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液基细胞学和常规宫颈涂片筛查宫颈癌的对比研究

液基细胞学和常规宫颈涂片筛查宫颈癌的对比研究

26 8 ・
山西医药杂志 2 0 1 3年 3月第 4 2卷 第 3期 上 半 月 S h a n x i Me d J , Ma r c h 2 0 1 3 , Vo 1 .4 2 , No . 3 t h e F i r s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础研究 ・
液 基 细胞 学 和常 规 宫颈 涂 片筛 查 宫颈 癌 的对 比研 究
C I N 2 7 8 例) , L S I L 1 8 6例 ; 阴 道 镜 活 检 阳 性 符 合 率 分 别 为 1 0 0 ( 2 4 / 2 4 ) 、 3 . 2 ( C I N 3 6 0 / 6 2 ) , 9 0 . 7 ( C I N2 7 8 / 8 6 ) 和
大 同 市 第 五人 民 医院 ( 0 3 7 0 0 6 ) 苗 月芬
宫 颈 巴 氏涂 片细 胞 学 检 查 简单 易 行 、 经济有效 , 为 官 颈
癌 首选 和不 可 缺 少 的 检 查 方 法 , 目前 仍 在 延 用 。传 统 的 巴 氏涂 片 按 5级分 类 法 , 许 多 年 来 这 种 5级 分 类 法 尽 管 在 宫 颈癌 筛 查 中 发挥 了重 要作 用 , 但 也 逐 渐 显 示 出一 些 不 足 , 其 中 最重 要 的 是有 较 高 的假 阴性 和 假 阳性 , 究其原 因 , 是 涂 片
中 没有 诊 断 意 义 的 细 胞 或 涂 片 质 量 差 、 细胞少 , 有 过 多 的 黏 液、 血液 、 炎 症 细 胞 以 及 上 皮 细 胞 过 度 重 叠 使 异 常 细 胞 被 遮
盖 。且 报 告 方 式 不 能 充 分 反 映 当 今 对 于 宫 颈 阴 道 肿 瘤 的认 识、 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不一致等 , 该 系 统 没 有 明 确 规 定 非 癌 的 诊 断 。T h i n p r e p液 基 细 胞 学 技 术 对 传 统 的 宫 颈 刮 片 技 术 进 行 了改 进 , 使 宫 颈 病 变 尤 其 官 颈 癌 的检 出率 有 明显 提 高, 我们 同 时采 用 3种 方 法 对 周 边 地 区 妇 女 进 行 官 颈 癌 筛 查, 并 对 比评 价这 些 筛 查 方 法 的 效果 。 1 材料 与 方 法 1 . 1 标本来 源 : 选取我院 2 0 0 5 -2 0 1 1 年3 7 6 2例 患 者 宫 颈 细胞学 普查 、 无 子宫颈 锥切 和子宫 切除病 史 、 年龄 3 5 ~4 5 岁 的已婚妇女 , 依 次做液基 细胞标 本采集 、 常规 宫颈涂 片、 5 醋 酸 宫 颈 染 色 肉 眼 观察 、 阴道 镜 检 查 并 取 活 检 。 1 . 2 液 基 细 胞标 本采 集 及 处 理 : 采 用 塑 料 刮 板 和 颈 管 刷 分 别收集宫颈外 口和颈管 的脱落 细胞 , 将 收 集 的 细 胞 洗 人 盛 有 Th i n p r e p 细 胞 保 存 液 的小 瓶 中 , 保 存 液 中 的标 本 经 T h i 一 n p r e p 2 0 0 0系 统 程 序 化 处 理 ( 将 标本 中的黏 液 、 血 液 和 炎 细 胞 与上 皮 细 胞 分 离 , 经 高 精 密 度 滤 器 过 滤 后 转 移 到 静 电 处 理 过 的载 玻 片 上 ) , 制 成直 径 为 1 8 mm 的 薄 层 细 胞 涂 片 , 9 5 酒 精 固定 , 巴 氏染 色 。 1 . 3 细胞学 诊断 : 液 基细胞 学检测 ( T C T) 涂 片采用 2 0 0 1 版 TB S诊 断 系 统 l 1 ] 。 即 包 括 无 上 皮 内 病 变 或 恶 性 病 变 ( N I L M) ; 意义 不 明 的 不 典 型 鳞 状 细 胞 ( A S C — US ) 及 不 除 外

