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浅谈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浅谈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浅谈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鲍玉婷

【摘要】无论什么形式的演唱都需要演唱者最大程度发挥歌唱与表演的融合,声乐演员的形体表演在舞台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达到“声情并茂”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声乐的舞台形体表演问题,扎实的声乐功底基础上再加上良好的形体表演才能称得上演唱的真

正成功。

关键词:声乐艺术形体表演

无论传统的艺术家还是现代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情感的

表达,声乐表演自然也不例外。艺术家表达情感有自己的规律,而声乐艺术在表达情感时就应该遵循“声音与情感”关系的规律。情感是抓不住的,不能召之即来,动作是情感的捕获器,是情感的诱饵,情感是动作的结果。因此,掌握情感的正确方法是进行动作的前提。不要直接表演感情,而是立即动作,不要“挤情感,而是积累情感。不是极力表现情感,而是控制情感。众所周知,动作是戏剧的根基,虽然动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地位虽然没有如此高,但是动作却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因素。中国戏曲就是综合“唱”、“念”、“做”、“打”的手段,以形体动作为主的艺术,声乐演员也有必要研究一下舞台艺术表演中的各种“肢体语言”。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势。手势是人类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必须有一种控制力,一种驾驭能力。并且要按歌唱的正确姿势来进行歌唱艺术的表演。因此我认为,歌唱艺术也是需要有一定“架势”的。我国

著名民族声乐歌手刘和刚,在青歌赛中演唱《父亲》时,不仅观众被感动,就连在坐的评委都潸然泪下,并且得到了全场最高分,这是和他精湛的演唱技术和准确到位的舞台形体表演分不开的。刘和刚的几个手势动作,到现在仍被现在的歌手模仿。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是

以歌唱为主,手势动作为辅,不可喧宾夺主,手势动作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应该是灵活自如、变化多端的。很多表演书籍都把手势总结为“引”、“定”、“开”、“合”、“托”、“错”几种手势。有的同学甚至歌手,无论演唱什么风格的歌曲,在台上的手势始终都是几个固定“架势”,这样一来给观众的感觉就很生硬、呆板了。声乐演员在演唱时手势不能太多,双手动作要求协调、自然,做到随情而动。如果为了做动作去故意摆弄手势,动作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手势辅助表演的意义。要把手势动作作为表现感情的一部分,形成辅助歌唱的“无声的语言”,使歌声、手势与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

二、眼睛。人们把眼睛比喻为心灵的窗户。人们各种的复杂的

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神和眼光,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阎维文先生,他的演唱总能赢得观众的赞叹。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演唱,更与他准确、到位的舞台表演是分不开的。其中他那双具有很强“杀伤力”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眼睛总是很有“神儿”,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要用眼睛向观众倾诉什么似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声乐演员的“眼力”,用眼力把观众带入歌唱。京剧大师侯喜瑞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我认为,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

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

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通过眼神当中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儿”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才具有美的感染力。

三、面部表情的处理。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感情和表情是由直接联系的,真实的感情和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有种对声乐演员面部表情的描述十分恰当: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有位经验丰富的独唱演员说过这样深有感触的话:“我登台演唱时,一出场,我觉得台下都是我久违的朋友,所以我在台上的面部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在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是什么感情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面部表情处理要准确到位。在声乐艺术中有个专业术语叫“笑肌”,在民族声乐中“笑肌”运用的较多。然而“笑肌”的运用要根据歌曲的情绪各运用的位置,在演唱那些情绪低沉或者庄重严肃的歌曲时,面部表情就不能仅是单一的笑了。而应该根据歌曲背景去灵活运用面部表情的“春、夏、秋、冬”。一首歌得以流传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共同体会,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就是自己的再创作:例如在唱《打起手鼓唱起歌》时就不能是“愁眉苦脸”的表情,在唱《黄河怨》时就不能是“眉开眼笑”的表情,在唱《大森林的早晨》时,眼前就要立刻出现晨雾、青山、流水、树木、鲜花、飞鸟等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像诗一样清新优美的画面,各种表象都会清楚地呈现在眼前。声乐演员在舞台上面部表情的处理要掌握贴切、真实、自然、表里如一,因此,根据歌曲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训练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四、形体表演要落落大方。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这个演员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之感。形体表演再加上“戏”,就更有艺术魅力了。有的人认为声乐艺术的舞台形体表演是从开始歌唱到歌唱结束这段时间,所以就去特意训练到什么时候加什么动作,什么地方是什么表情。我认为声乐艺术的舞台形体表演应该从观众看到你的第一眼开始,或者说从登上舞台的第一步开始,直至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这段时间。因为一个声乐演员展现给大家的是整体“包装”,而不是局部“特写”。梨园行的上场叫“登台亮相”,表演者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好与坏,全凭“相”亮得好与坏。“相”扮得好坏,“步”走得好坏,“身”挺得好坏都是形体表演落落大方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形体表演要注意两点:精神抖擞、亲切热情;不卑不亢、潇洒自然。演唱者一出场首先要“抖擞精神”,一上场的“台步”和“身段”就透着一种振奋的感觉,神经系统就透着一种振奋的感觉,神经系统就能协调全身松与紧的控制力和“台步”的节奏,观众看到表演后也会觉得:“这个男演员真是英俊潇洒”,“这个女演员真漂亮”。声乐演员就是艺术的表现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体现艺术的风度,就应该让观众感到艺术的美!演员在场上还应表现出一种不卑不亢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演员自尊与自信品质的体现,自尊与自信是演员艺术表演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演员只要有不卑不亢的自尊感,心理状态平衡,就能赢得观众尊重,自然产生不卑不亢的态度。同时要注意动作潇洒自然,有适度感,演出过程中,从头到尾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台风,全身心投入到歌唱艺术的创造之中。

