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报告】房地产市场报告-2019年东莞房地产市场总结暨2020年展望
2023年东莞房地产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东莞房地产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综述近年来,随着东莞市的经济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根据数据,在2019年,东莞市的全年住宅成交总量达到100万套以上,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房价也在不断攀升。
本篇调研报告旨在对东莞市房地产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并对未来该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二、市场现状1. 住宅成交量大幅上升2019年,东莞市住宅成交总量为100万套,而在2018年,该数字为73.7万套,增长了36.2%。
其中新房成交量为54.5万套,二手房成交量为45.5万套,均有着较大的增长。
根据观察,东莞市的住宅购房热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商推出的折扣优惠策略和政府对刚性需求的扶持。
2. 房价不断上涨2019年,东莞市的房价也在不断攀升,其中新房的均价达到了1.6万元/平方米,二手房的均价则在1.1万元/平方米左右,均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除了房价的原因,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东莞市政府对限购政策的持续调控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3. 商业地产市场不景气与住宅成交量的增加相比,东莞市商业地产市场却相对不景气。
商业地产出租率不断下降,且租金回报率也逐年下降。
据观察,这可能与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有关。
三、未来发展趋势1. 住宅成交量将继续增长未来几年,东莞市住宅成交量有望继续增加。
解放产权、研发新政、住房保障等多项政策的推出,将加大购房者的刚性需求。
同时,东莞市政府也将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这将有助于扩大就业,增加购房者的刚性需求。
2. 房价将保持稳定上涨未来几年,东莞市房价将保持稳定上涨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推动经济发展、吸引人才外来、加强资源整合等因素。
此外,东莞市政府对限购政策的持续调控也会让购房者持续对房价产生压力,从而推动房价继续上涨。
3. 商业地产重心将转移未来几年,东莞市商业地产市场的重心将逐渐转移到新区。
随着东莞市新区的不断开发与建设,商业地产市场将逐渐扩大。
新区的应用型产业集聚和有序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从而促进商业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
精编【房地产市场分析】东莞房地产市场总结回顾报告中原

【房地产市场分析】年东莞房地产市场总结回顾报告中原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方案提要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供应方面:受政策调控影响,供应明显放缓。
2010年东莞商品房新增供应545.96万㎡,共57436套,面积同比09年上升15.18%,相对于需求来说仍然偏紧,城区供应明显下降,镇区供应放量剧增,受政策调控影响,住宅供应明显萎缩,商用物业供应“爆发性”放量,中小户型为供应的主力产品,大户型受政策调控影响供应前高后低,体量大幅降低。
⏹需求方面:调控政策层出不穷,整体成交二次探底。
2010年东莞商品房成交总面积为499.55万㎡,成交套数49598套,总成交金额394.02亿元,面积同比09年下降15.62%。
镇区成交占主角,泛深圳区域取得不错成绩,西北片区房地产崛起成交全线飘红;成交分化严重,高档物业和商用物业受政策影响较小加上通胀预期加强,交投俩旺,同比分别上升30%和50%;但普通住宅成交受调控影响较大,同比09年下降30%,同时深圳“限购令”出台,深圳投资客继2007年后再次入莞,开发商销售收入“二八现象”明显,20%的品牌开发商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价格方面:价格分化明显,普通住宅中位房价为5733元/㎡,同比上涨8.03%。
2010年东莞普通住宅产品线丰富,高档洋房、豪宅洋房、高赠送、精装修等产品明显增多,这些成交量的增加使得整体价格被拉高,但回归到以自住属性为主的普通住宅(毛坯)来见,相比前俩年稳中有升。
分物业类型来见:商品房均价为7889元/㎡,同比09年上升20.19%;普通住宅中位房价为5733,同比09年上升8.03%;洋房均价为6624元/㎡,同比09年上升19.23%;公寓均价6383元/㎡,同比09年上升6.47%;别墅均价15207元/㎡,同比09年上升18.41%;商铺均价10209元/㎡,同比09年上升10.60%;而写字楼均价为8974元/㎡,同比09年上升22.55%;车库均价9133元/㎡,同比09年上升12.6%。
2020年东莞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东莞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目录01 政策环境分析02 房地产市场分析03 市场总结04 后市展望2019年在房住不炒的调控主基调下,东莞迎来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东莞市“一号文”发布等政策利好,楼市持续好转。
全年住宅市场供不应求,供应连续六年回落,成交同比小幅上升。
住宅用地供需双升,成交金额再创新高。
01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勾勒出粤港澳地区的未来发展蓝图,规划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纲要》提出,东莞要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合作平台,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东莞市“一号文”发布5月5日,东莞正式发布2019年市政府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将拓展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支撑,作为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任务,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香港居民在大湾区九个城市购房享受当地市民同等待遇11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同意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购房,获豁免所需的在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
香港居民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香港居民到内地买房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对于大湾区九个城市的楼市是一大利好消息。
但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使香港居民更好地融入内地的发展,鼓励的是合理的自住和投资需求,房住不炒仍是中央对各地房地产调控的最高指示。
出台“无理由退房”政策1月11日,东莞市住建局联合市工商局发布《关于推广使用<东莞市商品房认购书(范本)>的通知》, 3月1日起,东莞将在全市推广使用新版的东莞市商品房认购书。
认购书提出:买家在楼盘认购后,两天内可无理由退定金。
东莞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出台“无理由退房”政策的城市。
(房地产管理)2020年东莞房地产公司市场分析报告

土地市场1、土地供应情况分析2009年2月东莞市国土资源局挂牌上市12宗土地,挂牌出让11宗土地中包括6宗工业、3宗商住、2宗科研设计用地,另挂牌转让1宗工业用地,土地地面面积分别为141010㎡、252127.41㎡、31379㎡,总计供应土地面积424516.41㎡。
本月挂牌上市的12宗土地已有11宗在1月份由市国土资源局公告。
2、土地交易情况分析2009年2月东莞市成交19宗土地,总计地面面积为425777.31㎡,总金额35400万元。
