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9)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9)

报告结果:
姓名 ; 性别 ; 受试者红细胞含有的凝集原为 含有的凝集原为 凝聚原。 2013-7-10 鉴定的血型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凝集原,不
6
2、采血、制红细胞悬液: 先在1ml的小烧杯中滴入5滴生理盐水,备用。用肥皂 洗净手。用75%酒精消毒棉球消毒指尖。稍凉干后, 用采血针刺破皮肤,取1-2滴血于烧杯中,稀释成红细 胞悬液(摇匀)。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签压止。 2013-7-10 4
3、混合、鉴定: 将小烧杯内悬液分别滴一滴(可用牙签帮助)于玻片 两边的试剂液中,并用牙签混匀。注意:两边各用一 支牙签,切勿混淆(为什么?) 静置一会儿,用肉眼观察混合液里有无小颗粒凝聚物 出现。小心晃动几下玻片,如果小堆凝聚物不散开, 反而越加清晰,说明已经反应,红细胞粘合聚集成团, 是凝集现象。如果晃动几下,混合液又均匀了,说明 无凝集现象。 2013-7-10 为了确证无凝集现象,可将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 5
实验器材
双凹载玻片,蜡笔,一次性采血针,消毒牙签, 消毒棉签,1ml小烧杯,A和B型标准血清, 75%酒精棉球,生理盐水(0.9%NaCL溶液)
2013-7-10
3
实验步骤
1、准备测试用的玻片: 将双凹载玻片用蜡笔划分成两半部,两端角上分别标 明抗A和抗B。然后将抗A和抗B试剂各一滴分别滴入 玻片的凹槽中,注意与标号相符。
人的血型鉴定
2013-7-10
1
目的及原理
本实验学习人类ABO血型的鉴定方法(玻片法)。血 型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它是指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 的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类型。抗体(凝集素)存在 于血清中,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遇到与它相对 抗的凝集素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使红细胞粘合 (凝集)成团。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到标准A型血 清(含有足量的抗B凝集素)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足 量的抗A凝集素)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 受试者的红细胞上有无凝集原A或B。根据红细胞所含 凝集原的种类,可将血液分为A,B,AB,O四种基本 2013-7-10 2 血型。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8)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8)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被动运输的特点: 被动运输的特点: 不耗能; 不耗能; 由浓度高往浓度低处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扩散的形式: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如H O、CO 、O2 协同扩散 如葡萄糖、氨 基酸
2 2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功能
1、运输 (1)被动运输 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 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扩散过程 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 扩散: 扩散: 分子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 通透或渗透: 通透或渗透: 通过膜的扩散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小测验:
1、兴奋性 2、细胞 3、物质通过膜的扩散称为 4、线粒体的主要功能为 5、细胞核的主要功能为
。 。 。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主动转运 (2)主动转运
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的过程 特点: 特点: 消耗能量 由浓度低往浓度高处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3)胞饮和胞吐作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4)受体作用
细胞膜上一定种类的蛋白质与外界特 定的化学信号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 蛋白质构形的变化,把这种蛋白质称 为这一化学信号的受体。 不同的受体接受不同的化学信号,引 起细胞内不同的变化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生理学基本概念: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生理过程、生理系统等。

2.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调控等。

3.神经生理学:神经元与神经组织、神经信号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调控等。

4.感觉器官生理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5.心血管生理学: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等。

6.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肺通气、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7.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调节等。

8.泌尿生理学: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水盐平衡与调节等。

9.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激素的作用与调节、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等。

10.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殖细胞的、受精与胚胎发育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理学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讨论法:针对生理学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生理学知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结果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6)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6)

