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20002(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四)课程性质: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三、氏族文明的兴衰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三、文化艺术的萌芽考核要求: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第二章西方文明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世界通史.pdf

《世界通史世界通史》》课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150016 2.课程名称:世界通史3.学时/学分:102学时,6学分4.开课系(部)、教研室:人文教育系史学教研室5.先修课程:中国通史6.面向对象:人文教育系人文教育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二、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与目标与目标1. 课程性质:《世界通史》课程是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世界通史还是一名基础学科,历史学中的一些专门史,如民族史,文化史、外交史,政治思想史等,在世界通史里都有涉及,其他学科如科学社会主义,伦理学的某些内容也与之有一定联系。
要真正理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也必须学好该门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世界通史》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基本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而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培养学生运用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教学基本基本基本内容内容内容及要求及要求及要求第一章:古代文明(一)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各地区古代文明的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罗马文化的内容。
(二)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 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文化 二、埃及的君主专制第二节 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化 一、两河流域区域性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 、古巴比伦王国 三、亚述帝国 四、新巴比伦王国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五、赫梯、腓尼基、巴勒斯坦 第三节 印度文明 一、印度文化 二、印度列国时代 三、摩揭陀国家 四、贵霜帝国 第四节 希腊文明 一、爱琴文明 二、古希腊城邦国家 三、雅典民主政治 四、希波战争 第五节 意大利文明 一、罗马共和国的历史 二、意大利文化 第六节 古代非洲 第七节 古代美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希腊文明,爱琴文明,雅典民主政治。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世界文明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世界文明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 古代文明: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波斯等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中古文明:阿拉伯、欧洲中世纪、东亚(中国、日本、朝鲜)等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3. 近现代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以及各大文明在近现代的发展。
4.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明:全球化、科技革命、文化多样性与融合等趋势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主讲世界文明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现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文明史。
3.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世界文明史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探讨。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考核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发言、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 0%。
2. 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占总成绩的70%。
3. 平时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参考书1. 《世界文明史》(主编:王斯德),人民出版社。
2. 《全球通史》(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 《西方文明史》(作者:约翰·赫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4.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
5. 《世界文明史简编》(作者:马克垚),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上仅为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世界历史课程标准

世界历史课程标准
世界历史课程标准通常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和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性的世界历史课程标准大纲,供您参考:
1. 课程目标和范围
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2. 课程结构
古代历史:从人类起源、早期文明到古代帝国的兴衰。
中世纪历史:包括中世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近代历史:工业革命、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
当代历史:冷战、全球化、现代社会变革等主题。
3. 课程内容
不同地区的文明和文化:包括古埃及、希腊罗马文明、印度、中国、伊斯兰文明等。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世界大战、启蒙运动等。
文化交流和交融:丝绸之路、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化冲突和融合等。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小组讨论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这只是一个简要的大纲,实际的世界历史课程标准可能更加详细和具体。
建议您查阅您所在地区的教育部门或学校发布的官方课程标准,以获取更准确和详尽的信息。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历史学专业基础课【学分数】【适用专业】历史学【学时数】72 【编写日期】2012年12月21日一、教学目标世界古代史包括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讲述的是自人类形成以来至16世纪的世界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着重阐述这三个阶段各自形成、发展和解体的过程。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并顺利进入世界近现代史学习阶段的起点。
通过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世界古典文明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并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面,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史实,了解历史发展过程,明确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探索其发展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今后不仅能够胜任中学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工作,成为中学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而且能够成为未来适应社会并从事各项工作的预备性人才。
3.情感目标:在贯彻史论结合、突出重点的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音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加学生的历史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导言 2学时主要内容: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研究意义与方法,古代世界史的发展历程、史料与史学研究状况。
教学要求:了解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及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
重点、难点: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史学界对分期问题的讨论。
