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六、经期延长

七、经间期出血

八、闭经

九、崩漏

十、痛经

十一月经前后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

2经行泄泻

3经行浮肿

4经行头痛

5经行发热

6经行身痛

7经行吐衄

8经行口糜

9经行风疹块

10经行情志异常

11经行感冒

十二、绝经前后诸症

十三、经断复来

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二、带下过少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二、妊娠腹痛(胞阻)

三、异位妊娠

四、胎漏,胎动不安

五、堕胎,小产

六、滑胎

八、胎萎不长

十、妊娠肿胀

十一、妊娠眩晕

十二、妊娠痫证(子痫)子冒

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利尿、适时中止妊娠十三、妊娠小便淋漓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转胞、胞转)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二、产后发热

三、产后腹痛

四、产后身痛

五、产后恶露不绝

六、缺乳

七、产后抑郁

八、产后小便不通

九、产后小便淋漓

妇科杂病

一、不孕症

二、徵瘕

三、阴挺

四、阴痒

五、阴疮

六、盆腔炎1急性盆腔炎2慢性盆腔炎

基础大全:中医12科必学基础表格版!

基础大全:中医12科必学基础表格版! 重点:学现代中医前,先学四圣心源,阴阳变化篇: 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五行 (二)病因 二、中医诊断学 (一)望诊 (二)病因辨证 (三)三焦辨证

三、中药学 (一)中药的性能(二)中药的配伍(三)中药的用药禁忌 (四)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四、方剂学 (一)总论 五、中医经典 (一)内经 (二)伤寒论 (三)金匮要略(四)温病学 六、中医内科学(一)感冒 (二)肺痈 (三)不寐 (四)便秘 (五)腰痛 七、中医外科学

(一)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二)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三)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八、中医妇科学 (一)绪论 (一)女性生殖器官 (三)女性生殖生理 九、中医儿科学 (一)儿科学基础 (二)新生儿疾病 十、针灸学 (一)经络系统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十一、诊断学基础 (一)症状学 (二)检体检查 十二、内科学 十三、传染病学 文源:青衣说执医考试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原创版】 目录 1.中医学专业简介 2.大一课程设置 3.大二课程设置 4.大三课程设置 5.大四课程设置 6.大五课程设置 7.总结 正文 一、中医学专业简介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论体系的医学专业,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中医学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 二、大一课程设置 1.中医学基础:包括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2.现代医学基础: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医学知识。 3.公共课程:包括英语、体育、计算机等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大二课程设置 1.中医经典著作选读: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

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体系。 2.中药学:学习中药的性能、功效、用法等知识,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方剂学:学习各种中药的配伍及方剂的组成原则,掌握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4.针灸学:学习针灸的基本原理、经络、腧穴等知识,培养学生具备针灸治疗的技能。 四、大三课程设置 1.中医内科学:学习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2.中医外科学:学习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疮疡、骨折、脱位等。 3.中医妇科学:学习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等。 4.中医儿科学:学习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感冒、咳嗽、疳积等。 五、大四课程设置 1.中医临床实习:在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中医学研究方法:学习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中医学研究。 3.中西医结合临床:学习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六、大五课程设置 1.中医学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中国教育部学科分类表(2011年版)

中国教育部学科分类表(2011年版) 教育部将高等院校里的学科门类分类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 01哲学 0101一级学科: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经济学 0201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法学 0301一级学科: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 0302一级学科: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3一级学科: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 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4一级学科: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5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1 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 1.定义 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 2.1诊断依据: 2.1.1病史 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1.2 症状 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 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 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 血沉增快;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 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 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 血清CA125可增高; C反应蛋白可增高;

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 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 2.2.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2.2. 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借助于腹腔镜检查或病理活体组织检查。 2.2.4.陈旧性宫外孕多有闭经史及阴道流血,偏于患侧下腹痛,妇科检查子宫旁有粘连的包块,触痛,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2.2.5.结核性盆腔炎也是慢性疾病,多有其他脏器的结核史,腹痛常为持续性,偶有闭经史,常有子宫内膜结核,腹胀,偶有腹部包块,X线检查下腹部可见钙化灶,包块位置较慢性盆腔炎高,腹腔镜检查活检可明确诊断。 3.理法方药 3.1病因病机 肝郁气滞、寒湿凝滞、湿热瘀结、肝郁脾虚为冲任阻滞、胞脉失畅的常见原因。肝气内伤,气行不畅,血行瘀阻结于胞宫,可见肝郁气滞之象;寒湿之邪侵袭冲任、胞宫,与气血相结,血行不畅,则寒湿凝滞;湿热之余邪与气血搏结于冲任胞宫。经行、劳累耗伤气血,正气虚衰,可见湿热瘀结之象;脾虚之人,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木旺乘土。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留滞与冲任、胞宫发为本病。