五、个人学习心得。我曾经是一名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来到大学之后改成声乐演唱专业,由于有一定的形体表演功底,我能感受到在歌唱时加入形体表演能使演唱者更为放松、投入,充分表达出作品

的内涵,达到声情并茂。在大二年级,张冉老师为我们开设了一年声乐表演训练课,该课程针对于歌唱中形体表演方面做了专门的训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训练表演技能,使我们提高表演能力,挖掘表演潜能,充分实现歌唱与表演的结合,受益匪浅!我认为作为独唱演员,一定要全面的学习各项技能,使自己不但掌握很好的演唱技巧,更要学会舞台艺术表演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在舞台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吸取精华。只有这样歌唱和表演才会逐渐进步、逐渐成熟,声乐演员才能全身心投入歌唱艺术中去,去歌颂美、表现美,把美妙的歌唱艺术献给祖国和人民。

浅谈声乐艺术实践中的“气息”与“感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2686984.html, 浅谈声乐艺术实践中的“气息”与“感情” 作者:段建新 来源:《音乐时空》2011年第05期 摘要:声乐歌唱艺术中的气与情,其中气息是一种最重要的原始动力,是歌唱的力量源泉,是构成发声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基础。气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本身就是情的化身。尤其在当代民族声乐界民族风格缺失的情况下,对传统声乐理论中的宝贵经验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气息声音情感民族风格 中国声乐理论经过漫长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与中国的民歌、说唱、特别是戏曲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研究并总结传统声乐理论,特别是戏曲声乐的宝贵经验,取其精华,对民族声乐演唱显得尤为必要。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之于歌唱就像地基之于广厦,没有良好的气息做基础,是不能 唱出“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声音的。研究歌唱首先要研究它的气息。气者,音之帅也。“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多重含义,《老子》曾把“气”分为三种情况:“万物负阴冲气以为和”这是天地之气,自然之气;“专气至柔”指人的生理之气;“心使气自强”则是指人的心理之气。古代声乐所提到的“气”大多是指第二种气,即指人呼入后呼出的气息。当然也有兼指的情况。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气息的重要性,谭子在《化书》中把声音和气息辩证地看做是不可分离的整体。“气由声也,声由气也。气动则声发,声发则气振”。认为气息与声音相辅相生,这是古人对气息最朴素的认识。都认为“人之气”来自于天地,“气”与“形”相结合形成了“声”对气息的强弱快慢的不同控制则形成了各种不同音调的“音”。 讲歌唱不能不讲气息,讲气息不能不讲运用。古人不仅认识到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作用,更在具体的歌唱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何更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的经验。14世纪元代燕南芝庵 《唱论》提出了几种用气的方法。“凡一曲中,有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傅学漪在《戏曲传统声乐艺术》中的《唱论》将这里所提到的呼吸概括为6种:“换气是明,偷气是暗,歇气莫动,提气丹田,缓气控制,收气腭间,因腔就字,情气相关。”周贻白则认为:“取气”实际上就是“吸气”。“就气”为下字接上字或为起句之发声就落句之尾音,趁势而下之意。“一口气”也并不是专指一字的发音与落音,或一句的起首落尾。“凡字句之转换,虽以强调为其枢纽,气长者则可以婉转相就,气短者则或偷或取”。正所谓“爱者有一口气”。对这段话我门可以这样理解:“偷气”是指在唱词的自然句逗之外。节奏较紧密的长句,靠一口气唱不完全句,应在短时值的弱拍空隙处进行快速、小动作的补气,以保证句子的完整连贯性,从而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二次创作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二次创作 摘要:声乐艺术包含了声乐表演以及声乐创作两种艺术创作形式。声乐 表演与声乐创作之间的关系是属于既密切相关却又有所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唱艺术其实由两个创作过程组成,一是作品在最初的创作中原作者的词曲创作过程,称作“一度创作”,二是演唱者对原作品的表演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作“二次创作”。“二次创作”的声乐表演是一种对作品赋予新生命的创造行为,是表演者在对作品进行理解分析以及深入了解作品深层内涵为前提下,运用歌唱的形式原作品进而再次创作的全过程。声乐表演的二次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理解与感情投入将作品更为鲜明更为动人的呈现给听众的行为。本位在对声乐表演的二次创作本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原则以及重要性等做了全面的分析,以望加深学习者对声乐表演艺术二次创作的认识。 关键词:声乐表演;二次创作;重要性 一、引言 声乐艺术是集创作——作品——演出——欣赏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审美过程。这个过程系统的阶段性和完整性是为了人类在声乐艺术形态的表现以及审美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和艺术的创造。声乐的创造过程、作品形成、演出体现以及欣赏完整地构成声乐艺术的信息传导系统。在这种有机系统中完成声乐艺术美的“二次创作”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将音乐作品中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及没有确定意义的音响塑造表现在舞台上具有声音表达及人物性格塑造是一件多么耗费声乐演员毕生精力的艰巨使命!声乐表演中的“二次创作”既包括着一般美学的基本原理,更是揭示出具有特定的指向构成声乐表演的具体内容。 二、声乐表演艺术二次的本质与意义 (一)声乐表演二次创作的本质于概念 声乐表演,是一种表演性特别强烈的艺术形式,它需要通过特定的某种媒介来展示其内容与本质。它与绘画等艺术不同,绘画艺术可以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使人欣赏,然而声乐表演要供人欣赏是必须要由歌唱者将声乐作品变成有声、有词、有情、有型的二次创作,才会产生令人心动的音乐。作品演出要求歌唱者的积极配合以及出色的表演,使作品的潜力以及内涵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单纯的乐谱、音符不同于文章是可以直接向听众传输情感及思想,如果没有表演,它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特殊符号,因此,音乐是时刻离不开表演艺术的。 所谓的二次创作,重点强调的是“二次”,就是说声乐创作者不只是要把乐谱上的记载和基本情绪相对应,更重要的是要在演唱表演过程中提示出更深层更具体的作品内涵,以彰显出于其他作品不同的表演的艺术性及内容个性,从而使作品因创作并且通过演唱进而增添创作色彩。因二次创作中有创作人的个性扩展、内容的创新及形式创新等特点,所以一般也被称为“再创作”。声乐表演就

