。

总体而论,山东的人文传统体现出以下特点:
1、重农抑商官本位。

文化本质上就是农耕文化,这种重农抑商的理论既符合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农求稳怕变的心理,也符合XX君主定邦安国的要求。

山东历代多出政治、文史之才,而少有科学技术之才,这种人才结构反映出山东民风和文风的特点。

2、循规蹈矩不求变。

山东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闯关东,耕种出一个又一个与故乡相同的村庄来,却不可能泛舟海外开拓出一个与故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截然不同的文明来。

3、仁义至上不言利。

山东人的“仁义”,一种视为正义的理想,无数关于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的传说成为山东人所称道学习的楷模。

4、质朴文少求实在。

山东人有思想但并不机智,有经商之能却不精于此道,有文化却不善于辞令。

齐鲁大地具有坚韧务实的传统,山东人具有质直、纯朴、宽厚、善良的性格。

我了解的地域文化或风俗山东作文

我了解的地域文化或风俗山东作文

我了解的地域文化或风俗山东作文提起山东,那可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风情的地方。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我对这片土地上的地域文化和风俗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真切的了解。

在山东,饮食文化那可是一绝。

就拿早餐来说,一碗热气腾腾的糁汤就能让你的一天充满活力。

糁汤的制作可不简单,需要用大骨头熬制许久,把骨头里的精华都熬出来,那汤才叫一个浓郁鲜香。

然后再打上鸡蛋,撒上香菜和胡椒粉,喝上一口,从嘴巴一直暖到胃里,舒坦极了!还有那煎饼,绝对是山东的标志性美食。

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家里的长辈们摊煎饼。

一个大大的鏊子,下面烧着旺旺的柴火,舀上一勺面糊,用特制的竹刮板迅速一转,一张薄如纸的煎饼就成型了。

刚出锅的煎饼,带着一股淡淡的粮食香气,卷上大葱、咸菜或者炒菜,咬上一口,那叫一个满足!山东人爱喝酒,这也是出了名的风俗。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那酒是少不了的。

酒桌上的规矩也多,主陪、副陪安排得明明白白,敬酒的顺序也有讲究。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拉着家常,气氛那叫一个热闹。

我还记得有一次参加亲戚的婚礼,那酒桌从屋里摆到了院子里,大家欢声笑语,举杯畅饮,为新人送上祝福。

那种浓浓的人情味儿,让人心里暖暖的。

山东的戏曲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吕剧。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听戏,一开始还不太懂,只觉得台上的演员穿着漂亮的衣服,化着精致的妆,咿咿呀呀地唱着。

后来听得多了,也慢慢能听懂一些剧情,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那些经典的曲目,像等,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每次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欢乐的童年时光。

再来说说山东的礼仪文化。

在山东,尊老爱幼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

家里来了客人,一定要热情招待,端茶倒水,礼数周全。

过年的时候,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则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着祝福和关爱。

这种礼仪传承,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融洽。

山东的庙会也是一大特色。

每年的庙会,那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各种小吃、手工艺品、游乐设施应有尽有。

山东的地域特色风俗

山东的地域特色风俗

山东的地域特色风俗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和风俗文化。

以下是山东的一些地域特色和风俗:1. 孔庙祭孔:孔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誉为“礼仪之邦”的山东孔庙更是全国最重要的孔庙之一。

每年的孔庙祭孔活动,通过祭祀孔子来弘扬儒家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

2. 赵城古戏:赵城古戏是山东省东营市的一个民间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出技巧。

它以唱腔、舞蹈和道具为主要表现方式,是山东省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泰山庙会:泰山庙会是在山东泰安市举办的一项庆祝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

这个活动是集青年文艺表演、庙会、赶集、赛龙舟及各种游艺集一体的盛会。

泰山庙会已成为中国华北地区传统民间庆祝活动的代表之一。

4. 青岛啤酒节:青岛啤酒节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啤酒文化和旅游品牌之一。

每年8月份,在青岛啤酒厂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爱好者和游客。

5. 枣庄醉翁街:枣庄醉翁街是枣庄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是一条集游览、休闲、购物、美食为一体的街区。

