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表格

内部控制是指机构或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用于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护资产和促进经营效率。内部控制框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一系列原则和指导性准则,用于帮助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框架。

1. 整体框架

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1.2 内部控制框架的作用

1.3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重要性

2. 17条原则

2.1 控制环境

2.1.1 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2.1.2 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

2.1.3 机构的组织结构

2.1.4 管理层的责任

2.2 风险评估

2.2.1 风险识别

2.2.2 风险评估

2.2.3 风险反应

2.3 控制活动

2.3.1 控制政策和程序

2.3.2 信息系统控制

2.3.3 控制的执行

2.4 信息与沟通

2.4.1 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2.4.2 信息的沟通

2.4.3 内部沟通

2.5 监督

3. 框架原则详解

3.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它涉及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

3.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对机构内外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及对风险的有效应对和管理。

3.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核心,它涉及制定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序,以及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有效性。

3.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以及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渠道。

3.5 监督

监督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最后一环,它涉及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改进。

4. 表格展示

(表格内容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展示)

5. 总结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是帮助机构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指导性准则,严格遵循这些原则能够有效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效能和可靠性,保障机构的经营安全和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推行和实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机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方面的全面考量,是构建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石。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原则进行更加详细的探讨,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实际应用。

1. 控制环境

1.1 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体现了对机构内外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管理层应该充分了解机构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便能够有效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1.2 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

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层本身能够秉持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道德原则,才能影响和引领整个机构员工建立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

1.3 机构的组织结构

机构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一个严密、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使各项控制措施得以有序展开,并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4 管理层的责任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是内控体系能否有效运转的关键。管理层应当积极履行内部控制职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对内控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风险评估

2.1 风险识别

对机构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压力、供应链风险等。只有对各类风险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2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来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包括风险的影响程度、概率

和可能性等方面的分析,以便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2.3 风险反应

对评估出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

险减轻等,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

3. 控制活动

3.1 控制政策和程序

建立完善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只有制定出适合

机构实际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和避免损失。

3.2 信息系统控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信息系统控制成为内部控制框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系统控制包

括安全、完整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控制活动。

3.3 控制的执行

制定出来的控制政策和程序需要得到全面严格的执行。只有控制政策

和程序得到有效的执行,内控体系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4. 信息与沟通

4.1 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的获取、存储和使用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4.2 信息的沟通

信息的沟通是确保内部各部门和员工之间信息畅通的重要方式,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使得机构的各项运营活动得以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4.3 内部沟通

内部沟通是机构内部协作和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良好的内部沟通,可以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达成组织目标。

5. 监督

5.1 监督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最后一环,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转。监督包括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改进。

5.2 监督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整改。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指导,对企业组织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企业组织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这些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经营安全和稳健发展。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表格

内部控制是指机构或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用于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护资产和促进经营效率。内部控制框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一系列原则和指导性准则,用于帮助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框架。 1. 整体框架 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1.2 内部控制框架的作用 1.3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重要性 2. 17条原则 2.1 控制环境 2.1.1 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2.1.2 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 2.1.3 机构的组织结构 2.1.4 管理层的责任 2.2 风险评估 2.2.1 风险识别 2.2.2 风险评估 2.2.3 风险反应 2.3 控制活动

2.3.1 控制政策和程序 2.3.2 信息系统控制 2.3.3 控制的执行 2.4 信息与沟通 2.4.1 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2.4.2 信息的沟通 2.4.3 内部沟通 2.5 监督 3. 框架原则详解 3.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它涉及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 3.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对机构内外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及对风险的有效应对和管理。 3.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核心,它涉及制定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序,以及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有效性。 3.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以及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渠道。 3.5 监督

监督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最后一环,它涉及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改进。 4. 表格展示 (表格内容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展示) 5. 总结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是帮助机构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指导性准则,严格遵循这些原则能够有效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效能和可靠性,保障机构的经营安全和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推行和实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7条原则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机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方面的全面考量,是构建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石。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原则进行更加详细的探讨,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实际应用。 1. 控制环境 1.1 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体现了对机构内外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管理层应该充分了解机构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便能够有效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COSO框架–内部控制框架

