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合集下载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强化练习)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强化练习)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强化练习)1、单选从全世界范围看,下列正确的关系式是()。

A.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B.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可支配总收入C.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江南博哥)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D.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正确答案:A2、问答题已知全年总产出9159亿元,中间消耗4381亿元,最终消费物品和服务3858亿元,资本形成总额88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589亿元,货物和服务出口1124亿元。

计算题: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正确答案: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9159-4381=4778(亿元)3、单选在下列政府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消费()。

A.提供社区公共健身器材B.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订购一批军火D.为居民提供免费教育正确答案:B4、填空题SNA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既包括(),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正确答案:物质生产部门5、填空题投入产出表按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正确答案:实物型投入产出表6、填空题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经济活动总价值量的动态变化,通常受到两个主要因素变动的影响,这就是()和物价因素。

正确答案:物量因素7、填空题某地区2002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资料为单位:亿元:劳动者报酬300,生产税160,生产性补贴60,固定资产折旧80,营业盈余120。

则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正确答案:600亿元8、填空题服务的特点是()同时进行。

正确答案:生产和使用9、填空题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

正确答案:非常住单位10、单选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亿元。

A.5600B.3600C.1700D.1600正确答案:D11、填空题已知某年国民总收入为9.4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为-0.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为0.3亿元,向国外经常转移支出0.2亿元,则当年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元。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题目: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A: 500元B: 480元C: 470元D: 400元答案:C题目: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

A: 只包括货物进出口B: 只包括劳务进出口C: 只包括外汇转移D: 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答案:D题目: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A: 资产B: 负债C: 资产和负债D: 负债和净值答案:D题目: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 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 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 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 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答案:C题目: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金融资产的增减B: 金融负债的增减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 资金余缺答案:A题目: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A: 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B: 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C: 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D: 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答案:C题目: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为基础。

A: 国民收入核算B: 企业资产负债核算C: 存量核算D: 国际收支核算答案:B题目: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A: 产业机构部门B: 企业C: 法人D: 常住机构单位答案:D题目: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 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C: 再分配关系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答案:B题目:服务的特点是()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答案:B题目:人口出生数是一个()。

A: 时点指标B: 时期指标C: 既可以是时点指标,也可以是时期指标D: 以上都对答案:B题目: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A: 增加值B: 营业盈余C: 初次分配总收入D: 可支配收入答案:D题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第⼆章GDP及GDP核算计算题1.某纺织⼚2000年⽣产纱23万元,坯布41万元,细布(成品)67万元,在所产细布中有11万元的府绸系进出⼝公司委托,使⽤后者所供应的8万元的纱所织成,2000年该⼚使⽤19万⾃产纱,35万⾃产坯布进⾏加⼯,并销售3万元。

2.某⼯⼚报告期⽣产成品104万元,半成品73万元,其中有61万元⽤于本⼚加⼯,报告期⽣产过程中共消耗⼯业性原材料22万元,其中来⾃本公司其他⼯⼚者共5万元,另外还消耗农业原料32万元。

试以⼯⼚法计算该企业的总产值。

若改⽤公司法、部门法及国民经济法来计算,所得总产值数值如何?3. 设棉花价值为15亿元,棉纱、棉布、服装的追加价值依次为4、6、10亿元,试计算:(1)这四种产品的总产值;(2)这四种产品产值包含的转移价值重复计量部分是多少?(3)重复计算部分所占⽐重?4. 某⼯⼚企业某⽉⽣产情况如下表:项⽬产值(万元)1.⽤⾃备原料⽣产的已销售和准备150销售的成品价值2.⾃制设备的价值203.⽤订货者来料加⼯⽣产的成品价值30其中:料价184.对外承做的机器设备修理价值95.完成本企业机器、设备⼤修理价值146.⾃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结存价值157.⾃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结存价值128.出售⽣产废料价值 4 要求:计算本⽉⼯业总产值5. 某⼯业企业全年⽣产活动统计为:销售收⼊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末成品库存10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进原材料20万元,承做来料加⼯收⼊5万元,⾃建⼚房施⼯产值15万元。

