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震撼》有感

合集下载

2018-2019-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word范文模板 (10页)

2018-2019-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word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近日读了一本好书,是张维为教授写的《中国震撼》。

初读书名,便有感慨。

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巨大,但仅从我资浅质薄的视角还难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度。

张教授做过伟人邓小平的翻译,走过100多个国家。

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

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

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的建设成就产生质疑。

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

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中国现在强大了,西方在骚动。

“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

中国似乎对“模式”、“崛起”这类的说法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提倡“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

但事实的确是中国靠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地壮大起来,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

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

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

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

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

《中 国震撼》读后感

《中 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震撼〉读后感》读了《中国震撼》这本书,我内心的震撼那真是一波接着一波。

书里描述的中国发展和成就,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以前总觉得日子就是平平淡淡地过,没怎么去细想过身边发生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但读了这本书,我仿佛戴上了一副高清眼镜,把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拿我老家的小村庄来说吧。

我小时候,村子里的路那叫一个难走,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巴,一脚下去能陷进去半只鞋。

要是骑自行车,那简直就是一场“冒险”,车轮子上沾满了泥巴,重得根本骑不动。

而且村里的房子也大多是那种破旧的土坯房,冬天冷得要命,夏天又热得不行。

可如今呢,再回老家,那变化大得让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村里修了笔直宽敞的水泥路,别说下雨了,就是下大暴雨,路面也干干净净,一点儿积水和泥巴都没有。

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有的还带个小院,院里种着花花草草,漂亮极了。

走进屋里,各种现代化的电器一应俱全,冰箱、空调、洗衣机,啥都有。

老人们坐在沙发上看着大彩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再说村里的学校吧。

我小时候上学的那所学校,教室的窗户玻璃好多都是破的,冬天冷风呼呼地往里灌。

桌椅也是破破烂烂的,写字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桌子就塌了。

现在可不得了,新学校盖得那叫一个气派,教学楼又高又漂亮,教室里宽敞明亮,多媒体教学设备啥的应有尽有。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那劲头儿足得很。

还有村里的医疗条件。

以前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得跑到镇上去看病,麻烦得很。

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卫生室,医生的水平也不错,一般的小病小灾在村里就能解决。

而且还有医保,看病能报销大部分费用,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了。

这些变化可不是凭空出现的,那是国家的政策好,政府的努力,还有咱老百姓自己的勤劳奋斗换来的。

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就是为了让农村也能过上好日子。

政府的干部们也是尽心尽力,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中国震撼》读后感【共3页】

《中国震撼》读后感【共3页】

《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震撼》读后感曾几时起,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了几代人。

时至今日,张维为先生的一本《中国震撼》又激发了我“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工作”的感慨。

是什么力量让我的心灵如此震撼,是什么内容让我的心情如此的激昂。

就请随我一起走入张维为先生《中国震撼》的精神世界吧。

还记得是一个秋风徐来,夕阳西下的傍晚,一天的忙碌过后是日落西山的沉静,于是,我进入书房,泡上一盏香茗,开始细读张维为先生的《中国震撼》。

我想,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朋友们一定有着和我一样的震撼。

那就是,我拿过书的第一眼,就被那鲜红的大红色的封面所震撼。

是哪位封面设计者,竟是这样的大胆用彩,是什么样的内容,配用这国旗的色彩。

我已急不可耐,于是潜心躬身,认真的研读了先生的著作。

百闻不如一见,百听不如一读。

用时三天,认真的研读完先生的著作,不由得被其所震撼。

这一次,震撼的不再是眼睛,而是心灵。

这是一本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通过作者的篇章分节,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中国模式认识和理解的透彻,特别是其所归纳出来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论,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模式的精辟理论总结。

通过研读《中国震撼》,让我更加感觉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更深深的理解了崛起之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我想,如果总理有知,也会为此理论著作叫好,为自己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欣慰。

还记得有一首歌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可以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真实写照。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改革开放,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在哪里?我想,读过《中国震撼》的朋友们一定找到了答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中国已经从当初的贫穷落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多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崛起的背后——读《中国震撼》有感一个大国,从贫穷走向强盛,从任人凌辱到有了世界瞩目的地位,也有了为强国警惕的力量,“中国震撼”的产生不仅是力量造成的急剧高速增长,更是由于它只是短短几十年健康发展的结果。

在张维为先生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兴起》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比较的中国崛起的图景。

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

尽管批评中国的人总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绩,但未能提供非常大的理念,而张维为先生却说“正是中国的有大理念带来了中国戏剧般的崛起。

”80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访问写下《中国的问题》时,也用了“文明国家”这一关键词;一年多前,英国人马丁·雅克在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也使用了“文明国家”来描述中国。

数千年的文明给今天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独特而且有利于发展有助于的要素。

中国人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习能力。

如果当时没有闭关锁国,我们可能就不会错过当时即便工业革命的契机。

如今我们采行改革开放政策,学习各国好的随便,整个国家就逐渐崛起。

在世界上古四大文明当中,有心中华文明持续了5000年,延续至今,并实现了现代化。

这一文明古国与现代国家相交叠的国家,张维为先生称之为“文明型国家”,并总结出其八个特质,即“四超”、“四特”。

“四超”指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内政部、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

