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讲解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构想--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为视角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构想--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为视角邝奕轩【摘要】当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又给该区域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树立结构多元化、产业“两型”化、循环经济社会化、区域一体化和服务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区域一体化三个方面实施发展精准农业、建设绿色工业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大循环”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和行政体制改革等举措,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 is faced in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 we should take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structural diversification,“two-oriented”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socializ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service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s also proposes such development measures as developing precision agriculture,building green industrial system, building modern service system,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general circulation, pushing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y Zone.【期刊名称】《武陵学刊》【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25-28,99)【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区域一体化【作者】邝奕轩【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F127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
循环经济与环洞庭湖经济圈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 图分 类 号 :F 6 . 0 15
文 献标 识 码 : A
循 环经济与环洞庭湖 经济 圈可持续发展 战略
刘 炜 , 沈 彦 , 明娟 z 黄
(.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 境科 学学院l湖南 长沙 4 0 8 : . 1 0 1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摘要: 环洞庭湖经济圈是湖南较发达的经济区域, 目前湖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但 资源利用效率低卞, 生态安全遭到威胁, 三大差距不
e c ny tr t igteeo gcl t a de n n el g regp; sdo erl f R dc , R ue R cc ” cc n f i c, h e e n cl ia s y n  ̄og g h rehe as ae nt e o ” e u e e s, eyl , yl g i fe an h o , i t a t b h us e i
LI — e t l C l g f eore n ni n e tH n nN r l nvri, h nsa4 0 8 , hn ) U W i ( o ee sucs dE vr m n, u a oma U i sy C agh 10 1 C ia e a l oR a o e t
断拉大 ; 循环经济 以其 “R”准则 , 3 从根本上解 决 了经济发展和 生态环境之 间的矛盾 , 成为 区域 可持续发展 的最佳模 式 ; 生态产业 、 从 生 态工业园区、 生态城 市和生 态区域等 4个层面逐步推进 湖区的循环经济 , 实施和推广 除加 强政府 的宏观调控 , 其 企业、 学界和社会 科 公众的共同参与外 , 还需依赖 于资金 、 术及 法制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 技
c mmu i , u s e e d o e b t rs ro n i g o o e f u d t c n l g , a n y tm, o nt b t o d p n n t e t u r u d n s c mp s d o n , e h o o y lw a d s se y l a h e f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郭辉东摘要:转型时期洞庭湖的治理开发面临着新形势。
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具有前提条件、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建设要坚持把洞庭湖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边发展边治理,山水同治、江湖同治,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几个主要方向。
在防洪排涝、生态环境建设、血吸虫病防治、从枝城到松滋的长江大拐弯处兴建无坝引水工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重大举措,以建成国际上有影响的淡水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
环洞庭湖地区主要包括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以及湖北省的石首、松滋、公安等县市,总面积约5.23万平方公里。
湖南省洞庭湖区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经济总量占全省近1/4,在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
提案建议,应该支持环洞庭湖地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国家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环洞庭湖地区进一步做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打造全国生态农业集中示范区;支持环洞庭湖地区走湖区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之路;支持环洞庭湖地区深挖湖乡地域文化,建立环洞庭湖旅游战略联盟,抱团做大环洞庭湖旅游经济总量。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治理作者简介:郭辉东(1947-),男,湖南永兴人,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视员、研究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人才学。
一洞庭湖的自然资源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一)洞庭湖具有建设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淡水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湖中所含物质的矛盾统一体。
