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案1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众多的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撰写观后感: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源后,撰写观后感,表达自己对视频内容的思考和感悟。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观后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5)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课后拓展活动,共同阅读推荐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人口众多的人口的认知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互动式教学: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口众多的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这种辅助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了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土壤、植物、水等,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例如,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小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桌和椅子,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优质教案

学生励志寄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要明白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要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孩子们,踏踏实实的学习,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油吧!孩子们。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 人口 教案

人口教学设计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结论:中国的人口数量巨大给出:国家人口排行榜。
通过学生阅读世界人口前十位国家,反映人口众多。
国家人数世界排名中国13.40亿 1印度12.16亿 2美国 3.10亿 3印尼 2.35亿 4巴西 1.93亿 5巴基斯坦 1.67亿 6孟加拉国 1.64亿7尼日利亚 1.56亿8俄罗斯 1.40亿9日本 1.27亿10给出“中国各省人口数量”,找出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份,比较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哪个省,大致有多少。
教师总结:中国的人口众多过度:中国的人口多,导致出生人口绝对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材料:每分钟出生约36人,每小时出生约2250人,每天出生约4万,近几年,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平均1200万左右,相当于每年增加两个香港的人口数!教师引导: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人口增加的速度快设问:人口增加的速度一直这样么?给出“中国人口增长变化过程图”阅读: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分析时间变化:慢——快——慢的过程教师分析讲解:A、历史上:经济落后,战争、灾害频繁,死亡率高,人口增展缓慢。
B、建国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寿命增长,人口直线上升增长。
C、现阶段: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缓慢,但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教师总结: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快过度: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说过,人多力量大。
但是当前人口众多一定是优势么?请学生讨论阐述。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反思:2、教学过程反思:3、教学效果反思:。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课程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通过读我国人口密度图掌握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重点与难点】1.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能从数字资料和地图资料中,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情景导入丽丽全家在讨论人口问题,他们各持己见。
爷爷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奶奶说:人多好种田爸爸说:早生儿子早享福妈妈说:人少好过年谁的观点正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人口》。
二、新课学习(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世界第一自主学习:学生自读P11面课文第一段,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经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
结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状况(1)小组合作: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及教材p11第二段,回答:人口增长速度: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______;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_____。
(较慢;迅速)(2)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较慢?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新中国成立前:经济落后;战争、灾害频繁;疾病多,人口死亡率高。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3.人口多的利与弊同学们读教材p11第三段,分析人口过多给我国带来的利与弊。
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弊: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数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为沉重的压力。
4.我国的人口国策及成就自主学习:同学们读教材p11第四段,分析下列问题:人口过多带来了许多的弊端,那么我国政府所什么定为我国的人口国策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现在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人口国策:计划生育取得成就: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从1970年的2.58%降低到2010年的0.48%,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精品教案【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4、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5、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2、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1、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2、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技能与方法】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情感目标】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课前准备】1、分组:将班级按4—6人分为一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参与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有关计划生育国策的内容和相关文件;近年我国人口增长的数量和经济(物质方面)增长的总量和人均增长的比较;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资料;《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的有关资料等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众多的人口 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密度”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人口最多的国家1.引入新课(1)教师引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2)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教师进行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
教师再引导学生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
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1)结合课本“中国人口增长曲线”(1849年~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949年后人口增长高峰、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
八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的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本节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政策的自觉性。
这成为本节学习的难点知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而且对人口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因此对于本节的学习难度不大。
三、学法指导1、利用地图、地理资料和数据,比较学习地理。
2、利用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学习地理。
3、开展辩论活动,从辩论中国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五、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六、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比较法、小组讨论辩论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众多的人口教学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1.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严重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3.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主预习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占世界人口的以上。
2.根据图1.9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云南一线为界,人口稠密,人口密度较小。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1.讨论完成课本P12页活动1、2并归纳总结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做为一项基本国策?2.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3.讨论完成课本P14页活动2。
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课堂小结人口众多:数量、特点、问题、政策人口分布:特点1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南多、东北少B 东北多、西南少C 东南多、西北少D 西北多、东南少2.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A 新疆B 西藏C 甘肃D 青海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 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 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4.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 山东B 青海C 云南D 福建二、综合应用图中的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请回答:1.此线的两端分别是哪两个地方?①是黑龙江省的②是云南省的。
2.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而人口却占全国的,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上地区多,地区少的特点。
