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卖杂货》赏析
广东风格钢琴作品《卖杂货》的艺术特色研究

广东风格钢琴作品《卖杂货》的艺术特色研究作者:赵昕来源:《大观》2022年第05期摘要:《卖杂货》是作曲家陈培勋在广东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融入西方钢琴技法创作而成的一首作品。
首先介绍《卖杂货》的创作背景,接着分别从曲式结构、和声运用、音色技法以及人文内涵方面详细剖析《卖杂货》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钢琴作品;《卖杂货》;艺术特色;广东民间音乐《卖杂货》是我国作曲家陈培勋在1952年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
该作品是基于中国传统音乐改编而成的,在中国的钢琴创作历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卖杂货》是以广东地区富有特色的音乐素材为蓝本,采用西方的钢琴技法进行艺术处理,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
一、钢琴作品《卖杂货》的创作背景陈培勋于1921年出生于香港,祖籍广西合浦。
在叔父陈德光的影响下,陈培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并且表现出很高的天赋。
到了中学时期,陈培勋获得了音乐奖学金,开始跟学校的音乐老师学习钢琴、管风琴以及作曲的相关理论。
1939年7月,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陈培勋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作生涯。
几年后,陈培勋在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应舞蹈家吴晓邦和梁伦之约,创作了第一部民族舞剧音乐《宝塔与牌坊》。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陈培勋辗转于祖国大地,曾经在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高校任教,致力于用民族音乐激发青年学生们用实际行动救国的热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培勋回到上海,拜谭小麟为师,继续在亨德米特作曲技法方面进行深造[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陳培勋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此时,文化艺术百废待兴,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层向全校师生发起创作民族音乐的倡议,于是朱工一动员作曲系的教师参与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
在这种背景下,陈培勋编创了四首广东音乐主题钢琴作品,而《卖杂货》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钢琴作品《卖杂货》是陈培勋在粤曲《卖杂货》和《梳妆台》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反映了当时在岭南地区流传的民间习俗。
弹奏钢琴乐曲《卖杂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弹奏钢琴乐曲《卖杂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苏宁【摘要】弹好钢琴曲<卖杂货>,在对这首乐曲进行深入的分析后,要深刻理解其内涵,认真把握好作品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以及风格等音乐内涵,再严格按照谱面上的一切标记正确演奏,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揭示作曲家的内心思想.【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4)004【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陈培勋;广东音乐;钢琴曲《卖杂货》【作者】苏宁【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北京,10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24.1钢琴曲《卖杂货》是由作曲家陈培勋创作的一首具有典型地域风格的钢琴小品,全曲生动活泼,开朗幽默,是广大钢琴学习者经常弹奏的曲目。
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弹奏这首钢琴作品是笔者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主要从了解创作背景、正确读谱、曲式分析、踏板的运用四个方面阐述弹奏这首钢琴作品《卖杂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曲家陈培勋是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
中学时,师从管风琴演奏家加拉福特和施密斯学习钢琴及作曲理论,1939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学习,解放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
陈培勋的一生对中国钢琴音乐和管弦乐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主要的钢琴作品有《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变奏曲》、《平湖秋月》。
这5首粤调钢琴曲是用民间音乐编配或以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充满了民族风情和民族气息,表现出深厚的民族底蕴。
作品既保持了广东音乐浓郁的艺术特色,又较好地发挥了钢琴演奏的特点,在我国钢琴文献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度被选为国内外大赛的参赛曲目和国内钢琴考级的曲目。