特点: (1)是疏松的,可逆的; )是疏松的,可逆的; (2)铁始终保持二价; )铁始终保持二价; (3)不需任何酶参与; )不需任何酶参与; (4)该反应只有Hb存在于红细胞中才能 )该反应只有Hb存在于红细胞中才能 发生; 发生; (5)正常情况下1克Hb能携带1.34~ )正常情况下1 Hb能携带1.34~ 1.36mlO2.
本章的讲课思路
依据气体的在人体内的行走路线分四个方 面: (1)肺通气。 肺通气。 (2)气体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3)气体运输。 气体运输。 (4)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结构基础与功能
1.呼吸道 结构:鼻~终末细支气管。 结构:鼻~终末细支气管。 (1)鼻:功能:气道;防御;共鸣;嗅觉。 鼻:功能:气道;防御;共鸣;嗅觉。 (2)咽:分段;咽鼓管。 咽:分段;咽鼓管。 (3)喉:气道;发声器官。 喉:气道;发声器官。 (4)气管与支气管 特点:随着支气管的分支,口径逐渐变小, 特点:随着支气管的分支,口径逐渐变小, 软骨逐渐减少,平滑肌相对增多。 软骨逐渐减少,平滑肌相对增多。 调节:神经双重调节。 调节:神经双重调节。 功能:气道;防御。 功能:气道;防御。
2.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出入肺脏气体量总和。 定义:单位时间内出入肺脏气体量总和。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400~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400~500 ml ) ×呼吸频率(12~18次/分) 呼吸频率(12~18次 =6~8 升 每分最大通气量:最快速度+ 每分最大通气量:最快速度+尽可能深 的幅度。 120升 的幅度。男120升,女70~80升。 70~80升 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有效的通气量= 潮气量500 有效的通气量=(潮气量500 ml -解剖无效 腔150 ml )×呼吸频率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7)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7)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中央凹的特点
在白昼或亮光下,眼正对被注视物体,成 像于中央凹,视物清楚,并有色觉 其结构基础: 在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密集 在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形成专线联系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中央凹之外视网膜周缘部的特点:
若成像在视网膜周缘部,视觉不清楚,色 觉不完善 结构基础: 视锥细胞越来越少,视杆细胞越来越多 不形成专线联系
前庭阶外淋巴液
鼓阶外淋巴液 圆窗膜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骨传导 、骨传导
声波
颅骨振动 耳蜗内淋巴液振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鼓膜和中耳的病变 传音性耳聋 特点 气传导受损 骨传导不受损 耳蜗病变 特点 感音性耳聋 气传导受损 骨传导受损
鼓膜穿孔或听骨链被破坏,各种频率的听力普遍 丧失40-60dB,并不引起全聋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折光物质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二、视Fra bibliotek生理☺ 眼前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内折光物质在 视网膜成像过程 ☺视网膜的感光过程(光的刺激转变为神经 信息) ☺神经信息沿着视觉传导通路传导到大脑皮 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的过程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声波在耳内的感受及分析
1、感受 、感受 盖膜与基底膜发生振动 搓动听毛
毛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神经末梢的膜电位变化 神经信息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初步分析 、初步分析
声波是机械振动波 变量: 振幅 频率 声音的响度 声音音调的高低
2008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7)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7)

