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合集下载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与效果评估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与效果评估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与效果评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也是引起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治疗脑梗塞的过程中,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脑梗塞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一、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1. 功能训练在康复治疗中,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塑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形体能力。

在功能训练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包括日常生活技能、康复运动等。

2.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脑梗塞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锻炼肌肉、恢复运动神经途径、改善病人的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和日常活动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练习手指灵活、抓握能力等,满足不同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3. 认知训练脑梗塞常常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这些都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在认知训练中,需要通过相关的认知改善训练,针对不同方面的认知障碍进行培训,包括注意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

4. 心理训练脑梗塞病人通常会伴随情绪不稳定,包括焦虑、抑郁等,这会给康复训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康复治疗中也需要进行心理训练,从情绪调节、压力缓解等方面入手,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增强康复意识和信心。

二、脑梗塞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为了更准确的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估。

目前主要常见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日常表现评估日常表现评估主要是从生活方面入手,评估患者的各项日常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包括如厕、梳洗、穿衣、吃饭等方面的表现。

2. 运动功能评估运动功能评估主要包括步态、协调等方面,通过对神经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来判断患者的身体恢复程度。

3. 心理状态评估心理状态评估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情绪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

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

节1: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康复措施来恢复患者的功能,包括运动、语言、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康复。

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旨在通过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常见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器械、日常生活动作模拟训练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步行、坐立、坐卧转换等活动能力。

2. 语言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主要针对脑梗塞后患者出现的语言障碍,包括失语、语言不流利等问题。

常见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语言治疗、语言理解训练、言语流畅性训练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言语交流能力,恢复正常沟通能力。

3. 认知康复训练认知康复训练着重恢复脑梗塞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力、计算能力等。

常见的认知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认知训练游戏、注意力练习、记忆训练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节2:脑梗塞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脑梗塞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是为了了解患者康复训练的实际效果,并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常用的脑梗塞康复训练效果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通过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来确定康复训练的效果。

常见的功能评估工具有巴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Barthel Index)和脑卒中障碍评估量表(NIHSS)等。

这些评估工具能够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2. 体力评估体力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情况。

常用的体力评估方法包括握力测试、肌肉力量评估等。

这些评估方法能够了解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强度和方式。

3. 语言评估语言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脑梗塞患者各阶段康复治疗方案,详细解读

脑梗塞患者各阶段康复治疗方案,详细解读

康复治疗的目标和方法
脑梗塞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康复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还需要充分考虑其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脑梗塞患者的特点
02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
1
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2
3
在脑梗塞发病后的6个月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是脑梗塞患者恢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残疾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心理适应能力。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职业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中期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功能恢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评估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康复治疗过程,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监督和辅助训练。
家属参与
中期康复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需要耐心坚持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xx年xx月xx日
《脑梗塞患者各阶段康复治疗方案,详细解读》
CATALOGUE
目录
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概述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脑梗塞患者中期康复治疗脑梗塞患者后期康复治疗脑梗塞患者长期康复治疗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估
01
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概述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
脑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与功能恢复评估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与功能恢复评估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与功能恢复评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瘫痪、语言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早期康复和功能恢复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尽早恢复身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脑梗塞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功能恢复评估方法。

一、脑梗塞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脑梗塞早期康复对于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早期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在脑梗塞发生后,早期康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脑梗塞常常导致患者的肢体瘫痪,使得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受损的肌肉功能,恢复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2. 语言和言语能力的恢复:脑梗塞常常导致患者失语或表达能力受损。

通过早期语言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会沟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减少交流障碍。

3. 神经功能的恢复:脑梗塞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早期的神经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神经功能,提高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水平。

二、脑梗塞早期功能恢复评估方法脑梗塞早期功能恢复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康复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功能恢复评估方法:1. Barthel指数评估(Barthel Index):Barthel指数评估是用来评估患者活动能力的常用工具。

通过评估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包括进食、洗澡、穿衣等方面,以确定患者的功能状态和康复需求。