地球上各大陆都有很多湖泊,总面积有2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8%。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全国天然湖泊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6000多个,总面积80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
洞庭湖是世界的重要湿地,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板块,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和腹地。
将洞庭湖列为国家生态湖重点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策和 措施 。 ( )按 照 国 际最 新 理 念 ,在 我 国 的 中心 地 4
一
3 一
维普资讯
区,有 关 部 门搞 好 规 划设 计 ,把 洞 庭 湖 建 设 成 为 环 境 优
美 的 生态 旅 游 盛 湖 ,作 为 国 家 级 试 点 示 范 湖 , 大 力 发 展
的机 遇。国家要 改变治理 洞庭 湖 的思路 和支 持发 展 方 式, 发挥所处祖 国心脏 的 区位优势 ,建 立防洪和科 学利用洪水
资源 化 的新 样 板 ,把 洞庭 湖列 为 国家 重 点治 理 ,并 全 面进
行 科 学 开发 利 用 。( ) 生 态湖 的建 设 ,作 为 国家 重 点生 态 1 旅游 示 范 工 程 ,应 全 面 列 入我 国水 利 和 生态 基 本 建 设 总体 规划 ,并 由 国家计 划 单 列 。 ( ) 继 续 退 田还 湖 ,用 3 5 2 ~ 年 退 回到 解 放初 期 的湖 面 面积 ,建 立环 洞庭 湖 区的 生态保
第 2 6号 ( 2 6 号 ) 4 总 7 1
将 洞庭湖列为国家 生态湖
重点治理 与开发利 用的建议
内容 摘 要 : 我 国长 江 三 峡 建 设 已基 本 接 近 完 成 , 为 深 入 治理 和 科 学 开 发 利 用 洞庭 湖 带 来 新 的机 遇 和 挑
战 。国家 宜改变 治理 洞庭 湖 的思路和 支持发 展 方 式 , 规 范建立 科学 防洪和 利用洪水资源化 的新样板 ,把 洞
染 。( ) 全 面 启 动 三 口建 闸控 制 、觯 洲 裁 弯 、城 陵 矶 至 3 螺 山河 段 疏 浚 、堵 支 并 流 等 重 大 控 制 性 工 程 。 对 这 类 设 想 , 由于 均 要 涉及 到 江 湖 关 系调 整 和 变 化 , 十 分 引 入 注
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思考

z o l 4  ̄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推进 洞庭 湖 生态 经济 区建设 的战 略思 考
冯秀 萍
( 中共常德 市委 党校 , 湖 南 常德 4 1 5 0 0 0 )
摘 要: 洞庭 湖 生 态经 济 区建设 上 升 为 国 家战略 , 既 为 湖 区 带来 了重要 发展 机 遇 , 又 给 经 济发 畏提 出 了更 高要 求 。 文章 首 先 结合 湖 区实际分析 了推进洞庭湖 生态建设 的现 实背景 , 而后 围绕国务院批复的《 规 划》 指出未来湖 区发展要遵循 的新要 求, 最后提 出 了具 体 的政 策 建议 。
根据《 规划》 ,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五 大任务 , 分别是水域 生 态修 复 、 产 业转 型 发展 、 l 居 家 园 建设 、 民 生事 业 改 善 和基 础 设施 支撑 。其 中 , 在产 业 转 型发 展 方 面 明确 提 出 , 要“ 立 足 湖 区资 源 优 势 和 产业 基 础 , 加快 形 成 特色 鲜明 、 优 势 明显 、 与生 态 经 济 区定 位 相适 应 的现 代 产业 体 系 ” 。 在具 体 布局 方 面 , 结 合湖 区资 源特 点 和现 有 产 业优势 , 未 来 洞 庭 湖 生态 经 济 区要 构 建 “ 五核五轴” 发展格局 , 在各 个地 区形 成特 色 发展 格 局 。 3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的具体思路 3 . 1着眼推进农业现代化 , 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大力开发农业产业 化项 目, 通过延伸产业链 , 培育优势农 副产 品产业带 , 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 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 一 是 要 以生 态 农 业 为 核 心 , 纺合打造种养业 、 农 产 品 加 工业 及 乡 村旅 游 等 产业 , 构 建 起 完 整 的农 业 产 业 链 条 ; 二 是 要 凝 心 聚 力 打造 农 产 品 品牌 , 用 工 业化 的理念 经 营农 业 , 用市 场 化 的理 念 加 快 创新 , 以 品 牌 战 略打 响农 业 现代 化 战 役 。 3 . 2着 眼 推进 新 型工 业 化 , 构 建特 色 新 型工 业体 系 在 推进 新 型工 业 化 方 硅 i , 一是 要 优 化 提 升传 统 产 业 。洞 庭 湖 区 的传 统工业部 门, 如造纸 、 食品、 轻纺等部 门 , 在洞庭 湖区域经济 中 的 比重 很 大 , 是 其 经济 实 力 拘重 要 支 柱 , 在 满 足 区域 投 资 、 消 费需 求 和创 造 就业 岗位方 面 具有 要 作 用 , 为 促进 洞 庭 湖 区域 的可 持续 发 展, 必 须 对 传统 工 业 进 行 改 造 和 优 化 升级 ; 二是 要 发 展 战略 新 兴 产 业 。加 快 发 展 先 进 装 备 制造 、 新材料 、 电子 信 息 、 生物医药 、 文 化 创 意、 节 能环 保 等战 略性 新 兴 产业 ; 三 是 要 推动 产 业集 群 。 坚持 走 集群 发展之路 , 培育一批创新能 力强 、 特色突出、 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 产业 示 范 基地 和 园 区 , 打造 业 集 群 。 3 _ 3着 眼现 代 物 流业 和 生态 旅 游业 发 展 根据《 规划 》 要求 , 生 态 弪济 区现 代 服务 业 发 展 的重 点 是要 做 好 物 流业 和 旅游 业 两篇 文 章 。要 发 展 物流 业 , 现 代 化 的 立体 交 通体 系 是必 不 可 少 的 。 按照《 规划》 , 今 后湖 区铁路 、 公路 、 水运 、 机 场设 施都 将 有 重 大提 升 , 将 逐 步建 成 区域 物 流 集散 中心 , 物 流业 将 有更 大 的 发 展空 间 。对 于 生态 旅 游业 发 展 , 要 围绕 “ 一 圈 四带 四组 团 ” 的 旅游 开 发 格局 , 立 足 于 湖 区 自然 资 源 和 文 化底 蕴 , 加 快 环 湖生 态 旅 游 圈 发展 , 建 成 休 闲度 假 、 文 化体 验 、 生 态风 情 和荆 楚 文化 旅 游 发展 带 。
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路径探讨

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路径探讨徐德华实施环洞庭湖经济圈战略,促进环湖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现实选择。
本文结合南县近年发展实际,试图对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发展路径作些肤浅探讨,期求指正。
一、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以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总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综合治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致力将环湖地区打造成为湖南省继长株潭之后的第二增长极。
(一)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加强生态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支持激励政策。
随着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的蓬勃兴起,国家“绿色投资”不断增加,如近年增发的长期国债,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湖南省委、省政府响亮地提出建设“绿色湖南”,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努力提高全省生态文明水平。