1874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与宫颈活检对比分析

1874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与宫颈活检对比分析

A r 0 20 . eut ① O te1 7 P etm q¥7 ( .% o t t ) dni dcli m 8 r r acr s eo p l ,07 R sl i3 s f 84LCr n s  ̄r,33 9 f h ta iet e a n a e ne u s m. h  ̄ : eo 1 i f  ̄ o o p c o li
L C b o aig te e d t w t e r s l evபைடு நூலகம் ip y M eh d rt s e t ey rve e h 7 ae evc lL C P y c mp r s ae i t e ut o c r ia bo s . t o s er p ci l e iw d te 18 4 c s so c ria P n h hh sf l o v f
② 7 oi ecssnl e 4sul u e ac o a S C ,5p pri s i i - ̄ e8um u teiea l 3ps v a c dd1 qa o8 lc i m s(C ) 1 r a tn t h hg a os nap l — i t ei u n c l rn e ao wh g q ir t i e h l
fn Y N e,t 1 ( ahl yDpr et TeScn o il f i Ui rt, hncu 30 1 C / ) a ,A GM ieo .P to g eat n,h e dHs t n n e i Caghn102 , h a o m o pa o vs y n
s n H I)2 a s fo-rd um u ireiea l i s(SL ,7ptn wt a pc un u cl o udt mnd i s( SL ,4cs l g e qa osn ap l e o LI) 1 aet i yi s al ¥ es ne r i o eo w a s t t i sn h l i s h t a q o l lf e e s n cne( S U )2cs ̄o aeoa i m A ) ad1o n wt t i l l dl es( G ) ③ T et feo e i i ac A C S , a f dncr n a( C ,n  ̄et i a p a g n u r l A C . w n v t gf i e co h y c a ac l yi f h

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

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
采用传统宫颈涂片和液基薄层方法取材 进行宫 颈细胞 学筛查 , 并对筛 查 阳性的对象 行 阴道 镜下 活检和 组 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为 0 . 5 2 % 。其 中液基组和传 统涂片组 的检 出率分 液 基薄层 细胞学技 术对 子宫颈 别是 0 . 9 3 %和 0 . 4 8 %, 二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1 ) 。结论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用 2 0 1 3年 4月 第 7卷 第 8期
C h i n J Mo d D r u g A p p l , A p r 2 0 1 3 , V o 1 . 7 , N o . 8

61 ・
1 . 2 研究 方法
发病后 6 h内收集 患者静脉血 5 ml , 采用美
关性分析 , 显著性标准采用 P= 0 . 0 5 。
2 结 果
2 . 1 急性心肌梗死 组与对照组患者 B N P水平 比较
急性 心
肌梗死患 者血 浆 B N P水平与 患者心 功能呈 负相关 。急性心 肌梗死 6 h内心脏彩超评价 患者心 功能. 提示 患者急性 心肌 梗死后心功 能出现急 性失 代偿 , 收缩 舒 张功 能下调 . 导 致左
细胞能量代谢失调 , 导致 心脏 收缩 与舒 张功 能减退 , 从 而导 致心肌细胞 B N P合成增加 。A MI 后B N P的持 续升 高可看作
是对 细胞生长与增殖 的负反馈作用 。本研究 人选 8 0例急
国博适 t r a g e 干式快 速定量检测仪进行 B N P检测 。急性心肌
癌及 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宫颈涂片技术 , 值得在健康人群 的宫颈癌筛查 中推广应 用。
目前 B N P作 为一 种心 力 衰竭 指标 已广 泛 应用 于 临床 ,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诊断宫颈活检对照病理分析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诊断宫颈活检对照病理分析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诊断与宫颈活检对照病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tct)与宫颈活检结果的比较,及其对临床诊断的运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从2011年元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人员共计12490人,发现有asc-us以上病变者247人,并对其进行阴道镜上异常图像进行了单点或多点活检,asc-h以上者,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符合率达69.8%。

tct是宫颈瘤筛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tct);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活检【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35-01宫颈癌变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从表层的1/3-1/2-全层,反映了宫颈癌的发生是连续演进过程。

因此,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极大的提高了cin、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加上病理活检,又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

二者结合应用是诊断cin 和宫颈癌的最有效方法。

本文通过247例宫颈tct和宫颈活检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tct检查,共计12490人,发现宫颈病变并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247人进行分析,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38.5岁,临床上有宫颈炎,接触性出血,绝经以后出血,不规则出血及外阴赘生物者。

1.2方法宫颈tct检查,由妇科医生宫颈取样置保存液瓶中,经过裂解液、制片、染色,阅片、诊断报告采用tbs系统,宫颈病变的范围包括,良性细胞改变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宫颈上皮瘤变及癌,依据上皮细胞核的形态、核质、核大小不等变化,程度可分为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腺癌。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采集1 940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诊断按TBS标准。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

