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 第四版 (邱关源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
目录 Contents
•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 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 •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 电路分析的应用
01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
总结词
电路是由若干个元件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用于实现电能或信号传输的闭 合部分组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消 耗电能的设备,中间环节则包括导线和开关等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详细描述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是指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功 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或电能消耗,能量则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力作用而具有的势能。这些物理量 在电路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02
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
总结词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 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路元件的分类
总结词
电路元件可以分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两大类。
详细描述
线性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而非线性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 系则不能用线性方程表示。常见的线性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而非线性元 件有二极管、晶体管等。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总结词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和能量等。
详细描述
网孔电流法是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求解各网 孔电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网孔的电路,特别是网孔较多的复杂电路。
04
电路分析的应用
电阻电路的分析
总结词
电阻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类型,其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详细描述

电路第四版答案 邱关源 第三章

电路第四版答案 邱关源 第三章

图(b)电路在两种情况下,独立的 KCL 方程数为 (1) n − 1 = 7 − 1 = 6 独立的 KVL 方程数分别为 (1) b − n + 1 = 12 − 7 + 1 = 6 (2) b − n + 1 = 9 − 5 + 1 = 5 (2) n − 1 = 5 − 1 = 4
3-3 对题图(a)和(b)所示 G ,各画出 4 个不同的树,树支数各为多少?
3-9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题图 3-7 中电流 i3 。 解法一:取回路电流为网孔电流,如题图 3-7 中所示。回路方程同题 3-8 中方程。 故有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 = 5104
∆ 3 = −4880
3-4 图示桥形电路共可画出 16 个不同的树, 试一一列出 (由于节点树为 4, 故树支为 3, 可按支路号递减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如 123,124,…,126,134,135,…等, 从中选出树) 。
解:图示电路,16 个不同的树的支路组合为: (123) , (124) , (125) , (136) , (145) , (146) , (156) , (234) , (235) , (236) , (246) , (256) , (345) , (346) , (456)
注:网孔电流法是以假想的网孔电流作为求解量,它仅适用于平面电路。从本题的求解可以归
纳出用网孔电流法求解电路的步骤是: (1)选取网孔电流 il1, il 2 , il 3 ,如网孔电流方向即认为是列网孔 KVL 方程的绕行方向。 (2)列网孔电流方程。观察电路求自电阻 R11 , R22 L (一个网孔中所有电阻之和称该网孔的自 电阻,如本题中 R11 = 20Ω, R22 = 24Ω, R33 = 20Ω ,自电阻总为正值) ;互电阻 R12 , R13 , R23 L (两 网孔公共支路上的电阻之和,如本题中 R12 = −10, R13 = −8, R23 = −4 ,当流过互电阻的两网孔电流 方向一致,互电阻为正值,否则为负值) ,等效电压源数值(方程右方为各回路中电压源的代数和, 与网孔电流方向一致的电压源前取负号,否则取正号) 。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ppt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ppt课件

1.8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电压U。 题解1.8图
解 图(a):U=1×3-2=1 V 图(b): 在图示电路中设电压U1的参考方向, 如题解1.8
图(b)所示。 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及分压关系式, 得电压
(24)//3 U1(24)//3196V
所以
U2 44U13 264V
图(c): 在图示电路中设电流I1、 I2的参考方向, 如题解 1.8图(c)所示。 由电阻串联等效及欧姆定律, 得电流
1.11 图示直流电路, 图中电压表、 电流表均是理想的, 并已知电压表读数为30 V。
(1) (2) 电压源Us产生的功率Ps为多少?
题解1.11图
解 用短路线将图示电路中两处接地点连在一起,并设 a、 b点, 电流I、 I1、 I2参考方向, 如题解 1.11图所示。 由图可见, 电流表所在支路的10 kΩ电阻同与电压表相并的 30 kΩ电阻是串联关系。 因电压表读数是30 V, 所以
图(b): 在图示电路中设节点a及电流I1、I2、I3、I4的参 考方向,如题解1.10图(b)所示。 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 得
电流
I1[4//44]5/1/6//6153A
由3个相等电阻并联分流, 得
I2I313I11331A
再由2个电阻并联分流, 得电流
I44 44I31 210.5A
对节点a应用KCL, I=I2+I4=1+0.5=1.5 A
图(c)电路中, 设电流I1、 I2、 I3如题解1.7图(c)所示。 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 得电流
I13//61 22 1//613A 再应用电阻并联分流公式, 得
I23 66I13 232A
61 I3126I1331A
对节点a应用KCL, I=I2-I3=2-1=1 A

电路 第四版 答案(第八章)

电路 第四版 答案(第八章)

第八章 相量法求解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在数学上是求非齐次微分方程的特解。

引用相量法使求解微分方程特解的运算变为复数的代数运运算,从儿大大简化了正弦稳态响应的数学运算。

所谓相量法,就是电压、电流用相量表示,RLC 元件用阻抗或导纳表示,画出电路的相量模型,利用KCL,KVL 和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列写出未知电压、电流相量的代数方程加以求解,因此,应用相量法应熟练掌握:(1)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2)KCL,KVL 的相量表示;(3)RLC 元件伏安关系式的相量形式;(4)复数的运算。