广东音乐的素材主要吸收了中原古乐、昆曲牌子和江南小曲的风格,其中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音乐,是从广东戏曲中的“过场”和民间“小调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当代戏剧戏曲音乐钢琴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优秀钢琴作曲家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将西方钢琴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断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情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
特别是将西方钢琴技艺与中国戏曲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
这种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拓展了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为钢琴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平台,也为这件西洋乐器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使更多的中国听众熟悉和喜爱。
本文通过总结作曲家创作的中国戏曲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归纳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三要素,它们分别为:一、以戏曲音调为创作要素我国戏曲音乐具有相对独立的、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戏曲音乐是整个戏曲综合艺术中区分不同剧种的明确标志。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吸取了众多戏曲的曲牌音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
昆曲。
集南北两曲系统之大成。
南曲流丽悠远,婉转缠绵、柔漫悠远;北曲跌宕起伏、宽宏大气、豪放恣意。
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原来北曲的特性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
而南北曲的相辅相成,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剧情内容的需要。
丁善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中的主题,就是来自于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音调。
春龙创作的钢琴小品《幸福的童年》同样采用了昆曲音调。
京剧。
由“西皮”“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
曲调十分丰富且变化无穷。
“西皮”腔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曲调高亢。
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腔旋律色彩暗淡、凝重,给人以沉重、悲凉之感。
江文也《断章小品十六首》,其中的第十一首“午后胡琴”是由京剧的“二黄”音调变形而来。
张朝教授创作的《变奏曲》是用京剧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混合来体现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中大型变奏曲,乐曲中既饱含了对中国传统京剧效果的模拟,又充满现代人对传统的感悟。
豫剧。
豫剧唱腔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流畅。
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

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七级和八级和九级) 1 七级A组(1)练习曲车尔尼此曲时十七世纪音乐风格得乐曲。
练习时要求颗粒性强,弹性要好,手指转换的地方手臂要放松,转弯的动作要正确,保持严谨的节奏律动。
此外还要注意左手根音的写法:第一、三行中左手强调保留四、五指,第二行左手改为跳动的低音写法,在看谱例时要特别认真的分清左手根音中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长度,以便于更好完成低音级进向下的音阶旋律线条,确保旋律的趣味性,另外结尾时要做大的渐弱。
七级A组(2)三部创意趣巴赫练习时注意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古典风格特点,此曲旋律线不长,每一音符做为一个单位,要求弹奏得有弹性、活泼。
声音上弹得不要太重,保持乐曲得流动性。
手指触动琴键要把音断开一些弹奏,如用连奏会感觉跟此曲风格不贴切。
第一行第三小节得三十二分音符弹得不要太快,要保持全篇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得统一性,保证稳定得节奏律动。
第五十二页第四行第一小节的左右手旋律互换,如果感觉两手交叉弹奏比较困难,也可以两手互换弹奏。
内心感觉是上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下去和下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上来。
三十二小节的延长音要保持住,时值要够,不能短促,以确保从容进入尾声。
七级A组(3)回旋曲莫扎特(bB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此曲是轮舞式舞蹈的性质,主题多次重复出现的古典作品。
在两个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出现时要回到原来主题的风格上去。
插部(五十三页最后一小节)则在音乐形象上形成一个不同风格的对比段落出现,节奏上要保持统一的节奏律动。
