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机的设计2
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市场需求增长,车载充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配件之一,其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合理的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车辆的安全性。
为了在设计车载充电机时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因素,以下将详细介绍关于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1. 设备尺寸和外形设计:车载充电机通常需要安装在车辆内部或者车辆底盘上。
设计车载充电机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尺寸和外形设计。
设备的尺寸大小要适应车辆的空间,不得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和驾驶。
外形设计要与车辆整体风格相匹配,尽可能减少对车辆外观的影响。
车载充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好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者车辆起火。
在车载充电机的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散热问题。
可以通过增加散热孔设计、使用散热片等方式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3. 绝缘设计:车载充电机通常需要与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连接,连接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在车载充电机的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连接设计,确保连接牢固可靠,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可以通过增加连接接头设计、使用高质量连接线等方式提高连接的质量。
车载充电机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可能会遇到雨水、灰尘等外界因素。
为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在车载充电机的结构设计中考虑到防水设计。
可以通过增加防水圈设计、使用防水材料等方式提高设备的防水性能,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尺寸、散热、绝缘、连接和防水等方面。
只有合理设计,才能够保证车载充电机具有高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本文提供的关于车载充电机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车载充电机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不同车辆和设备的充电需求,车载充电机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 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2023最新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 总体要求 (3)5 设计 (3)6 施工 (7)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充电基础设施”)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充电基础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T 1848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20052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20234.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2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7930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9316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6 工程测量标准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9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5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575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17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1249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30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T 51313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NB/T 3300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 33002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NB/T 33007 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与充换电设备通信协议DB52/T 1715.1—202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第1部分:规划3 术语和定义DB52/T 1715.1—20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160kW分体式双充接口充电柜 2019年10月28日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160kW分体式双充接口充电柜2019年10月28日目录1.概述 (1)2.设计标准 (1)3.设计方案 (2)3.1.电气原理 (2)3.2.专用部件设计 (2)3.3.通用器件设计 (3)3.4.结构外形 (4)3.5.结构布局 (5)3.6.设备安装 (7)1.概述本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充电设施运营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规范直流充电设备电气原理、专用部件设计、通用器件选型、结构外形、结构布局、设备安装等,实现充电设备统一化设计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充电设备的兼容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2.设计标准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2-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T 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33708-2017静止式直流电能表GB/T 34657.1-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GB/T 34658-2017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JJG 1149-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JJG 842-2017电子式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 1069-2011直流分流器检定规程NB/T 33001-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 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DL/T 698.45-2017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Q/GDW 1233-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Q/GDW 1591-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Q/GDW 11709.1-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1部分:技术条件Q/GDW 11709.2-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2部分:与充电桩通信协议Q/GDW 11709.3-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3部分:与车联网服务平台通信协议Q/GDW 11709.4-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4部分:检验技术规范Q/GDW 11850-2018 直流电能表外附分流器技术规范3.设计方案3.1.电气原理160kW分体式双充接口充电柜电气主电路拓扑见图3-1,提供8个充电模块安装位置,根据充电功率需求可选配5~8个20kW充电模块。