浅谈声乐演唱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浅谈声乐演唱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摘要:文章指出通过对歌曲进行分析,主要对歌词、歌曲背景的分析、对歌曲情感的分析、对歌曲语调的分析、对歌曲旋律线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高潮的分析,能够使演唱者对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更好地提高演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曲分析;情感情绪;语调;旋律线 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除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给予了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是表演艺术。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而且要通过视觉表象。也就是说,观众既要听演唱者的声音,又要看演唱者的精彩表演。歌曲作家写在纸上的是一些死的音符和字,演唱者使其变成活的、运动的旋律和语言,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同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二度创作”。每一位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表现好,必须在所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深刻的工夫。下面谈谈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一、精确读谱、深入理解 歌唱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要准确深刻地表现好歌曲的内涵,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认为:“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声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因此表演家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要把乐谱辨认清楚,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在音响中确切地表达出来。”歌唱者进行再创作所依据的材料就是作曲家写在谱纸上的音乐符号和表情符号。认真分析研究乐谱、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是歌唱者进行歌唱的首要任务。 在精确、熟练地学会歌曲乐谱同时,应将歌词多朗读几遍,歌词的文字语言形象也是歌唱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在多次朗读中深入细致地领略和体会歌词所创造的感情气氛和诗般的情景和意境,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根据歌曲的感情、风格需要,唱出字情、唱出韵味,唱出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声乐演员的修养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

声乐演员的修养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 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使歌者具有强大的歌唱动力和激情,决定着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声乐作品的格调与品位。唯物论使人懂得,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才能积累歌唱情感素材。审美理想是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如何把握声音的标准,这就要求歌唱者有科学的审美观,并矢志终身去追求更高理想的歌唱境界。 二、深厚的文化素养 1.基础文化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如果演唱者缺乏地理、民俗、方言等方面的一般文化知识,是很难把民歌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来的。 2.姊妹艺术文化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获益匪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雕像,而对于演员来说,雕塑家的作品又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在一个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表现出来。”由此可见,

