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要求及导学单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微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微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使学生知道知道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视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遭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分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何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逝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介绍]视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

视察实验的步骤: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2、实验进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摸索: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实验1-1]水的沸腾[实验1-2]胆矾的粉碎[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视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无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讨论、归纳】1-1、1-2中水和胆矾产生了状态和形状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3、1-4中有色彩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教学目标1、熟悉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娴熟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问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教师叙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教师在旁订正错误;指出留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教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教师订正错误之处。

供应记忆策略: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4)运用生字、词特别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非常、很、极)用“特别”这个词造句。

教师提示:教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快乐。

二、稳固与检测依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准时订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缘由学问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头新授课教学(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日我们就来答复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争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其次自然段之后,发觉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问:为什么?大家争论一下。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体育微型课设计学习内容:立定跳远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95%的学生能够初步体会立定跳远的蹬、摆技术要领。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对预摆与蹬地的学习,85%学生能够掌握立定跳远的蹬摆动作的技术要领。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协同的小组合作模式,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并在学习中亲身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蹬摆技术要领。

教学难点:动作要连贯,协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出示问题卡片的形式,直接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二、学生讨论、研究教师的动作学生间研究、讨论刚才所留意到的动作,有的可能留意的是手的摆动动作;有的可能留意到的是脚的伸屈动作或是蹬地动作,此时,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围绕问题,经过分享、讨论得出答案。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形象易记的口诀:一伸、二屈、三蹬地三、尝试练习1、教师带领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四、比一比、赛一赛1、教师组织学生示范动作并进行比赛。

2、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观看,又要即使进行评价。

如:手臂摆动如何?蹬地快速有力吗?腿部是伸、屈是否正确呢?3、学生间通过互相评价,得出动作掌握得较好的同学,即时给予掌声鼓励。

五、再次巩固、强化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边喊口诀边练习,进一步巩固、强化动作。

六、学生与教师的评价总结同学们分享、交流立定跳远蹬摆动作的感受。

教师对在跳远练习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

《立定跳远》微课教学反思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五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没全面发展起来,协调性参差不齐;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能力相对也不够完全,立定跳远动作虽然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猫》课前任务(微课及导学案)设计思路说明

《猫》课前任务(微课及导学案)设计思路说明

《猫》导学案滨海新区汉沽三中崔超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三起三落、互为关联的情节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复杂变化的感情,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微课推送:认真观看微课,提交我的心得。

预习导学一、作品、作家介绍本文的作者是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长乐人。

《猫》发表于1925年,是他创作的早期作品。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猫》表面上看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在《猫》中讲述的家庭生活,叙述时间与故事发展的时间同步(没有采用插叙或倒叙等手法来表现),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复杂,记写了家养“三只猫”的生活片段,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但仔细品读作品的行文脉落就能发现其实作家很讲究写作技法,通过铺垫和对比手法的应用,主题与情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渲染。

二、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sè红绫.sǒng yǒng 怅.然蜷.伏bēi chǔ惩.jiè安xiángzǔ骂虐.待wàng 下断语畏罪qián 逃三、初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序号,完成右面的表格(材料筛选概括)。

四、整体感知1、根据上图的表格提炼信息,说说作者的感悟。

读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读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读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2、三次养猫的故事有什么联系?3、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导学单和设计模板

导学单和设计模板
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及数字表示。
实战演练。

第5、6
张PPT
化合物的书写--根据名称书写化学式。由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对于名称中含有数字的物质,根据名称从后面写到前面。
实战演练。

第7
张PPT
对于名称中不含数字的物质,从后向前书写就不一定正确了。
第8、9
张PPT
化合物的书写--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问题1:
试写出如下单质的化学式
氦气镁氢气氮气
问题2:
根据名称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二氧化锰一氧化碳三氧化硫
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五氧化二磷
问题3:
根据化合价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氯化钠硫酸亚铁氧化镁
氧化铝氢氧化钙碳酸钠
硝酸银氯化亚铁硫酸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困惑?
模型2.技能—示范型微课设计模板
导学单
学习指南
课题名称
如何书写化学式
达成目标
1.能正确写出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
2.初步学会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
3.通过化学式的书写,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方法建议
1.由模仿开始,发现规律,自主正确书写化学式。
2.书写化学式是一种技能,技能养成在于多练。
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场景
内容(旁白)
备注
片头
5秒
第1
张PPT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书写化学式。
正文
20秒
第2
张PPT
展示学习目标