2. 身体功能障碍评定量表(FIM评定量表):FIM评定量表是评估患者功能能力的常用工具之一。

通过评估患者在六个领域(自我照顾、控制食物、移动、如厕、沐浴、穿衣)的功能恢复情况,以确定康复计划和康复效果。

3. 国际肢体功能量表(FMA评定):FMA评定是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常用工具。

通过评估患者肌力、协调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以确定康复方案和康复效果。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康复效果评估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康复效果评估

自助小组: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支持,分享康复经验和心得
社区支持:社区提供康复资源和服务,帮助患者融入社会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康复政策和服务,保障患者权益
社区康复服务
01
02
03
04
社区康复中心:提供康复训练、咨询、教育等服务
家庭医生:提供家庭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
志愿者服务:提供陪伴、心理支持等服务
家庭康复设施:提供家庭康复环境和设备支持
03
04
社会支持与援助体系
家庭持:社区康复中心、志愿者组织等提供的康复服务和支持
政府支持:政府提供的康复补贴、医疗救助等政策支持
社会组织支持:康复协会、慈善机构等提供的康复资源和援助
家庭支持与自助小组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
心理康复的挑战:心理康复需要患者、家属和康复团队共同努力,需要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评估内容:包括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03
评估频率: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康复需求,定期进行评估,调整康复方案
04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进展,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调整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患者的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的重要性:心理康复是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康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心理康复的效果:心理康复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降低复发风险。
社区活动:提供社交、娱乐等活动,促进康复效果

急性期、康复期和稳定期等不同阶段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要点

急性期、康复期和稳定期等不同阶段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要点

急性期、康复期和稳定期等不同阶段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要点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临床上常表现为中风症状,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旨在通过促进神经再生、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不同阶段的脑梗死对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的要求和策略也不尽相同。

急性期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急性期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训练的目标是恢复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急性期,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和平衡问题等。

康复训练应重点关注肢体功能的恢复、语言和言语能力的提高以及平衡能力的训练。

物理治疗、语言矫正和平衡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康复护理在急性期脑梗死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康复护理包括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制定、疼痛和并发症的管理、情绪支持和教育等方面。

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疼痛和并发症的管理是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及时有效地管理疼痛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此外,情绪支持和教育也是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急性期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在患者早期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恰当的康复训练和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恢复期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恢复期脑梗死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功能恢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功能恢复训练主要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包括康复运动、物理治疗和康复理疗,旨在通过适当的运动和理疗手段,促进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恢复。

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

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

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脑梗塞是指脑血管长时间缺氧、缺血造成的脑组织病变。

脑梗塞后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康复治疗策略的选择、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技术,以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康复治疗的策略选择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治疗策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康复目标和家庭支持等因素。

1.1 药物治疗脑梗塞后即刻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脑部缺血缺氧的损害程度。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凝血剂、溶栓药物、降压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脑梗塞带来的不良后果。

1.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手段(如电刺激、磁刺激、温热疗法等)对患者进行治疗,以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

物理治疗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

1.3 言语治疗脑梗塞后常常伴随着言语和语言能力的损害,需要通过言语治疗来改善患者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言语治疗可以通过语言训练、听力训练等手段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技术康复训练是脑梗塞后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促进受损的脑功能的恢复。

2.1 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恢复、平衡训练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等。

通过进行适宜的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改善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的能力。

2.2 知觉训练脑梗塞后,患者常常出现感觉丧失或减弱的情况,需要进行知觉训练来恢复感觉能力。

知觉训练包括触觉训练、温度训练和身体定位感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感觉与运动之间的联系。

2.3 认知训练脑梗塞后的认知功能常常受到损害,需要进行认知训练来促进恢复。

认知训练可以通过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问题解决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认知功能。

三、康复治疗的效果与展望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适合的康复治疗策略和训练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使其恢复到社会生活中。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剧烈头痛、面瘫、失语和不能自主控制身体等症状下往往会匆忙就医。

虽然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因脑部受损而造成身体机能的障碍仍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 家庭适应能力的建立脑梗死患者在疾病过程中,通常会由于头痛、恶心、呕吐、失眠、情绪低落等原因而在短时间内内通常难以适应家庭环境,家庭成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照顾。

