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2.4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3.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4.3 演示: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发动机结构。
1.4.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章: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2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2.2.3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3.2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4.2 讲解: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4.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加深学生对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技巧;3.能够进行基本的发动机故障排查和修理。
教学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发动机的主要部件:气缸、活塞、曲轴、气门、火花塞等;-燃烧室和燃料供给系统;-四冲程循环和点火顺序;-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能量转换;-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
2.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技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和排查方法;-发动机的维护保养注意事项;-更换机油和滤清器;-调整和更换火花塞;-维修和更换发动机的其他部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张汽车发动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讨论一下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30分钟)1.讲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2.通过PPT介绍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能量转换原理;3.讲解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的作用和原理。
三、示范操作(20分钟)1.展示一台汽车发动机的实物,并示范如何进行基本的维修和保养操作;2.以更换机油和滤清器为例,演示步骤和注意事项;3.示范如何进行火花塞的调整和更换。
四、实际操作(40分钟)1.提供几台已损坏的汽车发动机,让学生分组进行故障排查和修理;2.要求学生根据之前学到的知识,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理;3.老师和助教进行辅导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学到的重点和难点;2.激励学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鼓励他们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汽车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报告,总结所学内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2. 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工具的分类、设备的选用和维护。
3. 发动机维修方法:故障诊断、零部件更换、维修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维修方法。
2. 难点:发动机故障诊断和零部件更换。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车发动机实验室。
2. 教学工具:发动机模型、工具箱、故障诊断设备。
3.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践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 实物演示:展示发动机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发动机结构。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零部件的拆装和维修练习。
5. 故障诊断:讲解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发动机维修中的问题,分享维修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的理解。
2. 实操考试: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故障诊断报告:评估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发动机模型和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 设置故障诊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第3-4周:讲解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3. 第5-6周:教授发动机维修方法和技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发动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熟悉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展示: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图片或视频。
4. 实践:让学生观察或操作发动机模型,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第二章: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熟悉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工具、设备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3. 演示: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4. 实践:让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1.2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1.3 熟悉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技能目标2.1 能够熟练操作发动机维修工具。