姊妹艺术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一个成功的歌者,必须要尽可能多地涉足有关文学、戏剧、诗歌、美术、舞蹈等姊妹艺术文化,以汲取更多的养分,这对于演唱时的表现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3.专业文化主要指声乐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一个歌唱者,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扩充音乐背景知识,以及音乐专业的常规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声音,富有表现力的语汇,对文学、戏剧以及其他艺术知识的鉴赏能力,特别是有关音乐发展的历史知识。声乐技能知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唱好旋律,把握旋律风格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多种唱法趋于融合的现象,把不同唱法、不同题材的作品优点集中起来,形成了美通唱法、民通唱法,因而也诞生了一批美通作品和民通作品。不同题材的歌曲要采用不同的唱法,不同的唱法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前提是,无论哪种艺术处理方式,都应该遵循基本的美学原理,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 (2)准确把握节奏节奏和旋律是密切联系的,有人常常轻重拍不分,快速、慢速的变化都一样;气息短时一个乐句换两口气,气息足时三个乐句合为一个乐句演唱,破坏节奏;装饰音区分不明,休止符常常唱的含糊不清。 3)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浅谈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浅谈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鲍玉婷 【摘要】无论什么形式的演唱都需要演唱者最大程度发挥歌唱与表演的融合,声乐演员的形体表演在舞台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达到“声情并茂”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声乐的舞台形体表演问题,扎实的声乐功底基础上再加上良好的形体表演才能称得上演唱的真 正成功。 关键词:声乐艺术形体表演 无论传统的艺术家还是现代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情感的 表达,声乐表演自然也不例外。艺术家表达情感有自己的规律,而声乐艺术在表达情感时就应该遵循“声音与情感”关系的规律。情感是抓不住的,不能召之即来,动作是情感的捕获器,是情感的诱饵,情感是动作的结果。因此,掌握情感的正确方法是进行动作的前提。不要直接表演感情,而是立即动作,不要“挤情感,而是积累情感。不是极力表现情感,而是控制情感。众所周知,动作是戏剧的根基,虽然动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地位虽然没有如此高,但是动作却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因素。中国戏曲就是综合“唱”、“念”、“做”、“打”的手段,以形体动作为主的艺术,声乐演员也有必要研究一下舞台艺术表演中的各种“肢体语言”。声乐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势。手势是人类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必须有一种控制力,一种驾驭能力。并且要按歌唱的正确姿势来进行歌唱艺术的表演。因此我认为,歌唱艺术也是需要有一定“架势”的。我国

著名民族声乐歌手刘和刚,在青歌赛中演唱《父亲》时,不仅观众被感动,就连在坐的评委都潸然泪下,并且得到了全场最高分,这是和他精湛的演唱技术和准确到位的舞台形体表演分不开的。刘和刚的几个手势动作,到现在仍被现在的歌手模仿。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是 以歌唱为主,手势动作为辅,不可喧宾夺主,手势动作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应该是灵活自如、变化多端的。很多表演书籍都把手势总结为“引”、“定”、“开”、“合”、“托”、“错”几种手势。有的同学甚至歌手,无论演唱什么风格的歌曲,在台上的手势始终都是几个固定“架势”,这样一来给观众的感觉就很生硬、呆板了。声乐演员在演唱时手势不能太多,双手动作要求协调、自然,做到随情而动。如果为了做动作去故意摆弄手势,动作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手势辅助表演的意义。要把手势动作作为表现感情的一部分,形成辅助歌唱的“无声的语言”,使歌声、手势与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 二、眼睛。人们把眼睛比喻为心灵的窗户。人们各种的复杂的 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神和眼光,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阎维文先生,他的演唱总能赢得观众的赞叹。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演唱,更与他准确、到位的舞台表演是分不开的。其中他那双具有很强“杀伤力”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眼睛总是很有“神儿”,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要用眼睛向观众倾诉什么似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声乐演员的“眼力”,用眼力把观众带入歌唱。京剧大师侯喜瑞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我认为,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 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