COSO框架–内部控制框架COSO框架-内部控制框架 在当今各行业中,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规范运营和权益保护的重要手段。COSO框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全球公认标准,旨在帮助企业制定和维护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本文将深入探讨COSO框架的核心组成、实施要点以及一系列不同产业应用的案例分析。 一、COSO框架介绍 COSO框架是一个基于企业目标的全面内部控制环境框架,由美国国际专业会计师协会(AICPA)旗下的企业管理机构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并开发。该框架侧重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目标导向的控制措施来提高运营效率和减少风险。 二、COSO框架的核心组成 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指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原则和理念,并通过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以及道德和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确定和分析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风险,以便制定适 当的控制目标和措施。通过对风险的全面评估,企业可以识别潜在的 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控制措施,以确保事务按照企业的 政策和程序进行。这包括审计、审批、核查和处理等一系列的过程, 以及相关的记录和报告机制。 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确保内部和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流动的有效和透明。这包括确保准确完整的信息,以及及时有效的内部和外部沟通机制。 5. 监督 监督是指领导层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这包括内部审计、独立董事会以及其他内部和外部监督机构。 三、COSO框架的实施要点 1. 领导层的参与 COSO框架的实施需要企业领导层的参与和支持,他们应当树立榜样,传递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在组织内部制定明确的控制目标。 2. 内部控制意识的提升

公司内控手册-内控手册

公司内控手册-内控手册 公司内控手册-内控手册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2) 一、目的、意义及原则 (2) 二、编制依据 (2) 三、使用范围 (2) 四、使用指南 (3) 五、维护及更新 (3) 第二部分:内部环境 (4) 一、组织框架 (4) 二、人力资源 (6) 三、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 (6) 第三部分: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 (8) 一、风险类别 (8) 二、风险评估 (8) 三、风险应对与控制的措施 (9) (一)外部风险应对措施 (9) (二)内部风险控制措施 (10) 四、具体业务风险与控制 (13) (一)、组织架构 (13) (二)、发展战略 (15) (三)、全面预算 (18) (四)、人力资源 (21) (五)、研究开发 (23) (六)、合同管理 (26) (七)、工程项目 (28) (八)、采购管理 (31) (九)、销售业务 (34) (十)、资金管理 (37) (十一)、资产管理 (41) (十二)、担保业务 (43) (十三)、财务报告 (46) (十四)、信息系统 (48) 第四部分:信息传递与沟通 (50) 一、对外信息沟通 (50) 二、内部信息传递 (53) 第五部分:内部控制实施与监督 (55) 一、内部审计委员会职责与权限 (55)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55) 第一部分:总论 一、目的、意义及原则 编制和实施《内部控制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为了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满足资本市场对公众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公司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最大化减少风险,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公司战略的实施。 本《手册》编写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彻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公司各项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在涵盖公司各项业务流程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在治理结构、机构设制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与公司业务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权衡成本与收益,以适当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二、编制依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2、《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及指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配套法规;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三、使用范围 本《手册》所规定的内部控制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以及所有业务和管理活动,各部门应按涉及自身活动的具体规定执行。

(完整版)COSO内部控制框架

COSO报告概述 COSO是全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英文缩写。根据萨班斯法案第404节条款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相应实施标准,要求公众公司的管理层评估和报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004年3月9日,PCAOB发布了其第2号审计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并于6月18日经SEC批准。SEC对该标准的认同等于从另外一个侧面承认了1992年COSO公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也称“COSO内部控制框架")。这也表明COSO框架已正式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参照性标准。 1992年Treadway委员会经过多年研究,针对公司行政总裁、其他高级执行官、董事、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高度概括,发布《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Interna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报告,即通称的COSO报告。该报告第一部分是概括;第二部分是定义框架,完整定义内部控制,描述它的组成部分,为公司管理层、董事会和其他人员提供评价其内部控制系统的规则;第三部分是对外部团体的报告;是为报告编制报表中的内部控制的团体提供指南的补充文件;第四部分是评价工具,提供用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用材料。 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用以促进效率,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有如下目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基本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组成 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 它包括组织人员的诚实、伦理价值和能力;管理层哲学和经营模式;管理层分配权限和责任、组织、发展员工的方式;董事会提供的关注和方向。控制环境影响员工的管理意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 2。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确认和分析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是形成管理何种风险的依据.它随经济、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而不断变化,需建立一套机制来辨认和处理相应的风险。 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 是帮助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它贯穿整个组织、各种层次和功能,包括各种活动如批准、授权、证实、调整、经营绩效评价、资产保护和职责分离等. 4.信息和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包括经营、财务、守规等方面,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处理的信息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也包括可用于经营决策的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和外部报告.所有人员都要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的关系;必须认真对待控制赋予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必须同外部团体如客户、供货商、监管机构和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