在康复期内,需要帮助患者重新适应家庭环境,包括个人生活和日常活动的训练。

2. 动态性平衡和协调性平衡的训练脑梗死患者在疾病发生后,身体的平衡感常常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动态平衡和协调性平衡的训练,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平衡能力。

3. 手部和脚部的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在疾病恢复阶段需要进行手部和脚部的康复训练,这是恢复正常日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4. 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是指人体不动时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脑梗死患者恢复期需要进行静态平衡训练,帮助他们尽早恢复平衡能力,以便加快恢复速度和提高生活质量。

1. 修改不良生活习惯脑梗死患者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适度锻炼、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等,既能促进康复,如若过度,也不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2. 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讲解脑梗死患者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相关职能部门应为患者提供情感、心理和物质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力求患者早日康复。

3. 多种方法进行中医调理在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期内,可以通过中医调理的方法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机能,例如针灸、拔罐、推拿等,这些中医疗法是对传统医疗手段的补充,也是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总之,在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护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增进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以便尽早融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因此,我们应认真对待康复工作,尽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康复评定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康复专科评定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综合评定推荐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A级证据)(2) 意识障碍的评定(3) 运动功能的评定①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运动障碍(轻瘫/肌力、肌张力、单个手指运动、协调性)的评估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 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②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上肢活动/功能评估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如Fugl—Meyer 量表上肢运动部分或箱子和积木测验。

③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平衡评估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④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移动能力评估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如腿部运动障碍用Fugl-Meyer 量表下肢运动5部分或步行速度;对于能行走的患者,利用10 m步行测试评估步速有助于确定功能性步行能力.⑥可考虑使用标准化调查问卷评估卒中幸存者对运动障碍、活动限制和参与性的感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⑦可考虑使用科技产品(加速度计、脚步活动监测器、计步器)作为评估现实世界活动和参与性的客观方法(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⑧使用相同的标准化工具进行定期评估以记录康复的进展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4)感觉功能(包括深、浅感觉、视觉、听觉)的评定①建议对所有脑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感觉检查(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很可能有必要对卒中患者进行感觉障碍评估,包括触觉、视觉和听觉(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B 级证据).②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听力障碍,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进行听力测验是合理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I a级推荐;C级证据).(5)言语功能的评定①建议由言语治疗师对存在交流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从听、说、读、写、复述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语音和语义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C级证据)。

②交流评估应包括访谈、对话、观察、标准化测试或非标准化项目;评估言语、语言、交流认知、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识别交流的优势和缺点;以及确定有用的代偿策略(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B 级证据).③当面对面评估不可能或不切实际时,远程康复是合理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A 级证据)。

④交流评估可以运用ICF 框架来考虑个人的独特优先事项,包括生活质量(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级证据)。

(6)吞咽功能的评定①建议所有急性脑卒中患者经口进食、进水前均应完成吞咽功能筛查。

应有经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言语治疗师、医师或护士)在入院24 小时内进行筛查(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推荐对急性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困难筛查,以发现吞咽困难或误吸,后者能导致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及其他并发症(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级推荐;B级证据);由言语一语言治疗师和其他经过培训的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吞咽困难筛查是合理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Ia级推荐;C 级证据)。

②两周内应每天进行吞咽功能的监测,明确是否能快速恢复.饮水试验可以作为脑卒中患者判断误吸危险的筛选方法之一。

但约有1/3 至1/2 的误吸患者为隐匿性误吸,需要进一步的仪器检查明确诊断(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那些怀疑存在误吸的患者,很可能有必要进行仪器评估核实是否存在误吸以及确定吞咽困难的生理原因以指导治疗计划(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I a级推荐;B级证据)。

③建议筛查发现有误吸风险的患者,不应经口进食、进水,应进行进一步临床系统评价(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④推荐在患者开始进食、饮水或口服药物前进行吞咽评估(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级推荐;B级证据).⑤吞咽造影检查(VFSS)与吞咽纤维内视镜检查(FEES)都是评估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在不同的医疗中心、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时,临床医生应该权衡利弊,谨慎选择(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B级证据)。

