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实验指导书
LabVIEW及仿真实验指导书

《 LabVIEW及仿真》课程实验指导书段金英编西京学院机电工程系2014 年 2 月前言 (1)实验一Labview的认识性实验(2学时) (2)实验二Labview的基本操作(2学时) (4)实验三数据操作实验(2学时) (7)实验四labview结构在编程中的应用(6学时) (11)实验五labview中字符串、数组、簇的实验(4学时) (18)实验六图表和图形实验(4学时) (26)实验七专业测试系统的搭建实验(2学时) (31)实验八创建子VI(2学时) (36)实验九人机界面交互设计实验(2学时) (39)实验十波形编辑及频谱分析实验(4学时) (43)实验十一基于声卡的数据采集系统(2学时) (45)主要参考文献 (52)虚拟仪器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前沿学科,它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
《LabVIEW及仿真》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虚拟仪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习和掌握虚拟仪器的基本技术,以便拓宽知识面,并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本书包括11个实验项目,共32学时。
适合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使用。
实验一 Labview的认识性实验(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Labview的基本组件2、熟悉Labview的前面板、程序框图、快捷和下拉菜单3、掌握Labview的选项板及在线帮助二、仪器、设备1、WINDOWS2000仪器、设备(将显示属性中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2、Labview8.2软件三、内容与步骤:[练习1] 启动Labview,查找Labview示例步骤:1.打开文件VibrationAnalysis.vi(c:/ProgramFiles/National Instruments/LabVIEW 8.2/examples/apps/demos.llb)2.单击按钮Run运行该程序3.改变采样速率4.改变采样速度,验证希望速度与实际速度是否一致[练习2] 熟悉前面板与程序框图的切换及观察程序流的执行过程1.在练习1的基础上,利用快捷方式将前面板切换到程序框图。
哈工大仿真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仿真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目录前言 (I)目录 (II)实验项目 (2)实验1 利用替换法构建系统仿真模型实验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内容与要求 (2)1.5 实验报告要求 (3)实验2 利用根匹配法构建系统仿真模型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实验内容与要求 (4)2.5实验报告要求 (5)实验3 利用数值积分算法的仿真实验 (6)3.1 实验目的 (6)3.2 实验内容与要求 (6)3.5实验报告要求 (7)实验四基于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与综合设计 (8)4.1实验目的 (8)4.2实验内容与要求 (8)4.5 实验报告要求 (9)实验五基于Simulink三相电路仿真 (10)5.1实验目的 (10)5.2实验内容与要求 (10)5.5 实验报告要求 (12)实验六基于Simulink的直流斩波电路仿真实验 (13)6.1实验目的 (13)6.2实验内容与要求 (14)6.5 实验报告要求 (15)实验七基于Simulink的简单电力系统仿真实验 (16)7.1实验目的 (16)7.2实验内容与要求 (16)7.5 实验报告要求 (17)实验8 基于Simulink的伺服系统仿真 (17)8.1实验目的 (17)8.2实验内容与要求 (18)实验项目实验1 利用替换法构建系统仿真模型实验1.1 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 的工作环境;2) 掌握MATLAB 的 .M 文件编写规则,并在命令窗口调试和运行程序;3) 掌握利用替换法构造系统离散模型的方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1.2 实验内容与要求1.2.1 实验内容系统电路如图 1.1所示。
电路元件参数:直流电压源V E 1=,电阻Ω=10R ,电感H L 01.0=,电容F C μ1=。
电路元件初始值:电感电流A i L 0)0(=,电容电压V u c 0)0(=。