2.2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2.3 能够诊断并解决发动机的一般故障。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2 增强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同感。
3.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1 发动机的分类1.2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2.1 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2 维修操作步骤及技巧3. 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1 故障现象的识别3.2 故障原因的分析3.3 故障排除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1.2 发动机维修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1.3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2. 教学难点2.1 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解析。
2.2 复杂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1.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1.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2. 教学手段2.1 投影仪:展示发动机的结构图和维修操作过程。
2.2 发动机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工具。
2.3 维修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维修的操作。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和维修的必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3. 演示操作: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5. 故障诊断与排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决发动机故障。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燃油喷射系统等。
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观看汽车发动机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章节二: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学会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泵、散热器、冷却液、风扇等。
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观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演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4.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章节三: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学会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油泵、油底壳、滤清器、润滑油等。
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观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演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4.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章节四: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燃油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案(总3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案学校名称:班级:教师:日期:汽车构造教案汽车构造教案(1)内燃机产品名称均按所采用的燃料命名,例如柴油机沼气机。
双(多种)燃料发动机等。
(2)内燃机型号由阿拉伯数码和汉语拼音字母组成。
(3)内燃机型号由下列四部分组成汽车构造教案第 3 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 # 难点):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体组第三节活塞连杆组*#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曲柄连杆机构功能、组成了解机体组的结构了解活塞连杆的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讨论、思考题、作业:思考活塞冷态结构问题汽车构造教案汽车构造教案定的工作次序和配气相位及时开闭,并保证气门有足够的升程。
凸轮受到气门间歇性开启的周期性冲击载荷,因此对凸轮表面要求耐磨,对凸轮轴要求有足够的韧性和刚度。
同一气缸的进、排气凸轮的相对角位置是与既定的配气相位相适应的。
发动机各个气缸的进气(或排气)凸轮的相对角位置应符合发动机各气缸的发火次序和发火间隔时间的要求。
因此,根据凸轮轴的旋转方向以及各进气(或排气)凸轮的工作次序,就可以判定发动机的发火次序。
(2)挺柱:将凸轮的推力传给推杆或气门,并承受凸轮轴旋转时所施加的侧向力。
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的挺柱一般制成筒式,以减轻质量。
滚轮式挺柱与液力挺柱。
3)推杆:将从凸轮轴经过挺柱传来的推力传给摇臂,它是气门机构中最易弯曲的零件。
要求有很高的刚度,在动载荷大的发动机中,推杆应尽量地做得短些。
4)摇臂:将推杆和凸轮传来的力改变方向,作用到气门杆端以推开气门。
小结配气机构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工作时获得最佳的进气量,配气机构的分为顶置气门、下量凸轮轴配气机构(OHV),顶置气门、上量凸轮轴配气机构(OHV/OHC),顶置气门、双摇臂、上置凸轮轴配气机构(OHV/OHC) ,顶置气门、上量双凸轮辙配气机构(OHV/DOHC),侧置气门式配气机构(SV)等形式。
配气机构有三种传动方式齿轮驱动、链驱动和齿形皮带驱动。
四冲程发动机曲轴与凸轮轴之比(即传动比)应为2:1即曲轴旋转两周,凸轮轴旋转一周。
现代汽车发动机采用多气门布置和排列方式,进、排气门配气相位早开晚关,以改善进、排气状况。
凸轮轴上主要配置有各缸进、排气凸轮,凸轮的轮廓保证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持续时间符合配气相位的要求,凸轮轴有轴向定位装置。
轿车发动机采用液力挺柱,可消除配气机构中的间隙,减小各零件的冲击载荷和噪声。
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使发动机整个工作范围性能都得到提高。