大功率充电机

大功率充电机摘要大功率充电机是一种高功率输出的充电设备,用于快速充电电池,并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
本文将介绍大功率充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电动汽车的推广,对于快速充电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充电设备往往无法满足这种高功率输出的需求,因此大功率充电机应运而生。
大功率充电机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军事装备、船舶等领域。
一、工作原理大功率充电机采用了先进的换流器技术,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经过逆变器、传输线路和输出端口输出给电池。
换流器采用了高效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
同时,大功率充电机还装备了多个充电插座,可以同时给多个电池充电。
二、主要特点1. 高功率输出:大功率充电机具有高达数千瓦的功率输出能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将电池充满,有效提高充电效率。
2. 高能效:大功率充电机采用了高效的能量转换技术,能够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3. 多个充电插座:大功率充电机配备了多个充电插座,可以同时给多个电池充电,提高充电效率。
4. 安全保护功能:大功率充电机具有多重安全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过温保护等,确保充电的安全性。
5. 环保节能:大功率充电机在能源利用和损耗方面具有显著的环保节能效果,符合低碳、环保的发展需求。
三、应用领域1. 电动汽车充电站:大功率充电机是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快速充电电动汽车的电池,缩短充电时间,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
2. 军事装备:大功率充电机在军事装备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快速充电武器装备的电池,确保作战的连续性和效率。
3. 船舶:大功率充电机在船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快速充电船舶的电池,提高船舶的电力续航能力。
4. 工业领域:大功率充电机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充电堆垛机、充电叉车等设备。
四、未来发展趋势1. 提高充电功率:随着电动汽车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普及,对充电功率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大功率充电机将不断提高充电功率,以满足市场需求。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定义 34 对充电机的要求 44.1 适应电池类型 44.2 对供电电压的要求 44.3操作方式 44.4 充电机的充电效率和功率因数 54.5 充电机控制的安全要求 55 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75.1 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组成 75.2 安全控制功能 76 对充电连接器的要求 76.1 主要技术参数 76.2 对连接器的基本要求 86.3 连接器插接端子的连接和分离顺序 97 充电机接口和通信要求 97.1 充电机接口 97.2充电机通信要求 98 计量、计费 99 充电机的质量认证 1010 外观、标识和标志 10前言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蓄电池构成。
充电机(站)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充电机(站)的技术标准,是建立能源供给系统的基础。
目前已经颁布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国家标准有: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本规范是在GB/T 18487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立能源供给系统的要求,对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的基本功能、工作状态、安全要求、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充电连接器、接口和通信要求、产品质量认证等做出了规定。
对充电站技术规范其他部分的内容将在后期工作中补充和完善。
国家电网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展需要,陆续发布相关技术规范(草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修改、完善和提高,最终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本规范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省市公司试行,并请各省市公司根据实施情况,提出修改建议。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设计使用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ICST 47《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精品汇编资料目次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总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充电站和充电桩.......................................... 错误!未指定书签。
6 充电站和充电桩电气部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7 电能质量的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8 电气照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9 防雷与接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 电气测量和计量.........................................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监控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 充电站安全防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计要点简析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计要点简析摘要:需要更有效地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刺激传统汽车部门的转型和现代化,确保国家新兴产业战略性发展,加强节能减排。
加强电动汽车工业的推广。