系统输出量为电容电压)(t u c 。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本指导书以电力系统仿真实验为主题,介绍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能够加深对电力系统仿真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仿真技术和方法,为后续电力系统相关实验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实验采用仿真软件实现,所需软件主要为MATLAB和SIMULINK。
学生需要提前熟悉MATLAB和SIMULINK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函数,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一、实验原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是通过电力系统的模型来模拟和控制真实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1观察和分析电力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验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等。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将真实电力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来模拟和控制这个数学模型。
模型的输入是电力系统的初始条件和外部扰动,输出是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结果。
通过对模型输入的控制和模型输出的观测,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二、实验步骤1. 确定仿真实验的目标和内容。
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标,确定仿真实验的内容和范围。
2. 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标,将电力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确定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23. 编写仿真程序。
使用MATLAB和SIMULINK等软件,编写仿真程序,实现对电力系统模型的仿真和控制。
编写的程序应包括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控制,仿真参数的设置,仿真结果的观测和分析等。
4. 运行仿真程序。
加载仿真程序,设置仿真参数,运行仿真程序,观察仿真结果。
5. 分析仿真结果。
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 优化仿真模型和参数。
根据实验结果,对仿真模型和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注意事项31. 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在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前,需要提前熟悉使用MATLAB和SIMULINK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函数。
数控车床模拟仿真实验指导书

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模拟仿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控车床编程仿真软件。
2.利用仿真软件,学习数控车床的编程加工仿真过程,为实际FANUC 0 i—TC数控车床操作加工打下良好基础。
3.能够对给出零件图进行模拟仿真编程加工。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三、预习与参考1.数控车床的加工特点数控车床是数字程序控制车床(CNC 车床)的简称,它集通用性好的万能型车床、加工精度高的精密型车床和加工效率高的专用型普通车床的特点于一身,是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机床之一。
数控车床主要用于轴类和盘类回转体零件的加工,能够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扩、铰孔和各种回转曲面的加工。
数控车床具有加工效率高,精度稳定性好,加工灵活、操作劳动强度低等特点,特别适用手复杂形状的零件或中、小批量零件的加工。
2.车床原点、车床参考点、程序原点车床原点又称机械原点,它是车床坐标系的原点。
该点是车床上的一个固定点,是车床制造商设置在车床上的一个物理位置,通常不允许用户改变。
车床原点是工件坐标系、车床参考点的基准点。
车床的机床原点为主轴旋转中心与卡盘后端面的点。
车床参考点是机床制造商在机床上用行程开关设置的一个物理位置,与机床原点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车床出厂之前由机床制造商精密测量确定。
程序原点是编程员在数控编程过程中定义在工件上的几何基准点,有时也称为工件原点,是由编程人员根据情况自行选择的。