音乐形象上的不同表现在于主题比较轻盈、有弹性、力度上弹奏得要轻(p)。
插部表现出比较浑厚、雄浑、有力地(f)音量对比。
第三插部(五十五页第二行)右手旋律连线得歌唱性与左手断奏(跳音)弹性得律动要做出来。
象是两手各自拿一种乐器演奏非常精彩得段落。
最后还要第五十六页第一行第三小节开始得巴洛克十七级进式得音乐表现手法。
广东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声部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

广东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声部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作者:刘顺梅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广东音乐的风格明快活泼,其幽默的风格受到观众广泛的喜爱,广东音乐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了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形成具有广东艺术风格的钢琴曲,极具艺术感染力。
本文根据广东音乐元素创作的《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平湖秋月》五首钢琴曲为例,对广东音乐钢琴伴奏声部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广东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艺术特征表现手法广东音乐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歌曲,主要结合了古乐、昆剧和江南小曲3种风格,在十世纪初期开始成形后,发展成为我国南方轻音乐的代表,广东音乐曲调优美,委婉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解放后,音乐家们多利用广东民间音乐编制钢琴曲。
广东作曲家相继创作出《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和《平湖秋月》这5首粤调钢琴作品。
[1]这些广东钢琴作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钢琴曲的作品多样性和多层次。
广东的钢琴作品非常具有本土民族文化色彩,极具代表性。
一、广东新时期的艺术歌曲广东歌曲伴奏一般使用洋琴、笛子、粤胡、秦琴、古筝、琵琶、三弦琴等管弦乐器。
高胡的音色明亮、音域高;扬琴音色抑扬宽广、音域低;秦琴音色清澈;洞箫恬美,但音量太小,各个具有特色的演奏乐器,使演奏更加具有感染力。
广东传统音乐融入钢琴的伴奏之后,使广东民族音乐的音色变得更加灵动。
[2]二、广东艺术歌曲的钢琴艺术特征新时期广东歌曲的钢琴伴奏,采用了“中国风”和“钢琴化”的创作技法,在钢琴作品中,体现出了“中国风”和“钢琴化”表演技巧。
对民间音乐的原作作品进行分析和倾听,参考中国弹拨乐、丝竹乐的音色,把民族音色通过钢琴进行演奏,充分表现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国钢琴作品浓郁的民族风韵。
[3](一)《平湖秋月》的钢琴艺术特征《平湖秋月》的旋律非常的美丽且音色丰富。
是根据吕文成原作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来,别名《醉太平》。
广东小调卖杂货简谱

广东小调卖杂货简谱
广东小调是一种具有浓郁民间文化气息的表演形式,常常以唱腔和口技相结合、幽默诙谐的形式表现各种生活情境和民间传说。
其中,《卖杂货》是广东小调中的一首经典名曲,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简谱。
简谱如下:
C C
D
E D C E G C C D E D C G E C
C E
D C C
E D C G E C C E D C G E C
C E G C C
D
E D C G E C
C E
D C C
E D C G E C C E D C G E C
歌词如下:
卖杂货,我卖杂货,门前置客,进来买点来。
肥皂锅炉,铜锤砧板,锅鬃锅耳,应有尽有。
虫草花,鹿茸胶,一切应有尽有。
鬼斧神工,天然美物,半价抛售,先到先得。
卖杂货,我卖杂货,招牌斑驳,生意兴隆。
广东小调《卖杂货》以嬉笑怒骂、基调鲜明为特色,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总能唤起人们对于过去生活的情感回忆,同时也让人们体会到了广东小调的独特魅力。
《卖布谣》歌曲分析

《卖布谣》歌曲分析《卖布谣》是一首由陈奕迅演唱的歌曲,歌词由方文山创作,曲风清新欢快,歌词内容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
这首歌曲一经发行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成为了一首备受欢迎的流行歌曲。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歌曲进行一番分析,从音乐、歌词和主题等多个方面来解读《卖布谣》。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
《卖布谣》的曲风轻快欢快,曲调简单易记,非常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歌曲以轻快的钢琴和弦乐为基调,配以流畅的旋律,给人一种舒缓的感觉。
在副歌部分,曲调更加明快活泼,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
整首歌曲充满了活力和正能量,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节奏一起摇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歌曲的歌词内容。
《卖布谣》的歌词由方文山创作,歌词内容非常贴近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
歌词中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困扰,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
比如歌词中提到了“街道上站满了一群人,他们都不知道往哪走,对工作对感情无能为力,屋子里太小装不下梦想”等,这些都是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的困扰。