“超”指的是超级的“超”。

我们有上千年的传统,不能轻易否定,这是客观的存在,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加以充分运用或者是加以发挥,或者是有选择的效法,不是可以轻易摆脱的东西。

这个“文明型国家”不会仿照西方或者任何的模式。

相反,它汲取数家文明的优点,又可以继续保持自我,同时对体育史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在四个“超”的特点下,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四个“特”,包括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中国震撼》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书,它从中国人的角度记录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中国崛起的辉煌景象,唤起了大家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很多东西,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对国家的认识还很肤浅。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未曾听闻的事情,看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现象。

通过这些有关国家的历史、政策、科技、军力、文化等等方面的介绍,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

看到祖国像一朵正在怒放的花儿一样,我感到万分激动,心中不由得萌生了一种和祖国共筑中国梦的责任感。

其次,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全书中,讲述了许多关于人民群众的感人事迹,如义渡黄河、精准扶贫、火车票界面设计等等,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在国家的建设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是有着强烈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中国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祖国的强大和美丽,同时也唤醒了我内心日益庞大的民族信念。

另外,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和分析,体验和思辨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看到祖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伟大进步之时,我不断感叹中国的强大和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先进生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认为要写出一篇真实感人的读书心得,必须遣词造句准确、简练,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读书心得要符合语文规范,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

在写文章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考,让文章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共同感受到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总之,《中国震撼》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阅读它,让我更加了解了祖国、爱上了祖国、为祖国而奋斗。

《中 国震撼》读书心得

《中 国震撼》读书心得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中国震撼>读书心得》在翻开《中国震撼》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的发展和成就有一定的认知,但这本书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自己的国家有了全新的、更为震撼的理解。

作者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生动且详尽地阐述了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罗列,而是像一部精彩的纪录片,把中国的崛起过程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

就拿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吧,那真叫一个让人惊叹!以前回老家,那路简直就是“山路十八弯”,坑坑洼洼,颠簸得让人骨头都快散架了。

可现在呢?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就像一条条巨龙蜿蜒在祖国的大地上。

记得有一次我乘车回老家,一路畅通无阻,车窗外的风景迅速后退,那感觉就像是在飞一样!以前要花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到,现在几个小时就搞定了。

而且,不仅仅是公路,铁路的发展更是让人咋舌。

以前坐绿皮火车,速度慢不说,车厢里还嘈杂拥挤,气味也不好闻。

现在的高铁,那叫一个舒适快捷!干净整洁的车厢,宽敞的座位,还有稳定快速的网络。

有一回我坐高铁去旅游,看着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攀升的速度,心里那个激动啊!窗外的景色一闪而过,感觉还没坐够就到站了。

再说城市的变化,那也是天翻地覆。

我小时候生活的小城,到处是低矮的平房,街道狭窄拥挤。

如今,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商场、写字楼让人目不暇接。

有一次我在市中心逛街,走进一家大型购物中心,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国际大牌应有尽有。

我当时就在想,这哪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小城啊,简直就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缩小版!还有那令人骄傲的移动支付。

以前出门,钱包里得装着厚厚的一沓现金,还得小心别被偷了。

现在呢,一部手机走天下!不管是买早餐、坐公交,还是在商场购物,只要掏出手机轻轻一扫,就能完成支付。

有一回我在菜市场买菜,连卖菜的大妈都熟练地指着二维码让我扫码付款,那场景真的太有趣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也让世界瞩目。

以前总觉得那些高科技产品都是外国的好,可现在,中国的 5G 技术领先全球,华为、小米等品牌的手机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

《中 国震撼》读后感

《中 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震撼》读后感》在阅读了《中国震撼》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形象。

书中并没有陷入对中国发展成就的简单罗列和夸赞,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客观的对比以及深刻的洞察,揭示了中国崛起背后的深层逻辑和独特模式。

中国的发展速度堪称震撼。

过去几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从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种发展速度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当许多国家还在为经济增长缓慢、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困扰时,中国却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这不仅让世界为之瞩目,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中国的发展模式独具特色。

与西方传统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结合了自身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

我们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的经验,而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比如,在经济领域,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社会治理方面,中国注重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社会组织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

在社会领域,中国成功实现了数亿人口的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文化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同时也积极吸收和借鉴了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科技领域,中国在高铁、5G、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技术已经达到甚至领先世界水平。

然而,中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比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震撼经典读后感五篇

中国震撼经典读后感五篇

【导语】中国,⼀个坚持⾛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跃成为世界第⼆⼤经济体,令世界震惊。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中国震撼经典读后感 今晚闲得⽆聊,就看了⼀下中国震撼这本书(严格上说只看了引⾔、第⼀章和第⼆章)。

早前,很多同学都说,看了这本书之后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对未来的⽣活充满期望···。

我现在也想就我⽬前看了的内容来说⼀说我的感想或想法吧。

第⼀,就作者⽽⾔,他是想通过这本书来告诉⼈们:要认清⾃⼰国家发展的现实(即我们所取得的真实成就),要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要抛弃“⼤国⼩民”思维。