3. FANUC 0 i—TC车床面板操作说明按钮名称功能说明进给倍率调节进给倍率,调节范围为0~150%。
置光标于旋钮上,点击鼠标左键,旋钮逆时针转动,点击鼠标右键,旋钮顺时针转动。
单段将此按钮按下后,运行程序时每次执行一条数控指令。
空运行进入空运行模式跳段当此按钮按下时,程序中的“/”有效。
机床锁住机床锁住尾架暂不支持回零进入回零模式,机床必须首先执行回零操作,然后才可以运行。
合成氨仿真实验指导书(正式)

合成氨尿素生产过程仿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通过使用合成氨尿素生产仿真软件,进一步学习合成氨和尿素生产工艺原理,熟悉工艺步骤与重要参数,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大型化工生产过程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计算机进行仿真实习,初步掌握生产中开停车,正常操作,事故处理等环节的内容,了解仿真与实际控制之间的关系,培养生产安全意识。
3.通过实验学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独立思考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原理本软件是在某化工厂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开发而成。
软件操作界面与实际生产所采用的DCS软件完全一致,可在仿真机上反复进行开车、停车、正常操作,事故处理等训练。
本软件具有较强交互性,提供快门设定、工况冻结、成绩评定、事故设置、报警记录等各项功能。
通过仿真实习,可以建立起对大型化工生产过程的直观概念,对于各种类型的生产参数有明确的辨识。
进行仿真实习,主要分为两个环节:(1)学习和掌握合成氨与尿素生产的全部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控制系统流程、仿真操作步骤;(2)在教师指导下,上机进行仿真实习。
第一环节必须完全理解和掌握,在第二环节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执行各个步骤。
三、实验仪器普通PC机一台,打印机一台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内容合成氨生产概况合成氨生产过程包括以下三大主要步骤:1)制气包括气化、CO变换工序2)净化包括硫化物脱除、CO2脱除和最终净化工序3)压缩和合成包括压缩、氨合成工序其过程为:原料气的硫化物脱除→一段转化→二段转化→高温变换→低温变换→CO2脱除→甲烷化→压缩→氨合成→氨尿素生产概况尿素的工业生产以NH3和CO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化学反应:2NH3+CO2CO(NH2)2+ H2O + Q现代尿素生产均采用循环回路流程。
其过程主要包括:尿素合成、循环回收、尿液浓缩、结晶造粒四部分。
NH3、CO2→合成→分离→浓缩→结晶造粒→尿素↑↓回收仿真软件概况仿真软件分为两大部分:合成氨生产系统仿真与尿素生产系统仿真。
交通仿真实验指导书

长沙理工大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交通仿真实验
课程名称:交通仿真
所在部门:交通运输学院
设计人:李顺
实验一建立仿真路网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掌握建立仿真路网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二、实验内容:
安装VISSIM软件,建立仿真路网。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自选底图,在VISSIM软件上建立仿真路网,以备进行交通流特性及行驶规则的设置。
四、实验学时:4学时
五、实验步骤:
1.安装VISSIM软件。
2.建立仿真路网
1)导入底图
2)根据底图建立路网
实验二交通流特性及行驶规则的设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VISSIM交通流特性及行驶规则的设置基本操作方法与步骤。
二、实验内容:
微观交通流参数设置;
宏观交通流参数设置;
车辆行驶规则设置;
三、实验要求: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交通流特性及行驶规则的设置。
四、实验学时:6学时
五、实验步骤:
1.微观交通流参数设置;
1)车辆的期望车速设置;
2)车辆加、减速特性设置;
3)车辆的几何尺寸设置;
4)交通行为参数设置;
2.宏观交通流参数设置;
1)车辆分类;
2)交通组成;
3)输入流量;
4)路径选择;
3.车辆行驶规则设置;
1)速度控制规则;
2)超车规则;
3)优先规则;
4)信号控制规则(重点)。
《结构力学》实验课程——结构数值仿真-实验指导书(全套完整版)