这就是用相量分析电路的理论根据。

8-1 将下列复数化为极坐标形式:(1)551j F --=;(2)342j F +-=;(3)40203j F +=; (4)104j F =;(5)35-=F ;(6)20.978.26j F +=。

解:(1)a j F =--=551θ∠ 25)5()5(22=-+-=a 13555arctan-=--=θ(因1F 在第三象限) 故1F 的极坐标形式为 135251-∠=F(2) 13.1435)43arctan(3)4(34222∠=-∠+-=+-=j F (2F 在第二象限) (3) 43.6372.44)2040arctan(40204020223∠=∠+=+=j F (4) 9010104∠==j F (5) 180335∠=-=F(6) 19.7361.9)78.220.9arctan(20.978.220.978.2226∠=∠+=+=j F注:一个复数可以用代数型表示,也可以用极坐标型或指数型表示,即θθj ae a ja a F =∠=+=21,它们相互转换的关系为:2221a a a += 12arctan a a =θ和 θcos 1a a = θsin 2a a =需要指出的,在转换过程中要注意F 在复平面上所在的象限,它关系到θ的取值及实部1a 和虚部2a 的正负。

电路第四版答案 邱关源 第二章

电路第四版答案 邱关源 第二章

并接两个 ∆ 形,最后得图(f3)所示的等效电路,所以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 ) + R1 // R1′] //( R3 // R3 ′) Rab = [ 2 //( R2 // R2 = [ 2 //(5 // 4) + 2.5 // 8] //(5 // 4) 20 40 20 = + // = 1.269 Ω 19 21 9
由结点①的 KCL 方程 0.5i = i2 + i1 = 2i2 = 2i1 得 i2 = i1 = 1 i 4 u ab = R × 0.5i + 2 R × 1 i + R × 0.5i = 3 Ri 4 2 u Rab = ab = 3 R = 3 Ω 2 i
由此得端口电压 所以
(f)图中 (1Ω, 1Ω, 2Ω) 和 (2Ω, 2Ω, 1Ω) 构成两个 Y 形连接,分别将两个 Y 形转化成等 值的△形连接,如图(f1)和(f2)所示。 等值△形的电阻分别为 R1 = (1 + 1 + 1 × 1) = 2.5 Ω 2 R3 = R2 = 5 Ω ′ = 1 + 2 + 1× 2 = 4 Ω R2 2 R2 = (1 + 2 + 1 × 2 ) = 5 Ω 1 R1′ = 2 + 2 + 2 × 2 = 8 Ω 1 ′ = R2 ′ =4Ω R3
解: (1)对于 R2 和 R3 来说,其余部分的电路可以用电流源 i s 等效代换,如题解 图(a)所示。因此有 i2 = R3 i3 R2 + R3 u2 = R2 R3 is R2 + R3

电路原理(邱关源)习题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练习.

电路原理(邱关源)习题答案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练习.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i 、电压u 和功率p 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

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联接方式,又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电压要受到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

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VCR ),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无关。

(2)电路联接方式的约束(亦称拓扑约束)。

这种约束关系则与构成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是概括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

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

1-1 说明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0,0<>i u ;图(b )中0,0u i <>,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解:(1)当流过元件的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标示电压正极性的一端指向负极性的一端,即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的方向一致,称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

所以(a )图中i u ,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b )图中i u ,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

(2)当取元件的i u ,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定义ui p =为元件吸收的功率;当取元件的i u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定义ui p =为元件发出的功率。

所以(a )图中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b )图中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带入i u ,数值,经计算,若0>=ui p ,表示元件确实吸收了功率;若0<p ,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是发出功率。

(a )图中,若0,0<>i u ,则0<=ui p ,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在i u ,参考方向非关联的条件下,带入i u ,数值,经计算,若0>=ui p ,为正值,表示元件确实发出功率;若0<p ,为负值,表示元件发出负功率,实际是吸收功率。

电路原理第四版答案

电路原理第四版答案

电路原理第四版答案电路原理是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学生理解电子电路工作原理和设计电路的基础。

在学习电路原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问题,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

因此,本文档将为大家提供电路原理第四版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知识。

1. 电路基本概念。

在学习电路原理时,首先需要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路是由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连接而成的,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实现电流、电压和功率的传输和控制。

在电路中,电流的流动受到欧姆定律的影响,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这些都是电路基本概念的重要内容。

2. 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是电路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简化复杂的电路,找到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进而解决电路中的各种问题。

3. 电路中的交流电路。

除了直流电路外,交流电路也是电路原理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要用复数形式进行分析。

交流电路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交流电压源、交流电阻、交流电容和交流电感等,需要学生掌握相位、频率和幅值等概念。

4. 电路中的功率分析。

在电路中,功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学生需要了解电路中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需要掌握功率在电路中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5. 电路中的谐振现象。