声乐演唱与表演的几点思考

声乐演唱与表演的几点思考 【摘要】歌唱演员怎样才能表演好、演唱好声乐作品,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效果,这是歌唱演员们永远都在探讨的一个的话题。歌唱者只有做到把感情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去,做到身心的统一,能在声乐作品中寻找出自我,在从自我走向角色,真正做到用“心”、用“情”去歌唱,才能完美地演绎好声乐作品。 【关键词】三统一;身心统一;情感把握;走向角色 歌唱演员要想演唱好声乐作品,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效果,就要完全领悟和理解词作家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再通过自己的意识或直觉对声乐作品进行再创作;只有做到把感情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去,在声乐作品中寻找出自我,在从自我走向角色,真正做到用“心”、用“情”去歌唱,才能完美地演绎好声乐作品。 一、歌唱要做到作者、歌者、听者三统一 演唱者要想演绎好每一首声乐作品,首先要真正理解词作者创作的真正涵意,把握和理解曲作者的乐曲音符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曲目中昂扬顿挫、悠扬委婉、悲凉凄楚的真实目的,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二次创造,这才完成了第一步;要想完全唱好这首歌曲,除了自身所必具的条件如:嗓音、声部、歌唱技术、歌唱技巧,甚至还要包括舞台经验等都完全适合外,还要对歌曲中的句子要逐步分析,对每个句子所具有的特定的情感,要对每一句歌词一句句的抠,一句句的揣摩,才能把作品的词意和曲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演唱者必须与词曲作者取得情感上的契合,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音乐世界,去理解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才能有更细腻、更形象、更具有感染力的表演和演唱;演唱者在充分认识和分析音乐作品的同时,建立自己的艺术个性。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演唱和表演充分展示出来,这是认识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作品进行二次创造的过程;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充分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词、曲、歌三者间的默契配合;再通过自身感情丰富的演唱,把观众带进歌声中,或讴歌时代,或表达赞美,或传达思念,把听众的感情带到歌声里,也就达到了作者、歌者、听者的三统一。 一部音乐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抒发和写意,是声乐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作家的创作必定是来源于生活,作品中必然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也就是演唱者要捕捉的“情绪触发点”。歌唱者必须从整体上深刻地认识作品,并在自己的身心上找到对作品的总感觉,才能把“情”字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所以,完整、全面而富于创造性地认识音乐作品,是为了在演唱中更好地体现、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声乐演唱和表演要做到身心统一 从声乐训练开始,我们就要使每次发出的声音都能蕴藏情感,而不只是单纯的音阶、音程和音母的练习。要做到让每次发声练习都由心底而出,也就是说演唱者一触及音乐就应该激起表现音乐的意识,这种表现音乐意识的训练一定要贯穿整个声乐训练过程,要使声音里有情;我们看到很多表演者在唱法上无可挑剔,但声音却毫无内容,也就是说不能用嗓音来揭示音乐形象和表现人类情感,使人感觉索然无味,与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脱节,“声”不由衷,通俗的讲应该是唱什么就像什么。唱高山,声音里就出现了雄伟挺拔;唱草原,声音里就要表现的辽阔无边;哪怕是唱喝酒,歌声里也要有那种豪爽和酣畅。例如蒙古族歌手呼斯楞演唱的《草原鸿雁》,歌的最后两句:“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回。”呼斯楞演唱的那个“干”字,把草原的宽广和草原人的豪迈演绎的尽善尽美。声音里有了情感,就要体会在身体上。既然用情去演唱了,身体不能无动于衷,就要表演出来,身体的表演动作更有助于情感的发挥。因此,声乐表演中形体应变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正确呼吸及作用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正确呼吸及作用 摘要 摘要内容:声带以及人体的相关呼吸系统和肌肉是声乐表达演唱中起重要作用的器官和组织。人吸气和呼气的过程是这样的:从口鼻中吸入的气体经过呼吸系统的咽喉、气管进入胸腔肺泡,与此同时肋骨向外扩张,胸廓向前和向上鼓起。呼气时肋间肌放松、胸廓容积变小,横膈膜上升。正确的呼吸能让演唱者会发自如的进行演唱和情感表达。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跟呼吸相关联的呼吸器官有口鼻、咽喉、气管、肺。另外还有跟呼吸系统相关的横隔肌、肋肌、腹肌等。肺可以储存吸进去的气息,然后再通过肺呼出送到口腔、鼻腔。其中,正确呼吸的方法: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适合民族音乐的唱法。“这种呼吸方法全方位地调动了胸部、隔膜、腹部等部位的共同控制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有其优点也有缺点。本文认为不能单单根据呼吸方法的特点就判定它们的好坏。应该根据歌唱者的具体特点和歌曲类型的要求进行呼吸方法的转换和应用。声乐演唱中的正确呼吸有重要的作用,应需要不间断的和有效的练习。本文运用了文献法、统计法、调查法、概念分析法、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相关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总结。意在希望对声乐理论和实践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关键词】声乐、演唱、呼吸

Abstract The related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uscles are vocal expres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gans and tissues in singing.Inspiratory and expiratory process: Inhalation of the gas from the mouth and nose through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the throat, trachea into the chest alveoli, while outward expansion ribs, chest forward and muster up. Breath, the intercostal muscles relax, thoracic volume becomes smaller, the diaphragm rises.Correct breathing allows the singer will play fre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spiratory organs and tissues have nose and mouth, throat, trachea, lungs, diaphragm muscle, rib muscles, abdominal muscles and so on. Lung can be stored sucked the breath, then exhaled through the lungs to the mouth, nose.Abdominal breathing by using the lower abdomen.Abdominal breathing is practiced by singers.Every kinds of method has its advantage, also its are not worth.The text hold to the tenet that theory should be united with practice. Keywords:V ocal Singing Correct breathing

