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产钳术

合集下载

手术讲解模板:钳刮宫术

手术讲解模板:钳刮宫术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步骤: 6、详细检查刮出物总量是否附合妊娠月 份,并观察宫缩情况及有否活动出血,必 要时注射宫缩剂。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步骤: 7、取出宫颈钳及窥阴器,如有钳夹部位 有出血,用纱布压迫止血,12h后取出。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步骤: 8、详细填写手术记录。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步骤:
4、用卵圆钳深入宫腔,探测胎盘的附着 部位,当触有柔软感的胎盘组织时,钳夹 轻轻向下牵拉,将胎盘大块取出,胎儿常 被宫缩挤出,如胎儿较大,一般先取出胎 体,最后夹取胎头。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步骤: 5、为防止组织残留,可用中号刮匙搔刮 宫壁四周及两角,并在宫底左右往返刮2 次或加吸刮术。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步骤: 1、截石位按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铺无 菌巾单。作阴道内诊,明确子宫位置、大 小,常规消毒宫颈和宫颈管。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步骤: 2、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直到卵圆钳 能顺利通过内口为止。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步骤:
3、夹破胎膜:将有齿卵圆钳的顶端闭合, 顺宫腔方向寻找有囊性感的部位,轻轻夹 破胎膜即有清亮的羊水流出,待羊水流尽 或用吸引器吸尽时,于子宫颈注射催产素 10U。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概述:
由于刮宫后子宫内膜留有创伤,手术后两 周内会有阴道出血,一般血量少于月经量 或相似月经量,均为正常。如超过两周血 仍未净或其间血量超过月经量者,请立即 到医院就诊。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适应证: 妊娠11-12周而无禁忌证者。
手术资料:钳刮宫术
手术禁忌: 急性生殖道及盆腔炎症、滴虫及霉菌性阴 道炎,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者。

产钳助产术-医学课件

产钳助产术-医学课件

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02
正确的产钳助产术操作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
安全。
推广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
03
通过本课件的推广,促进产钳助产术在临床中的规范应用,提
高产科质量。
课件内容概述
产钳助产术的基本原理
产钳助产术的操作步骤
介绍产钳助产术的定义、作用原理、适应 症和禁忌症等基本知识。
详细阐述产钳助产术的操作过程,包括产 妇的准备、产钳的选择和放置、胎儿的娩 出以及产后的处理等。
分类
根据产钳的放置位置和作用方式,可分为低位产钳、中 位产钳和高位产钳。
应症与禁忌症
01
适应症
适用于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母体合并症等 需要尽快结束分娩的情况。
02
禁忌症
包括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巨大、产道异常 等。
手术器械介绍
01 产钳
由两个弯曲的叶片组成,形似钳子,用于夹住胎 儿头部协助娩出。
术前宣教
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解释手 术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 险,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术前准备
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 消毒铺巾,导尿排空膀胱。
术中操作
麻醉选择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特殊 情况可选择全身麻醉。
牵引或旋转
按照分娩机制,牵引或旋转产钳协助胎儿 娩出。
产钳放置
根据胎儿先露部的高低和产钳的类型,选 择合适的产钳并正确放置。
产钳助产术的注意事项
产钳助产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强调产钳助产术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预防感染、避免产道损伤、确保胎儿安 全等。
介绍产钳助产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 理措施,如产后出血、产道裂伤、新生儿 窒息等。
02

《产钳助产术医学》课件

《产钳助产术医学》课件

新生儿窒息
使用产钳时可能会对胎儿 造成压迫,导致胎儿呼吸 困难或窒息。
风险预防与控制
严格掌握适应症
产钳助产术应仅在必要的情况下 使用,如胎儿窘迫、母体产力不
足等。
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医生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熟 练掌握产钳操作技巧,以降低操作 过程中的风险。
密切监测母胎情况
在使用产钳助产术的过程中,应密 切监测母胎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记录吃奶、排 便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皮肤护理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 预防尿布疹等皮肤问题。
喂养指导
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姿势和量,避免呛奶、 溢奶等情况发生。
疫苗接种
根据新生儿的免疫计划,按时接种各类疫苗 ,提高抵抗力。
家庭护理指导
知识宣教
向家长宣传产钳助产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术后护理的认知 。
应急预案
制定应对术中可能出现意外的预案,如大出血、 胎儿窘迫等。
手术室准备
环境消毒
确保手术室空气、表面清洁无菌。
仪器设备检查
检查手术台、照明、录像等设备是否正常。
手术用品摆放
将手术器械、药品、敷料等按需摆放,方便取用。
04
产钳助产术的操作步骤
手术开始前的准备
确定产妇和胎儿状况
01
评估产妇的产程进展、骨盆和胎儿情况,确保无手术禁忌症。
提高分娩成功率
在某些难产情况下,产钳助产术能够 提高产钳能够迅速将 胎儿头部从产道中牵引出来,从而减 少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风险与并发症
母体产道损伤
使用产钳时可能会对母体 的产道造成损伤,如产道 撕裂、宫颈裂伤等。

