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北师大版一、教学要求提升要求: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难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

三、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1. 年底,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①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和实行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上了、建设的正确道路。

2.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年以后,吹遍中国农村。

3.对外开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又决定开放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相继在、、、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为经济特区(为最大经济特区)。

1990年又作出开发与开放“”的决定。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四、课堂小结五、教学要求题1.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A.厦门B.广州C.深圳D.上海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A.沿海地区B.大中城市C.城镇D.农村3.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从1978—1982年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B.大跃进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已的”这是农民对哪一措施的赞扬A.计划经济B.改革开放C. 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案 (6)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案 (6)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部分内容中,要着重讲清以下内容: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实施;发展渊源;意义。同时,要指导学生对比阅读课本上的表格内容,了解这一制度对于中国农村建设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对外开放的开始:在中国对内改革的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进入新的时期。
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本部分为重点内容,在本部分中,要着重讲清如下内容: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形成了新领导集体和工作中心。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补充完整意义。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经济体 制改革历程,这场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而在农村的改革过程中,中国农 民自发的探索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次备课
【 导入】: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我党经历 了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我们伟大的党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有奋发进取的气魄。从1978年冬天起,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新授】: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1: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相关小字,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主要背景。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 :对外开放的开始:
2: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3:沿海港口城市的开发与开放:
4:经济开放区的开发与开放:
5: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化与扩展:
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

北师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北师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A.农业合作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互助组 D.人民公社化4、“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二)阅读探究(每题2分,共6分)史料链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涌动改革春潮,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邓小平题词(1)据材料一指出,“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上述历史现象表明我党新时期工作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2)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试用身边的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2分)四、学习感悟: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坎坷荆棘,是多少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换来的,他们的付出,他们的辛苦,他们的汗水。

为我们创造了祖国的今天。

那么,我们有何理由不去造就祖国的明天呢?我想说:答案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学习导航:1、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深圳、海南省4、上海浦东新区二、探究交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算一算:20**年– 1978年 = **春秋或周年。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课题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北师大版本学期总第4本单元第 1日期月日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主要内容、标志意义;农业改革的主要形式;第一批经济特区;二、能力目标: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尚的伟大转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预设复备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一、复习巩固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年,成功进行导弹核试验实现原子弹和导弹的结合是在()年;成功进行第一颗氢弹爆炸在()年。

2、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年升入太空。

二、导入新课:导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你知道这个转折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复习题进行快速记忆,复习巩固。

3、我国战略核力量部队的构成()()()4、我国重返联合国是()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1979年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指导学生读课前提示,了解本课主要内容5 每个班的三组负责学习本课制作课件,小组长负责计入小组评价评选优秀小组自读课本,标画重点结合自主学习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本,标画重点。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对基础知识进行记忆,过关(学检)10 小组计入考核合作问题探究一:问题探究二:10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2、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4、农村改革的形式是什么?5、结合课本60页材料阅读分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6、课本61页想一想问题探究三7、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形成的格局是怎样的?进行探究并讨论答案,标画重点教师巡回指导展示解疑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革的错误,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也得到恢复和发扬,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新课程导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新课程导学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新课程导学案【自主学习】一、改革开放的春雷二、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对外开放的窗口1.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______年,我国决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为进一步扩大______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建设的进程。

2.对外开放的扩大(1)______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从________年起,又相继在________三角洲、________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________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3)________年,又作出了开发与开放___________新区的决定。

我国的___________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合作探究】【问题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问题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自学检测】1.根据下图提示指出相应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2.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县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这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公私合营3.张伟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参观学习,他到达的是()A.厦门B.深圳C.珠海D.海南4.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A.深圳和浦东B.海南和天津C.厦门和南通D.广州和连云港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改革开放的春雷二、在希望的田野上三、1.(1)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开放;改革开放;现代化2.(1)1984(2)1985;长江;珠江;海南(3)1990;上海浦东;对外开放【合作探究】【问题1】探究:(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2)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4)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历史基础知识。

2)、完成《历史—初中学习手册》中基础积累这部分的填空题。

二、教学课题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看到中国的转变。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第八册第11课,本课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节课共分为三个子目1、改革开放的春雷;2、在希望的田野上;3、对外开放的窗口。

课文中在第一子目给我们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它是转折点。

其次分两个子目讲述了如何对内改革(第二子目)和如何对外开放(第三子目),设计的很合理,学生一目了然。

学起来更快。

也从这一课的学习中,明白中国共产党能够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辉煌成就。

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业,知道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2、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能否史论结合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1、从百度中搜索关于这一课有关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

在备课中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很多有关《伟大的转折》这一课的相关教学资料,找了很多名师的教案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确定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5.观看一部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厉害了,我的国!》、《改革开放40年》等,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观后感。
6.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分析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层次和阶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实践活动:
(1)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改革开放的利与弊展开辩论。
(2)新闻发布会: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
6.情感教育:
(1)讨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总结评价: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2)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史料分析:
(1)提供史料:给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史料。
(2)分析解读: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
7.总结评价,反馈提高: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word学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
H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历史意义?1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大伙儿注意这是建国以来的转折,在建国往常还有一次转折,是哪次会议?遵义会议,大伙儿要分清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
在那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做了哪些奉献?1复原高考制度,2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独标准》的观点,3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认定目标】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9—60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左”的错误:
(2)邓小平复出:
2.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其意义?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书P63第二目完成知识结构)
2.
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2.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2.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初期的责任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 3.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归纳整理】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完善本课知识树。

1.(2011·海南中考)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

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11·广东潮州)右图所示的是1978年12月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其主要内容应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1·青海西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 .提出了与时俱进 D .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3.(2011·广东湛江)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11·呼和浩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 .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 .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5.(2011·河北中考)“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6.(2011·江苏泰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A .深圳和浦东
B .海南和天津
C .厦门和南通
D .广州和连云港 7.(2009·宁夏中考)(8分)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回答:(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决策?(2分)
(2)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分)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2分,回答出1条即可)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参考答案)
【认定目标】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9—60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1)“左”的错误:
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的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拨乱反正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2)邓小平复出: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2.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其意义?
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
三、对外开放(看书P61——P63对外开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4个经济特区(后来还有1个海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即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初期的责任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原来是农民的收获要交给国家和集体,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现在,
不但不需要交个国家和集体了,国家对农民种地还有各种补贴。

.
3.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归纳整理】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完善本课知识树。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1·海南中考)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

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D
A. 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2.(2011·广东潮州)右图所示的是1978年12月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其主要内容应是C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1·青海西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B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3.(2011·广东湛江)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D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11·呼和浩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A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5.(2011·河北中考)“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D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6.(2011·江苏泰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A
A.深圳和浦东 B.海南和天津 C.厦门和南通 D.广州和连云港7.(2011·荆门中考)(8分)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回答:(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决策?(2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分)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2分,回答出1条即可)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