浅论声乐表演的曲目选择

浅论声乐表演的曲目选择 摘要:声乐表演中曲目选择的好坏会影响表演的成败。对经常参加比赛的声乐演唱者来说,由于曲目选择的失误而导致比赛中原有实力没得到充分展现的例子数不胜数,尽管如此,正确科学地选择恰当的曲目仍然没有得到更多声乐专业人士的重视。本文将从声乐演唱中比较突显曲目选择的重要性的表演形式,如音乐会、比赛等方面阐述正确、科学、恰当选择声乐曲目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演唱特点曲目选择重要性 一场成功的声乐演出不仅仅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旋律,它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而且都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比如,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首先要具备声乐演唱的专业技能,如自然嗓音、演唱技巧、表演的能力等,这些都属于内在的表现力,虽然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但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在具备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如果你能根据自身的嗓音、技术、舞台表现力等条件选择一首或几首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就能恰到好处地将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在一些比赛中,有的选手为了得高分,盲目地选择高难度和不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结果会让评委和自己处于一种想快点结束演唱的情境,这自然是由于曲目的选择失败所造成的。因此,曲目的选择甚至

会决定一场比赛、一场考试或者一场音乐会的成败。尽管曲目的选择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没能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曲目的选择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依据的,它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经验的不断总结,将经验的理论和现实的实践相结合,本文将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来探讨如何才能科学地选择曲目。 一、声乐曲目选择的重要性及意义 首先,曲目的选择不管是在声乐领域还是在器乐领域都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曲目的选择是正确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选择恰当曲目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高演唱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因为曲目的选择直接会影响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自信心。所以,相对而言,曲目选择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石,是将一位学生能否培养成功的关键。有些学者认为,科学恰当的曲目选择是进行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因为它不仅能将已经学到的技术进行强化和巩固,还能使声音的应用能力得到加强、拓展音乐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乐感。总之,合适的曲目会给学生带来一个立体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生能够更容易和清晰地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 其次,目前声乐界关于曲目选择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但也有一些以实践为例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从曲目的选择直接影响演出的成败,从而得出要选择恰当的曲目的结

浅谈声乐艺术教学

浅谈声乐艺术教学 发表时间:2009-07-08T16:07:46.70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平伟 [导读] 声乐艺术教学是全面的,有步骤的教学过程。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浅谈声乐艺术教学 陈平伟湖南省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声乐艺术教学是全面的,有步骤的教学过程。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构建先进教学理念,采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等来提高声乐艺术教学。 【关键词】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132-02 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实施声乐艺术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而不能去造“声音”。 二要继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就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 三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滕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还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另一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二、选好声乐“苗子” 要实施声乐艺术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还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 三、科学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等,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 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问题。过去人们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致使长时期以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音乐教学引入误区。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更要强调的是,人的嗓音因人而异,且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科学,稳步前进。 四、运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且是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因材施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2.循序渐进 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是从基础训练开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 五、科学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声乐教学的应用,可以使声乐教学更加直观化,可以解决我们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声音波形的分析,

声乐演唱教学中如何培养舞台表演能力

声乐演唱教学中如何培养舞台表演能力 一场优秀的声乐表演与舞台表演是分不开的,优美的声乐表演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舞台表演才能使声乐表演更加富有感染力。由此可见,在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使学生具有声乐演唱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具有舞台表演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声乐作品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己的风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大高校的声乐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演唱技巧,还要具备舞台的表演能力。舞台的表演能力不光要注重课堂上的培养,还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经验,表演中还要时刻想着舞台下面观众的感受以及舞台表演的主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声乐演唱教學过程中,舞台的表现能力也是尤为重要的。 一、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培养舞台表演力的重要性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大家往往忽视了舞台表演的教学,对此也不够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安排相关的课程,就导致学生在舞台表演能力方面欠缺,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比较差,学生就业困难等现象。所以,在声乐演唱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才能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更加出色。 声乐表演归根结底来说还是一种舞台的表现形式,一种声音、乐曲和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唱到高潮的部分往往还需要配合着一些形体上的动作,使整个声乐表演更加生动。如果没有了很好的舞台表演,那么整场声乐声演出是空洞的,缺乏生命力的,其欣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没有很快进入状态,没有与观众进行互动,那么整个表演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以在声乐演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名家名曲,观察艺术家们是怎样在表演中与观众进行互动的,以及高音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快的提高学生声乐演唱的技巧和舞台的表现能力。 二、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培养舞台表演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的舞台意识 加强舞台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培养鉴赏能力。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模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声乐表演来说亦是如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名家的作品,在欣赏名品的同时,学会分析以及鉴赏。还要安排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同一作品,使其对其中的情感、意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深入