第3、4
张PPT
(旁白)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其组成。根据组成元素的多少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首先来看一下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导学单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导学单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导学单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摘要:导学单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扩大学生学习与交流的空间,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工具。

教师科学地设计导学单,并在课堂上合理地应用导学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深度学习,让思维向深处生长。

关键词:导学单;设计策略;实施策略经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目的性不强,课堂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缺乏有效引导,在学生的课堂探究学习环节中也几乎是“缺席”的。

虽然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但是收效甚微,学生的“虚假学习”、“无效学习”与“浅表学习”普遍存在。

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设计一份精准的、有价值的,能够指引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导学单显得尤为重要。

1.导学单的内涵与意义1.什么是导学单学习单是教师集体或个人以研究教学参考为基础,紧扣课时教学内容,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互学、共学的一张单页。

导学单由“学习目标”“温故知新”“独立探究”“探究存疑”“初试身手”五个部分组成,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必要的引导与材料支撑。

1.导学单的优势导学单让学生的课前独立探究更有针对性,将学生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课上合作学习更有方向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发现、生疑、再思考、再发现、获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

导学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是学生合作互学的“导航仪”,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1.导学单的设计策略1.确定课时学习主题导学单的课时学习主题的确定主要从数学核心内容的特征、课标和教材内容、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学生认知水平及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选择核心内容的主题可以是数学教材中一个新授课的课时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复习课的课时内容,还可以根据需要打破教材单元的限制。

如“小数除法”可以作为一组核心内容,教师设计探究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的导学单,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2023最新-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

2023最新-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动画的分类。

2、学习二维动画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学习重点】制作二维动画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难点】动画制作过程中各种参数的设置。

【预习导学】1、从空间角度来划分,动画可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如果动画的画面称为二维动画,二维动画画面构图,二维动画的文件格式有如果动画的画面是______就是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增加了还具有三维动画的文件格式为______。

2、制作二维动画的软件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是Macromedia公司的______。

动画采用了______技术,可以______,它具有______特点,被广泛应用于______。

3、用Flash制作动画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______,另一种是______。

【合作探究】一、讨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各有什么表现特点?二、两种动画制作方法的比较1、逐帧制作:2、中间帧自动生成:三、制作遮罩(Mask)动画在Flash中设为遮罩的层可以将其下一层的内容隐藏起来,再下一层的内容将透过遮罩层填充颜色形状或文本对象显示出来。

演示动画并分析制作方法5.2 动画的制作(一)导学案四、文件格式1、fla格式:2、swf格式:【实践探究】探究任务:制作遮罩动画要求:1、仿照课堂实例制作遮罩动画,保存成swf格式。

2、改变“背景”图层的形状,观察遮罩动画的效果。

【交流评价】交流制作心得,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提交作业】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实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导学案知识点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三、理解词义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

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㉒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问题解疑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

“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微课制作基本要求(试行)
1、微课片头为微课内容标题,标题居中显示,字体为黑体,大小36—44,时长3-5秒。

幻灯片正文字体大小为22—36。

2、微课中不要出现主讲者、制作者、技术支持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有关制作者信息等,我们将统一规范展示。

3、微课一开始即进入主题,不要出现“前面我们已学过……”等引言,片尾以讲解的最后画面定格结束,统一用一句话概括讲解内容作为结束语,不要出现“下一次我们将继续……”、“谢谢收看”等。

4、讲解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手绘板板书和勾画功能,题解尽可能直接用板书讲解,以引领学生思维。

5、引用的图片、动画、影视等,应作图文处理,不要出现第三方版权信息。

6、微课制作应确保录音效果,无干扰噪音,音量适中。

普通话基本标准,讲解声音清晰。

7、投稿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创作或选编,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

8、微课设计及主讲人享有作品的著作权,须同意授权徐州市教育局享有网络传播权。

所有投稿作品向社会免费开放。

9、微课的类型可多样,可以是①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

②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③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④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10、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基本要素(仅供参考,作者可根据需要自行编写。

)
学习指南(1.课程名称、2.学习目标、3.学习方法建议)
学习任务
自主检测
附件3
“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模版
(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栏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