2013年COSO

2013COSO报告 2011年12月,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5月,COSO正式发布了次年内部控制框架。 出台背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13版)》出台的背景意义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 首次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践行标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20多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运营环境、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也多维地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对经营过程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问责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益相关者也更加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对业务决策的支持和公司治理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COSO委员会于2010年开始了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目的和出发点:《整体框架》的发布将有助于公司高管在企业运营、法规遵从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采用更为严密的内控措施,提升内控的质量。 新《整体框架》和原版相比,在基本概念、内容和结构,以及内控的定义和五要素、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标准等方面均没有变化,据此,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新《内控框架》对于原版内控不应称为改动,而是一种升级。 针对新《整体框架》相比旧《整体框架》的具体变化,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整体框架》相比原版,主要有三大亮点,即更实、更活、更稳。《整体框架》的发布将有助于公司高管在企业运营、法规遵从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采用更为严密的内控措施,提升内控的质量。

更实:提供了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素和工具 新《整体框架》与原版相比,细化了董事会及其下设专业委员会的描述,这只是一般性的改动,而且新《整体框架》里提到了很多案例,以增强从业者对内控体系建设的理解。不过,让专家们更感觉“入眼”的是新《整体框架》的一些实质性变动。 新框架在继承了旧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供了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素和工具,具体的变化体现在突出了原则导向,即在原有五要素基础上提出了17个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82个代表相关原则的主要特征和重点关注点的要素,这是本次修改的亮点,使内控体系的评价更加有据可循。因为之前版本的内控框架只有五个要素,更像是一个学术模型,具体要怎么做,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而这次COSO 委员会提到的17条原则都是相对来说更明确的动作,这为企业做内控提供了一套路线图,为企业评价内控提供了一张打分表,突出了这些点作为原则的重要性,而且特别强调了内控是基于这些原则的,从而使得内控建设的目标和内控评价的方法更加清晰。 这些原则无论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17条原则的第一条就要求企业要对正直、伦理道德这些价值观必须要明确展示,要有承诺。因为很多企业在内控建设中,仅仅是弄一大堆内控制度,管理层片面追求业绩,忽略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 新《整体框架》认识到不同企业因行业特点、规模大小方面存在区别,故而抓住内控的实质,提炼出相应的原则和要素,实际上使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能保持弹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相应的内控建设方式,而非千篇一律的内控模式,使内控体系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日常经营更好地有机结合,而非以多层皮的方式简单存在。 更活:强调企业可有自己的判断 新《整体框架》相对于旧框架,在内控建设和评价中,强调依赖于管理层自身的判断,而不是像原来一样要求严格基于证据。新框架强调董事会、管理层和内审人员拥有“判断力”,这是新框架比较“活”的地方。内控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如何认定有效性,企业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本质上在为内控解套,是新框架的灵魂。

COSO框架–内部控制框架

COSO框架–内部控制框架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激烈,内部控制越来越成为 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OSO框架(COSO Framework)是一 个广泛使用的内部控制框架,被认为是全球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参考模 型之一。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框架是对企业内部环境、目标和风险的整体规划和管理。 它包括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运营有效性和财务 报告的准确性。 COSO框架是一个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过程的框架。它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这五个要素相互关联,并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二、COSO框架的五个要素 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道德 操守、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可以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的坚实基础。 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并管理自身所面对的风险,确保目标的实现。 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建立的控制措施和程序。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控制活动,企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纠正错误、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率和有效性。 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中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它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记录和传递,以及沟通与交流。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可以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流动畅通。 5. 监督 监督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评估和监督。它包括内部审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以及外部审计等方面。监督过程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并为企业提供持续改进和发展的动力。 三、COSO框架的应用价值 COSO框架作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内部控制参考模型,具有以下应用价值: 1. 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COSO框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一致性。

