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中 国震撼》读书心得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中国震撼>读书心得》读完《中国震撼》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书里所展现的中国的发展与成就,真的太令人震撼了!在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这让我想起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巨大变化。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和家人决定去一个相对偏远的乡村过年。
这个村子坐落在大山深处,以往每次去,都要经历一番波折。
我们先是乘坐高铁,那速度简直快得让人惊叹!以前坐绿皮火车,咣当咣当要好久,现在高铁嗖的一下就到了目的地附近的城市。
出了高铁站,本以为会像以前一样,面临着打车难的问题。
没想到,网约车早已等候在那里。
司机师傅特别热情,一路上还跟我们介绍城市的新变化。
到达县城后,我们准备换乘去村子的乡村巴士。
我原本以为会是那种破旧、拥挤的车辆。
可到了车站我才发现,居然都是崭新的新能源巴士,车内干净整洁,还有空调和舒适的座椅。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我望着窗外,发现路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土路了。
而是平整宽阔的水泥路,路边还安装了护栏,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到了村子,更是让我大吃一惊。
以前的那些破旧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
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有健身器材,老人和孩子们在那里悠闲地玩耍。
我走进亲戚家的房子,里面装修得十分温馨,各种家电一应俱全。
亲戚笑着说:“现在政策好啊,种地有补贴,孩子上学免费,看病也能报销,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啦!”晚上,村里灯火通明,不再是以前那种黑灯瞎火的样子。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谈论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
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去大城市打工。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回村创业。
有的搞起了特色养殖,有的开起了网店,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第二天,我在村里闲逛,碰到了儿时的玩伴。
他现在在家乡办了一个加工厂,专门生产当地的手工艺品,产品远销海外。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崛起的背后——读《中国震撼》有感一个大国,从贫穷走向强盛,从任人凌辱到有了世界瞩目的地位,也有了为强国警惕的力量,“中国震撼”的产生不仅是力量造成的急剧高速增长,更是由于它只是短短几十年健康发展的结果。
在张维为先生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兴起》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比较的中国崛起的图景。
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
尽管批评中国的人总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绩,但未能提供非常大的理念,而张维为先生却说“正是中国的有大理念带来了中国戏剧般的崛起。
”80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访问写下《中国的问题》时,也用了“文明国家”这一关键词;一年多前,英国人马丁·雅克在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也使用了“文明国家”来描述中国。
数千年的文明给今天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独特而且有利于发展有助于的要素。
中国人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习能力。
如果当时没有闭关锁国,我们可能就不会错过当时即便工业革命的契机。
如今我们采行改革开放政策,学习各国好的随便,整个国家就逐渐崛起。
在世界上古四大文明当中,有心中华文明持续了5000年,延续至今,并实现了现代化。
这一文明古国与现代国家相交叠的国家,张维为先生称之为“文明型国家”,并总结出其八个特质,即“四超”、“四特”。
“四超”指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内政部、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
“超”指的是超级的“超”。
我们有上千年的传统,不能轻易否定,这是客观的存在,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加以充分运用或者是加以发挥,或者是有选择的效法,不是可以轻易摆脱的东西。
这个“文明型国家”不会仿照西方或者任何的模式。
相反,它汲取数家文明的优点,又可以继续保持自我,同时对体育史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在四个“超”的特点下,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四个“特”,包括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中国震撼》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书,它从中国人的角度记录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中国崛起的辉煌景象,唤起了大家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很多东西,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对国家的认识还很肤浅。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未曾听闻的事情,看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现象。
通过这些有关国家的历史、政策、科技、军力、文化等等方面的介绍,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
看到祖国像一朵正在怒放的花儿一样,我感到万分激动,心中不由得萌生了一种和祖国共筑中国梦的责任感。
其次,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全书中,讲述了许多关于人民群众的感人事迹,如义渡黄河、精准扶贫、火车票界面设计等等,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在国家的建设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是有着强烈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中国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祖国的强大和美丽,同时也唤醒了我内心日益庞大的民族信念。
另外,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和分析,体验和思辨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看到祖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伟大进步之时,我不断感叹中国的强大和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先进生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认为要写出一篇真实感人的读书心得,必须遣词造句准确、简练,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读书心得要符合语文规范,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
在写文章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考,让文章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共同感受到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总之,《中国震撼》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阅读它,让我更加了解了祖国、爱上了祖国、为祖国而奋斗。
《中 国震撼》读书心得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中国震撼>读书心得》在翻开《中国震撼》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的发展和成就有一定的认知,但这本书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自己的国家有了全新的、更为震撼的理解。
作者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生动且详尽地阐述了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罗列,而是像一部精彩的纪录片,把中国的崛起过程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
就拿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吧,那真叫一个让人惊叹!以前回老家,那路简直就是“山路十八弯”,坑坑洼洼,颠簸得让人骨头都快散架了。
可现在呢?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就像一条条巨龙蜿蜒在祖国的大地上。
记得有一次我乘车回老家,一路畅通无阻,车窗外的风景迅速后退,那感觉就像是在飞一样!以前要花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到,现在几个小时就搞定了。