不真实的认清⾃⼰国家的成就,就会不仅说服不了他国,更会误国误民,让民众对国家的发展丧失信⼼。

第⼆,不应怀疑,更不能否定⾃⼰所取得的成就。

应该毫不怀疑的承认,书中所说的中国在过去的⼏⼗年中所取得的巨⼤成就:取得经济总量的全球第⼆,促进社会经济的全⾯进步,创造社会财富的飞跃增长,克服⾦融危机的冲击,等等。

这既是全体中国⼈民⾟勤劳动的铁铮铮事实,也是中国模式所取得成就的有⼒表现。

对此,我们必须表⽰承认和欣慰,这既是对过去奋⽃的肯定,也是激发我们继续努⼒奋⽃的基础。

作为⼀名中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的国家充满信⼼呢? 第三,有必要树⽴居安思危和未⾬绸缪的⼼理。

就我个⼈来说,读了中国震撼的这些内容并不能让我觉得我们的国家会这么快全⾯的超越美国或者说其他发达国家。

作者在书中列出了很多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我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我个⼈觉得,作者就我国的情况与他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的⽐较说服⼒就不是那么强了。

从理论上说,逻辑推理并不是很严密,理论⽀撑不强;从事实上来说,作者运⽤了很多简单的理论推理和宏观的数据,并没有详细的事实与严密的数据来⽀撑⾃⼰的结论。

当然,正如作者所⾔,尽管中国取得了巨⼤的成就,但是中国存在的各⽅⾯问题还是不⼩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震撼》有感
看完了张维为的《中国震撼》,感觉我们生在中国是非常幸福的。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中国震撼》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一口气看完了张维为的《中国震撼》,感觉我们生在中国是非常幸福的。

作者认为中国经济的成果是无可质疑的,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历史上也存在,有的甚至比中国还严重,比如意大利的腐败。

但如果中国意识到了,就会集中高效处理这些问题,比如环保技术。

作者认为只比较GDP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掩盖了许多背后的差异。

GDP不能说明我们生活是否幸福。

我们通常会用GDP 总量来说明中国实力如何强大,或用人均GDP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但GDP应该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而且没有算上房产。

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比中国高但作者看到其首都比北京落后三十年。

作者以自己在许多国家的亲身经历,说明中国比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得还要好,比如农村有楼房,有自来水,通电,有电器。

中国的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比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还好,一样有高楼,高铁,机场。

一些西方人来到上海的感受可以用“震惊”来形容。

这得益于小平的远见,让部分城市富裕起来,这是田忌赛马的道理,发挥自己的优势。

而城市发展起来了,可以通过税收来支援贫困地区。

作者认为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在学习西方那套制度,没有不失败的。

不能简单地以民主,专制来说明一个政治制度的好坏,认为民主是好的,专制是坏的。

而是要以人民的生活是否幸福来判断。

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西方民主,结果人民生活一团糟。

他认为西方之所以民主成功,是因为他们足够发达,政治上的折腾不会对经济有很大影响。

况且西方国家的建立和初期发展不是民主产生的,而是通过暴力,战争,掠夺来积累财富。

那些推崇西方民主的人怎能忘记这段历史?而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民主后,本来脆弱的经济被各种选举,政党斗争搅乱了。

国家内的几个政党,利益集团在斗争,互相扯皮。

人们教育水平不高。

一些贫民窟的人被黑帮利用作为票仓。

一个国家文化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不同。

东方文化强调集体,秩序,家人。

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

如果引进西方制度,把本来团结的群体拆散,让其斗争,那不是比原来更坏?有人打个比方,中国的领导制度,就像是公司的CEO 制,能一人一票选CEO吗,那么公司一定破产。

如果军队一人一票选指挥官,一定打不好仗。

民主选出来的不一定是有才能的人,可能是多数人的暴政。

一些民主国家就是例子,如菲律宾,海地,泰国,它们政治动荡。

民主国家决策低效率,各方吵架。

比如印度要改造贫民窟,计划改造90万户,5年才改造6000户。

民主无所谓好坏,没有适合所有国家的
唯一民主气度。

只有适合一个国家特点的民主才是好民主。

中国有自己的民主观。

我们认为政权的合法性在于民心,而且中国推崇选才举能。

而西方人认为民选的才是合法的。

中国的人权观和美国不同。

中国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重要的。

而西方国家认为政治权利是最重要的。

于是按照他们的人权观,美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而他们无法解决。

但是,在吃不饱,无处住的情况下,还谈什么选举权,言论自由呢?请看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制度后的情况。

而且xx年的金融危机也说明美国制度靠不住。

美国也不得不采取政府干预市场的办法。

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中国如果采用美国的一套,后果是毁灭性的。

作者认为中国是个十亿级人口的大国,人口比几千万的英国等欧洲国家,人口几亿的美国,日本还要大。

其问题也复杂。

但根据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用渐进改革,不断尝试的方法,一定会超过美国。

这就反驳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适合的政治体制应该是多元的。

不客气地对美国说,到时候,我们发展起来了,看看是我学习你,还是你学习我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