《结构力学》实验课程结构数值仿真实验实验教学指导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实验中心《结构力学》结构仿真实验指导书1.实验内容对《结构力学》课程中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位移计算和结构影响线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数值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软件完成同一结构的仿真分析,并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找到数值分析方法和《结构力学》基本求解方法的差异,并对电算原理进行初探性学习。
2.实验目的1)锻炼学生计算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仿真试验可拓展专业课的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与学的互动性,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复杂结构的试验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结构力学》课程内容。
3)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和《结构力学》中解析法(力法、位移法等),验证所学结构力学方法的正确性;4)对电算原理及有限元理论有初步认识,并开始初探性学习;3.实验要求计算机,安装有MIDAS/civil等有限元计算软件。
预习指导书和数值计算仿真过程录像。
二、实验指导内容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有:1、连续梁结构仿真分析;2、桁架结构仿真分析;3、框架结构仿真分析;4、影响线及内力包络图分析。
三、实验报告要求1、每人一个题目,完成结构的《结构力学》的手算计算,手算计算需要详细,要求手写在实验报告之中;2、在完成上述手算工作后,进行结构数值仿真计算,描述重要操作过程;3、结构数值仿真计算结果打印在实验报告之中;4、将结构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结构力学》手算结果进行对照,误差分析;初级课程: 连续梁分析概述比较连续梁和多跨静定梁受均布荷载和温度荷载(上下面的温差)时的反力、位移、内力。
3跨连续两次超静定3跨静定3跨连续1次超静定图 1.1 分析模型➢材料钢材: Grade3➢截面数值 : 箱形截面 400×200×12 mm➢荷载1. 均布荷载 : 1.0 tonf/m2. 温度荷载 : ΔT = 5 ℃ (上下面的温度差)设定基本环境打开新文件,以‘连续梁分析.mgb’为名存档。
vissim5.4实验任务指导书(学生版)

VISSIM5.4(学生版)仿真实验任务指导书目录1. VISSIM简介 (1)2定义路网属性 (3)2.1物理路网 (3)2.1.1准备底图的创建流程 (3)2.1.2 SYNCHRO 输入 (5)2.1.3添加路段(Links) (6)2.1.4连接器 (7)2.2定义交通属性 (8)2.2.1定义分布 (8)2.2.2目标车速变化 (11)2.2.3 交通构成 (13)2.2.4 交通流量的输入 (14)2.3路线选择与转向 (14)2.4 信号控制交叉口设置 (16)2.4.1信号参数设置 (16)2.4.2信号灯安放及设置 (17)2.4.3优先权设置 (18)2.4.4冲突区域设置 (19)3仿真 (21)3.1 参数设置 (22)3.2 仿真 (22)4评价 (23)4.1 行程时间 (23)4.2 延误 (25)4.3 数据采集点 (26)4.4 排队计数器 (27)5实验内容与实验报告 (29)6 思考题 (30)1. VISSIM简介VISSIM为德国PTV公司开发的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系统,用于交通系统的各种运行分析。
该软件系统能分析在车道类型、交通组成、交通信号控制、停让控制等众多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具有分析、评价、优化交通网络、设计方案比较等功能,是分析许多交通问题的有效工具。
VISSIM采用的核心模型是Wiedemann于1974年建立的生理-心理驾驶行为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一旦后车驾驶员认为他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减速。
由于后车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前车车速,后车车速会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前车车速,直到前后车间的距离达到另一个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缓慢地加速,由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加速、减速的迭代过程。
VISSIM提供两种驾驶行为:Wiedemann74(适用于城市道路)和Wiedemann99(适用于郊区或高速公路)。