结果:1 940例标本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检测阳性者65例,阳性率为3.35%,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符合率为72.3%。

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是宫颈癌筛查中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

标签: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宫颈癌;筛查宫颈癌位居发展中国家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使宫颈癌患者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近年来,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应用于临床宫颈癌筛查,提高了检查准确率、降低了假阴性率,逐渐成为临床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为进一步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本院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对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常规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7月~2010年4月在本院婦科门诊就诊,包括健康体检、阴道分泌物异常、宫颈糜烂、有接触性流血或阴道不规则流血者(所选患者均已有2年及以上性生活史)1 998例,年龄20~70岁。

1.2 方法标本采集,使用特制的颈管刷在宫颈外口及宫颈管旋转5周收集脱落细胞,并将其洗入盛有保存液的小瓶内,采用ThinPrep2000系统处理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95%酒精固定、染色、阅片。

1.3 细胞学诊断方法采用TBS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1],即:①正常范围(WNL);②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③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④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⑤鳞状细胞癌(SCC);⑥意义未明的不典型腺细胞(AGC-US)和腺癌(AC)。

阳性结果以发现ASC-US及以上病变者判为阳性。

1.4阴道镜检查及活检TCT诊断阳性者在阴道镜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由病理医师根据病理学诊断和分级标准诊断[2],包括: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和CINⅢ)和宫颈癌。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研究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研究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19-07-16T11:30:07.3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作者:李丹[导读] 对比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 621700摘要:目的对比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门诊部、住院部、体检部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者400例,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比较,分析其检查价值。

结果 400例研究对象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出阳性率为14.50%;其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79例慢性宫颈炎检出符合率94.94%,SCC检出符合率100%,HSIL 检出符合率66.67%,LSIL检出符合率50%,ASC-US 检出符合率为92.86%;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与组织病理学相比,宫颈病变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符合率,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宫颈病变;液基薄层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宫颈病变是当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症,液基薄层细胞学是目前检测宫颈病变最为广泛、有效的检测技术,其诊断准确性及符合率需进一步提高[1]。

组织病理学是宫颈病变检测“金标准”,笔者特对宫颈病变者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做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门诊部、住院部、体检部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者400例,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以及子宫切除、盆腔放疗及宫颈切除者;研究对象年龄20~65岁,平均(38.05±5.12)岁;研究对象均有性生活史,自愿参加研究。

1.2 诊断方法入组研究对象均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暴露宫颈口,取无菌干棉球,于宫颈表面轻轻擦拭黏液,取宫颈刷置入宫颈管内1cm,在一定压力下顺时针于宫颈管内旋转,转动5~8圈,收集宫颈外口及内部脱落细胞,将宫颈管置入含有液基细胞保存液的瓶内,缓慢振荡1min,使细胞充分进入保存液内,自动制片机离心后将其转移至玻片,制作薄层细胞涂片,直径约2cm,乙醇固定,巴氏染色,封片。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与组织活检结果对照分析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与组织活检结果对照分析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与组织活检结果对照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与宫颈活检组织学病理结果分析对比,探讨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0年接受体检的已婚女性1200例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并按tbs细胞分类法进行细胞学诊断,细胞学阳性者在阴道镜下活检,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tct结果阳性47例(3.9%),全部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病理结果符合43例(91.5%)。

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活检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高,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准确度较高,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宫颈液基细胞学宫颈癌筛查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健康。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

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开展已婚妇女的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已成为筛查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2]。

资料与方法2010年1~12月进行体检的已婚女性1200例,年龄22~51岁,平均41岁。

方法:⑴tct检查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窥阴器暴露宫颈,将特制宫颈刷插入宫颈口内制毛刷伸入宫颈口,保持适当压力,顺时针转动5~8圈。

然后将刷头放人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漂洗,送病理科。

经过系统的程序化处理,最终制成直径约2cm的薄层细胞涂片,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

⑵tbs分类法:①良性反应性病变。

②鳞状上皮细胞异常:按级别由低至高分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h),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及腺癌(ac)。

lsil相当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hsil相当于cin ⅱ和cin ⅲ。

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标准包括asc-us及以上病变。

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tct检查阳性者均在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阴道镜下见异常宫颈图像者,在病变部位取活检;未见异常图像者,在3、6、9、12点取活检送病理,进行病理组织学对照。

510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510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510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集510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技术,诊断按TBS标准,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