第四章汽油机供给系第一节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一、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包括:燃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二、汽油汽车构造教案第四节化油器各工作系统一、主供油系统二、怠速系统三、加浓系统(机械加浓系统、真空加浓系统)四、加速系统五、起动系统第五节化油器的类型第六节汽油供给装置包括: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汽油泵结构(手动,电动)汽车构造教案汽车构造教案讲稿内容备注上节内容回顾:L型叶特朗尼克电控多点汽油喷射系统第三节喷油器是柴油机供给系统中实现燃油喷射的重要部件。
功用将喷油泵供给的高压柴油以雾状喷入燃烧室要求油束有一定的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油束形状和方向与燃烧室相适应;雾化质量好;喷射结束后无滴漏现象。
一、孔式喷油器喷油嘴分为长型和短型两种特点:喷孔的位置和方向与燃烧室形状相适应,以保证油雾直接喷射在球形燃烧室壁上。
喷射压力较高。
喷油头细长,喷孔小,加工精度高。
孔式喷油器工作过程喷油:当喷油泵开始供油时,高压柴油从进油口进入喷油器体内,再经斜油道进入针阀体下面的高压油腔内,高压柴油作用在针阀锥面上,并产生向上抬起针阀的作用力,当此力克服了调压弹簧的予紧力后,针阀就向上升起,打开喷油孔,柴油经喷油孔喷入燃烧室。
停油:当喷油泵停止供油时,(由于减压环带的减压作用,出油阀在弹簧作用下落座),高压油腔内油压骤然下降,作用在喷油器针阀的锥形承压面上的推力迅速下降,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针阀迅速关闭喷孔,停止喷油二、轴针式喷油器轴针分为圆柱形(喷雾锥角较小)和圆锥形(喷雾锥角较大)轴针形喷油器有普通型、节流型、分流型(用于涡流燃烧室,改善冷气性)轴针式的特点:不喷油时针阀关闭喷孔,使高压油腔与燃烧室隔开,燃烧气体不致冲入油腔内引起积炭堵塞喷孔直径较大,便于加工且不易堵塞针阀在油压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供油停止时,又在弹簧作用下立即关闭,因此,喷油开始和停止都干脆利落,没有滴油现象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1、喷油泵的作用:按照柴油机的运行工况和气缸工作顺序,以一定的规律适时、定量的向喷油器输送高压燃油2、喷油泵必须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1)泵油压力要保证喷射压力和雾化质量的要求。
(2)供油量应符合柴油机工作所需的精确数量。
(3)保证按柴油机的工作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供油。
(4)供油量和供油时间可调正,并保证各缸供油均匀。
(5)供油规律应保证柴油燃烧完全。
(6)供油开始和结束,动作敏捷,断油干脆,避免滴油。
3、种类:直列柱塞式、转子分配式、泵-喷嘴、高压共轨柱塞式喷油泵----应用离心式喷油提前器、两极式调速器转子分配式喷油泵---应用液压式喷油提前器、全程式调速器4、柱塞式喷油泵分为:A、B系列,传统的直列柱塞式,泵体开侧窗口P型泵采用不开侧窗的箱式封闭泵体主要针对A型泵进行讲解结构和工作原理(一)A型喷油泵结构:泵油机构泵油机构的数目与发动机的缸数相等。
每个气缸都有一个泵油机构,各缸的泵油机构尺寸完全一样。
泵油机构的主要零件有柱塞偶件,柱塞弹簧,弹簧下座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弹簧,出油阀压紧座等两套精密偶件a)柱塞+柱塞套b)出油阀+出油阀座供油量调节机构功用:根据柴油机负荷和转速的变化相应改变喷油泵的供油量。
由驾驶员直接操纵或者由调速器自动控制结构:采用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调节齿杆、调节齿圈工作可靠、传动平稳,制造成本较高驱动机构调节供油量的办法:调节齿杆拉动柱塞,使其转动,通过改变供油行程来完成的喷油泵凸轮轴是曲轴通过齿轮驱动的,曲轴转两圈,各缸喷油一次,凸轮轴只需转一圈就喷油一次,二者速比为2﹕1泵体基础零件,泵油机构、供油量调节机构和驱动机构等安装在喷油泵体上,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密封性便于拆装、调整和维修(二)工作原理:运动过程、泵油过程、供油量调节、供油定时调节(供油提前角)喷油提前器(机械离心式)进油过程凸起部分转后,弹簧力作用下,柱塞向下运动,其上部(泵油室)产生真空度,当柱塞上端面把柱塞套上的进油孔打开后,柴油经油孔进入泵油室供油过程凸起部分顶起滚轮体,柱塞向上运动,弹簧压缩,泵油室成为密封油腔,柱塞继续上升,油压迅速升高,泵油压力>出油阀弹簧力+高压油管剩余压力,推开出油阀,高压柴油进入高压油管,通过喷油器喷入燃烧室。
停油过程柱塞向上供油,当上行到柱塞上的斜槽与套筒上的回油孔相通时,油压骤然下降,出油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迅速关闭,停止供油。
(三)供油定时的调节供油定时是指喷油泵对柴油机有正确的供油时刻,而供油时刻用供油提前角表示供油提前角:从柱塞顶面封闭柱塞套油孔起到活塞上止点为止,曲轴所转过的角度调节方法是改变供油定时调节螺钉伸出挺柱体外的高度,旋出螺钉,挺柱体高度H增加,柱塞位置升高,柱塞套油孔被提前封闭,供油提前,供油提前角增大。
这种调节只是用来补偿加工和装配的误差,调节幅度很小,要同时或较大幅度的改变各缸供油提前角,要用到喷油提前器喷油提前器的原理原理—若转速升高,则飞锤的离心力Ff克服弹簧力使飞锤向外张开。
当飞锤的圆弧面沿传动销由内向外滑动时,便带动从动盘相对主动盘顺喷油泵旋转方向转过一定角度,从而使喷油提前。
上节课程内容回顾:柱塞式喷油泵主要结构柱塞式喷油泵工作原理减压环带的功用汽车构造教案讲稿内容备注上节内容回顾:柱塞式喷油泵主要结构、柱塞式喷油泵工作原理、减压环带的功用第六节调速器一、调速器的功用防止超车,熄火,稳定怠速发动机负荷变化,导致发动机转速变化。
负荷减小,转速升高,导致柱塞泵循环供油量增加,又导致转速进一步升高,不断地恶性循环,造成发动机转速越来越高,最后飞车;负荷增大,转速降低,导致柱塞泵循环供油量减少,又导致转速进一步降低,如此循环,造成发动机转速越来越低,最后熄火。
怠速不稳二、两级式调速器RQ型两极调速器a)适用于一般条件下使用的汽车柴油机。
b)发动机转速在怠速和最高转速之间时,调速器不起作用。
驾驶员通过油门踏板直接控制转速。
结构:c)感应部件:飞锤(块)d)传动部件:角型杠杆、调速套筒、调速杠杆、连接杆e)附加装置:怠速稳定弹簧、转矩平稳装置、转矩矫正装置基本工作原理:停车、启动、怠速、中速、高速三、附加装置:怠速稳定弹簧、转矩平稳装置、转矩矫正装置第七节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优点:控制精确、灵敏、可实现综合控制不存在产生失调的可能性一种喷射系统可用于多种柴油机,不需机械加工,新产品开发周期短,有利于降低成本组成传感器:速度、温度、位置传感器等电控单元(ECU):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计算所需的供油量、供油时刻等信息执行器:按照ECU的指令调节供油量、供油时刻,进而调节柴油机运行状态第八节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辅助装置一、输油泵: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燃油从油箱送到喷油泵,并维持一定的供油压力,来克服管路及燃油滤清器的阻力,使柴油在低压管路中循环工作原理二、燃油滤清器:汽车构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