这里有古老的城楼、碑廊、酒吧、小吃摊点等,是感受枣庄古城文化和品尝当地美食的好去处。

6. 莱芜风筝节:莱芜风筝节是山东省莱芜市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春季举行。

这个活动已经成为全国性的风筝文化盛会,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看各种迷人的飞行表演。

7. 德州杂技:德州杂技是山东省德州市的一项传统杂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这种表演风格奇特、技法独特,表现出了山东人的坚韧不屈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总的来说,山东的地域特色和风俗文化丰富多彩,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当地自身的历史与现实。

这些文化遗产和节庆活动,都是深厚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山东地域文化 城市 书籍

山东地域文化 城市 书籍

山东地域文化城市书籍
关于山东地域文化和城市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
•《山东地名文化丛书》:这套丛书是山东省地名工作者努力践行地名文化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

它涵盖了山东的各个方面,包括名山大川、地名由来、历史沿革等,是了解山东地域文化的重要参考。

•《人文山东》:这本书以山东文化传统为主要内容,简要、系统地梳理了山东文化传统形成的地理因素、发展历程、涌现的精英人物和主要文化载体。

它提炼了人文
山东的精髓要义,突出了山东文化传统中的“情义”内核,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东文化的
气质神韵和山东人的精神品格。

•《山东地方史文库(第2辑):山东社会风俗史》: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山东的
社会风俗,包括衣食住行、生老婚丧、岁时节庆、生产活动、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行为规范。

它是了解山东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山东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这就是山东》:这本书由中国地图出版社策划出版,全景式呈现山东之美。

它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聚焦山东16个城市,弘扬城市文化,权威、立体、详细地展现
山东的历史文脉、地理国情、人文资源、社会发展成就。

这本书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讲述山东故事,是了解山东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读物。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了解山东地域文化和城市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山东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城市发展。

山东传统齐鲁文化(二)2024

山东传统齐鲁文化(二)2024

山东传统齐鲁文化(二)引言概述:山东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齐鲁文化。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山东传统齐鲁文化的重要方面,包括艺术、习俗、思想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山东传统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

正文内容:一、传统齐鲁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1. 绘画艺术:传统山东绘画注重写实和刻画情感,形成独特的风格。

2. 雕刻艺术:山东雕刻以木雕和石雕为主,注重雕工的技艺与创作思想。

3. 曲艺表演:山东有着丰富多样的曲艺,如相声、评书、快板等,为山东人民提供了娱乐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4. 书法艺术:山东书法注重笔势和结构,以楷书为主导,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和气势。

5. 剪纸艺术:山东剪纸具有精细、独特的特点,常常用于节日期间的装饰和表演。

二、传统齐鲁文化的民俗习俗1. 节日习俗:山东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有特定的庆祝方式和民俗习俗。

2. 婚俗:山东的婚礼仪式注重庄重而隆重,有多个环节和讲究。

3. 祭祀习俗:山东人民尊重宗族观念,有丰富的祭祀习俗,如祭祖、祭孔等。

4. 传统服饰:山东的传统服饰多以绸缎为材料,注重色彩和款式的鲜明与精美。

5. 风俗习惯:山东人民注重礼仪和尊重他人,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人情往来、宴席礼仪等。

三、传统齐鲁文化的思想与哲学1. 社会思想:山东传统齐鲁文化注重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强调忠诚、孝顺和家族观念。

2. 宗教信仰:山东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包括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对山东人民的思想和道德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3. 教育思想:山东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的学者和教育家,如孔子、曾子等,倡导勤学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4. 策略思想:山东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思想和策略,如孙武《兵法》中的谋略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5. 道德观念:山东人民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传承了慈善、助人为乐等传统道德观念。

总结:山东传统齐鲁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的民俗习俗和思想哲学,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山东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

