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优秀教案21

合集下载

《秋天》教案(优秀4篇)

《秋天》教案(优秀4篇)

《秋天》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4篇《秋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秋天教案的写作思路。

《秋天》教案篇一【设计理念】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

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

在"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音乐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植物的变化。

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思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组织了本次主题活动"娃娃玩秋"。

结合《纲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及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3、学习用剪、切、拼、贴等技能,大胆创造作品,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4、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水稻丰收(综合)活动目标:1、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及水稻各部分的名称用处。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水稻,了解其生长过程。

提问:(1)这是什么?(2)水稻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呢?(3)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稻田里忙什么?2、出示一撮完整的水稻,向幼儿介绍水稻各部分的名称和用处。

稻谷进行加工变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稻草除了做燃料,还可以做手工、做草玩具等等,草根留在田里还能当肥料。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6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色、秋、风、吹”等13个生字,会写“风、气、飞、九”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习惯。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习惯。

5、在朗读、表演等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

过程与方法1、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性学习掌握生字。

运用朗读、表演等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大自然的美。

2、就课文相关内容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信息,如:找秋天等。

3、重视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字,渗透生字的笔顺规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在自由朗读,表演读、小组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自主认读生字,掌握正确的读音、字形,会写6个生字,能做到笔顺正确、书写端正。

2、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了解课文,了解秋天的特征。

教学突破1、利用读读、猜猜、演演等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生字。

2、在书写中,通过观察、模仿、争当“小小科学家”、评比“小小书法家”等使学生正确掌握生字、书写生字。

3、在多种形式地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做成幻灯片。

2、各类秋天的树叶。

学生准备1、作业本、生字卡片等。

2、采集各种树叶。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导;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树叶。

2、如果要请你把这些漂亮的小树叶送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又会把它送给谁呢?为什么?3、是呀!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金色的秋天里走走看看,不过你可要带好自己的行囊,说说你准备带上什么?4、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揭题:请你用上你的行囊来读一读(出示课题:10、金色的秋天)1、学生兴致昂然。

《秋天》教案【优秀8篇】

《秋天》教案【优秀8篇】

《秋天》教案【优秀8篇】《秋天》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

会写波、浪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初步感受劳动最光荣。

4、愿意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画本,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本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可能回答:1、根据经验得知;或通过看字得知等。

从而认识生字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生活中识字,并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二、直接点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秋天的图画》(出示课题)这幅图画上画着什么呢?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读书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精神)b)思考:这幅秋天的图画上画着什么呢?在书上做好记号。

(设计意图: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三、交流读书成果,并随机展开相关的阅读教学a)首先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思考题,随机认识生字:梨、笼(为什么是竹字头)、浪、粱(为什么是米字底)、燃(为什么是火字旁)b)检查读书效果师1:你们能把课文读正确了吗?好,那你们先数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4句)师2:这四句话中对你来说哪一句话最难呢?自己再大声地读读全文,挑出你认为最难的一句。

师3:再把你挑出的最难的一句读3遍。

好,接下来我们向困难挑战!生生之间展开各种形式的读句子。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做到以读为主。

不但在文中再次巩固识字,而且熟读课文也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在学生的回答中借助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句子:穿插阅读教学。

a、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在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稻海能翻起金色的波浪?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出示相关的画面辅助教学。

b、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他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要求读好长句,认识生字词勤劳,说说它的意思,并用上勤劳说一句或几句话。

《秋天》教案(通用9篇)

《秋天》教案(通用9篇)

《秋天》教案〔通用9篇〕《秋天》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天气、颜色、味道等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导入:走过清冷的冬季,踏过明媚的春季,度过炎热的夏季,秋姑娘穿着美丽的金色长裙轻盈的走来。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优雅的,阵阵凉风吹过,漫天树叶在林间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软软的地毯,踩在上面非常舒适,这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

(配乐)1、赏秋景请欣赏美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多彩的秋天。

2、欣赏秋姑娘伴随着秋姑娘的脚步,秋天悄悄的降临了!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秋天到了。

二、寻找秋天的足迹1、找秋天。

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列快乐而神奇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快乐吗?看,这列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小朋友可以透过窗户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秋游歌曲)2、秋天的天气。

①、(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是那么的蓝,瞧,几朵白云舒适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题)②、秋天的天气与夏天的天气有很大的不同。

(出示“秋天的天气”),那秋天的天气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的?生自由交流。

(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枯燥等特点)老师提醒:秋天的天气是早晚比拟凉,我们要及时添加衣服,小心感冒!通过记录天气,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天气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增减衣服,带好雨具了。