内控建设的原则和四个阶段

推进企业内控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 企业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须从始至终贯彻四项基本原则:第一,一定要建立“战略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传统的内控建设高度关注风险,战略导向的内控建设则关注企业战略导向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图一:战略导向的内控体系建设示意图首先,是战略上“做什么、不做什么?”,对于企业来说,结合环境的动态业务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内控建设的核心环节;其次,是战略实施的路径,明确企业在未来3-5年内采取的分阶段战略措施,对于企业正确地规划内控建设的节拍至关重要;其三,在内部环境方面,从运营能力、成长能力、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有助于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方向。关注战略的指引,就像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找到了方向,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塑造了灵魂。第二,一定要明确重点建立“核心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内控体系建设,既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基础规范》的要求进行,在实施中又要抓准重点,关注核心模块的建设。第三,一定要建立“深浅适度”的内部控制体系。内控体系建设,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进行阶段性的安排。力争把企业的内控精力用在最为关键的地方。第四,一定要“内外结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但不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只不过国内企业还缺少相应的经验。因此,企业在首次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力,充分发挥专业化知识的优势,先学习,再提高,最后的目标是形成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和持续优化能力。四项基本原则,既是企业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出发点,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五、推进企业内控建设必须“求真务实” 从央企和上市公司开始强制性要求加强内控到在更大范围内逐步展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正在成为一个大的市场。笔者从2006年财政部着手起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时,就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的经验积累和方法论形成。从中央企业,到美国上市公司,再到中国上市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实践,形成了对于内控建设的系统思考。在我看来,企业推进内部控制最好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就是对企业的战略进行识别。当前中国企业大多数都还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战略的梳理,包括集团管控、业务特点以及业务环境等的识别,可以明确企业战略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是什么。根据企业的战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风险集中体现在哪些区域。然后进行针对性地规划,确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心。第二个阶段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围绕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建设、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设计公司级的内部控制。例如,在COSO框架的控制环境要素中,重点关注的包括道德准则、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这些内容属于整个企业的大环境,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模块里来建设。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发现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测试,全面解决这些问题。第三个阶段就是流程级和IT 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这是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把通过战略梳理确定的关键风险区域归结成流程地图,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描述,并找到这些流程中的风险点、现有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的缺失,从而制定内部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目标等。对于IT(信息系统)而言主要关注的是一般性控制缺陷,例如安全性的缺陷、硬件管理的缺陷等。通过流程级和IT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形成企业的风险控制矩阵,系统性地发现风险并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前三个阶段主要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比如公司没有战略、或者缺失流程、或者流程不合适存在风险,这就通过上述过程解决。但是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是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它有制度、有流程,只是没有去严格地执行。所以需要进行第四个阶段。它

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机构为了实现其业务目标而设立的一种系统,该系统涉及组织的结构、政策和程序,旨在提供合理的保证,说明组织的业务目标可以实现并且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框架下能够取得稳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管理者、董事会成员和其他机构雇员对组织的目标达成做出承诺,并对实施控制活动做出评价的过程。内部控制旨在提供合理的保证,保证组织能够实现其业务目标,并且在有关法律制度和规定的范围内取得财务报告的稳定性。内部控制还有助于帮助公司保持数据的准确性、遵守法律法规、防止欺诈和滥用、提高效率和操作。内部控制旨在为管理者提供一个适当和有效的框架,以帮助他们实现其组织的目标。内部控制体系是组织内部控制的总和,它可以根据实施范围的不同划分为总控制和业务控制。 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 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是在整个组织内部建立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错误和欺诈的发生,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顺利进行,保护和增值组织的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组织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专业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2. 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和要素 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 交流和监督。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基础,它由组织的制度和 文化、管理层的态度、价值取向和管理行为以及组织的人员结构、责 任分工和授权制度等因素组成。风险评估是组织评估和管理风险的一 个过程,其目的是确定组织所面临的各类内部和外部风险,并制定相 应的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是指组织 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控制措施,用以实施对各种风险的控制。信息与 交流是指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并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 及时、准确和完整,以便管理层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并及时作出决策。监督是指组织应当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得到 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3. 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和标准 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和标准包括: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内部审计等方面的要求。法律法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组织应当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保证组织的各项活动合法合规。内部规 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础,组织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保证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和执行。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组织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

内部控制指引18条

内部控制指引18条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设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旨在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发展。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18条内部控制指引: 1. 定期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 2. 制定完整的财务制度和流程,明确各操作环节的职责和权限。 3. 实施职责分工制度,通过具体的操作规定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化。 4. 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管理、绩效考核及聘任程序等。 5. 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各项财务操作流程及财务法规。 6. 统一收付款制度和账户,建立完备的账户管理和资金监管机制。 7. 实施保密制度,制定保密规定、管理、借阅程序等,并进行保密培训。 8. 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流程,包括采购、领用、库存及盘点等环节。 9. 每年进行资产清查,做好资产登记、资产处置等日常工作。 10. 建立风险基础资料管理制度,包括风险报告、汇报制度等。 11. 实施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包括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安全等。 12. 严格执行所有的标准操作程序,杜绝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 13. 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流程,严格执行投资决策程序,遵循投资审批规定。 14. 实施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预算、投资计划、资金监督等。 15. 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流程、范围和标准。 16. 制定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原则、实施流程等。 17. 实施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档案,定期开展内部合规审计工作。 18. 向员工发出有关内部控制的明确指示,切实增强员工的意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要进行纪律处分。