具体仪器检查方法的选择(纤维内镜吞咽评估、电视透视检查、伴有感觉测试的纤维内镜吞咽评估)可根据可用性或其他因素考虑(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Ib级推荐;C级证据).⑥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床旁评价应该由掌握吞咽障碍治疗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

(7)认知功能的评定①康复小组进行早期认知功能筛查是十分必要的.详细的评价有助于确定损害的类型,并且指导康复小组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针对性的认知康复方法(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

当筛查显示存在认知损害时,进行更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以明确认知的优势和弱势领域可能是有益的(2016AHA/ASA 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C 级证据)。

推荐在出院回家前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认知损害筛查(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B 级证据)。

②建议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长谷川痴呆量表(HD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量表(NCSE)进行认知功能评定(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B级证据).③对于怀疑偏侧空间忽略的患者可考虑视野测试(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Ib级推荐;B级证据). (8) 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①所有脑卒中患者均应注意卒中后情绪障碍,在患者的全面评价中应涵盖心理史,包括患者病前性格特点、心理疾病、病前社会地位及相关社会支持情况(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

②建议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进行卒中后焦虑抑郁筛查(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

推荐使用结构式抑郁量表,例如患者健康问卷—2(PHQ-2),进行常规卒中后抑郁筛选(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B 级证据)。

③定期评估抑郁、焦虑和其他精神症状对卒中幸存者的治疗可能是有帮助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B 级证据)。

(9)压疮的评定①建议通过摆放适当的体位,定时翻身,应用气垫床和海绵垫,酌情使用预防压疮的辅料,及时清理大小便,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来预防压疮,应避免使用圆形气圈(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B级证据)。

推荐尽量减少或避免皮肤摩擦、减小皮肤压力、提供适当的支撑面、避免过度潮湿以及保持充足的营养和水合以预防皮肤破损。

推荐定时翻身、良好的皮肤卫生、使用专门的床垫、轮椅座垫和座椅直到活动能力恢复(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C 级证据)。

②患者、工作人员和看护者应接受有关预防皮肤破损的教育(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C 级证据)。

(10)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①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常规进行膀胱功能评价,脑卒中后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膀胱功能评价的方法之一(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②推荐对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评估:应获取卒中发病前的泌尿系统病史(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B 级证据);推荐对尿失禁或尿潴留的患者通过膀胱扫描或排尿后间歇性导尿记录容量来评估尿潴留(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B 级证据).对尿意和排空感的认知意识进行评估是合理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B 级证据).③对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肠道功能评估是合理的,包括以下内容:大便硬度、排便频率和时间(卒中发病前);卒中发病前肠道治疗史(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①Barthel 指数评价及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均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简单,信度高,灵敏度也高,可以用来评价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预后,推荐广泛应用(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功能独立性测量、Frenchay 活动指数、功能活动性问卷评定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推荐应用于临床ADL 评估(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A级证据)。

(12)骨质疏松的评定①脑卒中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有很大帮助,早期床边康复训练4 周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负重练习前,应再次评价骨密度(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②推荐女性卒中患者遵从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骨质疏松筛查建议(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B 级证据)。

③推荐对居住在长期护理机构的卒中患者进行评估,以明确其对钙和维生素D 补充剂的需求(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13)跌到风险评估①所有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应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对高风险患者要采取措施,预防跌倒(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②最常用的评估工具是Morse跌倒量表,Berg 平衡量表被证实在预测卒中患者跌倒风险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

③使用适合所处环境的确实有效的工具对卒中患者的跌倒风险每年进行1次评估是合理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B 级证据)。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开始时间①脑卒中患者尽早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评价和康复护理措施,以期获得最佳的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

②推荐在组织化多学科卒中治疗环境下为住院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治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③在卒中发病24 h内开始超早期大量活动会降低3个月时获得良好转归的可能性,因此不予推荐(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Ⅲ级推荐;A 级证据).康复治疗强度①推荐卒中幸存者接受强度与预期获益和耐受性相称的康复治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B 级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