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中医妇科学》所涉及方剂的方歌,顺序与教材一致

《中医妇科学》方歌 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 一.月经病 1.月经先期 1.1.气虚证 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肾气虚证:固阴煎 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 1.2.1阳盛血热症:清经散 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 玄参) 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 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月经后期 2.1肾虚证:当归地黄饮 景岳地黄饮,山萸引; 再加炙,滋肾养血通经灵。 2.2血虚证: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血寒症 2.3.1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2.3.2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 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 3.1肝郁证:逍遥散 3.2肾虚证:固阴煎 3.3肝郁肾虚:定经汤

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 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 4.1气虚证:举元煎 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 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 苋 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 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 草 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月经过少 5.1肾虚证:归肾丸 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 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血虚证:滋血汤 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 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 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 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6.经期延长 6.1气虚证: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 贼骨 6.2血热证 6.2.1虚热证:两地汤 6.2.2湿热证:固经丸 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归芍香附依; 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6.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7经间期出血 7.1肾阴虚证:两地汤 7.2湿热证:清肝止琳汤去阿胶、红枣, 加小蓟、茯苓 清肝止淋当归芍,生地丹柏大红枣; 黑豆牛膝香附配,亦可方中加阿胶。 7.3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逐瘀止血生地黄,桃仁赤芍生大黄; 枳壳丹皮当归尾,龟板醋制共合方。 8崩漏

(完整word版)中医妇科学复习题(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试题 (试卷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A 型选择题(每题共有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或最恰当者,并将号码写在题干后,共15分) 1.下列妇科著作不是清代作品的是: A.《傅青主女科》B.《女科经论》C.《胎产心法》D.《坤元是宝》E.《医宗金鉴》 2.生活所伤是致病的条件之一,下列不是主要致病因素的为: A.房劳多产B.饮食不节C.劳逸失常D.跌仆创伤E.工作环境 3.下列月经生理现象中不正常的是: A.月经14岁初潮B.经期3~7天C.周期28天左右 D.行经总量约50~80ml E.经血粘稠、凝结、有血块 4. 在经络与月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冲、任、督、带均下起胞宫B.冲为血海 C.任脉为阴脉之海D.带脉约束诸经,与冲、任、督三脉相联络 E.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 5.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代表方是: A.清经散B.固阴煎C.逍遥散D.两地汤E.丹栀逍遥散 6.左归丸治疗崩漏,适用于: A.肾阴虚型B.肾阳虚型C.脾虚型D.血热型E.血瘀型 7.痛经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调理冲任气血B.温经散寒C.行气活血D.补气养血E.清热除湿8. 湿毒型带下病证见: A.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气,或赤白相兼 B.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阴道干涩灼热

C.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黄绿如脓,或混浊如米泔,恶臭难闻 D.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绵绵不断 E。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 9。孕后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面色■白。多属于: A.虚寒型妊娠腹痛B.血虚型妊娠腹痛C.脾虚型妊娠腹痛D.肾虚型妊娠腹痛E.寒凝型妊娠腹痛 10. 孕后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阴道有少量出血者,称为: A.胞阻B.胞漏C.胎漏D.堕胎E.胎动不安 11. 一产妇,产后遍身酸痛,肢体酸楚麻木,乳汁不足,头晕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宜选 用: A.生化汤加减B.养荣壮肾汤加减C.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D.独活寄生汤E.身痛逐瘀汤 12. 不属癥瘕临床表现的是: A.胀B.下腹结块C.满D.溺不得出E.痛 13。与阴痛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肝B.肾C.脾D.心肝E.肝肾 14。产后乳汁自出是指: A.哺乳时乳汁自然流出 B.妊娠期乳汁自然流出 C.闭经时乳汁自然流出 D.产妇哺乳期间,乳头不经婴儿吮吸而乳汁自然流出者 E. 产妇哺乳期间,乳汁经婴儿吮吸而自然流出者 15。绝经期妇女,肾气渐衰,阴阳失调,易出现: A.经断复来B.痛经C.经断前后诸证D.闭经E.经间期出血 B 型选择题(每题共有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为每道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选用多次,或一次也不选用.共10分) A.《证治准绳》B.《千金要方》C.《经效产宝》D.《景岳全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