随着电动汽车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对电力供应和能耗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此,制定了以业务规划、布局为核心的电动汽车充电器总体规划建设理念,电力替代装置的建造和运行模型。
建设电动车更换电站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强电动车攻击技术,优化全更换服务运行,促进与上下游企业项目的合作,促进建设的推进.智能充气输电网中国电动汽车的运行与发展。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计要点1基本原则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安装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本着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符合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提高建设水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宗旨进行设计,满足符合消防、供用电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设计与规划应当符合项目地政府关于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计划以及相关技术发展的方向,且要和各地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调和一致。
充电设施的规划除应符合上述地方规划外,尚应满足电力部门的配电网络规划。
在进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统设计时,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且经相关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已被规范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宜在汽车车库坡道出入口的双侧设置充电设备,建筑内走廊、疏散通道上不应该设置落地安装的充电设备。
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计要点2.1充电设施的选择充电基础设施应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及计量计费系统等部分构成。
充电设备不应影响其他系统和负荷的正常使用。
充电设施的容量、电压等选择应与当地使用需求的电动汽车相匹配。
居住区场地的充电设施在设计时通常首选单相、交流充电桩。
目的是鼓励私家电动汽车车主利用单相交流充电桩在家中夜间充电,尽管充电时间长,但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而对于快充时间有较大需求的使用场景,则可选择功率大速度快的三相交流桩、交/直流一体充电桩、非车载式充电机等形式。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的设计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以TI公司TMS320F28335为主要控制器,进行了多段式充放电方法的设计,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
该方案包含了汽车充电器,采用了切换式供电,从而大大改善了电池的效率,并且体积小,重量轻。
1引言在国内现有四型电动汽车中,四型的南瑞公司,就达到了200 kW。
更何况,南瑞公司还研发了一台南瑞的智能充电设备,里面有一个电子充电设备,充电器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充电器安全保护管理系统。
目前南瑞科技公司的充电设备正在位于成都市郫区石羊场镇的国家电网成都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基地进行快速试运,为16路电动汽车和公交车同时进行快速充电。
2010年11月成功地自行开发和自主研制生产出一种新型完全智能化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而这款智能充电机不仅能够给新型电动汽车快速进行充电,而且它既同时具有充电系统工作体积小、人机接口友好、操作过程非常简单等几大优势。
随着智能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电力专用电子技术和智能控制处理系统等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不断发展,电能电源变送器的智能控制处理手段逐渐发展趋向完全智能化,从而可以促进智能充电机组中可以同时实现各种小型化、智能化和迅速化的变种智能充电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的智能控制策略国内外正在积极进行发展中的技术研究。
2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设计2.1主芯片介绍TMS320F28335与TMS320F2812型DSP相比较,具有单一FPU、高精度PWM和256 K等优点。
并加入DMA的DMA,可将ADC的输出信号直接写入DSP。
另外,还可以增加通讯模块、SCI接口、SPI接口等功能。
主频率,也就是320f28355,最高可达到150 MHz。
该设备具有一个外存贮器扩充界面、一个监视仪、三台计时器、18 PWM和16路12比特AD转换机。
F28335是XINF(XINF),与2812(XINF)相似,但是其性能更加强劲。
该16/32比特的宽度可以进行设定,并且可以进行DMA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电动汽车以锂电池为动力源,充满电后,以电力做功推动汽车。
不同于汽油发动机汽车需要添加汽油,纯电动汽车在电力耗光后通过外置电源对其进行充电,通常单次行驶里程在100~200公里。
与传统汽车相比,纯电动车在使用成本上有着无以比拟的优势,百公里约消耗15度电,成本8元,仅相当于汽油发动机汽车成本1/10。
目前,国家已着手进行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电动汽车充电站则是主要环节之一,必须与电动汽车其他领域实现共同协调发展。
充电模式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蓄电池构成。
另外,还包括充电监控、电池管理和烟雾报警监控等。
充电机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电站给汽车充电一般分为三种方式:普通充电、快速充电、电池更换。
普通充电多为交流充电,对于容量不超过5kW的交流充电机,输入为额定电压220V、50Hz的单相交流电,对于容量大于5kW的交流充电机,输入为额定线电压380V、50Hz的三相交流电。
将交流插头直接插在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充电时间大约需要4~8小时。
快速充电多为直流充电,直流充电机输入为额定线电压380V、50Hz的三相交流电,输出电压一般不超过700V,输出电流一般不超过700A。
交流输入隔离型AC/DC充电机的输出电压为额定电压的50%~100%,并且输出电流为额定电流时,功率因数应大于0.85,效率应不小于90%。
充电机应能够保证在充电过程中动力蓄电池单体电压、温度和电流不超过允许值。
充电机应具备防输出短路和防反接功能。
充电机至少能为以下三种类型动力蓄电池中的一种充电:锂离子蓄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
动力电池组充电模式采用“恒流―恒压”两阶段充电模式。
充电开始阶段,一般采用最优充电倍率(锂离子电池为0.3C)进行恒流充电。
(C是电池的容量,如C="800mAh",1C充电率即充电电流为800mA)在这一阶段,由于电池的电动势较低,即使电池充电电压不高,电池的充电流也会很大,必须对充电电流加以限制。
所以,这一阶段的充电叫“恒流”充电,充电电流保持在限流值。
随着充电的延续,电池电动势不断上升,充电压也不断上升。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允许的最高充电电压时,保持恒压充电。
在这一阶段,由于电池电动势还在不断上升,而充电电压又保持不变,所以电池的充电流呈双曲线趋势不断下降,一直下降到零。
但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当充电电流减小到0.015C时,说明充电已满就可停止充电。
这一阶段的充电叫“恒压”充电,这一阶段的充电电压:U=E+IR为恒压值。
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对充电模式的基本要求。
此外,充电系统还必须具有自动调节充电参数、自动控制和自动保护功能。
尤其在恒压充电阶段,如果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超过允许的充电电压时,充电机应能自动减小充电电压和电流,使该电池的充电电压不超过允许的充电电压,防止该电池过压充电。
