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顾和园的资料

合集下载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以下是关于颐和园的一些资料: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康熙、乾隆、光绪等多位皇帝相继扩建和修复。

园内的建筑、山水、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0多公顷,其中主体建筑位于西山脚下的万寿山上,园内有大片的湖泊和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成了山明水秀、奇峰异石的自然景观。

园内最著名的景点是万寿山上的长廊和17孔桥,长廊全长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每一块木质彩绘的断面画都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颐和园中的建筑主要分为山水区和宫殿区两部分。

山水区主要包括湖泊、山岛、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湖泊是昆明湖,它是中国皇家园林中最大的人工湖泊之一。

而宫殿区则包括了主要的建筑,如万寿山上的万寿宫、宜芸馆、长廊、苏州街等。

这些建筑多以仿古的建筑风格为主,色彩斑斓、雕梁画栋,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壮丽与精细。

颐和园的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思想,强调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园内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如瓷器、书法、绘画等,使得园内更具艺术和历史价值。

颐和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每年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欣赏其独特的景色和文化内涵。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风景和卓越的建筑艺术,吸引着无数游客,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颐和园都是一个让人陶醉其中的旅游胜地。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景区简介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

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

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

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

长廊之前是昆明湖。

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

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历史沿革金明时期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

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

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

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

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

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

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颐和园基本情况资料

颐和园基本情况资料

导游服务中心社会化志愿者培训资料一、颐和园基本情况1、简单概况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1750 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 ------" 康乾盛世 " 时期;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

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1924 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造园准则。

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3.02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 20 余处, 3000 余间古建筑,面积 70000 多平方米,古树名木 1600 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1.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起初被命名为“清漪园”,后来乾隆的子孙将其改为“颐和园”。

颐和园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独特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接下来,我们将带您逐一介绍颐和园的特点和魅力。

2. 颐和园的园林景观2.1 大型湖泊颐和园占地非常广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就是位于园中心的大型湖泊——昆明湖。

昆明湖面积广阔,水域碧波荡漾,湖岸上遍布各种奇花异草。

湖中心的玉堤是园内的主要景点之一,沿着玉堤漫步,可以欣赏到湖的美丽景色。

2.2 仿古建筑颐和园内还有许多仿古建筑,这些建筑以其华丽的外观和精细的工艺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湖畔的“万寿山”和“长廊”,它们被认为是颐和园的精华所在。

这些建筑依山傍水,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中,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2.3 园中的小景点除了大型湖泊和仿古建筑,颐和园内还有许多小景点值得一提。

例如,有著名的西堤、东堤,这两条人工筑堤连接了湖的两岸,形成了一条环绕湖泊的走廊。

还有慈禧太后的寿康宫,这是一个精美的宫殿,曾是慈禧太后休息和享受娱乐的地方。

3. 颐和园的历史意义3.1 皇家园林的代表作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展示了清朝皇室对园林艺术的高度追求和造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工艺。

3.2 与乾隆帝的相关性颐和园是由乾隆帝亲自主持建造的,吸收了他的建筑理念和审美观点。

乾隆帝对颐和园的建设非常用心,他甚至为园内的一些景点亲自命名,并亲自参与了一些绘画和雕刻的设计。

3.3 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认可使颐和园的地位更加凸显,也为保护和传承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提供了更多支持。

4. 颐和园的文化内涵4.1 人文景观颐和园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场所。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860年(清乾隆十五年),至公元1904年(光绪二十六年)全部建成。

该园林以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宏伟壮丽的一座。

后又经几次扩建,形成现在规模。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颐和园分为宫殿区、山区和湖区三大部分,以昆明湖为中心,占地313公顷。

其中水
面占889公顷,占总面积的84.1%。

山岭起伏,丘陵、湖荡、
平原星罗棋布,山水相依。

有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湖泊54个,其中湖面占85%以上。

颐和园的建筑分为宫殿区和湖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主要有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等建筑;湖区主要有昆明湖、万寿山、十七孔桥等建筑。

此外还有东宫门、照壁、玉澜堂、知春亭等建筑及长廊等园林建筑。

从颐和园大门入园,经石舫、德辉殿到佛香阁。

—— 1 —1 —。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距离北京市中心有约15公里的距离。

它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建,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成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精华,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其中水面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面积。

颐和园主要由山水园林和建筑群组成,它的特点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基础,融入人工建筑和园林布局,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和画意的美丽画卷。

颐和园的建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长廊,另一个是宫殿建筑。

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全长728米,被誉为“世界第一长廊”。

长廊上覆盖着上千种不同图案和花纹的彩绘,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长廊画廊。

长廊两旁种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珍贵花木,给人一种宛如进入仙境般的感觉。

除了长廊,颐和园的宫殿建筑也是其独特之处。

分布在园内的宫殿建筑有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万寿山大殿和佛香阁。

万寿山大殿是颐和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是乾隆皇帝的主要寝宫和办公场所。

大殿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屋顶是琉璃瓦和金顶,金碧辉煌。

佛香阁是一座七层八角形的宝塔,高约41米,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颐和园的山水景观也是其特色之一。

