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专题提升训练6---简单机械实验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简单机械

最新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简单机械
物理
简单机械
考点一 杠杆的分类及平衡条件(重点)
【例1】(2021·营口)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 ) A.瓶盖起子 B.食品夹 C.核桃钳 D.起钉锤
【例2】(2021·泰州)如图,在均匀杠杆的A处挂3个钩码,B处挂2个钩码,杠杆 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中,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所用钩码均 相同)( D )
2.在杠杆已经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下,若力或力臂发生变化后,杠杆再次 平衡时,则变化后的力与力臂的乘积仍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
考点二 简单机械作图(重点)
【例3】(2021·赤峰)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通过支点O撬起石头,画出石头所 受重力G的示意图,以及力F的力臂L。
【例4】(2021·铜仁模拟)一个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 从地面提升到楼顶,要求绳子的自由端要向下拉,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 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滑轮作图:(1)判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方法:①在动滑轮和定滑轮间画
一虚线,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数即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②已知物重 G 物、动滑 轮重 G 滑和动力 F,则绳子的段数 n=G物+F G滑 ;③已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和重物上升的高度 h,则绳子的段数 n=hs 。
(2)根据绳子段数的奇偶性,确定绳子固定端的位置,即“奇动偶定”。①n
6.杠杆再平衡的判断(若F1L1≠F2L2,向乘积大的一边倾斜) 7.计算钩码个数或弹簧测力计示数 8.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例1】(2021·东营)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平_衡_____(选填“平衡”

九年级物理功、简单机械实验部分

九年级物理功、简单机械实验部分

功、简单机械实验部分实验1:测量平均速度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小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或“小”);(3)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6)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研究的是物体(选填“A”或“B”)的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体现出来的.(2)改变物体滑落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通过改变(选填“高度”或“质量”)来实现的.(3)本实验中研究的是_______的动能。

A.钢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B.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钢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D.木块的动能(4)若水平面为光滑的,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理由是:。

(5)小明两次实验操作,第一次木块A被撞得远,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1;第二次木块A被撞得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f1f2.(6)本实验采用了物理学中常用的两种实验方法,是和.实验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c.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记下实验数据;d.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做三次实验;e.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数值.(1)该同学在步操作之前漏掉了一个重要步骤: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调节平衡螺母的目的是避免杠杆的对实验的影响,水平平衡的目的是.(2)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3)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4)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5)如图所示,某次实验中用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一端的A点,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 a______F b(填“大于、小于、等于”)(6)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中考物理考点辅导《简单机械》

中考物理考点辅导《简单机械》

中考物理考点辅导《简单机械》
2019中考物理考点辅导《简单机械》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2019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制准备了2019中考物理考点辅导。

1.定滑轮
(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

绳子段数:动奇定偶。

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

(完整word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简单机械考点分类汇编——简单机械,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简单机械考点分类汇编——简单机械,推荐文档

2013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简单机械考点分类汇编——简单机(2012安徽)(2)如图b所示,利用动滑轮来提升一个物体,拉力F竖直向上。

动滑轮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的杠杆,请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O,并画出F的力臂L。

(2012安徽)17 •如图所示,有一斜面长为L,高为h,现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为G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

已知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则下列关于斜面机械效率n的表达式正确的是“V”)“V”)(2012北京)18.省力杠杆的动力臂 __________ 阻力臂。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2012北京)28.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 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 ,杠杆上相等刻线的距离相等,小华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B 点悬挂了 3个钩码,如图11所示。

为使杠杆保持水 平平衡状态,应该在 A 点悬挂 _____________ 个钩码。

(2012北京)34.小钢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G/ N 2 3 4 5 6 78 F / N 0.9 1.3 1.7 2.1 2.5 2.93.3^11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F 与重力G 的关系:F ____________19. (2012?畐州)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 两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则F 甲V F 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别为 W 甲和W 乙,$甲gw29. (2012?畐州)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大小_.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4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若每个钩码重1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甲乙(2012泉州)28.(5分)如图15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微专题简单机械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微专题简单机械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微专题:简单机械知识点梳理1.杠杆的五要素:2.力臂的画法:(1)先找支点;(2)再画作用线;(3)最后画垂线(不要忘记标垂直符号,还有力臂L)。

3.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 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还可写为:F1L1=F2L2。

4.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5.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s=nh;(4)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1nG物;(5)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及摩擦):F=1n(G物+G动);(6)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2倍重物移动的速度:v F=nv G。

(n表示直接连接动滑轮的绳子股数)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概念:η=W有W总×100%(2)计算:η=GhFs ×100%=GnF×100%(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加物重(增加有用功占比)②减轻动滑轮重③减少摩擦(4)特殊滑轮的机械效率:η=fnF×100% η=GhFs×100%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中的皮划艇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桨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可看作是一个杠杆。