充电过程及充电电压、电流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充电曲线(n为电池组中串联的单体电池个数)根据电池的充电特性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充电要求,常用充电设备为充电机,可分为直流充电机和脉冲充电机两类。
直流充电机就是把电网电源经过整流滤波后隔离稳压输出直流电源,供给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
目前使用最多的直流充电机是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机。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效率高、功率因数高、电网适应能力强、功率可小可大,容易实现智能化等优点。
脉冲充电机可以减少电池在充电时产生的极化现象,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减少充电时间,实现快速充电,但脉冲充电器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充电难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一个难题。
以一辆大型锂动力电动大巴为例,配置电池容量700Ah。
最大充电电流210A(相当于700AH电池容量的0.3C充电率),最高充电电压700V(相当于165只最高充电电压4.2V左右的锂电池单体串联电压),那么需要充电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45kW。
按最优充电要求对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时间,至少需要3小时。
因此,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不能像燃油汽车在加油站加油那样进行充电。
如果20分钟快速充满电,至少要用3C的充电倍率进行充电,这对于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来说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还是采用普通充电为主、快速补充充电为辅的充电方式。
对于电动公交车而言,充电站设在公交车总站内。
在晚间下班后利用低谷充电,时间5~6小时。
全天运行的车辆,续驶里程不够时,可利用中间休息待班时间进行补充充电。
充电器的数量和容量根据车队的规模而定,充电站由车队管理。
例如,12辆大型锂动力电动大巴需要12台充电机。
快速充电时,可用6台充电机并联充电,最大输出功率为1470kW,最大充电电流2100A(相当于700AH电池的3C充电率)。
或者用8台充电机平时为8辆电动车辆充电,每台输出最高充电电压700V,最大充电电流500A(相当于700AH电池用量0.7C 的充电率)。
1C~3C的快速充电模式,已经在探讨应用,但应确保在电池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进行。
按照上述充电机的最大功率配置,电力变压器有效总功率约为3000kW以上。
目前汽车各大厂商纷纷研制上产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
以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为例,电池类型为磷酸铁钴锂电池,配置电池容量200Ah,3C 的充电电流为600A,标称电压316.8V(相当于96只充电电压3.3V左右的磷酸铁钴锂电池单体串联电压)。
充电器的输出功率为192kW。
快速充电时间15分钟充满80%。
百公里能耗为21.5度电左右,相当于燃油车1/3至1/4的消费价格。
系统结构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机的输入为额定线电压380V、50Hz的三相交流电,输出额定电压700V,额定电流600A。
系统采用19"标准机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型美观大方。
外型尺寸:高×宽×深为2200mm×600mm×600mm。
采用60个模块并联,每个模块10A/700V,模块尺寸:高×宽×深为133mm×425mm×270mm,15层4列,分四个柜体安放,四个柜体可分开运输,使用时紧凑左右排列。
机架前门、后门均为双开门,方便检修。
电源进线和汇流排输出位置均在底部输入。
电源输入断路器及监控单元触摸屏安装在主机中间控制柜前部。
充电机控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充电机控制结构示意图开关电源主回路设计电动汽车充电机采用的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的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由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对三相交流输入进行滤波整流,功率因数校正预稳压800V后经高频DC/DC半桥功率变换器,滤波输出直流700V为动力蓄电池充电。
经过分析计算,变压器采用双E65磁芯,初级线圈12匝,则根据输出电压最高700V、输入电压最低780V、最大占空比0.95可求得次级绕组圈数N2,N2=(12/780)×(700/0.95)=11.33,考虑漏感、次级整流压降等因素取N2为12匝。
图3充电机电源的原理框图由于电动汽车充电机为非线性负荷,会产生谐波,对电网是一种污染。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功率因数校正或无功补偿等技术,限制电动汽车充电机进入电网的总谐波量。
为提高功率因数,降低输入电网谐波,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如图4所示。
它采用三相三开关三电平BOOST电路,工作在连续模式,开关采用两个MOSFET组合成的双向开关。
图中,开关S1,S2,S3是双向开关。
由于电路的对称性,电容中点电位VM与电网中点的电位近似相同,因而通过双向开关S1、S2、S3可分别控制对应相上的电流。
开关合上时对应相上的电流幅值增大,开关断开时对应桥臂上的二极管导通(电流为正时,上臂二极管导通;电流为负时,下臂二极管导通)。
在输出电压的作用下Boost电感上的电流减小,从而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其控制电路采用三个控制芯片UC3854A,相电压通过三相隔离变压器向UC3854A提供同步信号和预校正信号,电流反馈采用霍尔电流互感器,分别控制三个开关,形成三个电流反馈内环和一个电压反馈外环的多闭环系统。
该电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每相仅需一个功率开关。
具有三电平特性谐波电流小,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小。
不需要中线,无三次谐波,满载时功率因数很高。
开关应力小,关断压降低,开关损耗低,共模EMI低。
图4三相三开关三电平APFC电路拓扑图DC/DC功率变换器采用半桥电路拓扑,功率器件少,控制简单,可靠性高。
如图5所示,采用MOSFET和IGBT并联技术,充分利用了MOSFET开关速度快和IGBT导通压降低的优点。
在电路上采取措施,使得MOSFET的关断时间比IGBT延迟一定的时间,大大减小了IGBT的电流拖尾,降低了开关通态损耗,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使得半桥电路的输出功率可以实现7kW。
其输出侧采用的整流方式有半波整流,中心抽头全波整流及全桥整流。
由于输出电压较高,全桥整流对变压器利用率高,比较适合用于这种场合。
图5MOSFET/IGBT并联组合开关电路图6PWM强迫均流法工作框图系统采用PWM强迫均流法,工作框图如图6所示。
这是一种系统电压控制和强迫均流相结合的改进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将系统母线电压Us和系统的基准电压Ur相比较产生误差电压Ue,用该误差电压控制PWM调制器,得到的PWM信号去控制每一模块的电流。
每个模块的电流要求信号都是相同的,PWM信号通过光耦与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比较,调节模块参考电压,从而改变输出电压,调节输出电流,实现均流。
这样,每个模块都相当于电压控制的电流源。
这种均流方式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可控制模块多,可以很方便地组成冗余系统。
强迫均流依赖于某一模块,如果该模块失效,则无法均流,所以必须设计模块故障退出功能。
在强迫均流中,系统模块数可达100个,即使模块电压相差较大,参数设置好后不需任何调整,均流精度优于1%,负载响应快,无振荡现象,满足应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