要求计算本年度⼯业总产出。

6.某企业全年总产出860万元,⽣产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费等物质消耗,各种服务投⼊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总计542万元,其中劳动报酬68万元,固定资产折旧25万元。

增值税52万元(销项抵扣进项增值税后的净额),购进200元以下⼩型⼯具⽀出5万元,所得税⽀出83万元。

国民经济核算习题1-9

国民经济核算习题1-9
D.居民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部门
2.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
D.内部交易E.其他积累交易
3.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是()。
A.基本价格B.生产者价格C.要素价格
D.服务价格E.购买者价格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市场种类是指()。
A.资产市场B.生产要素市场C.金融市场
A.行政隶属B.企业生产规模相同C.生产产品的同一性
D.统计部门规定,无理论依据E.生产过程技术的同一性
11.企业增加值统计包括()。
A.工业生产增加值B.企业医院服务的增加值
C.职工食堂饮食生产增加值D.职工子弟学校、技术学校的服务增加值
E.企业房管部门服务增加值
1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A.总产出合计减中间消耗合计B.社会总产品
B.交易
B.资产
D.功能
12.对应于产业部门分类的分类单位是()。
A.机构单位
C.活动
B.基层单位
D.产品
13.物质生产部门是()。
A.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B.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
C.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
D.生产物质产品和在物质产品中追加价值的部门
14.第一产业包括()。
A.工业B.农业
C.建筑业D.流通和服务部门
1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有何区别和联系?
A.机构单位B.基层单位C.消费单位
D.活动E.产品
13.从交易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分类有()。
A.产业部门B.机构部门C.交易分类
D.资产分类E.行业部门
14.下列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有()。
A.工业B.农业C.流通部门

最新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最新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2.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 =79(亿元)3.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1、某国有如下资料:劳动报酬15000亿元,生产税2100亿元,所得税100亿元,生产补贴6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2800亿元,营业盈余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2、已知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总储蓄、净金融投资。

3、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4.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5、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70%,政府消费率为90%,又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为900亿元,居民为2500亿元;政府为800亿元。

要求:(1)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2)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占有份额有变化,分别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占30%,政府占20%,居民占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将为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800+15000+2100-600+7050=26350(亿元)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26350-60=26290(亿元)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折旧=26290-2800=23490(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50000-36000=14000(亿元)净金融投资=总储蓄-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4000-11000-30=2970 (亿元)3、解:(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当期利息收入-当期利息支出+ 投资收益-地租净支出-红利支出-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外商企业收益留存=10-35+200-5-800-8-15=-653(亿元)(2)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已知资料,计算该部门总营业盈余和净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计算题1、解: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830.72+98.68+279.06+76.98+96.61+109.98+192.64+56.42=1741.09(元)消费率:1741.09÷2366=73.6%恩格尔系数:830.72÷1741.09=47.7%2、一时期某国各机构部门(假设不存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发生如下金融交易:(1)金融机构对外新增通货230亿元,其中住户部门持有210亿元;(2)住户部门增加存款450亿元,企业部门新增存款520亿元;(3)企业部门新增贷款1360亿元,住户部门新增贷款290亿元;(4)企业部门发行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69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购买450亿元;(5)企业部门购买保险270亿元,住户部门购买保险540亿元。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简易资金流量表。