工业土地挂牌成交12宗,商住用地4宗,科研设计用地2宗,仓储用地1宗,成交的19宗土地中有12宗是本月挂牌上市,另7宗为1月份挂牌上市。
2月成交工业土地12宗,面积32.28万㎡,地面地价540元/㎡。
目前工业土地以大幅地块成交为主,2月成交的12宗单宗面积达到26902㎡。
2月东莞市挂牌成交3宗商住用地,另有一宗流拍,这是2009年第1宗流拍的商住用地,目前土地拍卖现场依然很冷清,参与竞拍者寥寥无几,商住土地也基本以底价成交。
2月,位于大岭山连平村地块编号为2009G001的商住用地以底价8250万元被东莞市信立实业有限公司拍走,竞拍现场冷清,仅一家参与竞拍。
石龙的20094001地块仅一家参与竞拍,最终东莞市滨江晋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底价3187万元成功取得,折合楼面地价为1182元/平米。
2009G003与2009G004两宗处于万江地块,面积均较小,被东莞市深城投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底价竞得,这两块土地靠近旗下的滨江公馆项目。
2009G002地块位于中堂镇工业大道东侧,面积130124㎡,起始价2.1亿元,起始楼面地价702元/㎡,在挂牌时间内无人竞价,最终流拍。
这宗地块面积较大,起始总价较高,楼面地价对东莞全市而言虽已比较低,但由于区域价值所限,开发利润也已大打折扣,开发商理性、谨慎的选择了不投资。
3、商住用地价格走势情况东莞市自2007年以来,2008年7月、8月、11月及2009年1月份无商住用地成交,至目前已连续4个月成交低迷,东莞楼市现存量较大,商住土地供求的减少,有助于后市楼市健康发展。
广东省东莞市住宅销售额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广东省东莞市住宅销售额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针对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东莞市住宅销售额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东莞市住宅销售额数据专题报告对关键因素商品房销售额,住宅销售额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东莞市住宅销售额数据专题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概况 (1)第二节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指标分析 (3)一、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现状统计 (3)二、全省商品房销售额现状统计 (3)三、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占全省商品房销售额比重统计 (3)四、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同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东莞市住宅销售额指标分析 (7)一、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 (7)二、全省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分析 (7)三、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占全省住宅销售额比重统计分析 (7)四、东莞市住宅销售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东莞市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住宅销售额(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同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表 (1)表2: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商品房销售额现状统计表 (3)表4: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占全省商品房销售额比重统计表 (3)表5: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2016-2018)统计表 (4)表6: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同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表 (7)表12: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占全省住宅销售额比重统计表 (7)表13:东莞市住宅销售额(2016-2018)统计表 (8)表14:东莞市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住宅销售额(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同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同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概况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表第二节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指标分析一、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现状统计表2: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现状统计表二、全省商品房销售额现状统计表3:全省商品房销售额现状统计表三、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占全省商品房销售额比重统计分析表4: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占全省商品房销售额比重统计表四、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5: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2016-2018)统计表五、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6: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同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东莞市商品房销售额同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东莞市住宅销售额指标分析一、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表10:东莞市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表二、全省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省住宅销售额现状统计表三、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占全省住宅销售额比重统计分析表12: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占全省住宅销售额比重统计表四、东莞市住宅销售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东莞市住宅销售额(2016-2018)统计表五、东莞市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东莞市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住宅销售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省住宅销售额(2016-2018)统计表年份指标数量(亿元)七、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同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东莞市住宅销售额同全省住宅销售额(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工程类东莞房地产市场总结及展望x

风险识别:对市 场风险进行分类 和评估
风险评估:运用 定量和定性方法 对风险进行度量 和预测
风险应对:制定 应对策略和措施, 降低风险影响
风险监控:持续 监测市场变化, 及时调整风险管 理策略