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整体升级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于2013年5月14日发布《2013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其配套指南。《整体框架》的发布将有助于公司高管在企业运营、法规遵从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采用更为严密的内控措施,提升内控的质量。 COSO原《整体框架》发布于1992年,21年的时间过去了,资本市场和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要求《整体框架》有所调整。 据了解,新《整体框架》和原版相比,在基本概念、内容和结构,以及内控的定义和五要素、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标准等方面均没有变化,据此,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新《内控框架》对于原版内控不应称为改动,而是一种升级。新《整体框架》相比原版,主要有三大亮点,即更实、更活、更稳。 更实:提供了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素和工具 新《整体框架》与原版相比,细化了董事会及其下设专业委员会的描述,这只是一般性的改动,而且新《整体框架》里提到了很多案例,以增强从业者对内控体系建设的理解。不过,让专家们更感觉“入眼”的是新《整体框架》的一些实质性变动。 新框架在继承了旧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供了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素和工具,具体的变化体现在突出了原则导向,即在原有五要素基础上提出了17个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82个代表相关原则的主要特征和重点关注点的要素,这是本次修改的亮点,使内控体系的评价更加有据可循。 新框架提供了17条具体的原则,这是新框架比较“实”的地方,因为之前版本的内控框架只有五个要素,更像是一个学术模型,具体要怎么做,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而这次COSO委员会提到的17条原则都是相对来说更明确的动作,这为企业做内控提供了一套路线图,为企业评价内控提供了一张打分表。 更活:强调企业可有自己的判断 新《整体框架》相对于旧框架,在内控建设和评价中,强调依赖于管理层自身的判断,而不是像原来一样要求严格基于证据。新框架强调董事会、管理层和内审人员拥有“判断力”,这是新框架比较“活”的地方。 “新《整体框架》认为,内控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如何认定有效性,企业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本质上在为内控解套,是新框架的灵魂。” 新版内控强调在内控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与效率的结合,建议管理层通过判断,去除那些失效、冗余乃至完全无效的控制,提升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而非单纯地为了控制而控制。 更稳:强调内控有效性的认定 新框架对于如何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进一步澄清,尤其强调内控五要素中的每一项都会受到其他要素的影响,应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并且描述了不同要素下的控制措施如何影响其它要素下的原则,有助于整合性地看待内控体系和控制措施,而非孤立对待。