山东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

山东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

山东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这些知识点在山东高考人文地理考试中经常出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山东高考人文地理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山东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山东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北濒渤海,南邻江苏,西毗河北、河南和安徽。

山东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之一。

此外,山东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山东的历史文化山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泰山、孔庙、曲阜、齐鲁文化等都是山东的著名文化景点。

泰山被誉为中华五岳之首,是中国的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是孔子的祭祀场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被誉为"九州文化第一州"。

齐鲁文化是山东的代表性文化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三、山东的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山东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山东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发展。

山东的制造业、能源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青岛、济南、烟台等城市成为了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山东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农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四、山东的城市发展山东的城市发展日益壮大,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发展优势。

青岛作为山东的经济中心和海港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港口条件。

青岛的经济以制造业、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为主,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重要竞争对手。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济南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特别是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烟台作为山东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山东:山东地域文化关键词:山东省情人文山东山东地域文化[提要]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地域特点为特征形成的文化。

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特质的地域文化。

这些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内.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地域特点为特征形成的文化。

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特质的地域文化。

这些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内蕴深厚,其中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有开拓、坚韧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有新工业革命的城市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对外交流文化等。

山东不同的地域文化既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铺就了广褒无垠的齐鲁文化大地,支撑起坚实巍峨的齐鲁文化大厦。

(一)泰山文化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

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

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

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

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

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

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

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

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

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

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

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

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

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

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

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

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

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

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

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

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

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

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

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

《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

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

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

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身份封过中岳嵩山外,其他所有的封禅都是在泰山举行的,这为泰山注入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

所谓封禅,就是祭天祭地,古代帝王用这种形式,表达对昊天上帝佑护的谢意,并祈求上帝保佑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历代皇帝选中泰山进行封禅仪式,就是认为泰山形体高大、位于东方,是可以与天交流的“天梯”。

帝王能与天对话,表明其威严神圣的地位崇高无比。

古代最初的祭天活动是一种叫“柴望”的仪式,即在山顶燃起大火,借青烟的徐徐上升,人们把心中的愿望带到天上,实现与天的交流。

“柴望”的仪式是很壮观,山上燃起大火,火中撒上名贵的香料,随着香烟腾空而起,山下万民欢呼,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时刻。

泰山祭祀把万众凝聚到一起,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就在这大火与欢呼中完成了升华。

历代帝王对泰山的祭祀封禅,留下了泰山独特的帝王文化印迹。

周代帝王留下了封禅遗址——周明堂,这是所谓先秦72代封禅泰山的帝王中留下的唯一遗迹。

秦始皇帝嬴政是史书正式记载的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皇帝。

从此以后,封禅逐渐脱离了“柴望”的原始形态,增加了更多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皇帝本人企求长生不老的求仙意识。

汉武帝在位54年,共8次来到泰山,5次登顶修封。

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时,公开了专给天帝看的玉牒书,还为泰山留下了号称天下大观的《纪泰山铭》,洋洋千余言,刻于13米多高的天然峭壁上;武则天封禅泰山留下了着名的鸳鸯碑。

然而,宋王朝时,宋真宗则演出了封禅史上的一出闹剧,把封禅推向了末路。

宋以后的皇帝不再到泰山封禅,而是改成了对泰山神的祭祀,规模也小得多了。

泰山宗教。

古谚云:“泰山神全”,意思是泰山一是宗教历史悠久,古今神仙都有;二是教种门派齐全,儒释道各有空间;三是诸神谱系错综,天地人三界共荣。

泰山这种古今兼备、天人合一的神谱结构,在中外名山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佛教。

泰山以寺院众多、高僧辈出、宗派纷呈而长期成为齐鲁佛教区的中心。

史书记载,最早到泰山传播佛教的是天竺高僧佛图澄的弟子郎公。

公元351年,郎公在泰山建郎公寺,并讲经布道。

着名的大字鼻祖经石峪《金刚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隋唐时代,泰山更是梵音四起,伽蓝毗邻,相继创建了藏佛寺、法华寺、竹林寺、天封寺等禅院。

