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阅读原文及练习答案

《伯牙善鼓琴》阅读原文及练习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0.填空(3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一句中“善”是“好”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可谓善学者矣”一句中“善”是“善于”的意思,本文“伯牙善鼓琴”一句中“善”的意思是,“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2)《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一句中“于”是“在”的意思,《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于”是“比”的意思,本文“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一句中“于”是的意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心悲,乃援琴而鼓之《伯牙善鼓琴》阅读及答案《伯牙善鼓琴》阅读及答案。
翻译:(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翻译:12.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3分) 答:10.(1)善于(擅长)好(2)在(共3分。
每空1分)11.(1)他心中十分悲苦,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
(2)每奏一支乐曲,钟了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
12.答案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者泰山!”就使对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的强烈真诚。
答案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共3分。
句式特点1分,具体分析2分)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伯牙善鼓琴(弹)C.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B.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D.穷其趣(贫穷)1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伯牙善鼓琴。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答复〕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答复〕〔3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
〔17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假设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 (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从: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文言文对比训练:《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

【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5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间为古田尉。
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泉州府记》)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还于旧都所恶有甚于死者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C.元贞间为古田尉不足为外人道也D.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6.解释加点词。
(3分)⑴北定中原__________ ⑵小大之狱_________ ⑶可以去乎____________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答案】5.(3分)D6.(3分)⑴向北⑵案件⑶离开7.(6分)⑴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故”“崩”“以大事”各0.5分)⑵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
(补主语,“敌”“力”各0.5分)8.(3分)诸葛亮忠诚蜀汉,报先帝忠陛下;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柯焕誓死抗敌,为国为民。
【参考译文】柯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年间担任古田县尉。
有一次邻近的敌兵侵扰古田县,有人问:“可以逃跑吗?”。
第六册古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出师表》)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熟读课文,解释下文加点字词。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乡亲们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禀报神。
”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我也必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能够凭此打一仗。
假如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能够。
”齐军三次击鼓进军。
曹刿说:“能够了。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及对比阅读(含答案)

《曹刿论战》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把握重点字词含义。
(一)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二)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能愿的动词。
(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名词活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或用作动词,击鼓(四)一词多义:1、师:遂逐齐师(军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2、属:忠之属也(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4、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信用)5、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6、以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7、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他,指曹刿)小大之狱(的)公将鼓之(助词,无义)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故克之(他们,指齐师)忠之属也(这)故逐之(他们,指齐师)8、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他的,指曹刿) 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三、重点语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的人来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
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度???学校5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试卷第2页,总14页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 (1) 彼竭我盈. (2) 2.翻译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结合全文,请你谈谈甲文的鲁庄公和乙文的齐威王有哪些共同点?(4分)4.俗话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
”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那么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答案】1.(1)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2) 倒下 (3) 当面 (4)满 (每字1分) 2.(4分)(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有了。
(2分) (2)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分) 3.(4分,每点1分))鲁庄公和齐威王的共同点有:他们都是比较开明的君主,都能采纳臣子的好建议,并且都付诸实际行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
(17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15分)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⑴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⑵一鼓作气,再而衰再:⑶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⑸虽欲言,无可进者虽: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4分)⑴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⑵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2012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答案:14、(5分)⑴驱车追赶⑵第二次⑶倒下⑷指责⑸即使15、(4分)⑴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⑵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
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爱蒙蔽17、(4分)⑴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
⑵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