这为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大力推进绿色增长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二)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是加快环湖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年代,洞庭湖区人民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双刃剑”下,承受过少有的沉重赋税和劳役负担。
加上频仍发生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洞庭湖区经济特别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农业经济,仍旧属于弱质产业、低效经济。
基于洞庭湖区的发展现状,如果继续坚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会被先进发达地区越甩越远,而且可能造成生态恶化、水体污染和资源利用高耗低效等严重后果。
作为全国着名的“鱼米之乡”,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湖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立足湖区实际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简论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战略举措

简论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战略举措作者:罗琼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10期摘要:将湖南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湖泊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差异化发展、融合式发展、协同式发展四大战略,相应采取规划引导、市场主导、整合营销、合作共赢四大战略举措。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洞庭湖;战略举措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232-02湖南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是1992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省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度假区位于岳阳市城区南部的南湖,西傍浩瀚洞庭,东依京珠高速,北连中心城区,南面龙山逶迤,区内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南湖水面12平方公里,湖叉交错,岛屿林立,岸线深幽,享有“东方日内瓦”的美誉。
将湖南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湖泊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差异化发展、融合式发展、协同式发展四大战略,相应采取规划引导、市场主导、整合营销、合作共赢四大战略举措。
一、坚持规划引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度假区建设的首要战略。
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度假区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关键在于管委会坚持用规划进行引导。
1.统筹规划编制。
《旅游法》规定:编制旅游规划应当在资源普查和评估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编制自然生态保护、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等专业规划,应当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度假区一般存在两种规划,分别是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以对度假区用地的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为重,旅游专项规划则对度假区的定位、具体的开发方式、市场环境等产业发展方面提出更细致具体的策划方案。
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两种规划的统筹。
国务院已发布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应据此对度假区规划依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以保证国家战略规划项目在岳阳的落实。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施方案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施方案关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施方案编制情况汇报一、根据发展战略定位调整我市城市发展规划为了充分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接我局已完成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5月份启动了__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__市城区东部地区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在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区东部地区空间发展规划编制时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作为上位规划之一进行落实。
具体如下:在__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细化城乡一体化内容确定中心镇(重点镇)、中心村庄;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确定__市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__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城市中心;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综合协调并确定__市城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__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__线;确定__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确定__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根据__市城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 029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案由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 , 水利部 , 交通运输部 , 环境保护部 , 国家旅游局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发展 , 规划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一、环洞庭湖地区基本概况及重要地位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目前湖泊总面积约 2625平方公里。
它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性湖泊,担负着调蓄长江、湘、资、沅、澧四水洪峰和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重要任务, 也直接关系到洞庭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
洞庭湖的湿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面积达 61.2万公顷。