内部控制体系基本框架-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图

内部控制体系基本框架 目次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编制原则⋯⋯⋯⋯⋯⋯⋯⋯⋯⋯⋯⋯⋯⋯⋯ 1.4 主要应用⋯⋯⋯⋯⋯⋯⋯⋯⋯⋯⋯⋯⋯⋯⋯⋯⋯⋯⋯⋯⋯⋯⋯⋯⋯⋯⋯ 1.5 主要内容⋯⋯⋯⋯⋯⋯⋯⋯⋯⋯⋯⋯⋯⋯⋯⋯⋯⋯⋯⋯⋯⋯⋯⋯⋯⋯⋯⋯ 1.6 控制的原则⋯⋯⋯⋯⋯⋯⋯⋯⋯⋯⋯⋯⋯⋯⋯⋯⋯⋯⋯⋯⋯⋯⋯⋯⋯⋯⋯ 1.7 控制的职责⋯⋯⋯⋯⋯⋯⋯⋯⋯⋯⋯⋯⋯⋯⋯⋯⋯⋯⋯⋯⋯⋯⋯⋯⋯⋯⋯2 框架基础 ⋯⋯⋯⋯⋯⋯⋯⋯⋯⋯⋯⋯⋯⋯⋯⋯⋯⋯⋯⋯⋯⋯⋯⋯⋯⋯⋯⋯⋯⋯ 2.1 公司愿景⋯⋯⋯⋯⋯⋯⋯⋯⋯⋯⋯⋯⋯⋯⋯⋯⋯⋯⋯⋯⋯⋯⋯⋯⋯⋯⋯⋯2.2 公司使命 ⋯⋯⋯⋯⋯⋯⋯⋯⋯⋯⋯⋯⋯⋯⋯⋯⋯⋯⋯⋯⋯⋯⋯⋯⋯⋯⋯⋯2.3 公司战略⋯⋯⋯⋯⋯⋯⋯⋯⋯⋯⋯⋯⋯⋯⋯⋯⋯⋯⋯⋯⋯⋯⋯⋯⋯⋯⋯⋯2.4 经营理念⋯⋯⋯⋯⋯⋯⋯⋯⋯⋯⋯⋯⋯⋯⋯⋯⋯⋯⋯⋯⋯⋯⋯⋯⋯⋯⋯⋯2.5 企业文化⋯⋯⋯⋯⋯⋯⋯⋯⋯⋯⋯⋯⋯⋯⋯⋯⋯⋯⋯⋯⋯⋯⋯⋯⋯⋯⋯⋯2.6 核心价值观⋯⋯⋯⋯⋯⋯⋯⋯⋯⋯⋯⋯⋯⋯⋯⋯⋯⋯⋯⋯⋯⋯⋯⋯⋯⋯⋯2.7 公司与政府的关系 ⋯⋯⋯⋯⋯⋯⋯⋯⋯⋯⋯⋯⋯⋯⋯⋯⋯⋯⋯⋯⋯⋯⋯⋯2.8 公司与投资方的关系⋯⋯⋯⋯⋯⋯⋯⋯⋯⋯⋯⋯⋯⋯⋯⋯⋯⋯⋯⋯⋯⋯⋯2.9 公司与员工的关系⋯⋯⋯⋯⋯⋯⋯⋯⋯⋯⋯⋯⋯⋯⋯⋯⋯⋯⋯⋯⋯⋯⋯⋯3 控制环境⋯⋯⋯⋯⋯⋯⋯⋯⋯⋯⋯⋯⋯⋯⋯⋯⋯⋯⋯⋯⋯⋯⋯⋯⋯⋯⋯⋯⋯⋯ 3 1 公司治理架构⋯⋯⋯ 3.2 管理理念及经营风 格 3.3 组织结构⋯⋯⋯⋯⋯ 3.4 诚信与道德价值观⋯ 3.5 权责分配体系⋯⋯⋯ 3 6 人力资源政策及实 施 4风险管理⋯⋯⋯⋯⋯⋯⋯⋯⋯⋯⋯⋯⋯⋯⋯⋯⋯ 4.1 风险管理内容⋯⋯⋯⋯⋯⋯⋯⋯⋯⋯⋯ 4.2 风险管理目的⋯⋯⋯⋯⋯⋯⋯⋯⋯⋯⋯ 4.3 风险管理信息的采集⋯⋯⋯⋯⋯⋯⋯⋯ 4.4 风险评估⋯⋯⋯⋯⋯⋯⋯⋯⋯⋯⋯⋯⋯ 4.5 风险管理策略⋯⋯⋯⋯⋯⋯⋯⋯⋯⋯⋯ 4.6 风险应对措施⋯⋯⋯⋯⋯⋯⋯⋯⋯⋯⋯ 4.7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5控制活动⋯⋯⋯⋯⋯⋯⋯⋯⋯⋯⋯⋯⋯⋯⋯⋯⋯ 5.1 实施控制活动的基本要求⋯⋯⋯⋯⋯⋯ 5.2 建立预算管理和经营活动分析评价制度 5.3 期末财务报告流程⋯⋯⋯⋯⋯⋯⋯⋯⋯ 5.4 建立控制活动体系⋯⋯⋯⋯⋯⋯⋯⋯⋯ 6信息与沟通⋯⋯⋯⋯⋯⋯⋯⋯⋯⋯⋯⋯⋯⋯⋯⋯ 6.1 信息⋯⋯⋯⋯⋯⋯⋯⋯⋯⋯⋯⋯⋯⋯⋯ 6.2 沟通⋯⋯⋯⋯⋯ 6.3 信息披露⋯⋯⋯ 7监督⋯⋯⋯⋯⋯⋯⋯⋯⋯ 7.1 持续监督⋯⋯⋯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 为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防范风险,提高运行效率所建立起来的 一系列组织、方法和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以 帮助企业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通过规范和约束内外部各种行为,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风险和资源的有效管理 的一系列组织、方法和措施。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1. 资产保护: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合理的保护,预防盗窃、浪费、 滥用等情况的发生; 2. 提高效率:通过规范和标准化流程,减少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提高运营效率; 3. 信息可靠性: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4. 业务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的 影响;