产钳术

产钳术
• • • • 膀胱截石位 消毒铺巾 导尿 阴道检查:进一步确诊宫颈口业已开全。 检查胎方位(枕先露)及进展平面 ( S+2 以下)。检查胎方位方法有二: 手指触摸胎头大小囟门的位置;伸入全 手触摸胎儿耳廓。
• • • • • •
切开会阴 放置左产钳:三左原则 放置右产钳:三右原则 合拢钳柄 检查钳叶位置 牵拉:宫缩时牵拉;沿产轴方向进行; 使用腕力,持续均匀用力,切忌用暴力 及左右摇摆
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比较表
操作 胎吸 易 产钳 难 母亲损伤 胎儿损伤 手术可靠性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三、产钳术的适应证
• (一)第二产程过长:宫口已完全扩张2小时 而产程仍无进展者。 • (二)缩短第二产程: • 1. 胎儿出现窘迫现象:如脐带绕颈、脐带脱 垂等 • 2. 产妇情况需要缩短第二产程者:如第一产 程过长产妇出现衰竭现象、患心脏病心功能 Ⅱ 级以上者、重度妊高征以及患急、慢性病 不宜过多用力者。
• 取出产钳:先取右产钳,后取左产钳。 在胎头额部外露后就取下产钳,以减少 产钳对母体骨盆底软组织的损伤。 • 牵出胎体:按自然分娩机转用手牵拉胎 头使前肩、继而后肩及躯干娩出。
七、难点及注意事项
• • • • • • (一)严格掌握产钳适应症及条件 (二)如钳柄不易合拢或容易滑脱表示: 1. 胎头位置不正致使产钳位置不妥 2. 明显头盆不称 3. 宫颈未完全扩张而检查上有误差 遇有上述情况应取下产钳宫颈、胎位、 胎头大小及胎头进展情况,以便及时作 出正确处理。
• (三)胎头吸引术失败的,可试行产钳 术。 • (四)情况较紧急而又熟悉产钳术者。
四、产钳术应具备的条件:
• 无明显头盆不称,先露高度S+2或以下。 • 先露:应为顶部。 • 宫颈口必须完全扩张。 • 胎膜已破。 • 胎儿存活。

产钳术ppt课件

产钳术ppt课件
38
手术步骤
随儿头的下降、会阴 部有些膨隆时转为平 牵。
39
手术步骤
当儿头枕部露于耻骨 弓下,会阴部明显膨 隆时,渐渐向上提 牵 。吸筒应随儿头 的旋转而转动。在儿 头双顶间径平面娩出 时,可松开止血钳, 消除负压,取下吸筒, 用手助儿头娩出。
40
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优缺点
41
胎头吸引术注意
牵引时若听到“嘶嘶”声,说明漏气,可能与 放置或牵引方向不妥有关,可稍螺旋移动吸筒, 或重新抽出一些空气后再牵。牵引方向也可稍 予改变。必要时取下重新放置。 胎头吸引可造成胎儿头皮水肿,但多在产后24 小时内消失。但负压过大,或吸引时间过长、 吸筒吸附位置不当,可产生头皮水泡、脱皮或 头皮血肿,须较长时间才能消退、愈合。严重 时,胎吸可造成胎儿颅内出血,应加以预防。
19
合拢时注意
不要紧靠,以免过度 压迫胎头。 若合拢不易,表示放 置不妥,应取出重放。 合拢后注意听胎心音, 倘有突变,说明可能 扣合过紧或因夹住脐 带所致,应松开详细 检查。
20
(三)牵引及下钳
合拢后如胎心音正常, 可开始牵引。 牵引应在阵缩时进行, 用力应随宫缩而逐渐 加强,再渐渐减弱。 阵缩间歇期间应松开 产钳,以减少儿头受 压,并注意听胎心音, 牵引方向随儿头的下 降而改变。
21
牵引及下钳
当枕部出现于耻骨弓 下方,会阴部明显膨 隆时,可缓缓向上提, 助儿头仰伸娩出 。
22
牵引及下钳
儿头“着冠”后,可 取下产钳 。
23
牵引及下钳
取钳顺序与置入时相 反,先下右叶,再下 左叶,然后用手助儿 头娩出。要注意保护 会阴。
24
操作注意事项
(一)为了防止牵引时因用力过度而造 成创伤,术者应坐着牵引,双臂稍弯曲, 双肘挨胸,慢慢用力。切不可伸直双臂、 用足蹬踩产床猛力进行牵引,以防失去 控制,重创母婴。臂力不足者,可站立 牵引,但对用力及牵引方向应很好掌握。