①2②教学反思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快乐点击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户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31.6%,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基本国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基数大中国现有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6%,它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2)人口增长迅速1949年我国大陆人口为 5.4亿人,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突破11亿,1995年突破12亿。
(3)总人口中年轻人较多,意味着未来结婚有生育能力的人越多。
1982年普查0~14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亿,她们在20世纪前后进人婚育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育高峰。
同时,有些城市的人口开始进人老龄化。
(4)农村人口比重大。
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
2000年全国市镇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
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如果不注意控制人口,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而且还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
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条件好,养活的人多;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
西北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燥,多沙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交通不发达,工商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热点考点聚集命题方向1.考点:(1)人口的增长及突出特点。
(2)人口分布特点。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2.动向:(1)人口密度的计算、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2)根据人口资料,绘制人口增长图,并据此回答问题。
(3)注重材料分析题的考查:根据有关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等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4)联系实际问题分析材料: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等。
【例子】读1.2——1图回答:(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增长幅度最小的是,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原因是。
(A——我国耕地B——我国人均耕地C——我国人口D ——我国粮食总产量E——我国人均粮食产量)(2)A、B两条折线下降幅度大的是,造成下降的原因是。
(3)对比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要提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人口方面应采取的政策是。
导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资源关系、人口政策等方面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却在不断下降,粮食总量增长较快,人均粮食产量相对缓慢等情况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答案:(1)D E人口增长过快(2)B 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又不断减少(3)实行计划生育【例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人口分布不均B.城镇人口增长迅速C.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导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迅速,已成为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建国以来,人口迅速增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协调.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以上都是我国人口的现状,因此本题的A、B、C答案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但就题目要求来看,这三个答案并非是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尽管观点都正确,却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这类问题应注意题目要求与答案的关系,不要答非所问。
答案:D【例1】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A西北内陆 B.东部沿海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剖析:人口的分布与气候条件、经济发展、地形、交通等因有密切的关系。
只有气候好、经济发达、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降水少,自然条件恶劣。
青藏地区海拨高,所温低,空气稀薄。
西南地区主要为高原和山地,地形复杂。
只有东部沿海地区耕地多、气候好,工农业、交通发达,最为适合人类的生存。
答案:B金钥匙:人口分布的疏密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往往是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例2】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京B.鲁C.苏D.澳剖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密度的计算,及我同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和面积。
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通过估算可知:四地中人口多、面积少的应是A、D,而澳门人口更密集。
答案:D金钥匙: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河南,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
【例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当作一项基本国策。
剖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环境问题,有社会、经济问题等,其中包括人口过快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所以我国政府才把“实行计划生育”当作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案:社会经济实行计划生育【例4】关于我国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B.我国城市和乡镇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小C.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D.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剖析: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平均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山却不是世界最大;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镇人口仅达30%多一点;我国是出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战友世界人口的1/5以上;虽然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而世界上有的国家出现了人中的零增长和负增长。
答案:C创新例题点拔【例1】下面4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状况特点等知识点。
从中国人口增长以来看,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状况。
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答案:A金钥匙:对我国人口的增长示意图的判定,源于对我国人口特点的掌握,所以对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的特点一定要牢记。
【例2】⑤。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计算能力和根据地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题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对人口密度的含义及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的理解,这样才能准确说明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小的分布特点。
答案:①750②600人③11④2人⑤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小金钥匙:以黑龙江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的连接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度大,此线以西、以北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
1.列表比较法表(1表(2表(3表(2.折线图判读折线图是地理统计上的常用图,它能够反映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它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是与地理事物和现象相关的量。
如人口增长图,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折线图,降水量年际变化图等等。
此种图判断比较容易。
绘制折线图:根据提供的资料绘制折线图时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若单位长度过大,绘制的图就会太大;若单位长度太小,就表示不出变化的规律。
再次,在选择时间间隔时要注意,单位长度内表示的时间跨度必须一样,否则也不能正确表示变化规律。
下面以我国人口增长图为例:从我国人口的增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大致分为两个过程:(1)1949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原因是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
(2)1949年以后,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厂率降低,因此,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因此,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例如: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住房、交通等X也带来了许多自然问题u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为此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学习效果评估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我国2000年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B.总人口为10.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C.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D.总人口为13.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2.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B.南方地区人口比北方少C.昆明——哈尔滨一线的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D.大江、大河的中上游人口密度大4.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A.琼B.藏C.鲁D.澳5.2000年人口普查中,人口总数居第一位的省级单位是()A.山东省B.四川省C.河南省D.江苏省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新疆B.西藏C.内蒙古D.青海7.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改变B.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8.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的增长叙述正确的是()A.1995年我国人口达12亿,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B.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C.旧中国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快D.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迅速增长9.我国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为()A.14亿B.12亿C.12.95亿D.13.95亿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A.120人/平方千米B.134人/平方千米C.2人/平方千米D.108人/平方千米12.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现在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