声乐演员应具备的艺术基础知识

声乐演员应具备的艺术基础知识 声乐与语言艺术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联系,两者都是以人的声带为发声手段。语言艺术讲究字调的抑扬顿挫和音节的长短组合。这种美学追求与音乐的审美原则是一致的。而为了使语言的 情感意蕴得到充分表现,也需要歌者运用音调与节奏的起伏疾缓,嗓音的强弱和音色变化来进一步加以体现。音乐与语言的不 同结合方式造就了众多的音乐体裁。因此声乐演员只有具备其他 相关艺术的基础知识才能体现声乐的审美要求。 一、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固定角色,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又分为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小品、戏曲等等。声乐与戏剧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歌剧、音乐剧、戏曲,就都有声乐的重要位置。因此,声乐人必须具备必要的戏剧基础知识。其一是戏剧的审美特征,主要有综合性、动作性、情节性、表演性、冲突性、情境性等;其二是戏剧的样式,主要是悲剧、喜剧、正剧等;其三是戏剧的表演体系,也称戏剧的三大流派,即斯氏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氏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氏体系(梅兰芳体系),此外尚有现代派戏剧,包括荒诞派戏剧、先锋派戏剧等等;其四是戏曲的审美特征,包括写意化、意境化、程式化、虚拟化、夸张化等等。 二、曲艺知识

曲艺是我国说唱艺术的总称。其中唱的部分与声乐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声乐作品直接运用曲艺的音乐素材,例如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就吸收了曲艺京韵大鼓的旋律素材;《前门情思大碗茶》吸收了曲艺单弦的旋律素材;《蝶恋花?答李淑一》 则运用了曲艺弹词开篇的旋律素材。尤其是近年来东北二人转大红大紫,许多声乐作品,尤其是影视歌曲,都运用了二人转的旋律素材,例如歌曲《美美观观的水美美观观的山》等。而二人转中的唱腔直接影响声乐作品的现象,则从上世纪50 年代民歌手郭颂的《丢戒指》、《瞧情郎》、《看秧歌》、《新货郎》、《越走越亮堂》和李高柔的《洪月娥做梦》、《王二姐思夫》等民歌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声乐人掌握必要的曲艺知识,实属必要。因为“我国的民族唱法,广义讲应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种风格的创作歌曲唱法”。 三、美术知识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塑、建筑、园林、实用美术、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篆刻等。声乐与美术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声乐人也必须具备必要的美术知识。例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前门情思大碗茶》、《长城谣》等歌曲,就与建筑艺术天安门、前门、长城密切相关。没有一定的美术知识,要演唱好这些歌曲,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四、舞蹈知识 舞蹈与声乐的关系更为密切,许多歌舞,都是声乐与舞蹈的

声乐舞台表演

《声乐舞台表演》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声乐舞台表演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声乐舞台表演》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声乐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完整表现,对培养学生把声乐课堂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克服歌唱心理障碍,提高演唱水平,有重要意义。演唱作品时,要求演唱者姿势正确,吐字、咬字基本清晰,作品内容把握准确,声音自然流畅,舞台形象自然大方。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堂实践,逐步提高歌唱心理素质,更好地把握作品内容和处理作品,缎练舞台实践能力。力求做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演唱。 声乐舞台表演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是借助语言与形体动作两大表演要素进行艺术创造。 二、相关课程衔接 本课程宜在学生具有声乐、形体、舞台表演、音乐心理学、中外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一系列音乐相关基础上开设。 三、课程基本要求与目的 《声乐舞台表演》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表演素质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表演技能及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以音乐化的语言与形体动作进行表演,有了声的表演技能与技巧,掌握了情的心理体验与感受,还要通过声情结合的表演实践来完成其艺术创造。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授课形式以集体课为主,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影像和音响功能,让学生多听多看,最主要的是在实践中总结演唱经验,了解自身不足之处,互评互进,同时,增加学生对舞台演唱的直观感受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实力和音乐表现力。 五、建议学时分析 章节教学内容课时备注第一章声乐舞台表演的基本特征 2 理论讲解第二章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处理 2 理论讲解第三章声乐语调处理的基本因素与技巧 2 理论讲解

浅谈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

浅谈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 摘要:声乐艺术主要是为了进行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需要演唱者和听众具有相同的感受体验,只有这样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才算完成。所以,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及有关问题,探讨声乐学习者如何通过声音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声乐艺术声乐训练情感表达 在声乐学习中,有的人往往会把训练放在声乐学习的第一位,而对声乐演唱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视而不见,这样学习声乐是很难获得好的效果的。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声音也受到艺术表现审美的限制这一点,在自我心中要定义更高的审美的角度,并且在演唱中合理运用技术和各种技巧,产生与内容相符的声音,用心去歌唱,用带有情感的声音的变化为媒介、手段,传达美,这才是声乐的真正意义。 一、歌唱“以情带声”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情带声”,是每个声乐老师对于学生演唱的基本要求。基于学生对“以情带声”的理解不够彻底,往往会忽视偏重其中一方,这样对于个人声乐学习和训练是非常不利的。具体来讲,“以情带声”的含义有以下两点。

