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合集下载

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

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

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洞庭湖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湖南、江西、安徽和湖北四省的交界处。

洞庭湖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洞庭湖区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1.水资源短缺:洞庭湖区的农业生产严重依赖于洞庭湖的水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湖泊水质受到污染,湖水水量也在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灌溉困难,影响农业生产。

2.湿地退化:洞庭湖周边的湿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湿地退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3.土壤质量下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洞庭湖区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4.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洞庭湖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模式,导致了农业发展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二、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1.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该加大对洞庭湖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湖泊的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湖泊水质和水量,保障农业灌溉和生产水源。

2.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大对洞庭湖周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推动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有机种植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保护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安全。

4.多元化农业产业:政府应该多措并举,鼓励农民开展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的多样性和竞争力。

5.加强科技支撑:加大对洞庭湖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促进农业深加工: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和农户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价值提升,推动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

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洞庭湖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洞庭湖治理与湖区湿地保护探讨

洞庭湖治理与湖区湿地保护探讨
境与 资源。
关 键 词 : 湖 关 系 ; 境 保 护 ; 域 综 合 管理 ;洞 庭 湖 江 环 流 中 图法 分 类 号 :X 2 54 文 献标 志 码 : A
1 洞 庭 湖 区概 况
1 1 自然 状 况 .
洞 庭湖 区是 指荆 江河段 以南 , 、 、 、 四水 尾 湘 资 沅 澧 间控制 站 以下 , 高程在 5 以下 跨 湘 、 两省 的广 大 0m 鄂 平原、 湖泊水 网 区 , 区总 面积 1 8 m , 及湖 南 、 湖 87 0k 涉 湖 北两 省 7个 地级 市 4 1个 县 ( 、 ) 目前 , 区 的 市 区 。 湖
自然灾 害仍 然频 生产 基地 , 近年 来经济 发展 成效 显著 , 经济 增长 速 度 在 1 % 以 上 。据 2 0 0 0 8年 资 料 统 计 , 区地 区生 湖
产 总值 为 39 1 3 1 . 5亿元 ( 中工业 增 加值 1 2 .9 其 7 5 亿 6 元 ) 三大产 业结构 比例 为 7 9 :7 5 : 4 4 。其 中 , , .7 4 . 8 4 . 5 湖 南省 湖 区部分 地 区生 产 总 值 为 37 4 8亿 元 , 2 . 占湖
护 ; 积 极开 展 洞庭 湖水 质 保 护 , 决 关 停 了 部 分 环 ⑩ 坚
洞 庭 湖 区环 保不 达 标 的造纸 企业 。
2 3 三 峡 工 程 运 用 后 湖 区面 临 的新 情 况 .
三峡工 程作 为 长 江 流域 防洪 体 系 中的 骨 干 工程 ,
于 21 0 0年试 验 性 蓄 水 成 功 达 到 正 常 蓄 水 位 15 m。 7
洞 庭湖 区 防洪减 灾 、 资源 综合利 用 、 资 源与水 生态 水 水 环 境保 护等 任务 十分繁 重 。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地球的肾脏”,是维系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环境。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

保护湿地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特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方主体都需要增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尊重自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2. 加强湿地保护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3.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受到破坏的湿地,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加强湿地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湿地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发展低碳经济。

