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______________ (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赵简子出畋①,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③卫,不戮④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⑤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

故缘木⑥愈高者愈惧,人爵⑦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注】①畋(tián):打猎。

②野人:农夫。

③伐:攻打。

④戮:杀戮。

⑤是:这是。

⑥缘木:爬树。

⑦爵:爵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1)臣之妻私臣(2)今齐地方千里(3)王之蔽甚矣(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16.翻译下面句子。

(2分)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18.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9~20题。

(4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诗歌所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为美化的?你从哪句看出的? (2分)20.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

(2分)15.(4分)(1)偏爱(2)土地方圆(3)受蒙蔽(4)因此,所以16.(2分)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含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含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章内容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宠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

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

③长:为首领,执掌。

④带甲:精兵。

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9.【甲】【乙】两文都接受设喻方法说理。

【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受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知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间:15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3题。

(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A.B.C.D.导析:A项,早晨;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项,过错/经过;D项,集市/买。

2.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答案: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来,(邹忌)仔细视察了一下,认为自己长得不如徐公好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奇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导析:“间”是偶尔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此句理解错误。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4~7题。

(15分)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 )私.我也( )王之蔽.甚矣( )答案:长,这里指身高穿着偏爱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答案: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答案: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

妻是热情的,妾是胆怯的,客是逢迎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1—15题。

(12分)【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②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释】①弭(mǐ):消除。

②鄣:阻塞。

③壅(yōng):堵塞。

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⑴时时面间进()⑵期年之后()⑶厉王虐()⑷国人谤王()【答案】(1)偶尔(2)满一年(3)暴虐(残暴)(4)指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注意本题中“间”“期”是古今异义词。

谤:bàng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动>毁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谤,立之于朝。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

2.专指《史记》【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甲] XXX见XXX,说:“我知道自己不如XXX,我的妻子偏爱XXX,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都以徐公为美。

现在齐国地方广阔,有120个城市,宫廷内的妇女都偏爱王,朝廷中的臣子都畏惧王,四周的人都有求于王。

由此可以看出,王的蔽屏很厚。

”XXX:“很好。

”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将得到上等奖赏;能上书劝谏我的,将得到中等奖赏;能在市井中谩骂我的,让我听到的,将得到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群臣就纷纷进谏,门庭若市;几个月之后,时常有人进谏;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XXX、XXX、韩、XXX听说了这件事,都朝拜齐国。

这就是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XXX失国后逃亡到了鄙陋之地,叹道:“我知道为什么失去了国家了。

我有一千个朝臣,他们处理政务,没有一个不说‘我的君主是圣人!’;我有数百个侍从妃子,她们穿着华丽的服装,没有一个不说‘我的君主是美丽的!’。

内外都听不到我的过失,所以才会落到这个地步!”从XXX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君之所以离开国家失去社稷,是因为谄谀者太多了。

所以XXX失国后逃亡,但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还是回到了国家。

1、解词。

1)臣之妻私(偏爱)臣2)群臣吏民,能面(当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失去国家)矣4)侍御数百人,被(穿着)服以立2.译句1)由此可以看出,王的蔽屏很厚。

2)所以XXX失国后逃亡,但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还是回到了国家。

3.XXX的进谏为什么能让XXX称“善”?因为XXX指出了XXX的蔽屏很厚,让XXX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下令让群臣、吏民能够指出他的过失,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谄谀局面,让XXX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得到改进。

4.XXX和XXX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XXX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XXX能够下令让群臣、吏民指出他的过失,打破了原来的谄谀局面,让他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得到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4、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国外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8、“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9、“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那句俗语没有错。

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

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
13、齐威王“善”字的回答,表明了他怎样的态度?表明了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表明了威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14、从文中看,邹忌是个怎样的人?
(1)有自知之明。

尽管妻、妾和客人夸大其美,他最终仍有清晰地认识
(2)善于思考。

从生活小事中悟出深刻道理,运用到治理国家的大事上
15、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够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1)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2)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16、《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17、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8、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臣民进谏国内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国外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