5. 合规性: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遵守商业伦理。 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1. 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整体管 理风气。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层级和岗位职责,强调职业道德和企 业文化,提供良好的内部控制的基础。 2.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风险 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控制活动:是指为达到内部控制目标而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和程序、审核和核对、物理控制等。 4.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层级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 沟通的过程。信息与沟通要做到及时、准确和可靠。 5. 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持续监督和评估的过程。监 督包括内部审核、独立审计、风险评估等。 四、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改进 企业建立和改进内部控制需要以下步骤: 1. 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风险情况,明确内 部控制的目标和重点。

(精编)内部控制管理手册(DOC 69页)

(精编)内部控制管理手册(DOC 69页)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体系框架分册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二○○八年一月 目录 公司简介……………………………………………………………………………………… 手册说明……………………………………………………………………………………… 1 总论…………………………………………………………………………………………1·1 概述………………………………………………………………………………………1· 2 内部控制体系框架………………………………………………………………………1· 3 组织结构、职责与权限………………………………………………………………… 2 控制环境……………………………………………………………………………………2.1 概述………………………………………………………………………………………2.2 诚信与道德价值观………………………………………………………………………2. 3 发展目标……………………………………………………………………………………. 2.4 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 2.5 风险管理策略……………………………………………………………………………. 2.6 董事会及下属委员会……………………………………………………………………… 2.7 组织结构………………………………………………………………………………….. 2.8 权利和责任分配…………………………………………………………………………… 2.9 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 3.10 员工胜任能力…………………………………………………………………………… 2.11 反舞弊机制………………………………………………………………………………… 3 风险评估……………………………………………………………………………………3·1 概述………………………………………………………………………………………3·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3·3 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4 控制活动……………………………………………………………………………………4·1 概述………………………………………………………………………………………4·2 控制活动的实施………………………………………………………………………… 5 信息与沟通…………………………………………………………………………………5·1 概述………………………………………………………………………………………5·2 信息………………………………………………………………………………………5·3 沟通………………………………………………………………………………………5·4 信息系统总体控制………………………………………………………………………5·5 信息系统应用控制………………………………………………………………………5· 6 信息披露………………………………………………………………………………… 6 监督…………………………………………………………………………………………6·1 概述………………………………………………………………………………………6·2 持续监督…………………………………………………………………………………6·3 独立评估…………………………………………………………………………………6·4 缺陷报告………………………………………………………………………………… 附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地区公司分册)编制规范……………………………………

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框架 什么是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框架是组织用来确保达成目标、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及合规运营的关键 工具。它是一套系统性和结构化的方法,用于管理组织内部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合规风险。内部控制框架的目标是确保组织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有效地保护组织免受各种风险的侵害。 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框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合理的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的体系,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经营结果。以下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几个重要方面: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框架帮助企业管理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等。通过建立一套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机制,企业能够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资产保护 内部控制框架可以帮助企业保护其资产,防止资产受到损失、盗窃或滥用。通 过建立资产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企业可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的价值和利益。 信息可靠性 内部控制框架确保企业的信息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财务报告 和信息披露的流程和要求,企业能够确保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给内外部的利益相关方,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 合规要求 内部控制框架能够帮助企业满足法规和合规要求。通过建立合规性的流程和控 制措施,企业能够保证其业务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减少法律风险和潜在的罚款或法律纠纷。 常见的内部控制框架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内部控制框架:

COSO框架 COSO框架是内部控制领域的国际标准,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咨询 委员会委托开发。COSO框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内部控制模型,分为五个组件: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通信、监督。 COBIT框架 COBIT框架是一个业务和技术管理的框架,由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SACA)开发。COBIT框架通过建立一套目标导向的控制模型,帮助企业实现对信 息系统的有效管控和合规要求的满足。 ISO 27001标准 ISO 27001标准是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它提供了一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指南,帮助企业确保其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信息资产免受各种威胁和风险的侵害。 内部控制框架的实施步骤 实施内部控制框架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风险识别和评估: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和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确 定关键风险和控制目标。 2.控制设计和实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 措施和程序,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的机制,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 可行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4.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的结果,不断优化和改进内部控制框架,适应企 业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总结 内部控制框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各种风险、保护资产、提高信息可靠性和满足合规要求。实施内部控制框架需要经过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设计和实施、监督和评估、持续改进等步骤。选择适合的内部控制框架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常见的框架有COSO框架、COBIT框架和ISO 27001标准等。