而且,不仅仅是公路,铁路的发展更是让人咋舌。
以前坐绿皮火车,速度慢不说,车厢里还嘈杂拥挤,气味也不好闻。
现在的高铁,那叫一个舒适快捷!干净整洁的车厢,宽敞的座位,还有稳定快速的网络。
有一回我坐高铁去旅游,看着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攀升的速度,心里那个激动啊!窗外的景色一闪而过,感觉还没坐够就到站了。
再说城市的变化,那也是天翻地覆。
我小时候生活的小城,到处是低矮的平房,街道狭窄拥挤。
如今,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商场、写字楼让人目不暇接。
有一次我在市中心逛街,走进一家大型购物中心,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国际大牌应有尽有。
我当时就在想,这哪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小城啊,简直就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缩小版!还有那令人骄傲的移动支付。
以前出门,钱包里得装着厚厚的一沓现金,还得小心别被偷了。
现在呢,一部手机走天下!不管是买早餐、坐公交,还是在商场购物,只要掏出手机轻轻一扫,就能完成支付。
有一回我在菜市场买菜,连卖菜的大妈都熟练地指着二维码让我扫码付款,那场景真的太有趣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也让世界瞩目。
以前总觉得那些高科技产品都是外国的好,可现在,中国的 5G 技术领先全球,华为、小米等品牌的手机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书报告学院:理工学院姓名:常幸福班级:电信1101学号:1110720060崛起,东方巨龙——中国——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世人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速度并为之惊叹。
万众瞩目下,中国经济总量赶英超德,直至把日本甩在身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地球村村民献上一席饕餮盛宴。
震撼,或许是最能描述各国民众对中国巨龙强势复苏的感受。
读罢张维为先生的的《中国震撼》,颇有感慨,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此,我深以为然《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客观实在。
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抱有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用说是始于当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并不固着于当代的几十年、也不固着于近代以来的上百年,而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置放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而有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着没有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又在现代发展崛起的国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作为“中国震撼三部曲”之一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以下简称“《中国震撼》”),以其严密的逻辑、中肯的论断、清醒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建设发展在全球地位中的自信,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高度关注。
全书共包括十个章节(含引言与结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期,我仔细阅读这本书,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跳出“西方话语体系”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本书提供了思想基础:作者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迄今已走访过100多个国家。
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等。
正是作者长期在多个国家的学习、工作、生活,让他对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在此书中,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等的比较,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崛起进程中,所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
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各用一章,分别通过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进行比较,阐述了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在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评价中国、衡量中国,《中国震撼》则清醒地跳出西方模式,以拉美、东非、东亚、东欧的发展困境告诉世人:非西方国家想要通过模仿西方模式而取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相反,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模仿西方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立足自身国情和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模式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从中国模式看央企发展《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丹华主任向我们推荐了由著名的国际关系专家张维为教授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
该书将中国的发展模式总结为八个显著的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对照这些特点,我不禁感觉到,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特点,又何尝不是央企发展的特点呢?理性实践,是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
一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中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自然也没有什么本本可循。
央企的发展同样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照搬西方企业的发展之路,必然脱离了公有制的社会体制和企业性质。
照走计划经济的企业发展道路,必然与市场经济向背离,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因此,只有从实践出发,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央企业才能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们的央。
把人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才得到了拥护,人民也才真正得到了实惠。
央企的发展同样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核心。
因为,央企大多是关系民生的行业,央企之所以必须存在,就是要保障民生,央企之所以必须发展,就是要改善民生。
为此,国资委在成立之初,就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央企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考核指标。
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国资委响应国家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要求,果断向中央企业提出“减薪不裁员”,不仅保证了中央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还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房价高企,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下,国资委要求非主业的中央企业有序退出房地产市场,不当“地王”,保持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致。
在国内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中央企业永远是冲在第一线,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
渐进改革,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
中 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震撼读后感》读完《中国震撼》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犹如经历了一场思想的风暴,被书中所描述的中国崛起的种种震撼场景深深触动。
在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身边发生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就拿我的家乡来说吧,曾经那是一个偏远的小乡村,道路泥泞不堪,一到下雨天,简直就是噩梦。