下图中的船桨模型中最合理的是()A. B. C. D.2.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A. B. C. D.3.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A.A上升B.A下降C.A、B均静止D.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接近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阻力臂一直变大B.F先变小后变大C.一直是省力杠杆D.可以将杠杆OA拉至水平位置并保持静止5.甲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5Pa.现将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2kg,AO:AB=1:4,g取10N/kg。

中考物理专题-简单机械、机械功总结及重点复习题

中考物理专题-简单机械、机械功总结及重点复习题

中考物理专题-简单机械、机械功总结及重点复习题一、杠杆 1.完整的杠杆结构硬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作用在杠杆在使它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必须垂直于力,即l ⊥F 。

2.杠杆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注意:不一定是要在水平位置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在任意位置静止都算是杠杆平衡,但是在做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前,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3.杠杆的种类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杠杆,如羊角锤,老虎钳,动滑轮等;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费力杠杆,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竿等;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等臂杠杆,如托盘天平,定滑轮等。

二、滑轮:杠杆的一种变形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各个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2.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但要费一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一般讨论的问题是轻滑轮,即滑轮质量(重力)不计,如果要考虑滑轮的质量呢? 定滑轮(轻)模型 动滑轮(轻)模型三、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表达:Fs W =,条件:F 与s 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是能量的一个单位,故单位是“焦耳”(J )。

思考:不做功的几种情况?4.功率: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5.公式表达:tW P =,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 F P =。

O 1F 2F 1l 2l 动 力 阻 力 动力臂 阻力臂 2GF =G6.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常用单位是千瓦(kW ),1kW=1000W四、动能和势能1.动能E k :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221v m E k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中考总复习:简单机械(提高)知识讲解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中考总复习:简单机械(提高)知识讲解

总复习:简单机械(提高)【考纲要求】1、知道杠杆定义及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会画力臂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区别实际生活中的省力、费力及等臂杠杆;3、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实质,理解滑轮组。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考点一、杠杆1、杠杆的概念: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羊角锤。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F 1):使杠杆转动的力,一定是其他物体施给杠杆的力。

(3)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一定是其他物体施给杠杆的力。

(4)动力臂(L 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 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 F 1L 1= F 2L 2 要点诠释:杠杆的平衡不是单独由力或力臂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4、杠杆分类:(1)省力杠杆:L 1>L 2,F 1<F 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 L 1 大于阻力臂 L 2,平衡时动力 F 1 小于阻力 F 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

但是实际工作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

如撬起重物的撬 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

(2)费力杠杆:L 1<L 2,F 1>F 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 L 1 小于阻力臂 L 2,平衡时动力 F 1 大于阻力 F 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

使工作 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

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2022年中考物理提升训练及解析:简单机械

2022年中考物理提升训练及解析:简单机械

2022年中考物理提升训练及解析:简单机械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B.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C.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3倍D.增加物体重力可以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甲乙两种机械所做的功W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从图象可以判断()A.甲比乙做功快B.甲比乙做功慢C.甲比乙做功多D.甲比乙做功少3.如题图所示为“探究动滑轮的作用”实验,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1N,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N,钩码在保持静止的情况下,即将向上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符合实际的是()A.1.0N B.1.5N C.1.7N D.3N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划桨的手靠近支点,可以省力一些B.用力划桨的手远离支点,可以省力一些C.让皮划艇前进的力是船桨对水的力D.船桨是一个省力杠杆5.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每一个滑轮的重力都相等,用它们分别将物体G1、G2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G1=G2,则F1≠F2B.若G1=G2,则拉力做的总功相等C.若F1=F2,则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相等D.若F1=F2,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相等6.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50 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50 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1.3 N。

在0~2 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5.0 cm/s B.拉力F的功率为0.26 WC.有用功为0.55 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7.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B.刀刃很薄是为减少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力C.甘蔗放在a点比b点更易被切断D.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更省力8.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每个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专题提升训练简单机械实验题1.如图甲所示是描绘猴子和兔子分萝卜的漫画,究竟谁分得的萝卜重呢?某物理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乙所示。

(1)实验前和实验时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2)该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该组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F1•L1=F2•L2”。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理由是______;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臀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 3.0 10 3.0 10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猴子和兔子分得的萝卜是______(选填“猴子的更重”、“兔子的更重”或“一样重”)。

2.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定前4组数据,用二个动滑轮和二个定滑轮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1)请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______;(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__;(3)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有关;(4)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你认为这句话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数据中______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的;(拓展)在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真实值相比______(正常、偏大、偏小)。

