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合集下载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学科,其涵盖的二级学科方向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信息的传输、交换、处理和网络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无线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等。

该学科方向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信号处理、通信协议、网络架构、通信安全等方面。

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信号的获取、处理、传输和识别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包括图像处理、语音处理、视频处理、模式识别等。

该学科方向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信号的建模、分析、变换、滤波、压缩等方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发展对于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等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同高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你可以查阅具体高校的官方网站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研究与通信和信息相关的技术,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应用水平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接下来,我将基于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进行介绍。

一、专业核心课程1. 通信原理:主要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了调制解调技术、资料编码、调制译码、通信信道等等,这是通信与信息系统类的基础课程。

2. 数字信号处理:此课程是在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重点研究数字信号的相关技术,包括信号采集、数字信号处理、频谱分析、数字滤波器等等。

3. 通信网技术:课程主要涵盖通信系统的分层结构和关键技术,如网络拓扑、数据通信协议、路由协议、交换设备等等。

二、专业选修课程1. 无线通信技术:重点研究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接入技术、无线信道传输等等。

2. 通信系统设计: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与调试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光纤通信技术:专注于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光纤通信系统、无源光器件与有源光器件、光纤互连等等。

三、课程设置意义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可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于通信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就业前景展望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可以在通信、电信、互联网、制造、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就业,如移动通信、互联网、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IT技术服务、金融技术等。

未来,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将继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通信与信息技术人才将会广受欢迎。

综上所述,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希望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该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才能与能力。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隶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986年本学科点即被批准为博士点。

也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该学科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硕士等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学科点学术梯队是我国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基础,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优势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相互支撑,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使教学和科研具有不竭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通过“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实力又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军事电子研究及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科研经费充足,军事电子研究的规模和水平处于国内高校前列,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军事电子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一、培养目标本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巧以及掌握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从事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成为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1.通信网络技术2.光纤通信与传感3.无线与移动通信4.多媒体通信5.卫星通信技术6.通信抗干扰技术7.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8.通信专用IC技术9.图象传输与处理10.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11.物联网器件与系统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与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区别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与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区别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一)《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研究数字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的系统模拟、多址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信道动态指配技术、同步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语音压缩技术、宽带多媒体技术以及射频技术。

研究各种数字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系统以及WLAN、WMAN、ad-Roc网的组成、新技术及性能分析,并包括SDH技术和上述系统中常用的编码、调制和解调、同步与信令方式、多址以及网络安全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二)《无线数据与移动计算网络》研究无线数据通信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中的无线数字传输、媒质接入控制、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移动多媒体接入、无线接入Internet、移动IP、无线IP、移动计算网络等理论、协议、技术、实现以及基于移动计算网络的各种应用。

本方向还研究现代移动通信中的智能技术(如智能天线、智能传输、智能化通信协议和智能网管系统等)。

(三)《IP和宽带网络技术》研究宽带IP通信网的QoS、流量工程和合法侦听;V oIP的组网技术、通信协议和控制技术;下一代网络的软交换技术;SIP协议研究及应用开发;B3G 核心网络技术;IP宽带接入和城域网中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开发;多层交换技术、IP/ATM集成技术和MPLS技术;IP网络管理模型和技术实现;移动代理及其在IP通信网中的应用。

(四)《网络与应用技术》研究宽带通信网的结构、接口、协议、网络仿真和设计技术;网络管理的管理模型、接口标准、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

(五)《通信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研究与通信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有关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密钥管理,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安全协议,隐形技术,智能卡安全等。

重点在无线通信网的信息安全,根据OSI协议,从网络各层出发,研究安全解决方案,以达到可信、可控、可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一)《现代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信号处理为基础,研究提高通信与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各种智能处理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和IP网中的应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它涉及到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

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就业方向也是非常广泛的。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向来介绍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的就业方向。

一、通信设备与系统方向通信设备与系统方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方向上,研究生可以从事通信设备的设计、研发和测试等工作。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光纤通信等新技术的应用,对通信设备与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生在这个方向上就业前景广阔。

二、通信网络与系统方向通信网络与系统方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个方向上,研究生可以从事网络设计、网络优化和网络管理等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网络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生在这个方向上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好。

三、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核心方向之一。

在这个方向上,研究生可以从事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音视频处理、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对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生在这个方向上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四、电子与电路方向电子与电路方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方向上,研究生可以从事电路设计、电子器件的研发和测试等工作。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与电路方向的研究生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生在这个方向上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五、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方向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方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新兴方向之一。