未来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
机遇: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人口的 增长,东莞房地 产市场仍有较大 的发展空间。
挑战:政策调控、 经济波动、市场 需求变化等因素 对房地产市场带 来不确定性。
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满 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合作与资源整合,实现共赢发展
合作模式:工程类房地产企业应加强与其他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的合作,共同开发项 目,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资源整合: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提高竞争 力。
共赢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应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分配,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流入,东莞房地产 市场迅速崛起。
调控阶段:2000年至2010年,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市场发展逐渐平稳。
转型升级阶段:2010年至今,东莞房地产市场逐步向高品质、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注重与 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相协调。
房价高涨:供 需失衡,房价
持续上涨
房地产市场调 控政策:政府 出台相关政策, 加强市场监管
房地产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
政策风险:政府政 策对房地产市场的 影响,如限购、限 贷等政策
经济风险:经济周 期波动对房地产市 场的影响,如经济 增长放缓或衰退
金融风险:房地产 市场与金融市场的 关联性,如银行贷 款、信托等金融工 具对房地产市场的 影响
当前市场现状与特点
2024年东莞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东莞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1. 市场概况东莞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
本报告将对东莞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
2. 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东莞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东莞市场上供应的住宅和商业用房数量不断增加,且市场需求稳定。
房地产市场总价值也在增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3. 房地产价格东莞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因不同地段和楼盘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市中心和繁华地区的房价较高,而郊区和远离市中心的地区房价相对较低。
根据市场数据分析,过去一年东莞房价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
4. 投资潜力由于东莞市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
东莞作为一个制造业中心,吸引了大量外地企业和人才,这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5. 风险与挑战尽管东莞的房地产市场有着可观的投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政策风险、市场波动、供应过剩等因素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竞争激烈也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市场上有众多开发商和楼盘可供选择。
6. 市场前景综合以上分析,东莞房地产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仍然具备较大的潜力。
政府的持续投资和城市的快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增长。
虽然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总体来说,东莞房地产市场的前景看好。
结论东莞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潜力的投资领域。
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市场规模、价格、投资潜力等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然而,投资者也需要注意市场风险和竞争情况,以确保投资的可行性和回报率。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具体行动请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2019年东莞楼市分析报告

一、宏观方面1.1产经要闻1.1.1国际经济:持续低迷,金融风暴波及范围扩大,救市已成大趋势中原点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各大经济贸易区及国家经济面临严峻考验,甚至部分已经陷入衰退。
史无前例的降息潮席卷全球,巨额亏损,巨额救市计划屡见不鲜,国际经济已经步入了下行通道。
随之而来的是各国股市在短期利好和长期利空的情况下反复波动,国际贸易经营困难,消费信心的急速下滑,投资需求的不断萎缩,进而引发恶性循环。
因此,自10月份以来,各国纷纷提出救市计划,而11月份提出救市计划的国家不断增多,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挽救大型命脉企业外,还直接把救市计划投入到投资和消费等直接刺激经济的领域。
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经济环境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救市还将成为国际经济的主旋律。
1.1.2国内经济:经济增速放缓,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成首要目标国内重点宏观经济调控信息:中原点评: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面对出口订单减少,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的不利局面,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并引发了企业倒闭和外迁的情况,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为保证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家依靠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调整了国家经济政策,从年初的两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再到年末的“扩内需,促增长”,体现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快,重,准”的调控思路。
而随着金融风暴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家宏观调控也从侧面转为正面,从微调升为猛调。
10月初,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从侧面来提振市场信心,上调出口退税,减免住房交易税费和利息,免征证券利息税,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等等都是从侧面来刺激市场,期望由股市、楼市等重大市场来提振市场消费信心。
其调整范围相对较窄,限制较多,主要起到的是微调的作用。
到了11月,政策力度逐步从侧面转为正面调控,把调控力度集中放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上,特别是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