宋以后,佛教的某些基本教义又为儒家吸收,泰山道教也渐渐并入儒、释。

泰山道教。

古老的原始崇拜,帝王的封禅,给泰山提供了道教发展的沃土。

泰山崇拜、封禅与祭祀都与道教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十分契合;而中国古代求仙访药、长生不死的人生期冀,又推动了帝王纷纷东巡到泰山祭祀天地,因此泰山逐渐成了道教势力的重要基地,道教成为泰山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副标题三教互补。

泰山宗教与其他各山相比,除了政教合一等特点外,更为突出的特色是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

中国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三教之间曾不断斗争、争宠,但同时也不断互相吸收交融。

总之,泰山宗教,贯穿了从原始自然崇拜到儒、释、道、天主、伊斯兰诸教的全部历史,从而证明了泰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神山、宗教山。

泰山民俗。

宗教的世俗化延伸,又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民俗的形态。

因此,泰山民俗亦有着自己的显着特色。

泰山有众多的神祉,而诸神中的绝大多数是民俗神。

东岳大帝、泰山老奶奶(即碧霞元君)、王母娘娘、石敢当、城隍、人祖、八仙、鲁班、风伯、雨师、火神、龙王、雷神、电母、关帝、药王、豆神、五哥、二郎等,几乎无一不是富有生活情调的民俗神。

其中最主要的泰山神有两个,一是东岳大帝,一是碧霞元君。

影响更大的是碧霞元君。

然而,在民众中,人们更熟悉和热衷的则是“泰山老奶奶”。

在泰山俗信中,有一种事象为“泰山石敢当”就是以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以禁压不祥之俗。

它在中国民间甚为流行,甚至影响国外。

艺术积淀。

泰山是文人的泰山,是政治的泰山,也是艺术的泰山。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一生中到过泰山,泰山成为他孜孜以求文化知识的地方,如今泰山上还有为纪念孔子而建的孔子庙。

秦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留下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的经典名句;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则为后人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句言;唐代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为泰山留下了绮丽的诗文;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成为不朽的诗句经典;清代作家蒲松龄的泰山诗赋《齐鲁青未了·抚台观风》、《登玉皇阁》等,都成为泰山文库中的不朽佳作。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之后,从泰山文化艺术的意义上,可以提到的名字还很多,康有为、梁启超、林纾、冯玉祥、毛泽东、蒋介石、徐志摩、泰戈尔、徐悲鸿、李健吾、刘海粟等,他们都是足以影响甚至改变历史的人,他们共同组成了泰山的文化记忆。

3.泰山精神自有人类以来,人们与泰山紧密相联,泰山不仅记录下了我们民族精神发展的历程,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泰山以其自身的特征,形成了不断进取、勇于超越的精神;扞卫尊严、永葆正气的精神;积极入世、乐于奉献的精神;善于吸收、勇于扬弃的精神,导引、框限着人们的精神投射方向。

泰山的高大、厚重、向上、不摧、充满生机、包容万物等特征,无时不在影响、感染着人们;而人的意志、理想、追求、性格,又经常与泰山的属性相契合。

于是,无生命的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了某些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不断积淀、凝聚、弃劣扬善、推陈出新,辐射到了更为广大的地区,得到了整个民族的认同,具有了影响全民族的力量。

(二)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下游横穿山东,山东境内河长617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

现行河道是1855年(咸丰五年)改道而形成的,流经菏泽、聊城、泰安、德州、济南、滨州、东营7市,含25个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

在山东境内,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延伸、和流路的摆动、改造,形成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并在继续填海造陆。

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

九曲黄河流入大海1.黄河古迹文化遗存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同时也孕育了古老的齐鲁文明。

在黄河两岸,包括地上和地下,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址和风物遗存,使黄河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领地与城邑。

古时的菏泽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着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尧根据这一带气候变化规律创立的历法沿用至今;定陶县被史学家称为“天下之中”,曾是齐、秦、赵三国长期激战争夺的目标;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形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