湿地是重要的碳汇地,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

2. 发展生态旅游。

许多湿地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生态旅游业提供宝贵的资源。

通过合理开发生态旅游,可以实现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发展生态农业。

在湿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 , 其辅助生态功能还
包括 长江 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 ; 国际重要湿地和珍
稀候 鸟越冬栖息地 ; 重要农 副渔业生产基地或重要经济 区。但
是, 近年来 由于湖泊萎缩 、 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 重 , 导致洞庭
湖调节江湖洪水 能力下降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湖泊 湿地动植物 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 近年来 , 湖南省立法机关 、 省人民政 府、 企业及相关学者努力寻求应对洞庭湖生态保护 问题 的最佳
的2 6 2 5 k m , 减少了近 4 0 %; 湖泊容积也 由 2 . 9 3 X 1 0 - O m, 减少 到
目前 的 l I 6 7 X 1 0 1 0 m , 减少了约 4 3 %。I l l
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洞庭湖湿地 的主导
洞庭 湖湿地 生 态环 境 管理 面临 的 问题及 对策
污染物使洞庭湖湿地污染严重 , 湿地生态系统遭 到破坏 。加上 农业大量使用 化肥农 药 , 造 成湿地水质 日益恶化 , 水生生物 大 量死亡 , 重金属等有 害物质在水生生物体 中聚集 , 水体富 营养 化现象严重等。 这些污水 经过水生和陆生两大生态系统的循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为了贯彻“ 预防为主” 方针 、 从源头 防 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一项重要环境行政管理制度 , 与经济
由于洞庭湖湿地在自然地理上属一个湖泊其生态系统结洞庭湖湿地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与构和功能相近但由于行政区划的界定洞庭湖区被常德益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的方法体系它是对洞庭湖湿地开发的重个地级市的19个县市区所分割导致湿地保大政策规划或计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将洞庭湖湿地资源进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对湿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利行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纳入战略的一种手段通过战用缺乏统筹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统略一环境影响评价新的战略的循环方式使战略与环境影一管理保护的能力较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湿地保护利用响评价成为一体相互协调补充与完善将洞庭湖湿地开发政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行其事严重影响了湿地策的决策建立在科学体系框架中尽可能地将洞庭湖湿地生态的科学管理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课程:环境经济学班级:xx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组员: xx(14%)目录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4)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5)2、1生态服务功能 (5)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5)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6)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6)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6)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6)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6)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7)3、1、3质质量演变 (7)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8)4、1围湖造田(图4-1) (8)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9)4、2三峡工程 (13)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13)4.3外来生物 (13)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14)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4)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15)6、治理措施 (16)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16)6.2 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16)6.3 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17)6.4 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17)6、5加强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 (17)7、总结与建议 (18)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摘要: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调蓄容积减少、洪水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

在加重湖区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稀释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同时三峡工程的螺钉也对洞庭湖的水质造成影响;四十三种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与此同时,工业污染和水灾等一系列其它因素也在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将强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的面积逐年缩小,湖床不断淤积抬高,导致湿地大范围缩减,地势淤高,湿地功能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幅度减轻洪涝灾害,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控制污染保护湖区水环境洞庭湖为吞吐性湖泊,其水质状况与入湖径流量的大小和水质有很大关系。

一般而言,丰水期水质稍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差。

从采样综合评分来看,营养状况年际变化不显著。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湖区周边工业尤其化工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质恶化趋势日益明显,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为此,要保护和改善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区湿地生态恶化。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洞庭湖湿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排污途径及其最大排污量的调查,并对其排污种类、时间、范围、总量进行规定和限制,对排污超标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

②合理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加快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生活污水向湖区湿地排放,禁止向湖区水域倾倒垃圾、废渣;④控制湖区船舶流动污染;⑤防治酸雨污染。

退田还湖确保分蓄洪功能由于对洞庭湖区洲滩的大量围垦以及地势低平湿地的过度排水,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来源于“四水”、“三口”的泥沙大量淤积于湖底,湖泊水体萎缩,湿地结构改变,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随之衰退,洪涝灾害连年发生。

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那些临近江湖,地势低且防洪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湖,实施开发性移民搬迁,将影响行洪调蓄的民垸迁出,恢复和最大限度地维持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以提高洞庭湖的调洪蓄洪能力;②应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入湖泥沙淤积量;同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社会条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这也是减少泥沙淤积的最根本方法。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经济效益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经济效益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经济效益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遭受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评估其服务价值和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

例如,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减缓洪涝灾害,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生态服务不仅对人类社会有益,也对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必须得到充分的评估。

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进行定量、定性评估,可以更好地揭示其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

仅仅依靠主观感受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真实价值。

在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经济效益也显得尤为重要。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不仅对人类社会有益,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因此,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对经济的贡献和效益。

此外,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效益还可以为相关部门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

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估,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关和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是当前生态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经济效益,可以更好地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洞庭湖是一个大型的浅水湖泊,湖泊周围的湿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的活动对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导致湖泊水质恶化、湿地退化、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

为了保护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在此背景下,许多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一、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湿地生态修复方法。