二、激素的一般作用 1. 调节三大物质及水盐代谢。 调节三大物质及水盐代谢。 2.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 和成熟,并影响衰老。 和成熟,并影响衰老。 3.促进生殖过程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成熟、 促进生殖过程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成熟、 妊娠。 妊娠。 4.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活动。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活动。 5.与神经系统配合,使机体更好适应环境。 5.与神经系统配合,使机体更好适应环境。
2. 生长发育: *脑:树突、轴突、髓鞘形成;血流量。 脑:树突、轴突、髓鞘形成;血流量。 *长骨:生长素允许作用。 长骨:生长素允许作用。 3. 其他: *CNS:提高CNS兴奋性(成人)。 CNS:提高CNS兴奋性(成人) *心血管系统:强心(心率快、收缩力强) 心血管系统:强心(心率快、收缩力强) 扩管(阻止耗氧缺氧) 脉压差大。 扩管(阻止耗氧缺氧),脉压差大。
第七节:肾上腺 一、皮质 1. 结构:自外向内 *球状带:细胞排列球状。醛固酮。 球状带:细胞排列球状。醛固酮。 *束状带:细胞排列索状。糖皮质激素。 束状带:细胞排列索状。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细胞排列无规律。性激素(雄 激素》 激素》雌激素)
2、 激素作用 糖皮质激素: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2)应激反应 (3) 其他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
第三节:垂体 一、结构: 7种腺细胞 腺垂体:毛细血管 间质 垂体 神经末梢特化 神经垂体: 结缔组织
二、腺垂体: 1.激素及功能: (1)黑色细胞刺激素:皮肤黑色素合成与分泌。 黑色细胞刺激素:皮肤黑色素合成与分泌。 (2)生长素:促生长(软骨细胞分裂)。 生长素:促生长(软骨细胞分裂) 调节代谢( 调节代谢(正氮平衡;血糖升高;脂肪 分解) 分解)。 不足:侏儒症( 不足:侏儒症(1.2M); 过多:巨人症(小儿) 过多:巨人症(小儿); 肢段肥大症(成人) 肢段肥大症(成人)。 (3)生(催)乳素:乳腺生长发育; 维持泌乳;应急。 维持泌乳;应急。 雌激素、孕激素抵抗催乳素的作用,怀孕则无奶。 雌激素、孕激素抵抗催乳素的作用,怀孕则无奶。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6)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6)
心房肌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心室肌 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 人体解剖生理学 心室内传导组织
•窦房结
正常起搏点
•其它部位自律组织则受窦房结的控制,并不表 现出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起兴奋传导作用
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窦房结的兴奋引起整个心肌的收缩
频率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的心率:60-80次/每分钟
人体解剖生理学
P房< P室< P主 关闭 P房< P室> P主 关闭
人体解剖生理学
3、心室的舒张
压力变化 房室瓣 主动 变化 脉瓣 变化 关闭 关闭 开启 关闭 血流方 结果 向 心室内 压下降 由心房 心室开 到心室 始充盈
P房< P室< P主 P房> P室< P主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心音
名称 音 持续时 体表位 调 间(秒 置 ) 低 0.14 - 0.16 高 0.08 左侧第 五肋间 心尖处 第二肋 间靠近 胸骨 原因 标志 又名
心输出量=每博输出量 X 心率
心肌 收缩力
静脉 回流量
人体解剖生理学
1、心率
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大 如果心率 > 每分钟170-180次,心室充盈的 时间明显缩短,充盈减少,搏出量减少到仅有 正常的一半左右,心输出量也开始下降 如果心率太慢,低于每分钟40次,心输出量也 减少
人体解剖生理学
3、静脉回心血量(回流量) 肌肉收缩 胸内压
人体解剖生理学
心输出量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期外收缩: 在心室的舒张期给予一个较强的刺 激,引起一个先期的兴奋和心室收缩 代偿间歇: 期外收缩后出现的一个较短时间的 间歇