园内有一座人工湖,名为昆明湖。

湖水清澈见底,湖畔绿树成荫,湖中还有多座岛屿和桥梁,景色宜人。

周围的山峦、花草植被将湖水围绕,形成了一片自然和谐的景色。

湖畔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做十七孔桥,它是一座仿照杭州的西湖上的断桥建造的,十七孔桥上建有十七个拱洞,造型独特,让人赏心悦目。

颐和园除了山水景观和宫殿建筑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提。

例如,长廊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做寿皇殿,它是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的寿辰而建造的,是中国古代皇后的寝宫。

此外,园内还有一些风景如画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假山,增添了园林的艺术氛围。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一,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宫殿建筑使其成为了一座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游客,都能在这里体验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妙与魅力。

北京颐和园资料

北京颐和园资料

北京颐和园资料1. 简介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距离市区约15公里。

它占地面积达到约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被誉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皇家园林。

2. 建设历史颐和园的建设始于18世纪中叶,由清朝皇帝乾隆下令修建。

当时,颐和园被定位为一个宫廷花园,用来供皇帝和皇后休息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建筑和景点加入到颐和园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3. 主要景点3.1 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它是位于颐和园南部的一条长廊,全长728米,有近5000块彩绘的湖石板。

长廊内饰以宫廷风格,绘有各种动物、人物和山水图案,给人一种华丽而又庄重的感觉。

3.2 玉芬轩玉芬轩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建筑,它是乾隆皇帝送给他的母亲的礼物。

玉芬轩是一座仿古建筑,以红木建造,屋顶覆盖金黄琉璃瓦。

内部装饰精美,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3.3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人工湖,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湖面如镜,周围山水相映,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湖中还有一座仿古建筑——西堤楼,是欣赏昆明湖景色的绝佳地点。

4. 参观指南4.1 开放时间颐和园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对游客开放,旺季和淡季的开放时间可能有所调整,请提前查询相关信息。

4.2 门票价格颐和园的门票价格根据旺季和淡季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旺季(4月至10月)的门票价格为70元人民币,淡季(11月至次年3月)的门票价格为40元人民币。

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可享受半价优惠。

4.3 游览路线颐和园拥有广阔的面积,游客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游览路线。

一般建议从东堤楼开始游览,然后依次参观长廊、玉芬轩和昆明湖。

5. 总结北京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游览颐和园,可以领略古代皇家园林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关于北京颐和园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苑林区颐和园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

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

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

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

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

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

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

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

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

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颐和园昆明湖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

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

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

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

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

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顾和园的资料
1. 介绍顾和园
顾和园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顾和园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

它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以其精致的建筑、精心设计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2. 建筑及景观
2.1 园林结构
顾和园的布局采用了传统的对称式设计,以中轴线为中心,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部包括门厅、山石、连拱桥等景观;中部建有主体建筑和水景区;后部则是一个花草园。

2.2 主体建筑
顾和园的主体建筑是位于园林中央的宅邸,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

主体建筑由多个亭、楼、阁组成,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

建筑外立面修饰精美,雕刻工艺独特,展示了明清时期江南建筑的艺术特色。

2.3 水景区
园中的水景占据了重要位置,有小桥流水、碧水荷花等景观。

水景区域被巧妙地安排在整个园林中,与建筑、花草相互衬托,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2.4 花草园
顾和园的后部是一个以花草为主的园区。

园内种植了各种品种的花卉,四季花开,景色宜人。

花草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种植,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3. 文化内涵
3.1 传统文化
顾和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园内的建筑、景观、摆设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态度。

3.2 文人雅集
顾和园曾是明清时期文人雅集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文化名流。

这些文人在园中聚会、吟诗作画、切磋琴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人文化。

3.3 园林诗词
许多文人在顾和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园林诗词。

这些诗词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对园林美的赞美,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4 文化保护
顾和园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对园林建筑的维护和文化内涵的传承,顾和园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和弘扬。

4. 参观顾和园
4.1 开放时间
顾和园通常每天对游客开放,具体的开放时间会根据季节和节假日而有所调整。

游客可以提前查询园方网站或咨询当地旅游机构,以获取最准确的开放信息。

4.2 游览路线
顾和园提供了游览路线指引,游客可以按照指引依次参观各个景点。

在游览过程中,建议听取导游的讲解,深入了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3 注意事项
参观顾和园时,游客需要注意保持园林的整洁和环境的安静。

禁止随地乱扔垃圾、触摸建筑、破坏植物等行为。

游客还需注意个人安全,特别是在水景区域要注意防滑。

5. 总结
顾和园作为中国的一座古典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精致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

园林的布局、建筑的设计以及文化的传承,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

参观顾和园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环境,还能体验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去苏州旅游的游客们可以将顾和园列为必游的景点之一,亲身感受这座古老园林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