产钳助产术操作步骤图文详解

产钳助产术操作步骤图文详解

产钳助产术的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 ①需会阴侧切,且切口宜大。 ②麻醉:行会阴切开用局部浸润及会阴神经阻滞麻醉。
产钳助产术的操作步骤
2、手术步骤 ①放置左叶产钳: ▪ 术者左手执笔式持左钳柄,钳匙凹面朝胎头。 ▪ 右手自骶后凹伸入阴道壁,固定胎头在枕前
位,右手示指扣住胎左耳孔,中指抵住大囟 门在6点作为枕前位的标志,使左钳沿右手掌 面徐徐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间(图1)。
谢谢观看
产钳助产术的操作步骤
▪ 当胎头枕骨结节越过耻骨弓下方时,逐渐将钳柄向上提,使胎头逐渐仰伸 而娩出(图8、图9)。如一次宫缩不能娩出胎头时,可稍放松钳锁,待下 次宫缩再轻轻扣合钳锁牵引。如遇紧急情况,上好产钳后可立即牵引,不 必等待宫缩。
产钳助产术的操作步骤
⑦卸下产钳: ▪ 当胎头双顶径牵出后,即以右手握住钳柄,按放置产钳的相反方向取出
切伤口有无上延,其后按层缝合。
产钳助产术术后处理
1、因产程长,胎头压迫膀胱颈部较久,可发生尿潴留,术后应留 置导尿管24h。 2、产后常规探查产道,如有宫颈或阴道裂伤,应立即缝合。 3、操作较多,时间较长者,术后新生儿及产妇可应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
产钳助产术的注意事项
1、充分评估骨盆、胎头相称情况,对骨盆轻度狭窄者,试产时间不宜过长。静滴缩 宫素促进产程应抱谨慎态度,以免发生困难产钳,以致对母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产程进入活跃晚期,出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时,尤其是枕横位,采取徒手旋 转胎头失败者,应以剖宫产终止妊娠。 3、操作者需熟练产钳术的每一步骤,动作轻柔,置入钳和取出钳要根据力学原理顺 应产钳匙的头弯及盆弯而弧形动作。产钳放置、扣合后一定要检查其位置是否正确。 扣合后牵引,禁止使用暴力,注意配合宫缩及产妇屏气用力,避免胎儿娩出过急、过 快,同时要让有经验的助产士保护会阴,以防会阴严重损伤。

(医学课件)产钳助产术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产钳助产术PPT演示课件


.
图6放置左叶产钳
.
图7放置过程及到位
.
图8放置右叶产钳
.

5.置右叶产钳 如同置左叶产钳,只是换左手伸入阴道与 胎头之间,右手握右叶产钳并置于胎头右侧(图8)

6.扣合锁扣两叶产钳放置正确后,左右产钳锁扣恰好吻合, 钳柄也自然.贴拢(图9)如不能恰好吻合,可移动右叶产钳 使之锁扣吻合。(安全位置:小囟中部位于手柄中间,手 柄平面上 1 厘米, 使中间缝隙不超过 1指宽,上部为人字 缝,每叶上部平面间等距离,矢状缝位于中间)。
.
图3胎头衔接程度
.

目前。国内产钳助产术绝大多数用于出口产钳或低位 产钳、因这时胎头位置较低 ,其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 吻合,胎头俯屈也较好。产钳放置容易,牵引其阻力亦小, 助产效果安全可靠。中、高位产钳以被剖宫产所取代。
.

3.低中位产钳 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先露部达 坐骨棘水平以下。 4.中位产钳 双顶径已入盆、先露部到达坐骨棘水 平。 5.中高位产 钳双顶径已人盆,先露部未到达坐骨 棘水平。 6.高位产钳 双顶径未入盆。先露部人盆或未人盆。
.