内部控制重点整理

八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检查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对 划分为两个层次,公司管理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分为战略控制、过程控制、任务控制。每一个层次包括四个部份:控制要素、控制方式、控制过程、控制绩效 1) 内部控制本身的成本2)过度的内部控制可能抑制企业创新、引起组织成员抵触情绪 3)局限性:成本效益权衡、例外控制、内部控制执行人员亵渎或者串通舞弊4)管理层滥用职权 通过管理结构的设计,由公司管理主体实施权责配置、制衡、激励与约束、协调等功能,促使管理人员更好的履责任。 ,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对 , 由公司管理主体(企业关键资源提供者)实施权责配置、制衡、激励约束、协调等功能,促进管理人员履行责任.它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构成的内部权力机构的权力分配及其相互制衡机制,其关键点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最终保证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流程与任务控制包括:业务流程控制、审批控制、成本控制、现金流量控制、定期或者不定期盘点、质量控制与项目控制等。 7 . (一) “经济人”假说: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对人施以监督、控制。采用X 理论进行管理的企业,可能会产生抵触经营目标的消极态度,导致伪造预算结果、不传递真实信息或者不良的信息交流 (二) “社会人”假说: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一致。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的群体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对成员有很大的影响。 (三)“自我实现人”假说:组织行为研究表明, 以Y 理论为基础的企业和领导风格可带来较大的效益。企业中各层次的员工都有决定于自身目标的需求: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追求同事的承认;劳动补偿。认识到个人需求的特点,对控制是很重要的.Y 理论假设人并非懒惰的,如果管理者能提供合适的环 境发挥其潜力,员工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I。前言 II。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概述 III。内部控制管理组织 IV。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V。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___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方法 VII。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与评价 VIII。附录 XXX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前言 为规范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手册。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保障财产安全、预防和发现错误和违法行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内部控制管理组织 本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由内控工作组具体负责,___对内控工作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合作、相互制约、及时反馈、动态调整。 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价。 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方法

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方法包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内部控制流程的监督和改进。 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与评价 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与评价应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自评和监督评价。 附录 本手册的附录包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图、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细则等。 Xx单位为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 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特编制了《内部控制管理手册》。该手册将成为建立、执行、评价及验证内部控制的依据,确保单位从思想上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保证单位协调、持续、快速发展。本手册的实施对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相关业务流程,分解和落实责任,控制单

(管理)新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版)-中文版

(管理)新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版)-中文版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执行纲要 内部控制帮助组织达到重要的目标,维持和改进业绩。科索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使得组织能够开发有效果且有效率的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且能够适应变化的商业和运营环境,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促进规范决策和组织的治理。 设计并实施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充满挑战的;每天保持制度运行的效果和效率会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崭新且不断更新的商业模型,对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依赖,日益繁多的监管要求和检查,全球化和其他挑战要求每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都能够更加敏捷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运营和监管的环境。 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除了对制度和流程严格遵守外,还要求判断力。管理层和董事会通过其判断来决定多少控制是充分的。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每天通过其判断,在组织内选取,推进和实施各类控制。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师,以及其他的员工,通过其判断来监控和测试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本框架在内部控制方面,对管理层,董事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和其他与组织产生互动关系的相关方有所帮助,且不会过分死板;而 翻译:@注册内审师

这有赖于对内部控制体系构成要素的理解,有赖于对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实施的时机的洞见。 对于管理层和董事会,本框架提供: 一套工具,将内部控制推广到各类型的组织,无论行业或法律形式,无论在组织层面,经营单元层面或职能层面; 一种原则导向的方法,能够灵活设计,实施和推进内部控制,并留有判断空间——这些原则可在组织层面、运营层面和职能层面应用; 一些要求,具体阐述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和原则是如何存在和发挥作用,如何在一起产生协调作用; 一套工具,识别和分析风险,开发和管理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且更关注反舞弊措施; 一个机会,将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扩大应用范围,满足各种其他的报告、运营和遵循目标; 一个机会,清理那些在降低风险方面价值不大的无效,冗余和低效的控制。 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和组织的其他相关方,本框架的应用可使其:对于董事会针对内部控制的监管更有信心; 翻译:@注册内审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