村里的房子大多是破旧的土坯房,歪歪斜斜地立在那里。
人们的生活也非常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外界的联系很少。
但是,这些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府出资修建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到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路好了,村里人的出行方便了,与外界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以前去镇上赶集,要走上半天的时间,现在骑个电动车,几十分钟就到了。
村里的房子也不再是过去的土坯房,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楼。
有的人家还盖起了别墅,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漂亮极了。
走进屋里,各种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这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如今都成了寻常百姓家的标配。
不仅如此,村里还通了网络,年轻人通过网络把家乡的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
以前那些无人问津的土特产,现在成了抢手货。
记得有一次,村里的一位大哥在网上直播卖核桃,那场面真是热闹。
他一边介绍着核桃的品质,一边和网友们互动,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接到了几百个订单。
大哥高兴得合不拢嘴,直说:“这网络真是太神奇了,让咱这小山村也能和外面的大世界接上轨。
”还有村里的学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的学校,教室简陋,教学设备匮乏。
现在,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
老师们也经常参加各种培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看着孩子们在这样好的环境里学习,家长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再说村里的医疗条件。
过去,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得去镇上的卫生院看病,路途远不说,还经常看不好。
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卫生室,有专业的医生坐诊,一些小病小痛在村里就能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有感
作为“中国震撼三部曲”之一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以下简称“《中国震撼》”),以其严密的逻辑、中肯的论断、清醒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建设发展在全球地位中的自信,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高度关注。
全书共包括十个章节(含引言与结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期,我仔细阅读这本书,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跳出“西方话语体系”
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本书提供了思想基础:作者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迄今已走访过100多个国家。
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等。
正是作者长期在多个国家的学习、工作、生活,让他对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在此书中,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等的比较,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崛起进程中,所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
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各用一章,分别通过中
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进行比较,阐述了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在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评价中国、衡量中国,《中国震撼》则清醒地跳出西方模式,以拉美、东非、东亚、东欧的发展困境告诉世人:非西方国家想要通过模仿西方模式而取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相反,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模仿西方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立足自身国情和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模式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也深刻地启示我们: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
二、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建构“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震撼》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崛起”这一主题。
大量翔实地数据与实践表现证明,这种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
随后作者用三章的篇幅,分别论述了“中国模式”三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解释什么是“文明型国家”,它具有哪些特征,本书用“四超”和“四特”来概括了其八大特征,“四超”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由这“四超”衍生出“四特”,即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正是这“四超”“四特”,使当今的中国融合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元素。
第二个问题解释什么是“中国模式”,它具有哪些特点,本书概括了“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这八大特点的源头是中华文明,尤其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进化论是中国改革开放、还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都离不开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
离不开对这四个“超级因素”的考量。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崛起后,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作者在这里提炼了“八大理念”,即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等。
本书提出,正是这“八大理念”,支撑着中国迅速崛起的成功实践,建构了不依赖西方话语体系的中国话语体系,它作为一种独立政治话语,将有效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作者通过这三章的分析,打造了一个层次分明、因果有序、层层递进的逻辑系统,正是这套系统为全球各国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个“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国情,不能割断长期积累下来的优良历史传统;对于西方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不论何时,都不应放弃自我。
三、立责于心,履责于行——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读完《中国震撼》,内心确实油然而生一种震撼,这种震撼,是对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的自豪感、对拥有五千年文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国话语体系的认同感。
中国崛起不单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客观存在的发展实践,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尽管在发展道路上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但正如书中所言,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相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有的甚至更严重。
我们要正视问题,但也要看到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发展环境正日趋改善,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书中用了较大篇幅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与做法进行比较: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大多数经历了战争和掠夺、经历了对异己的排斥、经历了血与泪,但中国崛起的最大优势就是“和”,这个“和”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