3,产钳如何选择和应用 在出口产钳使用中,根据先露方位适当选用,如枕前位选 用Simppson产钳; 枕横位、枕后位选用Kielland产钳使其胎头旋转成枕前位。 臀位后出头选用Piter产钳最为适用。 其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者对胎方位的正确判断、应用时 机和操作技术水平。

.

4. 争取产妇和亲属的知情同意 同其他手术产一样,应用 产钳术助产其优点及可能的并发症应向产妇或亲属交待, 争取知情,理解和同意。
.

[适应证] 1.需缩短第二产程(分娩时不宜过度用力或增加腹压者,如心脏 病、妊高征、瘢痕子宫、肺部疾病); 2.胎儿窘迫。 3.产妇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 4.胎头吸引术失败,经阴道检查属出口、低位产钳分娩者,否则 应改行剖宫产术。

产钳助产术演示文稿

产钳助产术演示文稿
产钳助产术
1、产钳构造
1、产钳构造
2、产钳助产种类
3、产钳助产示意图
3、产钳助产示意图
4、产钳助产步骤
4、产钳助产步骤
4、产钳助产步骤
4、产钳助产步骤
左手放置左叶产钳
右手放置右叶产钳
合拢钳柄锁扣
牵引
4、产钳助产步骤
先取下右叶产钳
后取下左叶产钳
4、产钳助产步骤
4、产钳助产步骤
膀胱直肠膨出,子宫脱垂
9、产钳并发症防治
1、严格掌握产钳术的适应症及条件; 2、牵引力要持续稳妥,切忌左右摇摆钳柄; 3、缓慢娩出胎头; 4、术毕常规检查产道,发现损伤及时缝合; 5、抗菌素预防感染。
4、如钳柄不易合拢常为胎头位置不正使产 钳位置不妥,明显头盆不称或宫口未完全 扩张。应取下产钳检查宫颈、胎位、胎头 大小并及时处理。
8、产钳助产并发症
产妇方面 1、产道损伤
◆软产道裂伤:宫颈裂伤、阴道裂伤、会阴裂伤。 ◆血肿 ◆骨产道损伤:尾骨骨折或骶骨骨折。
8、产钳助产并发症
产妇方面 2、生殖道瘘 3、感染 4、远期后遗症:
检查宫颈
5、产巨大儿相对头盆不称; ◆子宫收缩乏力; ◆会阴坚韧。
5、产钳助产适应症
2、缩短第二产程
产妇有合并症或并发症,不宜在分 娩时过度用力或增加腹压。如心 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 贫血、哮喘等。
3、胎头吸引术失败
6、产钳助产必备条件
1、无明显头盆不称; 2、先露应为顶部,胎头颅骨已达+3以下; 3、宫颈口开全; 4、胎膜已破; 5、胎儿存活。
7、产钳助产注意要点
1、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条件; 2、如有牵引数次不成功,多系判断错误,
应放弃产钳,配合剖宫产(活胎),或穿 颅(死胎); 3、初产妇一律做会阴侧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因胎头位置较高,术中应注意勿夹入产道 软组织或脐带。钳锁扣合后,认真检查胎 方位方能试牵引和牵引。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2)牵引产钳:因胎头位置高,牵引时需沿产道弯曲向下向外牵引,向 下角度略大于低位产钳术。如矢状缝在骨盆斜径上,在牵引同时轻轻旋转 产钳,使矢状缝达骨盆出口前后径上。当胎头枕骨结节达耻骨弓下方时, 再向水平及向上向外牵引(图11.2.5-23),使胎额、鼻、口、颏部相继娩 出。
手术资料:产钳术
术前准备: 11.准备及检查产钳,并涂以滑润剂。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低位产钳术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1)放置左叶产钳:术者左手执笔式持 左钳柄,钳匙凹面朝胎头。右手自骶后凹 伸入阴道壁,固定胎头在枕前位,右手示 指扣住胎左耳孔,中指抵住大囟门在6点 作为枕前位的标志,使左钳沿右手掌面徐 徐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间(图11.2.514),当钳匙缓缓伸入时,钳柄亦由垂直 渐向下的同时,左手改握
手术资料:产钳术
术前准备: 4.检查胎膜完整者,应行人工破膜术。
手术资料:产钳术
术前准备: 5.已静滴缩宫素,宫缩较强时,应减慢滴 数,使子宫放松,便于旋转胎头。
手术资料:产钳术
术前准备: 6.准备抢救新生儿窒息药物及用品。
手术资料:产钳术