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忽略绳重和摩擦):(1)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速度为______m/s。

(2)只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3)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

(4)小明同学分别使用动滑轮重相同的甲、丙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甲、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每个滑轮重0.5N)。

次数物体的重力/NG物体提升高度/mh拉力/NF绳端移动的距离机械效率/s/m1 2 0.1 1 0.366.7%2 3 0.1 1.40.371.4%3 4 0.1 1.80.374.1%4 2 0.1 1.50.2(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 (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中______ (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2)如图乙,若动滑轮重120N;忽略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一个质量为60kg、站在地上的人向下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此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最大值是______。

5.如图装置为某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时发明的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

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选择一根长lm的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左侧离中点10cm的A位置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50g、容积为80mL的容器。

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测量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置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

(1)在调节平衡螺母使该“密度天平”平衡时,若左端下沉,应将右侧平衡螺母向_______移动,直到杠杆水平平衡。

(2)该“密度天平”的“零刻度”应标在右端距支点___________cm处。

(3)该“密度天平”的最大称量密度值为___________kg/m3。

(4)若将钩码的质量适当增大,该“密度天平”的量程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拓展)该同学还想利用此装置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测量步骤如下:①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小石块和钩码拴好,分别挂于杠杆两侧,并改变二者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分别测出小石块和钩码到支点的距离L1和L2;③在容器中盛适量的水,将小石块浸没于水中,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测出钩码到支点的距离L2′;④小石块的密度ρ石=________。

(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6.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用/J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 4 0.1 0.4 1.1 0.5 0.55 72.7%2 4 0.1 0.4 1.6 0.3 0.48 83.3%3 2 0.1 0.2 0.9 0.3 0.27(2)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______;(3)第1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因而,由第1、2次实验可知:______。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下图中的四个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2)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实验,这是为了:(______)A.使用控制变量法;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好的减小误差;B.使每组数据更为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物理规律。

(3)若改用弹簧测力计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拉动C位置,若每个钩码重10 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10 N(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 位置挂上_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

(4)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①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_______的距离L2;(用题目中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________所给物理量表示);④用刻度尺测量E到B的距离L1,如图丁所示,则L1=________。

9.密度是物质重要属性,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

某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制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杠杆密度计,可以从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液体密度的数值,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结构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1只轻质杠杆(自身重力忽略不计)、2只相同的合金块M和N、103kg/m3)。

细线和水(密度为ρ水=1.0×设计过程如下:步骤1:将杠杆在中点O悬挂起来,合金块悬挂在A、B两点时,杠杆水平平衡.测出B点到O点的距离l0=18cm;步骤2:将合金块M完全悬挂到水中,移动合金块N至C位置时,杠杆又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B点到C点的距离l C=6cm;步骤3:在杠杆上标注刻度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密度为1.2×103kg/m3刻度线与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2)该液体密度计的量程是0至______×103kg/m3。

(3)要使制作的杠杆密度计测量精度更高一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 (4)设某个密度刻度线到B点的距离为l x,则l x与液体密度ρx的关系式是: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来表示)1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___状态(填“平衡”或“不平衡”);(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后进行图乙实验,在杠杆左侧某位置挂上钩码后,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当拉力逐渐增大到弹簧测力计最大值仍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

A.将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B.将弹簧测力计的悬挂点向右移动C.将钩码的悬挂点向右移动(3)如图丙所示,仍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上拉变为斜向上拉,测力计的示数将变___________。

11.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科技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展示牌(含牌面和支架),展示牌的重力为40N、重心为O,支架的夹角为60°。

为测试该展示牌的抗风力大小,以防止展示牌倾倒,小组同学将展示牌放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模拟测试,测试中假设风力F始终集中作用在展示牌的重心。

(1)第一组同学施加的力F1始终与牌面垂直,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力F1的大小为___________N。

(2)第二组同学施加的力F2始终与水平面平行,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则力F2___________F1(选填“>”“<”或“=”)。

(3)为防止展示牌倾倒,可行的措施是___________(说出一条即可)。

1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斜面倾斜程度物块重/N斜面高/m沿斜面拉力/N斜面长度/m机械效率较缓10 0.1 5.0 1 20%较陡10 0.3 6.7 1最陡10 0.5 8.4 1 60%(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______运动。

(2)沿斜面的拉力为6.7N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精确到1%)(3)分析数据可知,斜面长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机械效率越_______1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

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这种改变杠杆在水平平衡的方式是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______来实现;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也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______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

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乙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实验结论)如图丙、丁、戊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拓展应用)如图已所示,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此杠杆的支点是图中的______点。

14.同学们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费力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