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课件

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课件
内圈的海马、穹窿和外圈的扣带回、海马回等。
边缘系统——边缘叶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大脑皮层的岛叶、颞极、眶回等,以及
皮层下的杏仁核、隔区、下丘脑、丘脑前区等密切相关,总称为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功 能除嗅觉外,主 要参与摄食行为、 性行为、情绪反 应、学习记忆及 内脏活动等的调 节。
视觉感 视网膜-视交叉上核束 受装置
视交叉上核
使体内日周期节律与 外环境的昼夜节律同步
6.调节摄食行为
下丘脑外侧区有摄食中枢 下丘脑腹内侧核有饱中枢
三、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新皮层——大脑皮层中除边缘系统皮层部分以外进化程度最新的部分。 2. 边缘叶——大脑半球内侧面皮层与脑干连接部和胼胝体旁的环周结构,包括
刺激交感神经:无孕子宫运动抑制,有孕子宫 运动加强。
刺激迷走神经:处于收缩状态的胃幽门舒张。
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广泛。意义:在环境急骤的变 化的条件下,可以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功能以适应 环境的急变。例如在剧烈运动、大出血、窒息等紧急情 况下。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迷走神经系统:活动相对较为局限。安静时活动加 强。意义:保护机体、促进消化、积蓄能量、加强排泄 和生殖。
4.调节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
在情绪反应、食欲、渴觉、性行为等方面都起调控 作用。
5.生物节律控制
机体内的各种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种变 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biorhythm)。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可能是日周期节 律的控制中心。
昼夜光照变化→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
(一)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
交感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
✓扩散:
✓ 分子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
✓通透或渗透:
通过膜的扩散
被动运输的特点:
不耗能;
由浓度高往浓度低处
扩散的形式: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如H2O、CO2、O2
协同扩散
如葡萄糖、氨基酸
(2)主动转运
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的过程
。 。 。
结构特点:
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形状规则,具有极性;
缺少血管;细胞分裂能力强
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腺上皮
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单层扁平 单层立方 单层柱状 假复层纤毛
柱状
复层扁平 复层移行
有管腺
无管腺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移行上皮
腺体
二、结缔组织
特点:
消耗能量
由浓度低往浓度高处
(3)胞饮和胞吐作用
(4)受体作用
细胞膜上一定种类的蛋白质与外界特 定的化学信号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 蛋白质构形的变化,把这种蛋白质称 为这一化学信号的受体。
不同的受体接受不同的化学信号,引 起细胞内不同的变化
自学部分:
细胞质中有哪些细胞器? 细胞器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染色体与染色质关系
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特点:
作用快而精确
范围局限
持续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
比较原始的调节方式
是指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组织间液或血液循
环作用于机体的组织和器官,促进或抑制
组织或器官发生机能变化。
局部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特点:
作用范围广泛、弥散
作用较缓慢而持久
小测验:
1、兴奋性 2、细胞 3、物质通过膜的扩散称为 4、线粒体的主要功能为 5、细胞核的主要功能为
☆器官、系统
器官
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
成器官,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
系统
若干功能、结构相近的器官组成系
统,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人体解剖方位
上、下
内、外
三个切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纵切面)
冠状面(额状面)
第四节 人体机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分布:
身体各部,种类很多
特点:
细胞连接不紧密,间质多,含

织液
功能:
不同的结缔组织,功能各异
常用的几个概念:
间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

物质,包括纤维和基质
组织液:
细胞间质中有
从毛细血管中
无定型的胶状 物
渗出的液体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血液、 骨、
软骨、 肌腱等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 cell ): 人体结构与功能最小、最基本单
位。 1665年 十九世纪
光镜下的结构
细胞
细胞膜 基质
细胞质 细胞器
细胞核 核膜
核仁
核质(核液)
染色质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2、功能
1、运输
(1)被动运输
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
神经细胞(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
(2)胞突:树突
轴突
☆ 轴突与树突的区别?
2、神经元的分类
(1)依据突起的数目分: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2)依据功能分: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3、神经纤维
定义:
由神经元的突起和外面包着的神经胶质细胞所组
成。
※ 郎飞氏结
(1)有髓神经纤维 (2)无髓神经纤维
第二节 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组织:
细 间质:

是由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 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 态的物质
问题:
各种组织的分布、特点及类型
一、上皮组织
分布:
身体表面或管道、囊腔的内壁;腺体
功能:
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
网状结缔组织
三、肌肉组织
种类:平滑肌、心肌、骨骼肌
功能:收缩与舒张产生各种运动
随意肌与不随意肌
以骨骼肌为例:
一块肌肉 一束肌纤维 肌纤维(肌细胞)
肌原纤维
骨骼肌
四、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 神经细胞——接受和传导神经信息
(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营养、支持及参
与髓鞘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