图1.1 VISSIM中的跟车模型(Wiedemann 1974)VISSIM的主要应用包括:除了内建的定时信号控制模块外,还能够应用VAP、TEAPAC、VS-PLUS等感应信号控制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MATLAB的实验环境及基本命令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MA TLAB的实验环境2.在MA TLAB系统命令窗口练习有关MA TLAB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步骤1.学习了解MA TLAB的实验环境:在Windows桌面上,用mouse双击MA TLAB图标,即可进入MA TLAB系统命令窗口:图1-1 MA TLAB系统命令窗口①在命令提示符”>>”位置键入命令:help此时显示MA T ALAB 的功能目录, 其中有“Matlab\general ”,“toolbox\control ”等;阅读目录的内容;② 键入命令:intro此时显示MA TLAB 语言的基本介绍,如矩阵输入、数值计算、曲线绘图等。
要求阅读命令平台上的注释内容,以尽快了解MA TLAB 语言的应用。
③ 键入命令:help help显示联机帮助查阅的功能,要求仔细阅读。
④ 键入命令:into显示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箱组件和开发商的联络信息。
⑤ 键入命令:demo显示MA TLAB 的各种功能演示。
2. 练习MA TLAB 系统命令的使用。
① 表达式MA TLAB 的表达式由变量、数值、函数及操作符构成。
实验前应掌握有关变量、数值、函数及操作符的有关内容及使用方法。
练习1-1: 计算下列表达式:要求计算完毕后,键入相应的变量名,查看并记录变量的值。
②.向量运算: )6sin(/250π=d 2/)101(+=a )sin(3.2-=e c i b 53+=n 维向量是由n 个成员组成的行或列数组。
在MA TLAB 中,由分号分隔的方括号中的元素产生一个列向量;由逗号或空号分隔的方括号中的元素产生一个列向量;同维的向量可进行加减运算,乘法须遵守特殊的原则。
练习1-2已知:X=[2 ;-4;8]求 :Y=R ';P=5*R ;E=X .*Y ;S=X '* Y练习1-3⑴产生每个元素为1的4维的行向量;⑵产生每个元素为0的4维的列向量;⑶产生一个从1到8的整数行向量,默认步长为1;⑷产生一个从π到0,间隔为π/3的行向量;③矩阵基本运算操作。
要求熟悉矩阵的输入方法及矩阵运算的有关命令。
练习1-4求出下列运算结果,并上机验证。
已知矩阵:(1) A (:,1) (2)A (2,:) (3)A (:,2:3) (4)A (2:3,2:3)(5) A (:,1:2:3) (6)A (2:3) (7)A (:) (8)A (:,:)(9) ones(2,2) (10)eye(2) (11)[A,[ones(2,2);eye(2)]](12)diag(A) (13)diag(A,1) (14)diag(A,-1) (15)diag(A,2)(16)fliplr(A) (17)flipud(A) (18)rot90(A) (19)tril(A)]5,9,4[-=πtg R ⎥⎥⎥⎥⎦⎤⎢⎢⎢⎢⎣⎡=44434241343332312423222114131211A练习1-5 用MA TLAB 命令完成下列矩阵函数运算:(1) 输入如下矩阵A :(2)求矩阵B 1, B 1中每一元素为对应矩阵A 中每一元素的正弦函数;(3)求矩阵B 2, B 2中每一元素为对应矩阵A 中每一元素的余弦函数;(4)求 B 1^2+B 2^2.。
练习1-6 利用基本矩阵产生3³3和5³5的单位阵、全1阵、全0阵、均匀分布随机阵([-1,1]之间)、正态分布随机阵(均值为1、方差为4)。
练习1-7 产生一均匀分布在(-5,5)之间的随机阵(50³2),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练习1-8 编程实现当a ∈[-π,π],间隔为1°时,求解正弦、余弦的值。
练习1-9 利用rand 函数产生(0,1)间均匀分布的10³10随机阵a ,然后统计a 中大于等于0.6的个数。
练习1-10 利用randn 函数产生均值为0,方差为1的10³10正态分布随机阵a ,然后统计a 中大于-0.5,小于0.5的元素个数。
3.退出MA TLAB 环境在命令提示符 ”>>” 位置键入命令:exit 或者 quit执行以上命令可以退出MA TLAB 环境。
⎥⎦⎤⎢⎣⎡=2/6/3/0πππA实验二程序文件与函数文件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系统M文件的基本操作;2.熟练应用MATLAB有关的图形函数,绘制函数图形。
二.实验内容1.MATLAB程序文件:①编辑程序文件当完成一个功能需要许多MATLAB命令时,可以将这些命令按特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存储在一个程序文件中,就得到了MATLAB程序,其文件名的后缀为*.M,故也称为M文件。
在命令窗口的FILE菜单或工具栏上选择NEW命令——M-file,即可开始编辑M文件。
MATLAB编辑器与其它WINDOWS编辑程序类似。
②保存M文件编辑M文件后,在命令窗口的FILE菜单或工具栏上选则SAVE AS 命令存盘,文件应以* .M为后缀。
③执行M文件在MATLAB系统命令窗口下,在提示符”>>”处键入所编辑的M文件名后,即可执行该文件。
在执行中若发现错误,系统将给出提示。
此时可再次进入编辑器中修改程序,直至程序能正确执行为止。