谐振是电路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它在无线电通信、滤波器设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电路中的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特性,以及谐振频率、谐振阻抗等相关知识。

总结。

通过本文档的内容,相信大家对电路原理第四版的答案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电路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同时结合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电路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路原理范承志答案

电路原理范承志答案

电路原理范承志答案【篇一:浙大电路考试大纲】lass=txt>(一)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路变量及其参考方向2.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 基尔霍夫定律3. 无源、有源网络等效变换(二) 网络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定理1. 图论2. 支路电流法3. 回路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4. 节点电压法, 改进节点电压法5. 叠加定理、线性定理6. 替代定理7. 戴维南与诺顿定理8. 特勒根定理, 互易定理9. 电源的移动,补偿定理(三) 正弦交流电路1. 正弦交流电量的基本概念, 周期信号的有效值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流元件4. 相量形式的kcl/kvl5. 正弦无源一端口网络的阻抗、导纳及其等效电路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7.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四) 谐振、互感和三相交流电路1. 电路的谐振2. 互感耦合电路3. 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4. 三相交流电路5.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五) 双口网络1. 双口网络z、y、t参数2. 无源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双口网络的级联3. 含受控源的双口网络(六) 周期性非正弦电路1. 周期信号与傅里叶级数及其频谱2. 周期性非正弦信号激励下线性电路的稳态分析3.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七) 电路中的过渡过程1. 换路定则与初始值计算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应3.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跳变情况5. 二阶电路的全响应6. 复杂电路的经典法(八) 拉普拉斯变换、卷积积分和状态方程1. 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2. 运算电路模型3. 基本定律的运算形式及运算法4. 网络函数与各响应的关系及电路频率特性5. 卷积积分与叠加积分6. 状态变量法(九) 网络的矩阵分析1. 电路的矩阵表示2.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表示3. 典型支路,节点电压法的矩阵方程4. 回路电流法的矩阵方程(十) 分布参数电路1. 均匀传输线方程2.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3. 均匀传输线的入端阻抗4. 均匀传输线中的行波5. 无反射均匀传输线6. 无畸变均匀传输线7.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 (十一) 非线性电路1. 直流非线性电阻电路2. 交流非线性稳态电路,小信号分析法3. 分段线性法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4年8月2.?电路原理?第二版,周庭阳、江维澄编,浙大出版社,19973.?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篇二:2016年浙大电路考研大纲】ass=txt>(一)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七) 电路中的过渡过程1. 换路定则与初始值计算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应1.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路变量及其参3.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跳变情况考方向 4.阶跃响应、冲激响应2.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 基尔霍夫定律 5.二阶电路的全响应3. 无源、有源网络等效变换6. 复杂电路的经典法 (二) 网络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定理 (八) 拉普拉斯变换、卷积积分和状态方程 1. 图论1. 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2. 支路电流法2. 运算电路模型 3. 回路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4. 节点电压法, 改进节点电压法5. 叠加定理、线性定理6. 替代定理7. 戴维南与诺顿定理8. 特勒根定理, 互易定理9. 电源的移动,补偿定理 (三) 正弦交流电路 1. 正弦交流电量的基本概念, 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流元件 4. 相量形式的kcl/kvl 5. 正弦无源一端口网络的阻抗、导纳及其等效电路 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7.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四) 谐振、互感和三相交流电路 1. 电路的谐振 2. 互感耦合电路 3. 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 4. 三相交流电路 5.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五) 双口网络 1. 双口网络z、y、t参数2. 无源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双口网络的级联3. 含受控源的双口网络 (六) 周期性非正弦电路 1.周期信号与傅里叶级数及其频谱 2. 周期性非正弦信号激励下线性电路的稳态分析3.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3.基本定律的运算形式及运算法4.网络函数与各响应的关系及电路频率特性5. 卷积积分与叠加积分6. 状态变量法 ( 九 ) 网络的矩阵分析 1.电路的矩阵表示 2.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表示3. 典型支路,节点电压法的矩阵方程 4.回路电流法的矩阵方程 ( 十 )分布参数电路1. 均匀传输线方程 2.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 3. 均匀传输线的入端阻抗 4. 均匀传输线中的行波 5. 无反射均匀传输线 6. 无畸变均匀传输线7.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 ( 十一 )非线性电路 1. 直流非线性电阻电路2. 交流非线性稳态电路,小信号分析法3. 分段线性法四.教材及主出版社,2014年8月2.?电路原理?第二版,周庭阳、江维澄编,浙大出版社,19973.?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篇三:电气工程学院关于2009级主修专业预确认、】class=txt>“爱迪生实验班”选拔工作日程安排根据2010年4月28日本科生院教务处《关于做好2009级学生主修专业预确认工作的通知》,经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现将电气工程学院2009级主修专业预确认、“爱迪生实验班”选拔等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1.2009年4月28日-5月15日,请预确认电气学院各专业的2009级学生通过现代教务管理系统“主修专业确认”一栏报名,自主选择主修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