在这个方向上,研究生可以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开发等工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方向的研究生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生在这个方向上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总的来说,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涵盖了通信设备与系统、通信网络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电路、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等多个方面。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00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研究生需掌握扎实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熟悉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等,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等,为研究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选修课程: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安全、与大数据等,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

4.实践课程:通信系统仿真、通信设备调试、项目管理与实施等,培养研究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研能力培养1.课题研究:研究生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3.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提升科研素养。

四、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安排研究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实验室实践: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通信系统实验、信息处理实验等,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3.项目管理: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培养研究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国际视野培养1.国际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项目,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2.国际合作: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

3.国际实习:安排研究生在国际知名企业实习,了解国际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六、素质拓展1.课外活动: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竞赛、文体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

2.社会实践:组织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3.创新创业: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这个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级学科名称 通信与信息系统 代码 081001

二级学科名称 通信与信息系统 代码 081001
2
编码理论及其应用
信源编码理论,信道编码理论,语音信号压缩与处理,图像信号压缩与处理,TURBO码,LDPC码,MIMO编码与检测,网络编码
3
探测与成像
雷达系统理论与技术,智能天线,电磁兼容
4
电子智能
电子侦察系统理论与技术
5
雷达目标特征分析与控制
雷达目标特征分析,雷达目标特征控制
6
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二级学科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航空电子信息技术081020
探测与成像081021
集成电路设计081022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代码0810
一、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
1
数字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通信网,扩频通信和各种多址技术,软件无线电,调制理论,通信信号检测,无线定位,无线通信网
45
2.5

042
博士公共学位课(B类)
博士专业学位课(D类)
公共选修课
(E类)
专业选修课
(F类)
总计
学分要求
10
3
1
6
20
三、学位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

B类
B000001
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003
第一外国语(英语)
80
4
春,秋
B000006
现代分析及其应用引论
7
信息获取与处理
雷达与电子侦察信号处理
8
统计信号处理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硕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硕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硕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硕是一门应用科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在通信、网络、信号处理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该专业学硕的一些核心课程和研究方向:1. 通信原理与技术:探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原理和技术,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

2. 信号处理与调制技术:研究从信号的采集、传输到最终处理的过程,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和调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高频技术与天线:了解无线电频率的特征,学习高频电路设计、天线阵列等相关内容,提高对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和利用的能力。

4. 通信网络与协议:学习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研究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5.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通信中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研究智能通信系统的构建和优化方法。

研究方向:1. 无线通信与网络:研究无线通信和网络的关键技术,如信号处理、多址技术、无线网络协议等。

2. 光纤通信与光网络:研究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技术。

3. 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研究音视频信号处理、图像分析与处理等多媒体通信的相关技术。

4.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研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如加密算法、防火墙技术等。

5. 大数据与云计算:探索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研究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云计算平台的优化等问题。

以上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硕的一些核心课程和研究方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一)《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针对3G、B3G及无线接入网、协同通信系统、UWB、认知无线电系统和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等,研究MIMO、OFDM、自适应技术、协同技术、认知理论与技术、现代编码、新型调制技术、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技术、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技术、同步和捕获技术、跨层联合优化理论和设计等。

(二)《无线数据与移动计算网络》研究无线数据通信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中的无线数字传输、媒质接入控制、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移动多媒体接入、无线接入Internet、移动IP、无线IP、移动计算网络等理论、协议、技术、实现以及基于移动计算网络的各种应用。

(三)《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研究下一代通信网的协议和控制技术、IP网络可靠传送技术、智能业务和应用技术、QoS和流量工程技术、软交换和IMS技术、SIP协议及应用技术、VoIP系统和终端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移动IP技术、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融合技术、异构网络接入和互通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网络和用户管理技术。

(四)《网络与应用技术》研究宽带通信网的结构、接口、协议、网络仿真和设计技术;网络管理的管理模型、接口标准、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TCP/IP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开发等。

(五)《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是实现远程通信、军事通信、应急通信、海上通信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方向主要致力于: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高速调制解调技术、卫星抗干扰技术、便携式与车载式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船载、车载、机载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相控阵技术以及新型农村卫星电话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六) 《光纤通信技术》主要研究高速、密集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包括新型光纤,码型与调制,宽带光放大和色散调节等技术;新型光纤通信技术和应用,包括光时分复用技术和光码分复用技术等;光网络技术和应用,包括自动交换光网络,光互联网技术和宽带光接入技术。

(七) 《现代通信理论》研究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数字调
制解调、信号复用与多址、传输过程中信号加解密、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软件无线电等理论与技术;同时研究这些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实现和典型应用。

专业:
01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
02无线数据与移动计算
03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04网络与应用技术
05卫星通信技术
06光纤通信技术
07现代通信理论
其中个人认为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更阳光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