3、秋天的颜色。

①(音乐轻)师:秋姑娘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秋天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绘身边的秋天景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秋天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绘身边的秋天景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的文本和多媒体课件。

2. 与秋天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3. 笔记本、彩笔等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

2. 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秋天》。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技巧。

3. 观察与描绘:(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的秋天景色。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用彩笔在笔记本上描绘他们观察到的秋天景色。

4. 展示与交流:(1)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描绘作品。

(2)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绘心得。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秋天景色照片或画作,用文字描述出其中的美好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有关秋天的文学作品,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展示等环节。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课文的理解、观察和描绘的准确性。

《秋天》教案优秀6篇

《秋天》教案优秀6篇

《秋天》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整编的《秋天》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仿写歌词。

2、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学探究感知目标(一)说秋大家昨天收集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到不同作家笔下的秋天,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成果与大家共享。

从大家的朗诵中我们既感受到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肃杀,也感受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更感受到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二)相互交流,了解作者通过预习,关于作者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你所收集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

譬如作者的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等。

(通过此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三)读秋感受诗歌,较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对,是朗读。

快速回忆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朗读应注意什么呢?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出朗读的四大要点,即:1、划分节奏(停顿,语速)2、标出重音(理解词意)3、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4、体会情感(诗人、自己)5、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教案范文(精选1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教案范文(精选1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教案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

(教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用时:8分钟)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

(用时:16分钟)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

(用时:8分钟)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用时:8分钟)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

(用时:5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

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

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秋天教案 《秋天》教案(9篇)

秋天教案 《秋天》教案(9篇)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9篇《秋天》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秋天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秋天》教案篇一我的解读:全诗一共七小节,以自然空行为标志。

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美。

作者走进田野,来到小路上,来到果园里,来到庄稼地,看到了秋天一、特有的情景。

桂子飘香,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所以觉得这样的秋天更红更娇,这样的空气更甜更好。

更重要的是他还看到了忙碌的人们,是这些勤劳的人们“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使“秋光闪耀”。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物美比较形象,但物因人更美酒很难体会了。

如此美好的甜蜜的丰收的秋天,让作者觉得应该珍藏秋天,其实想珍藏的还有农民伯伯辛劳的身影,想珍惜的还有悄悄流逝的岁月。

当然孩子不一定要能体会到作者“时光易逝需珍惜”的内心。

文字是抽象的,情景是熟悉的,要让孩子揣摩其情感及写作的妙处却是不容易的。

我的设计:在蹲下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我有了初略的教学设计:一、课前写秋天二、课上读秋天1、与自己初写的文章比较,指导观察:作者为了写好秋天,去了哪些地方?(观察要全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观察要细致)为什么不写我们这里随处可见的四季常青的香樟树?不写常开的月季呢?(观察要有选择)2、秋天,在作者的笔下特别美,请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拟人、比喻和对偶)3、在感悟中,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想法。

三、课后再写秋天(用上拟人和比喻)我的课堂:导入贴近学生。

早晨到校,我立即翻阅学生回家试写的《秋天》,做到心中有数。

一上课,就问学生昨天的写作过程。

有的说,我先进了自家的菜园看了看,再写的。

有的说,我在楼上远看秋天的田野,然后写的。

此时,没有批评,只是抛了问题: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让我们随作者的笔走进秋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6 秋天的雨(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秋天的雨》(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具体描绘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秋天的情感。

课文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烂漫的秋色。

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

学情分析:三上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能较规范地书写。

在低年级,学生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已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一)会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四)知道课文从三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一)正确识字、写字。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一)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流程:一、创境,提示课题(一)创设情境出示秋雨的情境图,师相机描述秋雨的美景。

(二)板书课题二、初读,梳理文脉(一)读一读,填一填1.自主朗读课文,尝试完成以下思维导图2.交流(二)读一读,理一理1.出示全文,凸显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

2.读一读,相机识字(1)认读词语:钥匙五彩缤纷颜料喇叭一曲歌丰收(2)强调正音:“钥匙”的“匙”的读轻声:“丰”是后鼻音:“一曲歌”中的“曲”读第三声。

三、研读第一、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一)研读第一自然段,打开秋之门1.自主朗读,画出表示秋雨特点的两个词语。

2.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

(1)交流:清凉的、温柔的。

(2)指导朗读:读出轻柔的语气。

3.理解“钥匙”(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钥匙”的本义。

(2)联系下文,理解“钥匙”的含义,指秋雨一下,秋天就来到,秋天的雨仿佛是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1.生自主朗读这一段,初步感受秋天缤纷的色彩。