编写下列题目M文件,调试并运行:练习2-1.将图形窗口分割成1³2的空格,设ωt∈[0,2π], 以π/50为步长,绘制下列函数图形:(1)在左窗口,以ωt为横坐标,绘制V=120Sinωt和I=100Sin(ωt-π/4)曲线,线条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2)在右窗口,绘制P=V ²I 曲线,线型用“*”符号。
练习2-2.绘制以下函数图形:且在X 轴写上“Time ”标号,Y 轴写上“Amplitude ”标号,图形的标题为“Decaying-oscillating Exponential ”.(2)在0≤t ≤10区间内绘制如下图形:在同一个图中绘制上述函数,求出Y(t=0)和Y(t=10)的点。
(注意弧度与角度的区别)。
(3)绘制如下图形:(4)在0≤t≤20区间内,且在同一图中绘制如下函数图形:求y1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5)对应0≤t≤25区域内,在同一图中绘制下列函数。
)80()sin(21)()1(≤≤-=-t t e t y t 625.0)24083.2cos(23.1)(++=︒t t y 625.0)(=t x )300(8.0)309.0cos(5)(22.0≤≤+︒-=--t e t e t y tt 6.0)(6.062.2)(6.0)17422.2cos(62.2)(325.0225.01=+=+︒+=--t y e t y t e t y t t求y 3(t)值: y(t=0)、y max 、y min 和y(t=12)练习2-3.绘制下列方程的极坐标图。
θ∈[0,2π],步长为π/200。
练习2-4.求函数Z 的三维图形。
定义区间与Z 函数表达式如下:2.编辑函数文件函数是MATLAB 扩展功能的M 文件。
许多MATLAB 命令与全部工具箱命令都是用M 文件格式写成的。
程序文件与函数文件的主要区别在于,函数允许通过数值进行参数传递,而且函数使用局部变量而不是对整个工作空间中变量的操作。
另外一个不同点是,函数文件的第一行必须包括“function ”这个词。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函数文件格式:function[out1,out2,…]=filename(in1,in2,…)tt tte t e t y e t y e t y ----+︒-===25.1)128554.0cos(02.2)(02.2)(25.1)(3.033.021)4/()5(3cos )4()sin 1(2)3()cos 1(2)2()cos 1(3)1(πθθθθθe r r r r r ==+=+=-=1)1()1(5.11)1()1(155,552222+-+--++++=≤≤-≤≤-y x y x z y x% optional comment lines for documentationMATLAB commands练习2-5 阅读计算阶跃响应特征参数的函数文件,并编写主程序调用该函数文件(见附录),求:⑴超调量σ%;⑵上升时间Tr; ⑶峰值时间Tp; ⑷过渡过程时间Ts;练习2-6 参考练习2-5程序,编写程序计算下列传递函数的阶跃响应特参数:⑴超调量σ%;⑵上升时间Tr; ⑶峰值时间Tp; ⑷过渡过程时间Ts;—-———————————————————————————附录:计算超调量σ%、上升时间Tr 、峰值时间Tp 、过渡过程时间Ts 的函数文件;% MATLAB PROGRAM EG2-4function [pos,tr,ts2,tp]=stepchar(t,y);%finding Pos and Tp[mp,ind]=max(y);dimt=length(t); yss=y(dimt); pos=100*(mp-yss)/yss; tp=t(ind);i=1;j=1;k=1;q=1;while y(i)<0.1;i=i+1;end ;t1=t(i);while y(j)<0.9;13321)(2224)(222)(2332221+++=+++=++=s s s S G s s s S G s s S Gj=j+1;end;t2=t(j);tr=t2-t1;%Finding settling time (two percent)Ts i=dimt+1;n=0;while n==0;i=i-1;if i==1;n=1;elseif y(i)>=1.02;n=1;end;end;t1=t(i);i=dimt+1;n=0;while n==0;i=i-1;if y(i)<=0.98;n=1;end;t2=t(i);if t1>t2;ts2=t1;elsets2=t2;end;end; %程序中,pos为超调量σ%。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转换方法一 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 线性控制系统模型的基本描述方法;2. 熟悉MATLAB 控制系统三种模型的转换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求多项式的根如果P 是包含多项式系数的行向量,由roots(p)命令得到一个列向量,其元素为多项式的根。
练习3-1 求多项式:2.由多项式的根求多项式如果r 是包含多项式根的一个行/列向量,用poly (r)命令得到一个行向量,其元素为多项式的系数;练习3-2:已知多项式的根为-1,-2,-3±j4,求多项式方程。
练习3-3:求下列矩阵的特征方程的根练习3-4:求下列函数的零、极点和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