而在副歌部分,歌词中提到了“不用对我交代未来,我想飞向天上作假”,表达了对于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于未来的向往。
整首歌词表达了对于现实的无奈与不满,以及对于未来的向往与憧憬。
除了音乐和歌词,我们还需要对歌曲的主题进行分析。
《卖布谣》的主题主要是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困惑与迷茫。
在当下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而《卖布谣》这首歌曲正是在诉说这些困扰和挑战,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于现实状况的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和慰藉。
歌曲中的“卖布谣”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调侃,也许是一种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卖布谣》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正能量和勇气。
《卖布谣》这首歌曲以其清新欢快的曲风和贴近生活的歌词内容,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这首歌曲在音乐、歌词和主题上都是非常出色的,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同时也能够引起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赵元任早期声乐作品钢琴伴奏评析——以《卖布谣》《上山》《海韵

文史艺术赵元任早期声乐作品钢琴伴奏评析——以《卖布谣》《上山》《海韵》为例熊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让科系贵州铜仁擅薹赵元任的声乐作品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钢琴伴奏作品结构的重要部分。
其突出特征有三个方面钢琴伴奏在歌曲结构中的形态和意义西方传统和声在歌曲伴奏中的应用民族化旋法的伴奏处理。
从这三方面认识赵元任声乐钢胃哨奏其目的是不仅可以从微观认识赵元任在伴奏中的较具体的创作手法也可以在宏观了解上世纪初我国声乐创作中钢琴伴奏的基本风貌。
关■调赵元任声乐作品钢胃难奏世纪初中国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社会形态正处于向民主社会转型的阶段。
西方文化也逐渐浸入到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音乐艺术方面。
声乐最先得到社会的接受和青睐。
赵元任的早期的歌曲创作为当时的声乐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肖友梅曾称赵元任是“中国的”舒伯特。
据商务出版社出版的《赵元任全集第卷》统计共收有声乐作品首其中部分带有钢琴伴奏谱。
从早期创作的歌曲看。
赵元任声乐钢琴伴奏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
下表是早期歌曲情况一览表。
把情况览表分为三个时间段可以看出第一阶段赵元任写的两首歌曲是群众性齐唱歌曲没有加上歌曲伴奏第二阶段均是独唱的艺术歌曲。
有伴奏第三阶段是两首合唱曲《呜呼三月一十八是即兴性伴奏合唱曲只有前奏小节写有钢琴伴奏。
《海韵》带有完整的钢琴伴奏成为赵元任声乐作品中最富有艺术景象的成功之作。
下面从三个角度对赵元任早期声乐作品钢琴伴奏进行评析。
一、卖布谣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和声运用是以歌曲内容为目的。
…卖布谣作为赵元任早期写有钢琴伴奏的歌曲之一。
和声上有两个巧妙的用法。
其一和声选择简练。
下面是《卖布谣伴奏的和声选用情况简表…卖布谣金曲只有小节和声的选择极为简练。
从和弦数目看。
选择主功能为嘲数最多。
选择虿蛀和弦、七和弦的较少。
和声功能布局清晰可以感受赵元任艺术思维中的严谨、正统的西方技法风格。
为我国早期声乐伴奏钢琴化美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其二和声形象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琴曲《卖杂货》赏析
钢琴曲《卖杂货》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的曲子,它以广东小调为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旋律和织体,展现了我国民间时期常见的挑着扁担的货郎走街串巷卖杂货
的即景画面。
作曲家陈培勋在1952年根据广东小调创作了这首曲子,他成功地将传统的地方音乐素材运用于钢琴音乐创作中,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灵活精巧的织体表现出广东音乐独有的
艺术风格和魅力。
在曲子的开头,可以听到轻松愉快的旋律,仿佛货郎在街头巷尾穿梭,悠扬的琴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随着乐曲的发展,旋律逐渐变得跳跃起来,表现出货郎在叫卖、交易的兴奋和喜悦。
在曲子的中部,出现了连续的颤音和跳音,这些灵活精巧的织体使得曲子更加生动活泼,仿佛描绘出货郎在街头巷尾穿梭的轻盈身影和活泼的形象。
曲子的结尾部分,旋律逐渐安静下来,仿佛货郎在一天的忙碌之后,疲惫但满足地结束了今天的生意。
整个曲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快乐,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卖杂货》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
的钢琴曲,它以广东小调为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旋律和织体,描绘出我国民间时期常见的挑着扁担的货郎走街串巷卖杂货的即景画面。
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钢琴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