(二)第一章原始社会 2学时主要内容:1.人类的形成2.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3.氏族公社的解体4.原始精神文化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形成,原始社会的发展、解体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对人类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高等学校历史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历史教学大纲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这份高等学校历史教学大纲。
本大纲旨在指导历史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历史专业人才。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1.1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的主要事件和特点。
1.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与灭亡、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
1.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1.4 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
1.5 五代十国宋元: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元朝的统一与灭亡等。
1.6 明清时期: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2. 中国近现代史2.1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2.2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3 新中国成立至今: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
3. 世界古代史3.1 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历史。
3.2 印度、波斯、阿拉伯等文明的历史。
3.3 欧洲中世纪史:封建制度、教会、城市兴起等。
3.4 亚洲其他地区的历史:日本、朝鲜、越南等。
4. 世界近现代史4.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4.2 欧美国家的崛起: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
4.3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教育机构和国家的要求而有所差异,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历史教学大纲的概要:
1. 原始社会与古代文明
- 人类起源与早期社会形态
- 早期文明:尼罗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
2.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基督教传播、十字军东征、黑死病
-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科学革命、大航海时代
3. 近代时期与工业革命
- 探索与殖民扩张:哥伦布的航海、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体制
- 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变革
4. 战争与革命
- 近代战争:世界大战、冷战、二战
- 革命与独立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5. 现代社会与全球化
- 社会变革:人权运动、女权运动、种族平等运动
-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贸易、金融市场
6. 文化与思想
-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文化交流、宗教传播、语言传播
- 科学与技术进步: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医学进步
7. 跨文化交流与冲突
- 各大洲的交流与互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 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
8. 当代世界与全球议题
- 当代政治、经济、社会问题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科技、通信与信息革命
此外,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还可以根据教育机构的要求添加其他内容,如非洲历史、亚洲历史、拉丁美洲历史等。
大纲还可能包括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思考能力培养、文献阅读与解读等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最终,教学大纲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和历史意识,以及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世界文化史》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世界文化史》是历史学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通过系统讲述世界文化的起源、发展、转型、变迁的历程,使学生对于世界文化史基本内容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使他们能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评价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以期形成较强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分析能力,并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对世界和未来有更好的把握。
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世界文化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了解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深入研究和比较各民族或地区在不同时代文化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以之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变迁过程作出总体的考察,并努力探求人类文化变迁的本质与原因。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世界文化史》与《中国文化史》同时开设,相辅相成,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对世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2、《世界近代史》、《世界当代史》、《西方史学史》、《世界三大宗教与贵州民族宗教》、《日本近现代史》等后续课程的开始,使学生的世界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细化,深化他们对世界文化各领域的系统认识。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绪论 ( 2学时)一、文化的涵义二、什么是西方文化?三、中西文化的特点及交流四、研究西方文化的目的和方法1.基本要求(1)了解世界文化史的含义、主要内容和特点。
(2)掌握和认识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发展有何启示?2.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对于世界文化史基本内容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全面掌握世界文化史发展的主要线索,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评价了解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提高学生进行世界文化学习和历史研究的能力。
3.说明:本部分讲述是本课程的导入部分,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讲授法。
4.重点考核内容:世界文化史的含义、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第一章世界文化的起源(4学时)一、地中海与西方文化的源头。
二、古代近东文化:1、古代两河流域文化;2、古代埃及文化。
三、希伯莱文化:宗教文化——犹太教。
四、古代欧洲文化:基克拉泽斯文化、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1.基本要求(1)了解世界文化形成的地理、种族、语言背景,勾画出它的特点;了解古代近东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了解古代欧洲文化的主要内容。
(2)掌握希伯莱人的宗教——伦理思想2.重点、难点重点:古代近东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难点:希伯莱人的宗教——伦理思想3.说明:本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讲授法相结合。
4.重点考核内容古代近东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第二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6学时)一、希腊古典时代文化的繁荣1、城邦民主政治2、古典时代的哲学和政治学说3、戏剧,主要是悲剧和喜剧4、历史学5、建筑与雕塑;自然科学二、罗马古典文化1、罗马政体与政治思想2、罗马法与法学3、建筑与艺术1.基本要求(1)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异同点;了解古希腊罗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