它作为首批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 6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珍稀鸟类的主要希望地”,已载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因此,洞庭湖区对于维护我国中部腹地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环洞庭湖地区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素有“湖广熟、天下足”和“鱼米之乡”美誉,是我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和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麻、渔主产、加工区。
它也是我国中部的战略要区, 北接武汉城市圈, 南连长株潭城市群, 位于长江产
业带与华南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的交汇中心。
交通枢纽优势明显,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和 107国道平行穿越, 长江黄金水道
通江达海。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该地区已形成石化、食品、循环经济、造纸、纺织、机械、建材、电力、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其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航运物流和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发展。
二、环洞庭湖地区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1、洞庭湖水位持续多年偏低。
自 2003年以来, 洞庭湖持续 9年出现枯水期提前、延长, 水位较常年同期大幅降低现象。
水位持续偏低,导致洞庭湖自净能力下降, 加剧了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恶化,取水用水困难,严重影响环湖地区农作物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安全。
2、洞庭湖洪水调蓄功能大幅衰退。
由于长江上游、湖南境内“四水”上游来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影响, 目前洞庭湖面积不到 1825年全盛期 6200平方公里的一半, 调蓄滞洪功能相应降低。
目前,调蓄能力仅相当于 20世纪 50年代的50%左右。
3、“天下粮仓”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近 50年来, 洞庭湖湖床年均增高 3.5厘米, 共增高 1.8米, 部分湖床已高出堤垸内耕地 1-3米。
由此导致垸内地下水位升高, 肥力下降, 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受破坏,加上重金属污染,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4、洞庭湖湿地面积和物种明显减退。
近年来,因低水位枯水期延长,湿地减少
速度加快, 东洞庭湖湿地 1989— 2001年间, 水体泥沙滩地减少 106平方公里,
减少 20.1%。
致使部分珍贵鸟类到洞庭湖越冬量呈下降趋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几乎已灭绝, 江豚由 1993年的 2700头减至目前不足 110头。
而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则泛滥成灾, 严重影响湿地的保护。
5、环湖地区民生问题突出。
湖区农民负担重、增收慢。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网络和供电能力建设欠账较多,水利排灌设施陈旧,饮用水不达标,用水困难。
洞庭湖区还是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集中的地区,直接流行区人口 336万,慢性血吸虫病人 8.3万。
三、构建国家级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建议
目前,洞庭湖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缓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生态问题靠一地一省是无法解决的, 必须尽快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 加大统筹发展力度。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并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未来五年十大任务之一”。
建议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纳入国家中长期区域发展战略,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总体规划,湖南、湖北两省及环湖各市县在整体框架下编制分规划、子规划。
以湘鄂“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 打造大江大湖综合治理示范区、生态经济发展试验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试验区和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区。
建议国家专门出台《洞庭湖管理条例》。
2、建立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合作发展机制。
在国家战略主导下,指导湖南、湖北两省以及环湖市、县建立统一协调的跨界合作机制和综合管理模式。
建立国家牵头, 两省及环湖市、县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 推进经济一体化、市场流通一体化、生态保护治理一体化, 统筹洞庭湖生态治理保护与资源开发、区域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及城镇化布局,解决环湖地区同质化竞争、无序化发展和乱开发问题。
3、加强洞庭湖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
一是要加快实施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
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沿湖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要提高环湖地区森林覆盖率,加快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和水土保持工程,推进江湖连通、河湖连通, 从根本上改善洞庭湖的水环境。
二是要加快兴建洞庭湖出口控制工程。
建议按照调枯不调洪的原则,在城陵矶出口建设水利综合枢纽工程。
枯水期控制水位 25~26米,蓄水 30亿立方米,加强三峡及“四水”上游水库对洞庭湖枯水期补水调度。
三是要加大对洞庭湖湿地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
理顺东、南、西洞庭湖湿地管理体制,成立统一的湿地保护机构。
要从功能分
区入手, 合理确定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四是要推动发展生态经济。
要指导环湖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两型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要稳定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建设优质粮、畜禽、水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基地,巩固提升洞庭湖“天下粮仓”重要地位;要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建设洞庭湖旅游度假区, 联手打造环洞庭湖生态旅游圈。
五是要加快交通基础建设。
要提升环湖城市之间直达运输能力,构建区域大交通网络,加快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或“一小时
经济圈” 。
要完善水运网络,促进环湖地区现代物流发展。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