3要求:(1并解释其经济含义解:(1)第一产业增加值:9085-(950+1950+441)=57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262-(4068+23140+3480)=115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53-(120+2100+931)=6702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5744+11574+6702=24020 (3)a 12:4068÷42262=0.0963 4、今有某地区2002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1)总产出5800亿元;(2)中间投入3200亿元;(3)固定资产折旧300亿元;(4)劳动者报酬2060亿元;(5)生产税净额80亿元;(6)营业盈余160亿元;(7)最终消费1800亿元;(8)资本形成总额700亿元;(9)出口220亿元;(10)进口120亿元;试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生产法:5800-3200=2600(亿元)收入法:300+2060+80+160=2600(亿元)支出法:1800+700+(220-120)=2600(亿元)5、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已知某地区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20264亿元;
(2)中间消耗8256亿元; (3)最终消费456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1870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655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202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货物 和服务出口。
3.解答: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1. 计算题
某地区本年度国民经济核算有关资料如下:
总产出21140亿元,中间消耗14930亿元,固定资
产折旧1020亿元,劳动者报酬2820亿元,生产税
净额820亿元,营业盈余1650亿元,农村居民消
费140亿元,城市居民消费900亿元,政府消费
65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2910亿元,存货增加100 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490亿元,。试用生
= 生产税 -生产补贴 = 20 - 0.4 = 19.6(亿元)
(2)企业部门的财产收入净额 =财产收入-财产支出=2.3 - 30 = -27.7(亿元) (3)企业部门的转移收入净额 = 转移收入 - 转移支出
= 0-(上缴政府所得税 +补贴非物质生产部门+捐款)
= -(60+ 10 + 0.2)
= -70.2 (亿元)
2.解答: (4)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
= (增加值 - 支付劳动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财产收入净额
= (280- 120 - 19.6 )+ (-27.7) = 112.7(亿元)
(5)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 原始收入 + 转移收入净额 = 112.7 - 70.2 = 42.5 (亿元)
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生产总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 21140 - 14930
=6210(亿元)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 =2820+820+1650+1020 =6310(亿元)
= 4030(亿元)= 2030(亿元)
(4)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 原始收入 + 转移收入净额 = 原始收入 +(政府救济收入 -上缴所得税-支付社会保险缴款-其他罚没支出) = 4030 +( 6-10-10-2 )= 4008(亿元)= 2008(亿元)
4.解答: (5)住户部门的总储蓄
= 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
1.解答: (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140+900+650)+(2910+100)+(-490) = 4210(亿元)
2. 已知某地区企业部门增加值为280亿元,支付 劳动报酬120亿元,支付生产税20亿元,政府生
消费支出1460亿元,支付社会保险缴款10亿元,其他罚 没支出2亿元。
又知该地区住户部门的增加值为2000亿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省住户部门的财产收入、转移收 入、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和总储蓄。
4.解答: (1)住户部门的财产收入
= 储蓄利息收入 +国库券兑现收入中的利息收入
+其他债卷、股票利息和红利收入 = 128+14+10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 20264 - 8526 =12008(亿元) (2)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消耗 = 12008 – 655 = 11353 (亿元) (3)货物和服务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进口 =12008-4568-1870+202 = 5772 (亿元)
产补贴0.4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60亿元,支付财
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30亿元,补贴医院、
学校、食堂等非物质生产部门10亿元,支援灾区
捐款0.2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20亿元,利息收入 2.3亿元。要求计算企业部门的生产税净额、财产 收入净额、转移收入净额、原始收入、可支配收 入。
2.解答: (1)企业部门的生产税净额
4. 已知地区住户部门的收入资料如下:营业盈余和混合收入 820亿元,劳动报酬1058亿元,储蓄利息收入128亿元, 国库券兑现收入123亿元,其中利息收入14亿元,其他债 券、股票利息和红利收入10亿元,政府救济收入6亿元, 从企业获得各种免费实物折价2.5亿元。
该地区住户部门的支出资料如下:上缴所得税10亿元,最终
= 4008- 1460
= 2548(亿元)
= 548(亿元)
= 152(亿元)
(2)住户部门的转移收入 = 政府救济收入+各种免费实物折价 = 6+2.5 = 8.5 (亿元)
4.解答: (3)住户部门的原始收入 =(增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得到的劳动报酬 + (财产收入净额) = (2000-0 - 0 )+ ( 820 +1058) + ( 1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