术前准备: 7.阴道检查先露部的高低和胎方位,以及 宫口是否开全。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6)牵引产钳:于宫缩时轻轻并拢钳柄, 左手握产钳胫部,右手手掌向下,中、示 指及无名指分别放在钳锁和钳柄侧突部, 缓缓向下,向外牵引(图11.2.5-19), 或操作者亦可双手拇指抵住钳柄后侧,双 手示、中指互握钳锁,无名指和小指扣住 钳胫,以坐姿,靠臂力循产轴牵引(图 11.2.5-20)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禁忌: 2.颏后位、额先露、高直位或其他异常胎 位。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禁忌: 3.严重胎儿窘迫,估计产钳术不能立即结 束分娩者。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禁忌: 4.胎膜未破,宫口未开全者。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禁忌: 5.胎儿畸形。如脑积水、无脑儿、巨结肠、 联体胎儿、胎儿巨大畸胎瘤等严重畸形。
手术资料:产钳术
适应证: 6.吸引器助产失败,确认为无明显头盆 不称或胎头已入盆甚至已通过坐骨棘平面 者。
手术资料:产钳术
适应证: 7.臀位、后出头须产钳助产者。
手术资料:产钳术
适应证: 8.有前次剖宫产史或子宫有瘢痕而须缩 短第二产程者。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禁忌: 1.骨盆狭窄或头盆不称。胎头双顶径未达 坐骨棘水平,胎先露在+2以上。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当胎头枕骨结节越过耻骨弓下方时,逐渐将钳柄向上提,使胎头逐渐仰 伸而娩出(图11.2.5-21,11.2.5-22)。如一次宫缩不能娩出胎头时,可稍 放松钳锁,待下次宫缩再轻轻扣合钳锁牵引。如遇紧急情况,上好产钳后 可立即牵引,不必等待宫缩。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产钳术
适应证: 2.缩短第二产程 因妊娠合并心脏病、妊 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史及子宫有瘢痕 不宜在分娩时屏气者。
手术资料:产钳术
适应证: 3.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胎盘 早剥离、脐带绕颈或脐带脱垂等原因导致 胎儿窘迫者。
手术资料:产钳术
适应证: 4.因颜面位呈颏前位或臀位后出胎头娩出 困难者。
胎头双顶径尚未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矢状 缝常在骨盆横径或斜径上,因此,应首先 纠正胎头方位,使呈枕前位。中位产钳术 手术步骤与低位产钳术基本一致,其特点 如下: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1)放置产钳:因胎头位置较高,放置 产钳位置亦较高。如胎方位不正,可于转 正胎方位后,术者右手仍握住胎头,保持 正确位置,防止胎头转回。并按低位产钳 术放置左叶产钳,使钳匙达到胎头左侧面 颊部。其后再放右叶产钳。如钳锁扣合有 困难,不要强行合拢,应先调整右钳叶, 如仍不能合拢,可取出产钳,检查胎方位, 再重新放置。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之间,呈逆时针方向滑动,最后,使钳匙达胎头左面颊部(图11.2.5-26)。 在整个操作中,左钳柄紧靠于右侧臂部。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放置右后叶产钳:按低位产钳术放置右后叶产钳,相继用左手中、示指推 动钳匙向逆时针方向滑动45°(图11.2.5-27),使钳匙置于胎头右面颊部, 与左钳匙相对。 扣合钳锁:两叶产钳就位后,即扣合钳锁(图11.2.5-28)。
手术步骤: Kielland′s产钳术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适用于枕横位、枕后位或胎头倾势不均时 旋转及牵引胎头。放置前叶产钳的方法有 两种:一种为滑行法,另一种为传统法。 现以枕右横位为例分述于下。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1)滑行法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产钳定向:术者用右手握住钳柄,使产钳 前额面和钳柄上小钮对向胎儿枕骨方向 (图11.2.5-23)。
产钳术
手术资料:产钳术
产钳术
科室:妇产科 部位:子宫 麻醉:暂无
手术资料:产钳术
概述: 产钳术是利用产钳作为牵引力或旋转力, 以纠正胎头方位、协助胎头下降及胎儿娩 出的产科手术。
手术资料:产钳术
概述:
产钳术应用已有200多年历史。产钳种类 繁多,主要有18世纪的Chamberlen′s产 钳(图11.2.5-1),其钳匙只有胎头弯。 1751年有Smellie′s短产钳(图11.2.52),其钳匙有胎头弯及骨盆弯。 Tarniar′s产钳(图11.2.5-3,11.2.5-4) 在钳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2)传统法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放置左前叶产钳:与滑行法不同,术者右 手中、示指伸入阴道前壁与胎头左前侧面 之间,左手握左钳柄,凹面朝耻骨联合, 使钳尖沿右手指掌面轻轻滑入阴道前壁与 胎头之间(图11.2.5-31)。当术者将钳 柄向下移至水平位时,钳尖则在阴道前壁 与手指间向前滑入宫腔(图11.2.5-32), 钳匙凹面对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则可边牵引边旋转。但目前一些学者强调 旋转与牵引必须分开,不可同时进行,以 防母儿损伤。旋转与牵引哪者在先,可根 据胎头位置的高低而定。旋转胎头应在骨 盆腔最大平面进行。如胎头高于此平面, 则先牵引胎头至此平面后旋转,如胎头低 于此平面,则将胎头轻轻上推至此平面后 再旋转。在正常情况下,多先旋转后牵引。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2)放置右叶产钳:术者右手执笔式持右钳柄,左手四指伸入胎头与阴 道右后壁之间(图11.2.5-16),将右叶产钳按放置左叶产钳法沿左手掌滑 行至左手掌与胎头之间,使达到左钳匙相对应的位置(图11.2.5-17)。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3)合拢钳锁:如两叶产钳位置适当,钳锁容易扣合,钳柄可顺利靠拢 (图11.2.5-18),如钳锁不能扣合,则提示产钳位置不当,可先用左手中、 示指调整右钳匙,使钳锁合拢,如扣合仍有困难,则应取出产钳,再次检 查胎方位后重新放置。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放置左前叶产钳:术者先用右手握左叶产 钳的钳匙(图11.2.5-24),相继改用左 手握左叶钳柄,使钳匙凹面向前,右手伸 入阴道后壁与胎头右后侧面之间,将钳匙 按低位产钳术手法,顺手掌滑至胎儿面部 (图11.2.5-25)。然后以右手中、示指 推动钳匙后缘,逐渐滑向耻骨联合下方与 胎头左前侧面
手术步骤:
继续牵引(图11.2.5-30)。旋转胎头与向下牵引可分开施行,亦可边向下 牵引,边旋转胎头。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Kielland′s产钳的特点:由于钳匙长,头弯浅,无盆弯。因此,适用于第二 产程中胎头位置异常,用于旋转和牵引胎头,协助胎儿娩出。Kielland′s产 钳放置正确后,是边牵引边旋转还是牵引与旋转分开进行,可根据具体情 况而定。如骨盆宽大,胎儿相对较小,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钳柄逆时针旋转,按照左手示指的标志, 将左钳匙放置在左耳前的面颊部(图 11.2.5-15),使产钳的纵轴与胎头的顶 颏径相平行,钳叶的尖端最好在上下颌间 的咬肌前。放置左钳时,最好不要放在左 耳上(使左耳置左钳孔内),以免影响右 叶产钳的正确放置。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Kielland′s产钳仅左叶有钳锁,右叶胫部各点可与其对合,因此较少发生扣 合困难。 牵引及旋转胎头:术者用单手或双手握住钳柄,缓缓顺产道轴线向下、向 外牵引,并同时将钳柄轻轻呈顺时针方向转90°(图11.2.5-29),使胎头 矢状缝转至骨盆的前后径上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资料:产钳术
概述: 钳,可牵引及旋转胎头,协助胎儿娩出。
手术资料:产钳术
概述:
手术资料:产钳术
概述:
手术资料:产钳术
概述:
手术资料:产钳术
概述:
手术资料:产钳术
适应证: 产钳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产钳术
适应证: 1.第二产程延长 因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 位,轻度骨盆狭窄,巨大胎儿及宫缩乏力 等原因导致第二产程延长者。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
通常牵引2~3次可娩出胎头,在宫缩间隙 期,应略松开钳锁,减轻对胎头的压力。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中位产钳术操作比低位产钳术困难,胎头 骨质最低部愈高,损伤软产道及胎儿的危 险性愈大,因此,目前已很少应用,多为 剖宫产取代。无剖宫产条件时需由有经验 医生施行。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资料:产钳术
手术步骤:
(4)检查胎方位:术者以右手示指伸入 阴道内,检查胎头矢状缝是否位于骨盆出 口前后径上,钳匙与胎头之间是否有软产 道组织或脐带夹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