结果: 510例TCT检测的患者中,宫颈变发生率达80.2%,其中良性病变261例(占63.8%),宫颈上皮内病变137例,(占26.9%),对137例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符合率为82.5%。

结论: TCT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的特点,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宫颈癌;阴道镜;TBS系统【中图分类号】R1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23-02宫颈癌是妇科学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而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

从CIN发展为浸润癌可能须要10~15年[1],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癌前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健。

我院采用最新的TCT技术进行宫颈病变的普查,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收集,2009年5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TCT宫颈细胞学检查510例患者,年龄19~72岁,细胞学检查异常者396例。

1.2方法:标本采集,使用特制的颈管刷在宫颈外口及宫颈管旋转5周收集脱落细胞,并将其洗入盛要保存液的小瓶内,采用湖北德立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CT-08液基薄层细胞制片处理制成均匀的直径为2cm的薄层涂片,95%酒精固定,染色,阅片。

采用2001年TBS诊断系统标准。

1.3 细胞学诊断方法:采用TBS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即:(1)正常范围(With in nomal limits WNL );(2)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宫颈癌(C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对比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及宫颈癌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程度。

方法:采用TCT进行宫颈癌前筛查者6 000例,筛查阳性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例135例,对6 000例TCT结果及135例宫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6 000例患者阳性284例,阳性率4.73%,284例阳性病例中,ASCUS 134例(47.18%),LSIL 47例(16.55%),ASC H 40例(14.08%),HSIL 51例(17.96%),SCC 9例(3.17%),非典型性腺细胞(AGC)3例(1.06%)。

135例宫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炎症25.93%(35/135),CINⅠ15.55%(21/135),CINⅡ13.33%(18/135),CINⅢ 35.55%(48/135),浸润癌9.63%(13/135)。

结论: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只是宫颈病变规范化治疗的第一步,其结果与组织学检查存在不一致,应遵循“三阶梯诊断程序”,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肿瘤;普查宫颈癌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且年轻患者宫颈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由于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可以通过筛查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1]。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技术,提高了样本的收集率,去掉非诊断杂质,制成观察清晰的薄层细胞片,使阅片者更易观察,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是目前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常用方法。

现对于我院行TCT检测的6 000例患者的细胞学检查资料结合135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11—20090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行TCT检查患者6 000例,结果显示细胞异常者定义为阳性病例,其中135例再行阴道镜检查,并进行镜下定位多点活检。

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2.3岁。

1.2 方法1.2.1 液基薄层细胞标本采集与制作用宫颈刷于宫颈外口及宫颈管内同方向旋转3~5圈,收集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脱落细胞,迅速将刷头置入保存液中搅拌、漂洗后送检,经宫颈液基薄层自动制片机制成薄层涂片。

1.2.2 细胞学诊断由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进行双盲阅片诊断,采用TBS分级法,结果包括: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 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 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和非典型性腺细胞(AGC)。

1.2.3 阴道镜检查及病理学诊断细胞学诊断为ASC US及其以上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经醋酸试验和碘试验后,于可疑病变区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若阴道镜下没发现显著异常病灶,则常规在移行带3、6、9、12点取活检。

迅速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分瓶固定,注明取材部位送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诊断包括:①正常或炎症;②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CINⅠ、CINⅡ、CINⅢ);③浸润癌。

2 结果2.1 TCT筛查阳性的检出率 6 000例患者中检出阳性病例284例,占4.73%,其中ASC US 134例(47.18%),LSIL 47例(16.55%),ASC H 40例(14.08%),HSIL 51例(17.96%),SCC 9例(3.17%),AGC 3例(1.06%)。

2.2 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结果 284例TCT检查阳性病例中,有135例在我院做了阴道镜检查及镜下病理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慢性炎症25.93%(35/135),CINⅠ 15.55%(21/135),CINⅡ13.33%(18/135),CINⅢ 35.55%(48/135),浸润癌9.63%(13/135)。

细胞学诊断和组织学诊断比较见表1。

表1 细胞学诊断和组织学诊断比较3 讨论在人体所患恶性肿瘤中,宫颈癌是比较容易预防的一种。

绝大多数可能最终导致宫颈癌的癌前病变都可通过每年一次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在早期发现,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研究表明,宫颈癌是一个从宫颈CIN至早期浸润癌直至浸润癌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

其前期病变可存在多年,而子宫颈又有有利的解剖学基础,易于暴露、便于观察、触诊及取材,易于进行癌前期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宫颈原位癌五年生存率可达100%。