(2)掌握古罗马法对西方法律思想的贡献及其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希腊古典时代文化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难点:如何认识罗马法?它是否从根本上规定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3.说明:本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课堂讨论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重点考核内容希腊古典时代文化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四)第三章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4学时)一、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对文化的垄断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三、中世纪的西方文化1.基本要求(1)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在西欧的垄断地位表现在哪些地方;了解西欧12世纪文化复兴的主要表现(2)掌握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它是如何发展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2.重点、难点重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难点:中世纪基督教是如何发展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3.说明:本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重点考核内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五)第四章近代西欧文化(4学时)一、欧洲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文化变迁从经济、政治的发展来看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2、宗教改革运动、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3、法国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
三、启蒙运动1、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2、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和史学3、17、18世纪的西方艺术四、近代欧洲文化的扩张1、地理大发现与海外殖民扩张2、欧洲文化在美洲的扩张3、传教士与西学东渐1.基本要求(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蒙运动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意义;了解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掌握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哪些历史进步意义。
2.重点、难点重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意义。
难点:如何认识和了解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哪些历史进步意义?3.说明:本部分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辅助及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重点考核内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意义;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六)第五章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科技革命(6学时)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科学的文艺复兴(约1500——1600年)2、批判时期(1590——1650)3、综合与巩固阶段(1650——1690年)二、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1、近代原子—分子的诞生、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物理化学的形成3、细胞学说的创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4、物理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三、第二次科技革命1、由电能引起的一场能源革命、电讯事业广泛地发展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建立、"钢铁时代"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四、二十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大发展1、改变世界的物理学;核能的利用2、空间科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五、生态环境的毁与治1.基本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
(2)掌握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难点: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造福人类、生态环境问题)。
3.说明:本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及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重点考核内容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七)第六章十九世纪的世界文化(6学时)一、时代特征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建立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主要理论来源。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从浪漫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1、浪漫主义文学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3、丰富多彩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4、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盛5、北欧文学的兴起6、19世纪的俄国文学7、美国民族文学的开创与发展三、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代表人物有贝多芬、舒伯特和韦伯等四、19世纪流派纷呈的西方绘画有浪漫派、现实派、印象派等1.基本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19世纪世界文化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了解19世纪的俄国文学和美国民族文学的开创与发展。
(2)掌握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之间有何关系?2.重点、难点重点:19世纪世界文化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
难点: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它们之间有何联系?3.说明的发展;本部分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辅助及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重点考核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9世纪世界文化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19世纪的俄国文学和美国民族文学的开创与发展。
(八)第七章现代西方文化(4学时)一、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1、尼采的“权力意志”论2、柏格森的生命哲学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二、经济学的发展1、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2、凯恩斯主义三、怪诞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1、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2、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迷惘的一代”等四、战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变幻1、存在主义文学与荒诞派戏剧2、“愤怒青年”与“垮派”文学3、脱离传统的“新小说”4、“黑色幽默”与非虚构小说1.基本要求(1)了解现代西方哲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以及为什么会出现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了解西方现代文学有哪些流派及其主要内容。
(2)掌握现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及各哲学、文学流派的发展。
2.重点、难点重点:现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及各哲学、文学流派的发展。
难点:20世纪的西方文化为什么会显示出躁动不安,为什么会对理性主义丧失信心。
3.说明的发展;本部分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辅助及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重点考核内容现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及各哲学、文学流派的发展。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核(开卷)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30%,期末考试:70%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参考资料:(1)董小川:《世界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庄锡昌:《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刘文龙等:《世界文化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执笔人:齐康教研室主任:司霖霞分管教学负责人:李忠峪2013年 12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