(一)注重声音是歌唱的基本条件 在声乐演唱中,基本条件是声音。可以这样说,不管演唱者的声音美妙与否,没有声音就不能构成歌唱;“情”是人的精神意识,物质存在决定意识,精神意识只有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内容才会表达出来。优秀的声乐演唱者都是通过美妙的声音将歌曲的思想表现出来,从中寄托着个人丰富的情感。如果在演唱中只有声音而不带任何感情,虽然没有感动听众,但听者仍然会接收到歌者的一些信息,比如演唱者声音具有一些动听的特质等。 (二)情感是歌曲传神的根本途径 声乐演唱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及体现的声乐审美意识,是让声乐演唱打动听众的根本途径。在演唱时,声音既要符合演唱作品的思想情感,还要符合声乐审美的标准,而演唱者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声乐审美的标准。因此,为了将歌曲表现得淋漓尽致,歌唱时歌者对自己声音的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即对自己的音色、气息等放细节做一些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调整,进而契合所要表现歌曲的要求。 二、“以情带声”的方法 (一)对歌曲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这一研究是演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认真做好的歌唱准备。包括对作品风格的把握,对作品作者创作背景和手法的了解,以及作品想要表达

浅谈-声乐作品处理表现

——浅谈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 系:呼种浩特职业学院 专业:音乐教育 学号:0814021014 :恒 指导老师: 【文中摘要】:音乐是一种感现的艺术,相同的作品对的人来说,有千差万别的感受和理解,而同一样的艺术对不同的人来说演绎也会差距较大的效果,这些差别不仅仅来自与歌唱者的声音,是学生对音乐的专来技能,理解能务之化底蕴的差别,当然,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好的声音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在演唱者的全面素质中,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以及音乐涵养等决定他是否具有完美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歌唱是一种听觉和视觉的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必须经过演唱着的歌唱才能让听众感受它、欣赏它、接受它,也就是说,声乐作品还需要演唱者的再创造,即一度创造。演唱者必须深入仔细的做好唱前的歌曲表现处理准备工作,具有扎实的演唱技巧和广博文艺修养知识,才能够达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蕴藏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是祖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中一支绚丽的奇葩,这些作品生动的反映了各族儿女的生活、劳动、爱情等,抒发了人们的真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憧憬与向往。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声乐艺术得到了前所示有的发展,无论是演唱还有创作都达到空前的繁荣,众原始民歌、民歌改编,歌曲说唱,古国到艺术歌曲,歌剧等多种体载百花齐放。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要想让听众欣赏、接受,就一定要经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艺术工加,把歌曲的音乐曲调、文学容通过演唱诠释给听众,要把一首歌曲真正地演唱好、表现好就必须对作品的容、风格、结构、种曲式、调情、节奏以及吐字行目空,情感韵味等方面作全面认真的表现处理。 【正文】: 声乐作的处理与表现 歌曲的时代特征与民族风格: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每个年代都有不愧与这个时代的作品。民歌演唱艺术在新时期是大的特征是在作品演唱的表现处理上丰富新颖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地体现和表达了它的时代气息和民族色彩,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我国的演唱艺术历来就是以准确清晰的语言,优美秀丽的声音,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来打动听众,让世人瞻目赞叹,特别是在词言、情感表达的细致、深刻、更是独具民族特色,只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的风格,才能使艺术形志产生丰富强烈,独树一帜的感情色彩,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形成感染人的艺术魅力。所以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越鲜明,韵味则越浓,意意也就越深,也就越达到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当然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要落实到处理,表现歌曲能力的独到见解上,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思想实质,

声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最新声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随着各种音乐综艺节目的火热,声乐专业被更多的人追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声乐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2、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 3、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4、浅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5、多声部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 6、关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7、高职学院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探索 8、论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声乐教学 9、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10、论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 11、对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探究 12、高校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的社会适应性研究 13、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应用研究 14、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 15、谈高师作曲专业与声乐专业的教学互动 16、浅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17、影视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价值 18、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9、论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20、浅论儿童声乐教学中嗓音的训练 21、声乐教学中关于学生消极情绪的有效防治 22、谈俄罗斯高校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特色 23、试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乐谱资源建设 24、谈声乐教学中伴奏教师的引导功能 25、论中专声乐教学的短板及对策 26、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演唱教学改革流程与模式 27、微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多功能效应 28、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探讨 29、浅谈“三结合”声乐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色 30、声乐教学中练声问题分析 31、声乐演唱中身心结合的重要性研究 32、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33、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科学发声方法的一点体会 34、侧谈声乐演唱的“失重”现象 35、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把握 36、浅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系 37、浅谈声乐演唱中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 38、跨界演唱与现代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 39、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契合的艺术效果分析 40、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 41、浅谈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心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