该方法通过人工构造湿地,将废水或矿山废渣通过多种方式引流至湿地内,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将传统的废水或污染物转化为对生态环境更加友好的物质,从而达到湿地生态修复的目的。

目前,人工湿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中。

二、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改造与自然物质及生态系统对接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对洞庭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生态滩深翻植物成活技术、人工湿地修复技术等。

1、自然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增强自生能力洞庭湖湿地是自然湿地系统,湿地内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对多种物质富集有很高的缓冲能力。

因此,保护和修复洞庭湖自然湿地系统,增强其自生能力,对于湖泊水质及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3、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富集降解工作在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将在环境中富集的污染物质转化为更为环境友好的物质,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

四、结论洞庭湖地区湿地的退化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平衡,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生态资源及其种类的过程中,湿地生态修复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考量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用地类型 水产养殖 油菜 马铃薯 种草 林业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区的经济效益
产量 生产季节 全年 冬、春季节 冬、春季节 春、秋季节 全年
23456 $ 276 6C?9?+E 4696@<= ?@ A3*6 B6C?D6:E 3:63 <9 G?98=<98 A3*6 H6=539I
面积 J"#)7+$K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生态经济效益评估
注: 表中退田还湖方式“ 单退” 指“ 退人不退耕” , “ 双退” 指“ 退人又退耕” 。
!"#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经济效益 湿地生态系统除了给人类提供实物型生态产品外,还以其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向人类提 供更多类型的非实物型生态服务, 这些非实物型生态服务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有着巨 大的经济价值。 其中水面 %%)’() *+$, 按 洞庭湖湿地实施退田还湖后, 使湿地面积增加了 " %&#’()*+$, ) % 平均水深 "’,!+ 计算, 可增加蓄水 !( /##-"# + , 增加蓄洪容积 ,&& "##-"#)+%, 增强湖泊蓄 水防洪能力, 恢复了湖泊原有的水体存储空间, 创建了物种生态位, 湿地生物获得了栖息繁 衍的空间和生存条件, 使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有利于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 。 利用( 表 $)
表!
拟退垸名 钱粮湖垸 民主垸 大通湖垸 共双茶垸 安昌垸 南汉垸 城西垸 义合垸 苏蓼垸 南鼎垸 六角山垸 九垸 合计 退田还湖方式 单退 单退 单退 单退 单退 单退 单退 双退 双退 双退 双退 双退 双退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规划概况
面积 ( *+$) 人口 J"#) 人 K 堤长 J*+K 蓄洪容积 J"#(+%K
627829:’,&;<=8>?7=1
!期
庄大昌等: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
"
!"!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工程概况
洞庭湖退田还湖工程概况 拟退面积 " %&#’()*+$, 总人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涉及到沿湖 "# 个县市区的 "$ 个堤垸, ) 口 ("’,,-"# 人, 分别占洞庭湖区面积和人口的 )’!. 和 /’). , 退田还湖区农民 $##" 年人均 可支配收入 " /,/’/, 元0!1。通过退田还湖, 使洞庭湖的面积接近 "&)& 年的 ) %!#*+$, 恢复洞 。 庭湖区已破坏的湿地生态环境( 表 "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5
表 #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经济效益评估技术 态功能的实际社会支付和物种价值来 "#$、 #%、 #!& 8+9:; ’ 8,; ;<+:=+2>?@ -;2,?AB ?C 2,; ;D?E;D?@?->D 9;@;C>2 ?C :+6; 估算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 。 F;D?<;FG >@ H?@I2>@I J+6; K;2:+@A !"# 湿地资源生态经济效 益 评 估 技 价值类型 湿地生态经济效益 评价方法 术 动、植物产品价值 市场价值法 湿地生态服 务 功 能 效 益 不 同 , 其 直接经济价值 科考旅游价值 旅行费用法 评估技术的方法也不一样,某种湿地 蓄水价值 资产价值法 效益可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而同一评 调节气候价值 炭税法和造林成本法 估方法也可对多个湿地效 益 适 用 , 对 调蓄洪水价值 影子工程法 于湿地效益的选取,应选择效益最突 间接经济价值 净化水质价值 影子工程法 出的类型, 而对于评估方法的选取, 应 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态价值法 视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来决定 "#!&。基 存在价值 非利用价值 于以上原则,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经 遗产价值 济损益的评估方法如下( 表 ’) 。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 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 湿原、 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静止或流 N&O 动, 淡水、 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1 的水域 。而湿地效益是湿地所 提供的功能、 用途和属性的总称, 并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来体现。从生态 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论, 湿地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它具有持续为人类提供食物、 原 材料和水资源的潜力,并在防洪抗旱、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旅游休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这些非实物型生态服务功能 间接影响人类的经济生活, 其经济价值还不能通过商业市场反映出来而被忽视, 这种忽视又 导致了人类在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短期行为,造成了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严 重破坏,最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使湿地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福利减 目前, 学术界对森林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少, 直接威胁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N!O。 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欧阳志云、 赵景柱等专家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 法进行了研究, 肖笃宁、 崔丽娟等专家学者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但对湿 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特别是对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比较少, 笔者在此进 行了一些探索, 以此为湖区的退田还湖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依据;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 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湿地资源十分丰富。 但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特别是围湖造田, 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湿地生态环境受到 严重的破坏, 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洪涝灾害频繁, 严重地影响了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 退田还湖、 防洪减灾, 恢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 对洞庭 湖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N#.%O。因此, 湖湿地资源进行综合管理,重建湖区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复合高效生态系统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3&"






