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______________ (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部编版《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题答案

参考答案: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 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 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 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 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 于琐细或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 “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 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部编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后题答案
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 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 三问答: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复问其妾曰:“吾孰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类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齐王的“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
三赏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 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 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 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说说你的看法。
2.【示例】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还有:①邹忌善于思考、 分析,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②齐王具有 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1.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宠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

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

③长:为首领,执掌。

④带甲:精兵。

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9.【甲】【乙】两文都接受设喻方法说理。

【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受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知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间:15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3题。

(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A.B.C.D.导析:A项,早晨;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项,过错/经过;D项,集市/买。

2.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答案: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来,(邹忌)仔细视察了一下,认为自己长得不如徐公好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奇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导析:“间”是偶尔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此句理解错误。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4~7题。

(15分)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 )私.我也( )王之蔽.甚矣( )答案:长,这里指身高穿着偏爱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答案: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答案: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

妻是热情的,妾是胆怯的,客是逢迎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1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小题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小题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不同的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1—15题。

(12分)【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②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释】①弭(mǐ):消除。

②鄣:阻塞。

③壅(yōng):堵塞。

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⑴时时面间进()⑵期年之后()⑶厉王虐()⑷国人谤王()【答案】(1)偶尔(2)满一年(3)暴虐(残暴)(4)指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注意本题中“间”“期”是古今异义词。

谤:bàng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动>毁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谤,立之于朝。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

2.专指《史记》【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1 )臣之妻私()臣(2 )今齐地方()千里(3 )闻()寡人之耳者(4 )时时而间()进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

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1.(1)偏爱(2)方圆(3)使……听到(4)间或,偶然2.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王受蒙蔽很深啊。

3.例:我欣赏邹忌,理由是邹忌能够从家庭小事想到国家大事,现身说法并且委婉地劝谏。

我欣赏齐威王,理由是齐威王能够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并且马上进行改革。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2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我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我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附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①朝服衣冠②王之蔽甚矣
③时时而间进④莫不私王
小题2: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3分)
小题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穿戴②受蒙蔽③间或、偶然④动词,偏爱(各1分)
小题2:翻译下列各句:(各2分)
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小题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小题4: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

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

(2分)
②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1分)(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5: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
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服”“私”“蔽”皆作动词,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刺”“过”“上”“期”“虽”“进”,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喻理”这个特点理解作答,以小喻大,以家喻国。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中两小问在文中找到写齐王言行相关语句理解作答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结合第三题的解答,从“尊重对方”“发挥机智”“善于明理”这些角度作答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