2.理解“五彩缤纷”(1)读读下文,填填下图。

(2)交流上图,并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指的是颜色很多,各种各样的颜色。

(3)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4)交流: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5)视频展示画面,播放“缤纷的秋景”。

(6)交流:“五彩缤纷”除了颜色很多外,还包含着什么意思。

3.小结梳理(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旁边的“泡泡提示”。

(2)小结:当遇到不理解的、难懂的词语时,可以读读下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再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4.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划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组内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3)组员互当“小老师”,练习朗读这些句子。

(4)展示朗读,相机评议。

A.相机理解“频频点头”,读出菊花风中摇曳的画面感。

B.相机理解“你挤我碰”,感受果实之多,读得轻快些。

C.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作之美,读出舒缓的节奏。

5.背诵第二自然段借助上述思维导图,尝试背诵。

四、仿照例句,拓展写话1.出示例句。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热。

2.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3.尝试照样子写话。

(1)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一评,改一改。

五、指导书写(一)巩固生字认读词语:一盒颜料邮票飘落争着菊花仙子淡黄(二)书写生字1.重点指导“颜”、“淡”的书写。

2.生书写3.评议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6 秋天的雨(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秋天的雨》(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会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四)知道课文从三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一)正确识字、写字。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一)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一)读一读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说一说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三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一)朗读,读正确、流利1.自主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当“小老师”,互读互评。

3.指名读,相机识字正音。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以下词语:菠萝勾住小喇叭厚厚的油亮亮的舒舒服服(2)同桌互读上述词语。

(二)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1.默读,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富有新鲜感的语句。

2.同桌交流。

互相读一读划出的语句,并说一说感兴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勾住”。

(1)出示出示选择题,供学生选择。

“勾住”指()A 小朋友常被带有香味的水果树绊住脚。

B 水果好闻的香味吸引了小朋友。

C 水果香甜的气味让小朋友的脚也变香了。

(2)梳理方法:联系上文。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顺着“勾住”的理解,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1)自主练习。

(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2.同桌互读第四自然段,互评。

3.全班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回归整体(一)合作朗读全文第一、五自然段齐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小组读。

(二)说说: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带给小朋友的一首欢乐的歌。

四、拓展学习“阅读链接”(一)自主阅读,思考:短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二)交流:1.圈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

2.梳理出短文是从“田野、植物种子、幼小的动物和候鸟”写了秋天。

3.仿照《秋天的雨》,尝试画一画思维导图。

4.比较异同。

了解同样是写秋天,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

五、书写指导(一)出示要写的生字:好闻梨勾住一曲丰收的歌(二)重点指导书写“曲”的笔顺。

(三)生书写,评议。

六、作业板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雨》人教部编版《秋天的雨》《秋色如画》整合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秋天的雨》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三篇课文。

这是一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深秋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其中,秋雨是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地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颜、料、飘、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总起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感知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展开想象,感受秋天之美,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结合《秋天的雨》一文的修辞方法,阅读《秋色如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有感情朗读《听听秋的声音》感知诗歌的美,培养初步文学鉴赏力。

【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2.重视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3.自主合作探究,多种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出示的诗、词语、句子、动物过冬图片、秋天景物的图片)。

2.《秋日私语》音乐【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互动,初识秋天师:上课前我们玩猜猜看的小游戏,根据诗句猜季节.出示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生:根据诗句猜季节师:一起读一遍。

猜猜这首诗写的哪个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同学抓住了表示时间的词语。

)还有不同的猜法么?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句就能猜出季节。

师:第二句你来猜。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示图片,你能猜猜是哪个季节,你能根据图片猜出是哪句诗么?出示图片,换个方式,你能根据图片猜诗句吗?出示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么?生:根据图片诗句猜季节师:是呀,在诗人眼中,秋天的美丽景色胜过春天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雨》,去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

二、检查字词,温故知新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么?柿子衣裳喇叭钥匙凉爽温柔清凉香甜生读词语看看这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师:第一行要注意轻声的读法,我们再来一起读一遍。

师:第二行都是描写感受的词语,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秋天?方法应用: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语说出他对秋天的感受,谁能用上更多的词语说说你眼中的秋天?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回忆自己眼中的秋天。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眼中的秋天,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秋天的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秋天的?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美丽、神奇)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秋天的?你从哪里知道的?预设:颜色同学们你看,她是从第2段找的,这一段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谁发现了?这句话中写出了秋天怎样的特点?板书五彩缤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