!" 卷
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 #$%。因此, 必须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经 济价值, 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才能促进自然资本 开发的合理决策, 避免损害生态系统服务的短期经济行为,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最终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湿地地处水域和陆地的过渡地带,能产生许多对人类 有重要作用的特殊功能, 如生态功能、 资源功能和服务功能 等。由于其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多面性, 因而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具有多价值性,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 ; 湿地生态功能总经济价值按效益评价可分为 直 接 效益 #&、 (% ( 图 !) 。 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及非利用价值#"、 图 ! 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 直接利用价值 及其价值关系图 主要指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产品的价值, 它包括食品、 9:;*! -<==58>:<=? 61<=; @5>A6=B 农业产品及其它生产原料、 景观娱乐等产生的直接价值, 直 58<?C?>51 ?57D:85?+EF=8>:<= 6=B D6AF5? 接利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算。 )*!*) 间接利用价值 主要指无法商品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如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质、 调节气候 等产生的间接利用价值, 间接利用价值评估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来估算。 )*!*& 非利用价值 非利用价值是独立于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现期利用的价值,它源于人类可能对 未来湿地利用方式选择的评价, 特别是人类不清楚其将来的价值, 但相信它将来价值很高 + 是一种很难测定的价值。 鉴于此,笔者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试验基础上,根据地方统计资料和国家价格年鉴, 以 估算出洞庭湖退田还湖 !) 个垸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总经济价值量。 ),,! 年不变价格为标准, !"! 湿地资源生态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 直接市场价格法 是指对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功能进行估价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用于生态系统 !!% 生产的物质产品的评价#!,、 。 )*)*) 炭税法和造林成本法 根据生物学特性, 生物具有吸收 -.) 和释放 .) 的能力, 利用光合作用方程式, 计算出单 并根据国际和国内对 -.) 排放收费标准将生态指 位干物质生产量所吸收的 -.) 和释放 .), !&% 。 标换算成经济指标, 得出固定 -.) 的经济价值#!)、 )*)*& 旅行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常常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通过旅 游者在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支出的费用, 对湿地旅游价值进行估算#!,%。 )*)*/ 影子工程法 是指以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替代生态功能或原来被破坏的生态功能的费用。单位蓄水 量库容成本以 !(""0!((! 年全国水库建设投资计算, 加上价格上涨指数, 算出每建设 !1& 库 !&% 。 容需投入成本 ,*$’ 元 2 年#!)、 )*)*3 资产价值法 资产价值法是用环境质量的变化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来估计环境污染或改善环境质量 !/% 所带来的损失或收益#!!、 。 )*)*$ 生态价值法 将 456785 的生长曲线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相结合,根据人们对某种生
%’%) $’## "’&( "’%) !’$)
"! J"#)= L 3K $ J"#)= L 3K )# J"#)= L 3K !# J"#)= L 3K "#"’"( J"#)+% L 3K
$
#"!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选择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类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人类的可持续 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物圈的可持续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