因此,通过定期进行宫颈防癌检查可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

本组病例中TCT筛查阳性检出284例,占4.73%(284/6 000),较文献报道检出率要低[2]。

考虑可能与本地区检测人群、制片及诊断水平等因素有关。

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细胞学诊断新技术,改变了以往巴氏涂片检测方法的不足,标本取出后立即洗入细胞保存液中,经程序化处理,取样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使图片中的不正常细胞容易观察,并且使固定的细胞核结构清晰、易于鉴别,也是宫颈病变规范化诊治的第一步。

TCT取材方便,灵敏度及准确性均很高,属无创性检查。

但细胞学毕竟只能观察到单个细胞或细胞团的形态,不能观察到病变的范围,各级别病变在细胞形态上会有部分重叠的现象,所以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应该看作是进行下一步检查的依据,而不应该是最终诊断或治疗的依据,起到确定哪些病人真正需要做阴道镜活检,哪些病人是不需要做阴道镜活检的作用[3]。

随着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及阴道镜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年轻无症状及体征的女性被诊断出CIN,通过积极的治疗,有效地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本组最年轻病例20岁,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CINⅢ;另一例为23岁宫颈癌患者,因此,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妇女进行定期TCT筛查是必要的。

在本组检测病例中,ASC US所占比例最大。

ASC US可能与炎症刺激或制片不良有关,也可能与CIN或癌有关,但细胞的异型程度不够诊断标准。

ASC US可能包括宫颈上皮细胞HPV感染,但证据不足,包括不典型化生、修复、角化不良及萎缩性细胞改变[4]。

研究提示,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 US、AGC及LSIL的妇女,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差较大,可以是正常宫颈组织,也可以是早期浸润癌,CIN占较大比例,且有宫颈癌可能[5]。

本组134例中55例ASC US 做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24例,CINⅠ9例,CINⅡ7例,CIN Ⅲ14例,癌症1例。

提示要重视细胞学诊断中的ASC US,它可作为阴道镜检查的最低指征,也可以在液基细胞学的基础上检测高危型HPV DNA,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可根据患者经济、随访条件及高危因素决定下一步诊治方案。

HSIL、LSIL包括HPV感染及(或)CINⅠ,因此与组织学的对应关系不十分准确。

本组LSIL47例中32例在我院做了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炎症及各级CIN病例例数相差不大,发现宫颈癌1例;HSIL包括CINⅡ/CINⅢ和CIS,因其细胞学改变特征较明显,故与组织学的一致性较高[6],本组HSIL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这一结论。

依照国际惯例,应用组织学评价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两者允许相差Ⅰ级。

临床医师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对正确理解细胞学的诊断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本组TCT与活检病理的符合率在LSIL中为34.38%(11/32),HSIL中为68.23%(18/26),ASC H中为76.47%(13/17),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3/3);各级病变中都有癌的检出,HSIL中达到23.08%(6/26)。

提示TCT检测技术作为三阶梯技术的初级筛查明显提高了对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本资料也提示仅用TCT检测仍有部分假阴性和假阳性病例。

三阶梯技术的第二阶段检查为阴道镜检查,它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可以重复多次进行,并可会诊疑难病例及动态追踪观察病变的发展变化。

其主要价值在于筛查CIN,指导选择活检的准确部位,避免了盲目活检,提高活检的阳性率与诊断的准确率,减低漏诊率[7]。

其与TCT配合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第三阶段的病理学检查可对宫颈多点活检标本做出组织学诊断,为三阶梯技术中的“金标准”。

手术证实CIN常为多中心病灶,病变的程度不一致,有时宫颈活检未能取到最严重的病变组织。

因此,宫颈疾病检查中三阶梯技术是相辅相成的,遵循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学活检三阶梯式诊断程序,是减少误诊的重要途径。

宫颈细胞学检查仅是一项筛查实验,所提供的意见将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诊治,其结果只能成为临床最终诊断中的一个因素,并可能与临床最终诊断不一致,因此不能作为临床的确定诊断。

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较准确的进行宫颈疾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1 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2 周萍,何啸兰,李力.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临床价值与不足[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1):55563 乔友林,章文华,李凌,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横断面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1):50534 Fallani MG,Penna C,Fambrini M,et al.Cervical cytologic reports of ASCUS and LSIL.Cyto histological correlation and implication for management[J].Minerva Ginecol,2002,54(3):2632695 张玉勤,杨彗娟,盛伟琪,等.宫颈上皮内瘤变315例手术前后病理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1):51546 宋学红.三阶梯技术诊治管理女性下生殖道癌前期病变[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2):69707 岑坚敏,钱德英.阴道镜在宫颈癌病变筛查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